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303

英文是否比中文精準?

有讀者在〈繁瑣和複雜〉一文下留言問我,用中文寫哲學是否及不上用英文,我回答說「以我自己的經驗來說,英文的確比中文較容易表達得精準」,有人見了可能會覺得我揚英抑中,今天我想多說幾句澄清一下。

說某一語言比另一語言精準(precise),意思是在大多數情況下用這兩種語言表達同一意義時,前者比後者較容易表達得精準。這樣的一個論斷很難證實,因為它不只是關乎兩個語言裏字詞意義的劃分,還在於它們文法的鬆緊和語句結構的變化,要在這幾方面來個全面的比較,當然是不容易了。

其實我沒有斷言英文比中文精準,我只是談自己的寫作經驗。我有用中文寫作,也有用英文寫作,而我的中文比英文好很多;可是,如果要表達一些複雜或抽象的論點,我大多會寧願用英文,因為英文中的長句和插句較容易安排得清楚妥貼;假如用中文寫,即使寫出了,也往往不流暢,比用英文難理解一點。這可能是我個人的問題,但我也有理由相信這是兩個語言的特質所引致。

因為文化上的差異,中文和英文都各自有些字詞的意義分得比較仔細,例如中文的親戚稱謂和英文的顏色字。中文的文法是否比英文的較寬鬆,由於我對這兩種語言的文法分析認識不足,不敢胡說。然而,在句子結構方面,我可以憑經驗大膽說英文的確比中文較容易寫出長而不亂的句子,尤其是英文裏插句的運用,可以幫助我們清楚準確地表達複雜而互相扣連的意思。

我隨便在書架上抽出一本英文書(是 Bart Ehrman 的 Misquoting Jesus),隨便揭一頁,便可以找到像以下這句的例子:

"It is a radical shift from reading the Bible as an inerrant blueprint for our faith, life, and future to seeing it as a very human book, with very human points of views, many of which differ from one another and none of which provides the inerrant guide to how we should live." (p. 13)

五十三字的句子,算長吧,全句有幾個意義扣連的部份,但整體仍然非常清楚準確。假如要用中文來表達相同的意思,便不那麼容易能做到這個效果了;讀者如不同意,不妨試試。

41 則留言:

  1. 工作繁重,抱歉要這麼久才回覆你的問題。
    就回在這里。

    有關戈代爾定理的細節,不太可能在此說清。
    唯有勾勒一個主要思路。

    為了做出自指命題,有這樣的步驟︰把一階
    算術的斷言,以戈代爾數的技巧,轉成有關
    自然數的斷言。通過可表徵性,把有關自然
    數的斷言轉換成有關一階算術的斷言。在相
    關系統中,可表徵性與遞歸性是等價的。

    最後再在一致的條件下證出自指命題是不可
    判定命題。在這種過程構作出的不可判定命
    題,過份的人為雕琢(你可以對比一下像白里
    斯-哈林頓命題之類的不可判定命題的構作絕
    不像戈代爾句這麼人工、麻煩),所以在不可
    判定問題上,戈代爾句似乎更多的只具有參考
    意義。

    回覆刪除
  2. 你的意思是容許長句、插句的語言就比較精準?換言之,一個語言的句法結構就決定了它是否精準?身為唸語言學的,我對這一點有保留。

    會不會是你思想複雜或抽象的論點時就以英語為本位,所以順理成章地寫成英語比較自然?

    中文比較崇尚的是對句,而不是長句。對句是否比長句不精準?我不肯定。你引的那句話我會這樣譯(用上了對句,而原來的matrix clause "It is a radical shift ..." 換成了一總結句):

    「昔視聖經為萬全之藍圖,信仰、人生、未來無不賴之;今視之為人之書,滿載人之觀點,其中互有參差,而無一堪稱人生之萬全指引。此真根本之巨變也。」

    回覆刪除
    回覆
    1. 意思是,英文的简单语言,就要动用类似文言文的字句才能完全表达??

      刪除
    2. 意思是,英文的简单语言,就要动用类似文言文的字句才能完全表达??

