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721

西人的學術中文

昨天在 Facebook 跟幾位朋友談到研究中國哲學的外國人,我說我很懷疑這些研究者中有多少能通古文 --- 古文根底紮實的不是沒有,但我相信不會是多數。有朋友提到這些外國人中有些能夠用中文發表文章,其中一位的中文名字是「何乏筆 」(Fabian Heubel);我覺得那是個很有趣的名字(說自己「乏筆」,似是謙辭,但「何乏筆」可解作「何曾乏筆」,那就是很有自信了),便搜尋了一下他的資料,才知道他是德國人,現在是台灣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的研究員。

在網上很容易找到何乏筆寫的一篇中文文章〈跨文化動態中的當代漢語哲學〉,以下我不會討論這篇文章的內容,只是引第一段,略談其文字,然後寫點感想:

『在十七世紀,中國透過基督教傳教士開始接觸現代歐洲的科學與技術。在十九世紀,以帝國主義的暴力擴充的現代性,瓦解中國的政治基礎。然而,到了二十一世紀,「西方」所迫使的「東方」現代性,已經在許多方面對現代化的原先推動者發生了深遠的影響(目前此影響主要出現在經濟的領域中)。因此,在現代性的全球化之後,「我們」對現代性的分析不能再局限於歐美世界,更必須跨出歐美的範圍,朝向跨文化的分析。如此才能使當代的問題反映在哲學反思之中。問題在於:就哲學而言,其他文化圈的歷史資源(如同中國的歷史),對反省現代性,如何可能發揮更積極的作用?倘若現代化已使整個人類成為內在性的關係網絡,對「我們現代性」及其界限的歷史分析,便要能夠無分軒輊連接到歐洲的或中國的歷史資源。這意味著「中國」不再是一種「異質空間」(或譯異托邦)(hétérotopie),不再是外在(於西方)的現代性,反而是內在(於全球)的現代性。』

很明顯,這是學術文字,對很多人來說是「外星文」,問題是,懂「外星文」的人看這段文字,會不會認為這是可接受、甚至是水平高的「外星文」?

這段文字,我這個略懂「外星文」的人看出了一些不妥當之處:「在十九世紀,以帝國主義的暴力擴充的現代性,瓦解中國的政治基礎」,其中「瓦解」二字之後應有一「了」字,差之毫釐,欠了那個「了」字,語氣便不妥;『「西方」所迫使的「東方」現代性』一句,「迫使」是用詞不當,勉強要改,也只能用「迫出」;「發生了深遠的影響」中的「發生」應是「產生」;『「我們」對現代性的分析不能再局限於歐美世界,更必須跨出歐美的範圍』中那個「更」字轉折不當,其實第二句可刪,因為重複了第一句的意思;「其他文化圈的歷史資源(如同中國的歷史)」一句裏的「如同」,應該是「例如」,否則便不可解。

這樣的學術中文,假如出自中國人之手,相信不少華語學術界中人會認為不可接受,更遑論讚好;然而,假如有中國人(以中文為第一語言者)寫出這樣水平的英文,相信有不少中國人會讚好 --- 英語學術界中人會不會同意,他們大多不知道,就算知道了,也可能滿足於「我比很多中國人都寫得好」。

29 則留言:

  1. 王sir對在這一小段裡用上八次‘性’(只有一次用內在性,其他都是現代性),覺得這種性的學術怎麼樣?
    當然這是外國人寫的中文,我看到很迷惘,會不會是我不懂哲學?

    回覆刪除
    回覆
    1. 插個話,後現代主義哲學的文字好像很喜歡一大堆xx性、yy性...

      刪除
    2. 既然用到同一個概念,就算出現七次性,又如何?

      唔通因為要避用性字,係應該講現代性的時候,都不能講?

      這不是本末倒置,用很表面外在的所謂好中文要求,來框死自己表達?

