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213

余英時的「兩本書」

在香港的誠品書店看到頗多的新詩詩集,有點驚喜,隨手撿起台灣詩人楊牧的《完整的寓言》,一讀便喜歡,於是立即買了。我以前不大喜歡楊牧的詩,不知是他的詩風變了,還是我的口味不同了,總之這本就是喜歡;回到美國後,越讀越「不夠喉」,心思思,便到網上購書去,買了另外兩本楊牧的詩集(《涉事》和《時光命題》),順便買了三、四本其他的書,其中一本是余英時的《中國文化與現代變遷》。

我一向喜歡讀余英時的著作,這本書是文集而非專著,可以當消閒書看,而且書名吸引,價錢又平,實難拒抗,雖然看不到書的目錄,也沒有多想便買了。誰知收到書後才知道,這本書的內容跟我擁有的另一本余英時著作完全相同,分別的只是書名。我已擁有的那一本名《中國文化的重建》,是兩年前在北京買的,中信出版社出版,簡體字印刷,20115月第一版。

《中國文化與現代變遷》(三民書局)出版於 199211月,書的自序寫於同年 8月,最後一段是這樣的:

「本書定名為《中國文化與現代變遷》是因為所收各篇大體都可以包括在這兩個主題之內。但討論中國文化有時不能不旁引西方以資參證;討論現代變遷有時也不免要上溯古代以明源流。更重要的是這兩個主題在本書中不是孤立的,而是密切相關的。本書的主要旨趣正是要從現代變遷中窺測中國文化的新動向。」

《中國文化的重建》用了同一篇自序,同樣註明是寫於 1992 823日,然而,「中國文化的重建」只有一個主題,豈非與自序說的「兩個主題」不吻合?在中國大陸,任何問題都可以有一個「具中國特色」的解決辦法;上述那一段,在《中國文化的重建》裏變成這樣:

「本書定名為《中國文化的重建》是因為所收各篇大體都可以包括在這個主題之內。但討論中國文化有時不能不旁引西方以資參證;討論中國文化的現代變遷有時也不免要上溯古代以明源流。更重要的是,中國文化與現代的變遷這兩個主題在本書中不是孤立的,而是密切相關的。本書的主要旨趣正是要從現代變遷中窺測中國文化的新動向。」

除非有理由相信余英時在 1992823日寫了兩個版本的自序,其中一個等到 2011 年才用,否則,後者乃未經作者同意的擅自改動,實在是清楚不過了。然而,在造假視作等閒的中國大陸,大概有不少人會說:「盜你版,改你的文章區區幾行,又有甚麼大不了?」中國一日如此,中國一日無望。

6 則留言:

  1. 見怪不怪了。

    回覆刪除
  2. 王教授,這本余英時的書值得看嗎?

    回覆刪除
  3. 「造假」可能只是大陸「諸子百家」之其中一家,比起毒奶粉,地溝油等「有毒食品」和貪污腐敗....等等已可能已經算是很「微不足道」的一家了。

    回覆刪除
  4. 中信出版社向來問題多多,我也不止一次中過招。我曾買過由中信出版社2006翻譯出版的The Tipping point的中譯《引爆點》。買後才知此書其實早在2002年就有了簡體譯本,書名為《引爆流行》。兩本書譯者和內容都一樣,只是改了個書名(還用了不同的ISBN號)!
    另一個類似的事例便是The Geography of Thought,中信在06和10年分別推出過兩個內容一模一樣的譯本,書名分別是《思維的版圖》和《思維版圖》——這次就差個“的”字,算是良心發現。再次,兩本書有不同的ISBN號。

    較早前買了同是中信出版的Thinking: Fast and Slow中譯《思考:快與慢》。這個譯本譯文問題多多,而且連原書注釋和參考書目統統刪掉(都改革開放30多年,這種做法至今在國內仍是刪得理直氣壯)。中信承諾會在之後加印的新書中陸續更改翻譯錯誤。這等於變相承認在原初出版時他們並沒有仔細校對。這哪里是負責任的出版社態度?

    這樣問題不限於中信。在內地,購買原版書一直有各種限制。很多讀者(和研究者)其實最後只能依靠各種翻譯。但以現在的出版情況,單靠中文,做到最基本的資料核實和搜索都有困難。我們的國家連載人火箭都射得出地球了,但在這片土地上連讀本書仔都要處處放個心眼,擔心盜版,怕翻譯問題,想來真是很可悲。

    不好意思,寫得太多。但國內的出版物,我實在踩過太多次地雷了!

    cyc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