      刪除
  3. 王Sir考翻譯.....
    我試試:
    「一說聖經絕無錯誤,堪為人類信仰、生活及歸宿之圭臬。
    也有人視聖經為極具人性之著作,不乏互相抵觸之人類觀點,並非絕無錯誤之指南。如斯改變對聖經之看法,可謂驚世駭俗。」

    原文53字,我用了七十多個字,但不能說中文表達力較遜;因為如 life 一個英文字變成中文便是「生活」兩個字。

    回覆刪除
  4. Meshi,

    //你的意思是容許長句、插句的語言就比較精準?換言之,一個語言的句法結構就決定了它是否精準?//

    - 我在文中已說了還有其他因素。不過,我的確認為容許長句、插句的語言較容易精準地表達複雜的意思。

    //「昔視聖經為萬全之藍圖,信仰、人生、未來無不賴之;今視之為人之書,滿載人之觀點,其中互有參差,而無一堪稱人生之萬全指引。此真根本之巨變也。」//

    - 原文中的兩個 "very" 都不見了(「滿載」只表示量),「人生」二字亦不能充分表達 "how we should live" 的意思。

    回覆刪除
  5. Chris,

    //我試試:
    「一說聖經絕無錯誤,堪為人類信仰、生活及歸宿之圭臬。
    也有人視聖經為極具人性之著作,不乏互相抵觸之人類觀點,並非絕無錯誤之指南。如斯改變對聖經之看法,可謂驚世駭俗。」//

    - 「一說」和「也有人」表達不了 "a radical shift" 的意思。

    回覆刪除
  6. Wong,

    //- 原文中的兩個 "very" 都不見了(「滿載」只表示量)//

    我的英文不好。Very human是甚麼意思?是充滿人性?還是充滿人味?不管怎樣,把「人之書」和「滿載人之觀點」分別改成「充滿人性[or人味]之書」和「充滿人性[or人味]之觀點」就行了。

    //「人生」二字亦不能充分表達 "how we should live" 的意思。 //

    「人生」當然不同 "how we should live",但"guide to how we should live"卻可用「人生之指引」(或者「生活之指引」──我英文不好,不知哪個比較對)來表達。生活之指引當然是指引我們怎樣生活的,不然是指引甚麼?所以我看"how we should"並不一定要譯出來。

    反而我有一處譯漏了,文中說"many of which differ from one another",我譯作「其中互有參差」,沒有譯那個"many",應該改成「其中頗有參差」才對。

    回覆刪除
  7. 從前者到後者看法的轉變是極端的:一是將聖經看成無誤之信仰、生命及未來南圖;一則將聖經看成一本很人生的書,它包含多個不同並且很人性的觀點,但當中沒有一個觀點提供無誤的指引,叫我們如何生活。

    回覆刪除
  8. Meshi,

    你的譯文已很好,不過,我想說的是英文能輕而易舉表達得清楚準確的意思,用中文時則往往頗吃力。

    回覆刪除
  9. Yan,

    很好,只是仍看得不順暢。

    回覆刪除
  10. 阿Sir 睇漏我這句:

    「如斯改變對聖經之看法,可謂驚世駭俗。」

    回覆刪除
  11. Wong,

    //你的譯文已很好,不過,我想說的是英文能輕而易舉表達得清楚準確的意思,用中文時則往往頗吃力。 //

    It is a radical shift [from [reading the Bible as an inerrant blueprint [for [our faith, life, and future]]] to [seeing it as a very human book, [with [very human points of views]], [[many of which differ from one another] and [none of which provides the inerrant guide [to [how we should live]]]]].

    昔視聖經為萬全之藍圖,信仰、人生、未來無不賴;今視為充滿人性之書,充滿人性之觀點,其中互有參差,而無一堪稱人生之萬全指引。真根本之巨變也。

    從譯文我想指出的是中英文句式表達的策略不同:英文是層層套嵌,像剝洋葱一樣;中文則變為三大句:「昔視....」、「今視.....」、「此真.....」,其中「昔視....」和「今視.....」是(寛泛)對句,對比之意明顯。另外中譯用了多次代詞「之」、「其中」、「此」來把各句的關係「繫緊」,所以各句之間散而不鬆。

    質言之,單從這個例子看,英文句式傾向用embedding的策略,中文則傾向以antithesis和anaphora為策。難言何者較優,但可斷言以英文策略寫中文則句子難解,以中文策略寫英文則句式笨拙。

    回覆刪除
  12. Meshi,

    你的中文令人妒忌。

    回覆刪除
  13. Chris,

    //Chris 提到...
    阿Sir 睇漏我這句:
    「如斯改變對聖經之看法,可謂驚世駭俗。」//

    - 我沒看漏。你用 「一說」和「也有人」,就表示不是同一人(或同一群人),既不是同一人,就談不上改變看法了。

    回覆刪除
  14. 中文、英文,各有所長?

    海老公微微一笑,說得:『這小子比喻雖然粗俗,說得到很明白。「尋思半響,道:「你沒學過武功,這小玄子須得跟你纏上一會,才將你打倒,他這'小擒拿手'功夫是新學的,你不用怕。我教你一路「大擒拿手」,你好好記住了,明天去跟他打過。」韋小寶大喜,道:「他使的是小擒拿手,咱們使大擒拿手,以大壓小,自然必勝。」海老公道:「那也不一定。大小擒拿手各有所長,還要瞧誰練得好。老是他練得好過了你,小擒拿手便勝過大擒拿手了。...

