20210126

李怡涉嫌抄襲

 

李怡今天在《蘋果日報》發表的〈順勢而行,還是以理抗勢〉涉嫌抄襲網上一篇題為「失控:美國的問題,世界的難題」的文章,後者註明「來源:先知書店;文:愈嘉;编:先知书店店长、柏果」,登出的日期是 2020-11-13(這篇文章還以另一個題目在網上出現:「保守主义的潰敗:美國的問題,世界的難題」,但沒有註明作者和編者,只註明來源是先知書店)。以下我列出兩文極度相似的部份,讓讀者自行判斷是否抄襲(「李文」指李怡的文章,「網文」指李怡涉嫌抄襲的文章;網文以簡化字發表,我原文照搬,沒有轉為正體字):

(1) 李文:「納粹德國的罪行被揭露後有人質疑:當自稱上帝子民的猶太人慘遭屠戮時,上帝竟不施以援手,這樣的上帝,還值得信仰嗎?」

網文:「二战后,纳粹德国的罪行被揭露,很多人纷纷质疑:当自称上帝选民的犹太人惨遭屠戮时,上帝竟不施以援手,这样的上帝,还值得信仰吗?」

(2) 李文:「哲學家維根斯坦說:如果上帝不給予如生存、財富、地位等任何好處,就不信仰上帝了,那他信仰的,不是上帝,而是好處。如果他因為有好處才信仰,那麼他實際上是被外在物質所決定的,這樣的人和動物沒有區別。」

網文:「哲学家维特根斯坦却说:“明知下一秒要进焚尸炉了,对上帝那份无比虔诚的信仰,也不能有丝毫的动摇。”这样的思考方式,对实用主义者,实在是匪夷所思,甚至被认为是一种“阿Q式的精神胜利法”。但是清教徒却是这样思考的—— 如果上帝不给予任何好处(如生存、财富、地位),就不信仰上帝了,那他信仰的,不是上帝,而是好处。如果他因为有好处才信仰,那么他实际上是被外在物质所决定的,这样的人和动物几乎没有任何区别。

【按:這個特別滑稽,因為李文指「維根斯坦說」的,其實是網文作者自己的文字,而這位作者引的「维特根斯坦却说」,則出現在這幾句之前。如果李怡是抄襲,那是連抄也抄錯了。】

(3) 李文:「西方文明衰落了嗎?美國衰落了嗎?為何衰落?羅素•柯克(Russell Kirk)在1953年出版的《保守主義的精神》中給出了獨特的答案:「美國衰敗的背後,始終貫穿着一條清晰的主線,那就是美國的立國根基——保守主義精神正變得越發脆弱,作為繁榮根基的活水源頭正在枯竭。」回顧美國歷史,不難發現,保守主義精神興,則美國走向繁榮,保守主義精神亡,則美國走向衰落。」

網文:「美国为何衰落?”这似乎是一个很难有标准答案的问题。不过,美国保守主义复兴运动领袖罗素·柯克,在《保守主义的精神》一书中给出的答案,独特而又简洁,却像手术刀一样精准:“美国衰败的背后,始终贯穿着一条清晰的主线,那就是美国的立国根基——保守主义精神正变得愈发脆弱,作为繁荣根基的活水源头正在枯竭。” 沿着柯克的思路,回顾美国历史,不难发现,保守主义精神兴,则美国走向繁荣,保守主义精神亡,则美国走向衰落。」

(4) 李文:「尊重人的多樣性、差異性以及人性的不完美」

網文:「尊重人的多样性,差异性以及人性的不完美」

(5) 李文:「無私產,不自由」

網文:「无私产,不自由」

(6) 李文:「人人在上帝和公正法律面前才是平等的,其他一切平等的追求都會造成損害;要接受經濟結果的不平等,反對無差別的社會。」

網文:「每个人只有在神明和法律面前是平等的,反对经济平等的“无阶级差别”的社会。」

(7) 李文:拒絕抽象的頂層設計和臆想的烏托邦藍圖。」

網文:「拒绝用顶层设计出来的乌托邦蓝图来改造社会。」

(8) 李文:「人在追求自由時,要警惕人性之惡,必須有所節制。」

網文:「人在追求自由时,要警惕人性之恶,必须有所节制。」

以上所列句子是順李文中的出現次序,網文相應句子的次序並不完全相同。此外,網文比李文長幾倍,我這樣列出兩者相似的句子,一目了然;但如果分別看兩文,便未必察覺有抄襲之嫌。

