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偷換概念」的理解很簡單,就是在討論中故意將某一概念換成另一概念,希望對方不為意,而藉此說服對方或令對方承認錯誤。
要判斷別人是否偷換概念,就要判斷他是否有偷換的意圖;判斷意圖很多時候都不容易,但這和以上的理解是否正確無關,因為「甚麼是 X?」和「怎樣判斷某事物是否 X?」是不同的問題,而以上的理解只是回答「甚麼是偷換概念?」這問題。
偷換的要是概念才算偷換概念,但甚麼是概念呢?這是個很複雜的哲學問題,不可能在這裏講清楚,不過,我可以提出幾點,作為一個簡略的回答:
- 我們有的概念是我們在思想上對事物或事物的屬性的劃分,概念 X 最基本的劃分就是將 X 與 non-X 分開。
- 概念不一定實有所指,例如我們有「美人魚」這概念,但世上並無美人魚。
- 概念是命題的組成部份,相同的概念可以組成不同的命題,例如「轉動」、「圍繞」、「地球」、和「太陽」這幾個概念可以組成「太陽圍繞地球轉動」和「地球圍繞太陽轉動」兩個相反的命題。
- 命題有真值(即可以是真的或假的),概念沒有真值,只有正確或不正確的應用。假如你指著一部電視機說「那是一部電腦」,我們只能說「那是一部電腦」這命題為假,或說將「電腦」這概念應用在電視機上是不正確的,卻不能說「電腦」這概念為假。
為了令我的解說具體一點,讓我舉兩個偷換概念的例子。
(例一)
甲:我相信所有物種都是由於天擇(natural selection)而慢慢演化形成的。
乙:有些物種的屬性太複雜,我們沒有理由相信是演化的結果,更有可能的是那是一個有智能的設計者(intelligent designer)設計出來的。
甲:好吧,就假設有一個這樣的設計者,他憑甚麼來設計呢?
乙:這個我無法答你,因為我有的只是人有限的理解,可是,假如這世界有一個設計者,我們便應思考人類和這個設計者的關係 …
- 「物種的設計者」和「這世界的設計者」是不同的概念,乙在第二次說話時將前者換成後者;假如乙的最終目的是令甲相信神存在,我們便有理由相信他是故意的,即偷換(再將「這世界的設計者」偷換成「宇宙的創造者」,便距離「神」不遠矣)。
(例二)
甲:為甚麼你認為墮胎是不應該的?
乙:讓我先問你,成長中的胎兒是不是活的?
甲:既是成長中,當然是活的。
乙:活的,就是有生命的了,是嗎?
甲:是的。
乙:墮胎就是中止胎兒的生命。
甲:可以這樣說吧。
乙:好,那麼,難道你認為謀殺胎兒不是不應該的嗎?
- 假如乙明白「中止生命」和「謀殺」是不同的概念,而他將「中止生命」換成「謀殺」是為了說服甲墮胎是不應該的,他便是偷換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