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儒程頤云:「做官奪人志。」(見《近思錄》卷十二)這句說話也許不是放諸四海皆準,但應用到香港特區政府現在的高官身上,錯不了。
「奪人志」的「志」,可以有兩個意思:一是指「志向」,孔子說的「志於仁」、「志於道」、和「吾十有五而志於學」,或一般說的「胸懷大志」,都是這個意思的「志」。另一個意思是「意志」,所謂「有志者事竟成」;這亦合孟子「夫志,氣之帥也」之意,是堅持正當行為的力量,最高貴的表現就是「雖千萬人,吾往矣」。
無論說的是志向還是意志,特首梁振英手下的高官大都是沒有的,除非「志向」和「意志」包括升官發財的「志向」和力保烏紗和俸祿的「意志」。說到「做個好官」---
做個真正為香港和香港市民利益著想的官 --- 的志向和意志,至少在出來見人的最高層香港官員中,絕少見到,見到的大都是逢迎和無恥。我用了「大都」和「絕少」,是留有餘地,不肯定完全沒有例外,但哪個香港高官是例外呢?很希望有人能指出。
其實,觀乎這些高官的行為,「做官奪人志」這個講法可能已經美化了他們:要先有,才可以被奪;說他們的「志」給「奪」了,不是假定他們本來有「志」嗎?可是,想到這些高官是怎樣當上的,再考慮他們的背景,便很難相信這個假定合理。
當然,「做官奪人志」不只限於香港的高官,程頤所說,有一定的普遍性。做官免不了要遊走於權力和利益之間,雖然要聽命於上,卻也可以濫權謀私。由上壓下來的權力可以很大,但自己的權力亦可以不小,可以往下壓,以補償受壓的委屈和不快。這種制度和心理的互動,容易令人迷失;即使是本來有志的,亦很可能會把持不住,志為之奪。少數能夠保持志向和意志的,卻未必有本事在官場混下去,輕則丟官,重則有殺身之禍(至少在古代是如此)。
"無論說的是志向還是意志,特首梁振英手下的高官大都是沒有的...."
回覆刪除所有官員都沒有, 而出賣良知、滿嘴謊言、厚顏無恥的高官則比比皆是.
「做官奪人志」源自近千年前中國式皇帝專制制度的官場文化,中國這種專制制度幾千來改變的只是名稱--「皇帝」專制改為了「一黨」專制。若香港「回歸」到被這樣一個專制制度管治下,那麼在這個專制制度下所產生並維持著這個制度「歷久不衰」的中國傳統文化包括中國官場文化蔓延到香港恐怕只會是有增無減。
回覆刪除高永文算係似d樣,其他真係不堪入目。
回覆刪除其實不只做官,在某些企業文化根深蒂固的公司做中高層管理人員也有這樣的情況。
回覆刪除對。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