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705

矯枉過正,如何執正?

今天又要罵人了,如果不想看我的惡相,請勿讀下去。

陳雲剛發表的〈洋化中文,就是洋奴中文〉,看得我無名火起,直罵:「矯枉過正,鬼話連篇!」洋化中文(可能叫「英化中文」會準確些)亦我所惡也,因為英文的句式和用詞習慣很多都不適合中文,洋化中文往往繁贅和生硬。然而,陳雲在這篇文章裏對洋化中文的批評,卻是無的放矢;洋化中文確是有罪,但也不能對之隨便誣蔑、罪加一等呀!

陳雲說「洋化中文卻令我們識字之後變成只會講一種句式的人,變成識字文盲(educated illiterate),令我們丟失了文體的多樣性,丟失了心靈反省和自我提升的機會」,真是「噏得就噏」。難道他真的認為洋化中文只有一種句式、一種文體?可能他所謂的「一種句式」和「一種文體」就是指洋化中文,可是,照這講法,就算你學會寫陳雲式的無毒正宗中文,也只是會寫「一種句式」、「一種文體」而已。此外,寫洋化中文又怎會令人變成識字文盲及失去反省和自我提升的機會?我認識的不少學者寫的中文都相當洋化,但他們都很著意反省和自我提升,絕不是識字文盲。

還有幾句離譜的:「洋化中文令中國人思想平庸、行動僵化。這正是接受西方文化霸權統治的奴隸心理狀態。洋化中文,最終是洋奴中文。」真是甚麼也可以給陳雲大師政治化,這「洋奴」二字,跟他隨便罵大陸人為「奴民」如出一轍,是過份簡單化的政治用語(大概是明知故犯的,有政治用心)。

諷刺的是,陳雲這篇文章也有些洋化語句,例如:

- 『洋化中文有其生存空間』(「空間」是洋化中文的常用字,「有生存空間」在這裏大概是「不能一筆抹殺」、「並非一無是處」、或「有些人用得自然」的意思。)

- 『令我們丟失了文體的多樣性』(「多樣性」跟其他「XX性」一樣,是典型的洋化詞語,此句可改為「令我們的文體不復變化多端」。)

- 『也意味住規限了思想和行動』(「意味住」如何洋化,古德明有一篇文章講得很清楚。)

不知這些語句是否也反映了點洋奴心態?

還值得一提的是,陳雲在一些中文詞語後面括著英文,大有直追林沛理之勢,因為那些英文詞語大多是不必要的(也有些是不合適的),好像「行動」後面的 "act" (應是 "action")、「思考過程」後面的 "mind-process" (應是 "thought process")、「未經教養」後面的 "uneducated" 、和「其他看法」後面的 "second thoughts" (應是 "different thoughts" 或 "other views")。這算不算洋化?

陳雲這短短幾百字的文章還有其他問題,不過我已寫得太長了,留給大家發掘吧。

56 則留言:

  1. 嘩,好大火氣!

    R.

    回覆刪除
  2. 有時都係好唔明,有啲中文佬否定洋化中文,好像認為他們的中文與洋文有同洋的表達力。但有時我真係唔知有啲英文的說法怎可以他們的中艾表達。例如,在 Soames 的 Philosophy of Language 有這些句子:


    13a. Every philosopher is wise / ["x: Philosopher x] (Wise x)

    (13a) is true iff being wise is instantiated by every philosopher

    最後一句怎可用中文佬中文表達?高手可否指點一下?

    回覆刪除
  3. 陳雲提到的中文,感覺上大多屬於「罐頭中文」,在官府公文、傳媒報道中很常見,這類文章,也的確往往給人不細心思考就倉促下筆,或者語調生硬沉悶,予人生搬硬套之感的。

    至於學者中文,往往十分「西化」乃至不堪入目,多半是因為學者研究所用本為英語(事實上以學術成果計,現在是「西方霸權」得很,誰叫中文學者不爭氣?),由英入中難免受到影響,對於中文原本就不怎麼樣的人就尤其是這樣了。

    有趣的是,理論上現代漢語是不再用文言的指事代詞「其」的,應改用「他(們)」之類的代詞,不過我個人相當喜歡保留文言詞語。我認為語言變遷本屬常態,但應有所本,一味的揚棄或者一味的保留都有失偏頗。

    回覆刪除
  4. Yan: 我想要博主出馬才能翻譯得好了,因為那似乎是與哲學有關的書藉吧?

    回覆刪除
  5. 所謂洋化中文在香港以至台灣到處可見,並不全然是中共的錯. 不過,有時我的確不忿內地人認定香港人「中文差」. 工作關係, 我譯過一些大陸年報, 新聞稿之類, 「其」行文誠然不堪入目, 有些句子我真的譯不了,無論如何猜測都不能確定上文下理,唯有索性保留原句, 而客戶亦相當體諒, 因為實在無法理解! 奇就奇在那些都是上市公司,原稿人應是受聘的專職寫手吧??

    f

    回覆刪除
  6. R.

