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911

尼采談誤解

今天讀到尼采的幾句說話,覺得很有意思。他說:「當一個人整體被人誤解時,便沒有可能完全消除他們對自己的個別誤解。我們要認清這點,以免浪費精力為自己辯護。」

其實,大多數的個別誤解都是由於先有了整體的誤解。例如你先誤解了我是個愛抑人揚己的人,所以才誤會我剛才說的那句話是為了貶低某人,事實上這完全不是我的動機;假如你沒有那整體的誤解,便會聽得出我那句說話是純粹說笑。

尼采說在這情況下我們不必浪費精力為自己辯護,意思只是我們不必浪費精力去消除那個別的誤解(因為不會成功),不過,他似乎沒有否定我們仍可努力去消除整體的誤解(因為不一定失敗)。至於怎樣才能消除整體的誤解,則要看情況了,但大底是在乎行動多於在乎說話。

如果我們把自己比作一本書,當然希望讀者明白全書的主旨。假如讀者因為掌握不到全書的主旨而誤解個別的句子,那麼,只集中解釋那些句子,是不會起甚麼作用的。叫他們把書從頭再讀幾遍吧!說不定他們有一天會豁然貫通。

6 則留言:

  1. 唉,正是如此!

    回覆刪除
  2. 匿名,

    你是有類似經驗吧!

    回覆刪除
  3. 恕我寡聞,想問尼采這幾句說話的出處。雖然相信這幾句說話不會被誤解,但我仍想從說話的 context 更了解(了解也應從整體了解)這幾句說話。尼采(其他的說話)真的容易被誤解。先謝。

    Alan

    回覆刪除
  4. Alan,

    It's from Human, All Too Humans (Mixed Opinions and Maxims #346). There is no context because it is an aphorism.

    回覆刪除
  5. 羅蘭巴特曾經提出過「作者之死」的說法。

    假若我們把自己所說的話, 所做的行動都視作為「文本」的話, 「文本」產生之後, 「讀者」自會對「文本」作出解讀。他們的「解讀」是脫離「作者」的行為。亦即是他們的解讀與作者無關, 亦不一定是作者「創作」的原因。
    是故, 每一種解讀都是一種誤讀。誤讀是必然的,要強行別人去作出「正確的」解讀並不可能亦沒有必要。

    回覆刪除
  6. 嘉,

    //是故, 每一種解讀都是一種誤讀。誤讀是必然的//

    - 根據這看法,應該沒有正讀誤讀之分。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