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列禦寇〉裏有一個很簡短的故事:「朱泙漫學屠龍於支離益,單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无所用其巧。」(「單」通「殫」)就是這麼三句。我說「簡短」,意思不同於「簡單」,因為這個故事雖然只有三句,但涵義豐富,值得斟酌細味。
驟看,故事說的不過是某人花了大量金錢和時間去學一些毫無用處的技能;果真如此,它表達的道理豈非只是「不要花金錢和時間去學無用的技能」或「花金錢和時間去學的技能,必須是有用的」?問題不是道理太簡單,而是這樣的道理不合乎道家旨趣(〈列禦寇〉屬於《莊子》雜篇,應該不是莊周所著,但它包含的義理大抵上仍是道家的)。
以道家對人生活動的了解而言,「有用」與「無用」不是絕對的,要看情況,而莊子亦有「無用之用」之說。看來有用的,可以其實無用;看來無用的,可以其實有用。此外,此一時無用的,彼一時可以有用;反之亦然。所以,也許屠龍之技在某個情況下是有用的,而它的用處並不依賴龍的存在 — 屠龍之技不一定要用來屠龍,例如應用於解牛可能也大有幫助呢!
那麼,「朱泙漫學屠龍」這個故事有甚麼深刻道理?我認為故事的重點是朱泙漫的執迷:他不但散盡家財去學屠龍之技,不但學了漫長的三年,而且三年後仍然相信有龍。讀者可能會反駁:「故事不是說『技成而无所用其巧』嗎?他學無所用就是因為根本沒有龍啊!」這裏我們要分開兩個觀點。說「他學無所用就是因為根本沒有龍」,這是從客觀的觀點看;事實上沒有龍,因此他學會的技能便派不上用場。然而,從朱泙漫的主觀觀點看,他「无所用其巧」,是由於找不到龍去屠,而不是由於龍不存在。
朱泙漫能學三年之久,就是因為他深信有龍,這是他學習的動力;我們沒有理由認為他學了三年後,有一天便忽然不再相信世上有龍了(雖然再過一些年月他可能慢慢覺悟)。還有,正正因為深信有龍,朱泙漫不能將屠龍之技與龍分開,因而不會想到將學成的技能應用到屠龍以外的事情上 — 一日找不到龍去屠,他便一日嗟嘆「无所用其巧」。我說的「執迷」,就是這個意思。
那位屠龍師父支離益分明是騙子。跟很多騙子一樣,他用來吸引人受騙的是「秘技」。今天有人靠傳授紫微斗數「秘技」或哲學「機密知識」來騙人錢財,遠古的「秘技」則是屠龍之技,何足怪哉?共通之處就是這個賣點:來跟我學吧(但請先付錢),學了你就會變得強大。願者上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