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814

求成與悅心

熊十力在一封論學書信裏(〈覆劉靜窗〉一九五四年十一月二十日)有兩段說話,對於我這個研讀哲學已二十多年的人來說,很值得細細玩味。他先說:

「真理無窮盡,須自有新發現,補以往哲人所不逮,是乃古人所望於後生也。泥於古者,不可以為學。」

對哲學有興趣,不只是涉獵一下,滿足好奇,而是以哲學研究為事業的人,都希望自己在哲學上有新發現;不必自以為是哲學奇才,能開宗立派,不必自我期許有一天可以成為名家大師,但至少希望自己有一些獨到的見解,即使不過是補充一個重要論證的不足之處,也勝過只是吸收前人之見而毫無新發現。換句話說,以哲學研究為事業的人,都難免有求成之心 --- 有事業之心,自然會有求成之念,不獨哲學研究如此,一切事業皆然。

然而,熊十力接著說:

「為學務在以義理悅心,勿夾雜求成之念。求成便有功利心,將妨害身心,不獨學無成而已。」

這不無道理,我卻不完全贊同。不錯,自從哲學在十九世紀末專業化以後,哲學研究者大多是學院裏的教授,為保教席和升職,他們之中的確有不少是功利之心太重、求成之念太強;只要能增加期刊論文和哲學專著的數量,甚麼也可以研究一番、論證一番,可謂但求有著作,上下而求索,製造的,卻不少是哲學垃圾。

不過,求成之念不一定如熊十力所言,會「妨害身心」,因為有求成之念的人可以同時做到以義理悅心,如果求成之念受以義理悅心所限,哲學研究者便只會在能悅己之心的義理範圍內研究和求有所成,不會只為發表而研究和寫作,也不會以期刊論文和哲學專著的數量作為成就的標準。

我慶幸自己這二十多年來因為研究哲學而有不少以義理悅心的經驗,也慶幸自己沒有在專業哲學裏迷失。僅以這篇短文,與研究哲學的朋友共勉!

8 則留言:

  1. //我慶幸自己這二十多年來因為研究哲學而有不少以義理悅心的經驗,....//
    可否請王Sir分享一兩個「以義理悅心」的實例?

    回覆刪除
    回覆
    1. 多不勝數,舉兩三個我以往沒提過的例子吧:讀 P.F. Strawson 的論文 "Freedom and Resentment", 讀 Fred Dretske 的 Knowledge and the Flow of Information, 和讀 Bruce Goldberg 的維根斯坦詮釋("The Linguistic Expression of Feeling")。

      刪除
  2. //自從哲學在十九世紀末專業化以後,哲學研究者大多是學院裏的教授,為保教席和升職,他們之中的確有不少是功利之心太重...可謂但求有著作,上下而求索,製造的,卻不少是哲學垃圾。//
    這是李天命常常嘲諷的學究。

    回覆刪除
    回覆
    1. 對,但有多少當代哲學家是學究,則不容易判斷。

      刪除
  3. These few days I've been thinking, all this brainy stuffs and academic stuffs aren't that important, I just want more muscle. I'm moving to a new city. It's been several days working like a mover. Even though I am handling the job well enough, more muscle is a plus. --zpdrmn

    回覆刪除
    回覆
    1. Brain training and muscle training are not incompatible.

      刪除
    2. I know that. But these few days I "活在當下" (muscle mode). Hehe.
      Well, I have problems with "活在當下." The ideas most people have about it are probably some romanticized or impractical versions of it. --zpdrmn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