20210112

跟陶傑學英文

 

跟陶傑學英文 …… 隨時領嘢。不要以為一個人在英國住過幾年,能用英語交談,開口閉口牛津劍橋,英文便一定好。陶傑寫的英文經常出錯,有些還是低級錯誤,偏偏他又喜歡出來教人英文,真是獻世。當然,這是他的自由,我也懶得理他;但昨天他在 Facebook 亂罵「美國左翼」,然後「指正」人家的英文,似是而非,令我㷫㷫地。趁今天有空,就寫篇短文以正視聽吧。

 先看他寫了些甚麼:

陶傑批評的,是一個名為 "Palmer Report" 的網站發表的言論(他貼了該言論的圖片),但他寫「美國左翼呼籲 ……」,彷彿這個網站能代表美國左翼。事實是,Palmer Report 是個極左網站,經常散播反特朗普的離譜謠言,令不少左翼人士不齒,連反特朗普的雜誌 The Atlantic 也有文章直斥這個網站為 "the publication of record for anti-Trump conspiracy nuts who don't care about the credibility of the record" 。 即使美國翼全是左膠,恐怕也不肯被 Palmer Report 代表了。

 好,為美國左翼申了冤,現在來看看陶傑說的「英文有誤」:

 (1)  陶傑說「Subjected to —— 應作 Subject to」的那句是:"It's constitutionally unfair to others who are subjected to the conservative's deranged judgment. " 其實這裏 "subject to" "subjected to" 在文法上都無誤,只是意思上有微妙的分別。一般而言,如果不是實有所指的事件,而只是會(或很可能會)發生的事,宜用形容詞 "subject (to)";如果是實有所指的事件,尤其是已發生了或發生過的,宜用被動式動詞 "subjected (to)"。例如 "All employees are subject to drug testing" "He has just been subjected to drug testing"

 陶傑說「凡染了病或基於某種不正常狀態,或『有賴於』,當用 subject to」,這個說法很容易在網上找到反例,例如美國政府 Fish and Wildlife Service 網站便有 "... the birds ... being subjected to diseases that can spread as easily as humans spread the common cold" 這樣的一句。這裏可以用 "subject to" ,但用 "subjected to" 絕非錯誤。

 至於「『受控制』、『被征服』、『慘遭』,才用 subjected to」,也很容易找到反例,例如在一個學術期刊爭議裏有 "The paper has been subjected to peer-review" 這句;論文受評審,可不是甚麼「受控」、「被征服」、「慘遭」。此外,陶傑是自掌嘴巴了 (除非那個「才」字指必要條件)—— 受到 "the conservative's deranged judgment",不也是「慘遭」嗎?他卻說應該用 "subject to"

 (2)  Manual work 是用手操作或靠體力勞動的工作,menial work是不需要技能的低下工作。陶傑說 menial work 是「在一個專業之中,不須此行專業知識的一般低層工作」,無端端多了「在一個專業之中」的要求;根據這要求,當傭人這個 menial work 的典型例子竟不算是 menial work 了。

 (3)  最離譜的是「Conservative , 保守主義者,那個C一定是大寫」。陶傑是不是沒看過討論保守主義的書和文章?只要稍為看過,便知道這個說法根本無中生有。講多無謂,我貼圖舉兩個例子便夠了。第一個例子是出自美國著名保守主義政治評論家 William F. Buckley Jr. 為他創辦的雜誌 National Review 寫的 mission statement 

另一例子出自英國著名保守主義哲學家 Roger Scruton 的書 The Meaning of Conservatism,是正文的第一段:

評論政治時事比較容易蒙混過去,但英文嘛,三兩下便隨時自暴其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