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不明白為甚麼現代教育的最高學位叫做「博士」。中國古代的博士是教授官,跟現在拿學位而被稱為博士的大不相同。那麽「博士」應是「博學之士」的意思吧,但讀博士學位的人只專精研究一個科目裏的一個小範圍,叫「精士」似乎更加貼切。
能精能博自然令人欽佩,即使只是精而不博或博而不精,也殊不容易。我認識的博士大多是大學教授,能精能博的固然有,但精而不博的則更多。可是,他們之中有些除了因教學或研究要看本科的書外,平時卻連閱讀的習慣也沒有。至於不是當教授的,有些拿了博士學位後便只管賺錢,學問對他們來說只是不切實際的如煙往事;他們本來已不博學,現在連專精的研究也丟棄了,「博士」便淪落為一個亮麗的招牌而已。
在滿腹學問而無博士學位,和空有博士學位而沒有真實學問之間,恐怕不少人會選擇後者。這也難怪,因為學問不能飽肚,銜頭卻可嚇人,況且很多人只會用銜頭來判斷你是否有學問。當然,有些人在工餘修讀博士學位,即使只為銜頭以滿足自己的虛榮,也算是其志可嘉的。
柏克萊加州大學有個傳統,就是研究生提交論文之後可以得到一支棒棒糖,棒棒糖的包裝紙上印著 "Phinally Done" (縮寫就是PhD了)兩個大字。當年以為拿了博士學位一定會給我很大的滿足,誰知論文通過後正式提交那天,卻一點興奮的感覺也沒有;望著棒棒糖,知道自己是 finally done 了,但也知道論文提交之日,正是前路茫茫之時。
//當年以為拿了博士學位一定會給我很大的滿足,誰知論文通過後正式提交那天,卻一點興奮的感覺也沒有......也知道論文提交之日,正是前路茫茫之時//
回覆刪除余深然之。
Couldn't agree with u more!
刪除在滿腹學問而無博士學位,和空有博士學位而沒有真實學問之間,恐怕不少人會選擇後者。...況且很多人只會用銜頭來判斷你是否有學問。
回覆刪除(說得太對!!!!但無論如何, on居的我要朝前者進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