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414

清而不激

呂坤《呻吟語》〈應務〉篇有云:「流俗污世中真難做人,又跳脫不出,只是清而不激就好。」這是四百多年前的文字,但應用到現在的世界,一點也沒有過時,甚至是更加恰切。

以今時今日資訊科技和交通之發達,除非是隱居深山或孤島,與世隔絕,否則,就算是遁入空門或長居修道院,也不會不知道一些世界或本地大事,不能不接觸一些「外面」的人,很難完全脫離俗世。

無論是甚麼地方,只要聚居的人多了,人與人之間的活動和關係就會複雜起來,就會有種種的是非利害,就會有很多不一致的見解,就會有族群黨派之分,就會有人想出人頭地 --- 或求名,或謀利,或爭權;俗世必是流俗污世,就是因為在這些是非利害和你爭我奪之中,少不免會有人為達目的不擇手段,有些是自知卑劣,有些是自欺欺人,有些是喪失了是非之心,總之,就是把世界弄得一團糟、混濁不清。

這些都是老生常談了,有新意的也許是「清而不激」那四字真言。自己先要清,才可以免於在流俗污世中迷失;所謂清者,是指行為和思想兩方面 --- 行為清白、頭腦清醒;然而,只有清還不夠,因為身處流俗污世,只要行為或思想受外引而變得偏激,激起內心的波瀾,把持不定,便很容易由清變濁,於是與同流者合污,令流俗污世更添污濁。

對於有政治野心、甚或只是關心政治的人,這「清而不激」特別難做到,因為這些人往往是企圖改變社會或是改變一些人的看法,難免有興波作浪之心,往同一方面著力太過太久,便容易產生偏執,有些甚至以為自己已經做到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其實不過是眼前一片迷糊而已,卻還沾沾自喜;由清而激而濁,便一路迷失下去了。

所以說,跳脫不出,只是清而不激就好。

13 則留言:

  1. 說起清而不激﹐我最近反而好贊同ohce(﹖)的一句話﹕
    「沒有睇電視,就沒有驚天動地的事。」
    這兒的睇電視﹐可解作接觸傳媒這意思
    個人經驗之談﹐以前做夜場好忙﹐根本無咩接觸傳媒
    生活一日日過﹐雖然忙﹐也酒紅酒綠﹐但反而過得蠻平淡的。

    回覆刪除
  2. 常人對周遭事難以漠不關心, 內心易起波瀾,請BLOG主如何達至內心清澄明朗, 不受外物所擾呢

    回覆刪除
    回覆
    1. 很難做到完全不為外物所擾,所謂「不激」,是指不被帶動到不由自主而已;當然,要做到這樣也不容易。

      刪除
  3. 事能知足心常泰, 人到無求品自高; 清而不激, 知易行難.

    回覆刪除
    回覆
    1. 能盡量保持不過於偏激,亦不是太難;時刻警惕反省便是。

      刪除
  4. 「清而不激」固然是好事,然而難無污染源「自我膨脹」污染環境而至「樹欲靜而風不止」之虞?

    回覆刪除
    回覆
    1. 「清而不激」與「鴕鳥政策」可否有雷同之處? :)

      刪除
    2. 為何你認為可能有雷同之處?

      刪除
    3. //以今時今日資訊科技和交通之發達,除非是隱居深山或孤島,與世隔絕,否則,就算是遁入空門或長居修道院,也不會不知道一些世界或本地大事,不能不接觸一些「外面」的人,很難完全脫離俗世。//

      //....然而,只有清還不夠,因為身處流俗污世,只要行為或思想受外引而變得偏激,激起內心的波瀾,把持不定,便很容易由清變濁,於是與同流者合污,令流俗污世更添污濁。//

      文章提及的「除非是隱居深山或孤島,與世隔絕...」和「因為身處流俗污世」這些都成為了難以做到「清而不激」的原因,而「鴕鳥政策」則也可以做到「與世隔絕」和避免「身處流俗污世」,從而也可以避免「行為或思想受外引而變得偏激,激起內心的波瀾,把持不定,....」,所以覺得「鴕鳥政策」也可以是一種排除外界干擾的方法,就正如《增廣賢文》所言:「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當排除了外界干擾後,也就比較容易做到「清而不激」。
      所以覺得「清而不激」的不受外界干擾與「鴕鳥政策」式的「兩耳不聞窗外事」也是不受外界干擾,是有雷同之處的?

      刪除
    4. 鴕鳥政策消極 相反清而不激則積極面對世事

      刪除
    5. 不論是進取還是消極,總之就是「不激」,似有「異曲同工」之現象。:)

      刪除
  5. 問誰人能做到?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