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119

編書的苦樂

最近忙於和兩個朋友合編一本論文集,是為我的博士論文導師而編的,全書都是討論他的哲學。要動用三個人,是因為我們決定用一個很費時的方法去編,以盡量提高書的質素。我們收到每一篇文章後,都會先各自細心讀過,然後三人以電郵互相討論,集合大家的評語後便由其中一人整理綜合,再電郵給作者,作者便根據我們的評語修改他的文章。

由於供稿者都是有水準的哲學家,其中幾個更名氣很大,所以我們的評語要寫得很小心得體、言之有物,務求每一點都是一矢中的,同時又不會得失作者,真的相當費心神。這些論文短的五六千字,長的過萬字;有幾篇又長又難懂,只好耐心地反覆慢讀,讀到明白為止。

有時我們三個人之間對作者的某一個論點或論證見解不一致,電郵你來我往,是難得的切磋機會,甚至帶兩分善意較技的意味。我們三個以往是同學,從前已經頗為互相敬重,經此合作交手,便更加惺惺相惜,友誼增進了不少。此外,那些論文大都寫得十分精彩,令我獲益良多,進步不少。

不過,激氣的事還是有的。有些作者遲遲不交稿,拖完又拖,有一個甚至大半年也不回電郵!(幸而在正要打電話向他追稿時,他主動投案,並在一兩個月內交出文章。)

2 則留言:

  1. 「讀到明白為止」--是自己「以為」已經明白,抑或真正明白的作者的意思?我常覺得文字在作者與讀者之間轉轉折折,或會出現誤解。讀李商隱就有許多人亂解,可惜無法向作者求証。

    ~karol

    回覆刪除
  2. 我是指自以為明白。然而,讀哲學跟讀詩始終有點不同;詩給讀者的自由很大,哲學則講究論證,不容讀者胡亂去解。我所謂明白,是至少自己的理解可以貫通論證的各部份;當然,即使這樣,仍有誤解作者的機會。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