    係呀,我火氣十足,隨時「辣」著。

    回覆刪除
  7. Yan,

    //(13a) is true iff being wise is instantiated by every philosopher
    最後一句怎可用中文佬中文表達?高手可否指點一下?//

    - (13a) 的必要和充分條件是:每一個哲學家都體現了智慧。

    回覆刪除
  8. hystericireul - 鄧景,

    同意你的看法。

    回覆刪除
  9. f,

    //有時我的確不忿內地人認定香港人「中文差」//

    - 我倒不知道有此情況,香港人說大陸人中文差我則聽得多。

    回覆刪除
  10. if and only if 本身亦非「普通英文」,一般洋人亦不知其意,因此就算不能翻譯為「無毒中文」,亦不足為奇。
    一般大陸出版的數學書,都會譯為「當且僅當」,也算是準確。
    其實數學與邏輯反正都並非「人話」,就是譯得難看,也無可厚非。

    回覆刪除
  11. 楚門,

    //if and only if 本身亦非「普通英文」,一般洋人亦不知其意//

    - 洋人一般不會用,但如果你用,他們也大概明白的。

    //其實數學與邏輯反正都並非「人話」,就是譯得難看,也無可厚非。//

    - 同意,不過「當且僅當」我則看不順眼。

    回覆刪除
  12. Yan&Wong,

    我唔係好贊成王仔翻譯,好多(靠讀翻譯的)入門者可能會搞不清一些哲學詞的關係。

    不過話時話,我見過有大陸哲學書以下面方式翻譯類似的句子,

    (13a)是真的當且僅當(iff)有智慧的為每一個哲學家所例示(instantiated)。

    身子唔好,真係會吐血~~

    ---

    其實呢,現代漢語的語法和詞匯都係參考了西方和日本語言而來的。我成日都唔明,呢班人心目中理想嘅(非洋化)中文其實在指什麼。CYC

    回覆刪除
  13. CYC,

    //好多(靠讀翻譯的)入門者可能會搞不清一些哲學詞的關係。//

    - 這不是翻譯者的錯。

    //現代漢語的語法和詞匯都係參考了西方和日本語言而來的。我成日都唔明,呢班人心目中理想嘅(非洋化)中文其實在指什麼。//

    - 我也有同樣問題。

    回覆刪除
  14. 此陳文者,何許人也?
    他是否批評目前‘普通中文 - 普通話式中文’呢?而且,屢屢用英文踩貼著腳跟,是一種純正的句體嗎?
    糊塗了!

    回覆刪除
  15. //每一個哲學家都體現了智慧。

    非奴化的中文佬會用這中文嗎?

    回覆刪除
  16. Yan,

    //非奴化的中文佬會用這中文嗎?//

    阿王是非奴化的中文佬
    阿王會用這中文
    -----------------
    非奴化的中文佬會用這中文

    回覆刪除
  17. 我不知道「奴化」的標準是甚麼,不過單看譯文「每一個哲學家都體現了智慧。」這句倒是相當暢達。

    回覆刪除
  18. 每位哲學家皆有智慧

    這樣又如何?

    回覆刪除
  19. /*阿王是非奴化的中文佬
    阿王會用這中文
    -----------------
    非奴化的中文佬會用這中文*/

    非奴化的中文佬會用這中文
    阿王是非奴化的中文佬
    ---------------------
    阿王會用這中文

    回覆刪除
  20. hystericireul - 鄧景
    /*每位哲學家皆有智慧

    這樣又如何?*/

    很非奴化啊。但這便不是對 13a 的說明了。

    回覆刪除
  21. 所以一定要由哲學家來譯吧?我只能用凡夫俗子的理解方式令寫出來的東西像中文一些而已。

    回覆刪除
  22. 哥仔,你似乎好唔like陳雲.但他一定不會同你筆戰!

    回覆刪除
  23. Yan,

    //(13a) is true iff being wise is instantiated by every philosopher//

    苟哲士無一不顯智,則(13a)然;否,不然。

    回覆刪除
  24. 把字句亦係現代中文本身所有。唔見得一定要講「打開門」而不能講「把門打開」吧。「作出了解答」可寫成作「作了解答」。不過這些都是次要,根本的問題反而是,過分追求語文之純粹、無雜質,以致所有不符合此一標準的語文表達都是「中毒」,然後上綱上線。就好似黃子華諷刺基督教那樣,將道德標準無限拉高,以致一切小過錯都是瀰天大罪。

    回覆刪除
  25. //哥仔,你似乎好唔like陳雲.但他一定不會同你筆戰!//

    - 阿叔,你誤會了,我沒有興趣筆戰;這篇文章不是寫給陳雲看的。

    回覆刪除
  26. 克萊門特,

    //過分追求語文之純粹、無雜質,以致所有不符合此一標準的語文表達都是「中毒」,然後上綱上線。//

    - 正是我說的矯枉過正。

    回覆刪除
  27. Meshi,

    //苟哲士無一不顯智,則(13a)然;否,不然。//

    - 林琴南之譯法乎?