      英文叫做 the bed of Procrustes:因為床小,而把腳切掉。

      刪除
    3. 寫哲學有時很難避用「性」字,那段引文難懂,罪也不在多用了「性」字。

      刪除
    4. 坦白講﹐我才理得他是西人還是華人﹐這樣的文筆都是爛的
      如果他真是學過普通話的話﹐無奶油有樣的語法問題。

      又﹐這樣很多學術炫耀文﹐性氾濫問題都很嚴重﹐而寫這些文的都是華人﹐真是令人看得十分火大(怒)

      又﹐其實睇完成段﹐都唔知乜鬼叫現代性...
      見到呢個term﹐我個腦淨係不斷出現LMF一句歌詞﹕「誓要打出個名堂﹐唔覺意又打出咗個袋」(閃)
      教授﹐查實現代性是甚麼東東來的﹖

      刪除
    5. 現代性?我唔識咖!

      刪除
    6. 咁點解匿名先生(第幾號呢又?)唔幫手解釋一下‘現代性’係乜東東?
      據說第一次出現是法國頹廢詩人Charles Baudelair用上的,不妨講講。

      刪除
    7. 維基都有解釋,可以一看。

      無論「現代性」指乜都好,總之作者想用就用,無須削足就履。
      就好似「佛性」咁,想用就用。
      根本唔需要數住,啊,只準出現幾多次,預先設定上限,過咗就一定改用另一個字。多餘。

      濫用"性",係唔好,但也不必要有性潔癖。

      刪除
    8. 如果把視野稍為放大,你看看現在韓國人和日本人的學術論文和翻譯,也是“性”“化”接尾詞,還有只有音譯的外來語(不單是名詞,還有副詞、動詞等)泛濫,他們語言的拉丁化可能比中文還嚴重。
      但與此同時,他們的國文學者一般對此比較開放,甚至認為這是一種有意義的語言演化(他們所著眼和批評的往往另一些語言現象)。

      cyc

      刪除
    9. 本來看那位匿名君瞎掰﹐我連回也懶得回
      但見cyc君談到了日本和韓國﹐便補充一下資料
      現在漢語中的~~化(ize/ization)﹑~~性(~ity)這類翻譯方法﹐是白話文運動時期﹐借用和製漢字的﹐基本上將外語文法照搬過來。
      而匿名君談到的佛性﹐是從梵文बुद्धत्व 意譯而來﹐這兒的性字本身有含義﹐作本性之解。

      有人連意譯和硬譯都分不出﹐然後扯埋一齊講。
      而我說所謂性氾濫﹐也不是但凡(~ity)之外語不應硬譯﹐而是很多時候有些字明明英文不是(~ity)結尾﹐該詞本身已可作形容詞用﹐卻出現不必要的「性」﹐如﹕永久性居民﹑一般性意見﹑多元性文化...

      又用回上面個鬼佬寫的東東﹕
      「倘若現代化已使整個人類成為內在性的關係網絡」﹐這句壓根兒不是漢人講的中文來的!
      (1)甚麼叫「整個人類」﹖
      (2)「內在性」是甚麼玩兒﹖internality?但上文下理去看﹐他那個「內在性」不過等同英文的internal﹐性個屁呀﹖
      (3)「內在性」也算了﹐點解「內在性」同「關係網絡」中間要加個「的」﹖如果你是將internal硬譯﹐用「內在的」我可以理解﹐如果「內在性關係網絡」是一個專有名詞﹐加個「的」又多餘的。
      (4)「內在性的關係網絡」前面﹐量詞跑哪裡去了﹖

      我即使同情地理解這個人在寫洋八股﹐這句句子本身也文法錯亂的。
      相比性氾濫﹐一個教授寫這麼爛的漢語﹐便不要獻醜了。作為人類﹐我當然同情白人這種生物﹐但他還是用自己用母語寫完一次﹐叫個翻譯幫你譯算吧啦~~

      刪除
    10. 文少,
      my 2 cents:
      //內在性// Maybe it means "internal sex [organs]"
      //整個人類// Maybe it means "God 整個人類," that is, God creates human kind.
      //內在性關係網絡// needs 「的」, or else it can be misread as 內在-性關係-網絡 (insider's sexual relationship network)
      instead of 內在性的-關係網絡 (relation between and network of internal sex organs )
      //現代化已使整個人類成為內在性的關係網絡// modernization means God has made human kind have (become having, sic) an internal sex organ network, meaning that these organs have relation (sex) with each other.
      --zpdrmn