    節錄自:金庸 >> 鹿鼎記 >> 第四回  無跡可尋羚掛角 忘機相對鶴梳翎

    回覆刪除
  15. Meshi,

    //英文句式傾向用embedding的策略,中文則傾向以antithesis和anaphora為策。//

    - 這個我大底同意,然而,複雜的論點大多是層層套疊的關係,而非對比和並列的關係,所以這個分別正好說明為何英文較容易精準地表達複雜的論點。

    回覆刪除
  16. Kelvin Yip,

    //中文、英文,各有所長?//

    - 這個當然了,我認為中文就較英文適合用來寫詩。

    回覆刪除
  17. Meshi,

    //我的英文不好。Very human是甚麼意思?是充滿人性?還是充滿人味?//

    - 兩者皆不是,"human" 在這裏是「屬於人的」的意思,但英文的 "very human" 譯作「非常屬於人的」或「十分屬於人的」,卻非常別扭。

    回覆刪除
  18. //我認為中文就較英文適合用來寫詩。

    中文寫工程、數學、自然科學可以嗎?

    回覆刪除
  19. Yan,

    //中文寫工程、數學、自然科學可以嗎?//

    - 當然可以,已經有啦!

    回覆刪除
  20. "It is a radical shift from reading the Bible as an inerrant blueprint for our faith, life, and future to seeing it as a very human book, with very human points of views, many of which differ from one another and none of which provides the inerrant guide to how we should live."

    同一意思,用中文我會這樣寫:從視聖經為信仰、生活、和未來的藍圖,而且是絕對無誤的藍圖,到視之為一本十足十是人寫的書、表達的只是人類不同的觀點而不能絕對無誤地指導我們的生活,這是一個極端的改變。

    回覆刪除
  21. Meshi,

    讓我再評評你的譯文:

    //昔視聖經為萬全之藍圖,信仰、人生、未來無不賴之;今視之為充滿人性之書,充滿人性之觀點,其中互有參差,而無一堪稱人生之萬全指引。此真根本之巨變也。//

    - 「今」和「昔」加入了原文沒有的時態。
    - 「萬全」是指各方面都顧及了,與 "inerrant" 的意思有點不同。
    - 「參差」有優劣之意,原文的 "differ" 則沒有這意思。

    回覆刪除
  22. W.Wong

    嘗試從語言結構和文法以外的角度思考這問題。
    主要是對應知識的創造,我們有理由相信現代世界的知識大多是以英文作為傳遞信息的載體加以開發出來。在這個現實之下,要捕捉這些本來便是以英文原創的知識的涵意,中文會否注定比較吃虧(比較不精準)呢?


    哲學人民

    回覆刪除
  23. 哲學人民,

    當然有你講的這種情況。

    回覆刪除
  24. 中文的動詞沒有時態,讀者需要從上文下理推敲。我學過一點點法文,才發現中文可貴之處。法文的動詞可以有十多種的變化,我實在吃不消!

    回覆刪除
  25. Matt,

    //中文的動詞沒有時態,讀者需要從上文下理推敲。我學過一點點法文,才發現中文可貴之處。法文的動詞可以有十多種的變化,我實在吃不消!//

    - 沒有時態可以是優點,也可以是缺點,要看寫的是甚麼。

    回覆刪除
  26. 不時會做些中日英間文書的互譯。我發現即使有時一下子會被英文或日文中複雜語法關係搞到頭昏腦脹,但只要先將句子中出現單詞翻譯成中文,再安排一下它們的順序,最低限度總有些意思會「走」出來。但倒過來成功的概率就會低得多,因為你還需要好好顧及到如格助詞和從句等語法現象,亂排之下只會產生一些狗屁不通句子。我的一些朋友也有類似經驗,似乎生產劣質中文的成本非常低廉。現時中文那麼多低質翻譯本,還有中文的人文學裡流行一些奇怪文體,不知和類似現象有多大的關係?

    回覆刪除
  27. Wong,

    //- 「今」和「昔」加入了原文沒有的時態。
    - 「萬全」是指各方面都顧及了,與 "inerrant" 的意思有點不同。
    - 「參差」有優劣之意,原文的 "differ" 則沒有這意思。 //

    謝謝批評。我想翻譯是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總有改進的空間。回覆如下:

    - 「今」和「昔」不一定是「實時間」,可以是「虛時間」(即不一定指實際發生過這樣的改變)。既云改變,一定是有前後的差別。如不用「今」和「昔」,用「前」和「後」也可以。

    - "inerrant"譯做「無誤」是比較忠實的翻譯。這裡譯做「萬全」是我覺得跟「藍圖」、「人生指引」搭配的話,「萬全」比較像中文。也可以這樣強解:萬全=萬無一失=無一失誤=無誤 :P