    回覆刪除
  28. Wong,

    //- 林琴南之譯法乎?//

    因白話文已遭「洋化」久矣,難以「回復原狀」;Yan兄要求純粹的中文,用文言文去想會比較容易。

    先旨聲明,小弟並不反對有助表達的歐化詞句。

    回覆刪除
  29. Meshi,

    //小弟並不反對有助表達的歐化詞句//

    - 對,我也只是反對惡性的歐化而已。(這句是否惡性?)

    回覆刪除
  30. Meshi,

    每次見你寫古雅中文,都肅然起敬 (說真的),不敢多口了。

    回覆刪除
  31. "惡性"這個日本漢字詞本身是否已經是奴化中文?

    回覆刪除
  32. 喔,"奴化"本身也是西化用字吧(粵語的"撚化"呢?),定係古語有之?

    回覆刪除
  33. 竟然講洋八股這麼開心﹖那又是我出來班門弄斧的時候了。(笑)
    其實如果要說﹐「洋化中文」四字已是「westernised Chinese」的硬譯詞。
    用意譯的話﹐應稱洋八股﹐而「洋八股」這詞已有了很久了﹐魯迅也批過了。
    至於陳雲﹐他自從比信報沒收了專欄後﹐真是越來越劍走偏鋒﹐甚至走火入魔了。
    你說常用洋八股﹐會令人文筆無進步﹑乃至變差﹐這點是說得通的
    乃至你鬧洋八股是垃圾中文﹐不便普通人閱讀﹐這點也說得通
    但他現在吹到天花亂墜﹐甚麼「變成識字文盲」﹑「失了心靈反省和自我提升的機會」﹐就好痴線。
    自我提升文筆水平﹐說得通﹐甚麼心靈反省﹐不是虎爛嘛﹖

    又﹐回「f」君
    黨八股是黨八股﹐洋八股是洋八股﹐不能混為一談。
    事實上﹐大陸出現的黨八股﹐及俄式中文結構﹐跟香港的洋八股和英式中文結構。
    至於黨八股風﹐由毛澤東搞延安整風﹐到現在「習總」習近平也批過﹐奈可很難改變
    況且﹐那些寫黨八股的人﹐文筆未必是差的﹐他們用黨八股和俄式中文行文﹐很多時是一種政治需要
    不少黨八股是「曲筆隱喻」﹐暗藏玄機﹐要看懂大陸的黨八股﹐是一門政治藝術來的。

    至於港式洋八股﹐細心一看﹐也是有分的。
    (一)「鄧景」君說的政府「罐頭中文」﹐這有歷史因素﹐因港府公函是在70年代才開始中英並用﹐但還是以英文為準。
    因此﹐他們是習慣先寫英文公函﹐再硬譯成中文﹐搞得他們的中文公函﹐像拿谷歌翻譯機似的。
    其次也有實際因素﹐政府公函內不少用詞﹐是帶有法律效力的﹐並寫於多條香港法例的「釋義」之內
    因此﹐政府用字要堅持用「釋義」內的用詞﹐弄得這些用詞硬譯感很強。
    當然﹐這還有政治因素﹐用大量硬譯詞﹑奇怪語法﹐說些空洞無物的廢話﹐借此帶大家遊花園﹐搞到大家一頭霧水﹐要花時間去解讀﹐自然有耍太極之效。
    據知﹐港英時代的殖民地部﹐以前曾開班授徒﹐教大家模糊術﹐其中一課﹐就是教說話和用詞。
    其中兩個爆笑「術語」﹐大家可能很常聽﹕(1)我們並不能排除其可能性﹔(2)我們會成立跨部門聯絡小組﹐專責研究這個問題
    現在特區政府﹐當然不懂了﹐模糊術也失傳了。要不﹐怎會時常搞出那麼多公關災難﹖

    (二)學術用洋八股
    個人是有偏見的﹐那些所謂學者教授﹐在傳媒寫一些帶有學術味道的評論﹐要不是嚇唬小孩﹐要不是湊字數騙稿費。
    有時候﹐一些論點明明不用提學術名詞的﹐卻偏要用﹐用完還要花幾百字解釋…
    看完千五字﹐卻發現其實他只有一兩個論點﹐其餘要不是解釋﹐要不是空洞無物的語句﹐這不是坑爹嘛﹖
    換言之﹐我認為這類學術用洋八股﹐要不是那學者文筆爛到不行﹐要不是寫到奇奇怪怪來坑爹
    例如之前有個年輕學者﹐老是寫得騎騎呢呢的﹔被人鬧得多了﹐便懂寫人話...這類所謂學者﹐就是懂寫人話﹐刻意寫洋八股嚇人的佼佼者。