      刪除
    11. This sounds better:
      God has equipped human kind with an internal sex organ network

      刪除
    12. 文少,

      謝謝,你講得比我透徹得多。

      cyc

      刪除
    13. zpdrmn:
      我反對你的說法

      即使寫內在性的關係網絡﹐也可以解成「內在-性的關係網絡」﹐因為「內在」本身邊是一個形容詞。

      從文法上來說﹐(~~性)是suffix forming nouns﹐其目的是將一個形容詞作名詞用﹐等同英文的(~ity)。

      除非他是想說一個關係網絡帶有「內在性」﹐(The internality of human relationship network)。否則將「內在性」放在關係網絡之前﹐英文也不會這樣用﹐用中英文都是錯。

      刪除
    14. 文少,
      I was only kidding. --zpdrmn

      刪除
    15. 俾你哋笑死我也!!!
      我原意只不過係話太多性化,最後連男女兩性都唔夠啦,好似上網填登錄表,在性別一項,選擇題『男』、『女』,『其他』,暈啦!
      我認為性或化,可免則免,中文變成咁,好爛。

      刪除
    16. Once I did the translation from English to Chinese of some survey questionnaire for a university. One fill-in-the-blank question wasn't SEX (__). It was SELF_CONSIDERED SEX (__). Your legal sex wouldn't matter there. 『其他』 would be too vague for them. --zpdrmn

      刪除
  2. 語文能夠信達雅般的用機器程式迅速如實(如出於母語精熟使用者的手筆)的轉換,將待何時?或永無可期之日?這門翻譯的學問(不論人工或機器語言)有無大師著作可學習依循…?

    回覆刪除
    回覆
    1. 我相信永不會有。

      刪除
    2. 用住 postmodern essay generator 先~~
      http://www.elsewhere.org/pomo/

      刪除
  3. To be fair, his Chinese is much better than my German, which I've forgot all together except for a few words. --zpdrmn

    回覆刪除
    回覆
    1. 咁您德文差只係您個人問題,並不會令他的有問題中文變得無問題喎。

      刪除
    2. I never said one implies the other. What kind of logic you are using?
      //您德文差只係您個人問題// why would it be my problem? I have no use of it, and my wife isn't German (LOL).
      //令他的有問題中文變得無問題//
      I guess it isn't your problem. You aren't reading his junk, aren't you.
      --zpdrmn

      刪除
  4. 雖然整段話裡某些字詞使用頗值商榷,但也總算可大體明白其想要表達的意思。
    反而不明白他所說的「瓦解中國的政治基礎」中的「政治基礎」是指什麼?
    無論是「瓦解」還是「瓦解了」,到底「中國的政治基礎」是否真是瓦解了?

    回覆刪除
  5. 稍稍離題,請問王教授有否關於學術論文寫作的書本可推介?我最近有機會為老闆擬稿,但下筆後總不滿意。謝謝。

    回覆刪除
    回覆
    1. 對不起,我沒看過教人寫論文的書,沒有甚麼好推薦的;不過,這個教人寫哲學論文的網頁也許會有些參考價值(作者是個著名的哲學家):http://www.jimpryor.net/teaching/guidelines/writing.html

      刪除
  6. 我覺得是因為西方人學中文,多從普通話入手,老師是大陸的老師,教的是共式現代中文,結果出了問題也不自知。於是很多詞語像是從英文直譯,才會出現那麼多的「性」泛濫。很多中文老師自己本身都沒有語言學的根底,甚至以為中文沒有文法,因此用詞錯誤,多餘冗贅,慘不忍睹。

    回覆刪除
    回覆
    1. 這位何乏筆先生的中文大部份是在台灣學的。

      刪除
    2. 今次無得賴大陸匪化胡化中文添。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