    - 「參差」只是不一致或不整齊的意思,沒有(或不需要有)優劣之意。可參《國語辭典》的釋義(http://dict.revised.moe.edu.tw/cgi-bin/newDict/dict.sh?cond=%B0%D1%AEt&pieceLen=50&fld=1&cat=&ukey=-467484480&serial=2&recNo=0&op=f&imgFont=1)。

    回覆刪除
  28. Wong,

    //同一意思,用中文我會這樣寫:從視聖經為信仰、生活、和未來的藍圖,而且是絕對無誤的藍圖,到視之為一本十足十是人寫的書、表達的只是人類不同的觀點而不能絕對無誤地指導我們的生活,這是一個極端的改變。 //

    「十足十是人寫的書」,終於明白甚麼是"a very human book"了。妙譯!

    回覆刪除
  29. cyc,

    //似乎生產劣質中文的成本非常低廉。現時中文那麼多低質翻譯本,還有中文的人文學裡流行一些奇怪文體,不知和類似現象有多大的關係?//

    - 這個問題不如等 Meshi 答你吧(如果他樂意)!

    回覆刪除
  30. Wong & cyc,

    英文也有「論文生產器」,專門出產不知所言的「後現代」論文。王Sir在英文博客那邊也貼出過Derrida一大段又長又複雜的文字,並被王Sir指為"bullshitting"(http://hummingsintheflybottle.blogspot.com/2011/02/derrida-and-bullshit.html)。可見英文也一樣有低質的奇怪文體。

    現時中文那麼多低質翻譯本和流行一些奇怪文體,我看是人的問題多於語言的問題。粗製濫譯、以術語和老外句式嚇唬人,這不是中文的罪啊。你看嚴復、林紓不也是用中文翻譯嗎?他們何曾譯出奇怪文體?

    回覆刪除
  31. 本來想多口談談兩種語文之分別的,見有這麼多有趣的討論,也就無謂楚人獻曝了。

    回覆刪除
  32. It is also about the difference between high context and low context cultures.
    Chinese belongs to high context culture text of which usually is more condense as many terms have more than one meanings. So people always have different interpretations of the same passage.
    English belongs to low context culture and meanings can be decoded through structure and word choice. Eg subordinate and main clauses in English can help us understand the key meaning, in Mr Wong's extract, the main point is about "change". In Chinese translation we can only get the point after we read the entire para.

    May

    回覆刪除
  33. May,

    //Eg subordinate and main clauses in English can help us understand the key meaning, in Mr Wong's extract, the main point is about "change".//

    I am not quite sure if the main clause can always help us understand the key meaning, e.g. "it seems that XXXXXXXX". Are you sure the main point is "seems" but not what comes afterward?

    回覆刪除
  34. /*
    //Eg subordinate and main clauses in English can help us understand the key meaning, in Mr Wong's extract, the main point is about "change".//

    I am not quite sure if the main clause can always help us understand the key meaning, e.g. "it seems that XXXXXXXX". Are you sure the main point is "seems" but not what comes afterward?
    */


    I am reading White's The Elements of Style . Emphasis is the thing I am confused with, e.g. in Pt. 22:

    22. Place the emphatic words of a sentence at the end. The proper place in the sentence for the word or group of words that the writer desires to make most prominent is usually the end.

    Humanity has hardly
    advanced in fortitude since
    that time, though it has
    advanced in many other
    ways.

    Since that time, humanity
    has advanced in many
    ways, but it has hardly
    advanced in fortitude.

    回覆刪除
  35. 我有一樣的感覺。曾經無聊嘗試將自己寫的英文論文或者演說譯作中文,就是怎樣也譯不到或者譯不好,又或是欠了用英文那種流暢一氣呵成。這個和我不慣用中文寫這些東西有關,不竟一直以英文接受教育和在英語環境下工作。我不敢肯定這是語言文質上的分別。

    回覆刪除
  36. William,

    我相信如果我嘗試把我的英文論文譯成中文,也會有類似的結果。

    回覆刪除
  37. William,

    我也試過把自己的abstract譯成中文,一開始也是千難萬難。後來我嘗試在掌握句意以後,叫自己忘掉英文的句子,按意思直接用中文寫出來,那就容易多了,寫出來的中文也比較像樣。所以我覺得問題是原來是用英文思考,故用英文寫出來自然比較精準;如能「轉mode」用中文思考,下筆就沒問題了。

    回覆刪除
  38. Meshi,
    難在很多詞彙同句法都係慣左用英文,用中文我都真係思都唔識思,更何況寫同講。同埋而家仍係英語世界,溝通同出paper都係用英文。用完中文諗最後又係要轉番英文做野,所以就無花時間在中文上了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