    (三)日常用洋八股
    其實日常用洋八股﹐大都是在辦公室文書上看見﹐另外一些﹐就是寫多了形成慣性。
    當然﹐這類洋八股問題也分兩種﹕(1)語理結構用了英式文法﹔(2)濫用硬譯詞
    不過﹐也有一點我們是要注意的。中文在白話文運動之後﹐引入了不少是外借詞﹐講求語法和語理結構﹐也是學習了西方的。
    因此﹐我認為一些人用英式文法行文﹐可能是想表達得更文雅﹐更專業﹐不想太口語化。
    又﹐由於白話文構建的語法和語理結構﹐很大程度是學西方的﹐所以也有一些西式語法獨有的硬譯詞
    而有些硬譯詞﹐其實是學和製漢字
    詳見﹕http://zh.wikipedia.org/wiki/%E6%BC%A2%E8%AA%9E%E4%B8%AD%E7%9A%84%E6%97%A5%E8%AA%9E%E5%80%9F%E8%A9%9E

    回「克萊門特」
    「~化」本身是和製翻譯詞﹐即英文的「ize」和「ization」
    撚化則不是﹐是粵語俚語﹐即北方話的忽悠

    回覆刪除
  34. 請問,有沒有朋友可以解釋一下"俄化中文",這個詞聽得多,就如"胡化"一樣,但到底是怎樣的?A君學了德文,B君學了俄文,C君學了英文之後,寫出來的中文,真的會有明顯分別嗎?
        

    回覆刪除
  35. 文少:

    厲害, 閣下分析真個鉅錨無遺!
    >>>>
    至於黨八股風﹐由毛澤東搞延安整風﹐到現在「習總」習近平也批過﹐奈可很難改變
    這個我真不知道呢.韓寒就調侃過,不想當官因為不想在台上講排比句!:P

    另, 內地人批香港人差, 很多時候是將普通話等同中文...

    f

    回覆刪除
  36. Yan,

    //每次見你寫古雅中文,都肅然起敬 (說真的),不敢多口了。 //

    亂來的。像文少那樣洋洋千言才令人肅然起敬。

    回覆刪除
  37. Meshi,

    不必謙了,你和文少都勁,令敝博蓬蓽生輝。不如你(文少也可以)試答克萊門特關於「俄化中文」的問題吧!

    回覆刪除
  38. Wong,

    說到「俄化中文」,應該找我老婆。不過我老婆口中的「俄化中文」未必是克萊門特兄所指的「俄化中文」吧!

    回覆刪除
  39. //if and only if 本身亦非「普通英文」,一般洋人亦不知其意//

    //- 洋人一般不會用,但如果你用,他們也大概明白的。//

    可能王教授平時接觸的洋人,大多是大學教師及學生,思考比常人細密。
    據我觀察所得,日常生活雖不時會遇到 if and only if 形式的問題,不過一般人都不會詳細區分 if 與 only if兩者。
    常見的例子是,社會上有甲現象,是乙現象發生的原因。然後大家一見乙現象,就認定必然是由甲現象引致。

    還有,陳雲心目中的無毒中文,可能是類近明清白話文小說的文體。之不過現代社會有太多西方事物,根本不可能完全用純正非歐化中文去談論。尤其是電腦方面的各種名詞,層出不窮兼刁鑽古怪,想不「歐化」亦不可能。

    回覆刪除
  40. Meshi,

    //說到「俄化中文」,應該找我老婆。不過我老婆口中的「俄化中文」未必是克萊門特兄所指的「俄化中文」吧!//

    - 當她說「俄化中文」時,你大可當那是「俄文」,裝作聽不懂可也!

    回覆刪除
  41. 楚門,

    //可能王教授平時接觸的洋人,大多是大學教師及學生,思考比常人細密。//

    - 也許是如此吧。

    //陳雲心目中的無毒中文,可能是類近明清白話文小說的文體。之不過現代社會有太多西方事物,根本不可能完全用純正非歐化中文去談論。尤其是電腦方面的各種名詞,層出不窮兼刁鑽古怪,想不「歐化」亦不可能。//

    - 他看來有些過份崇古的心態。

    回覆刪除
  42. if and only if - 舊式義大利文 se e solo se (問問 Allie, 我老公話系個時候經常用,我都有聽老人家用⋯⋯)我懷疑系拉丁文變出黎。

    回覆刪除
  43. 陳雲在fb上的確有提到宋明白話或者史家白話是他的理想,不過現在找不回他的言詞 :(


    http://victorsshui.pixnet.net/blog/post/53584355

    回覆刪除
  44. 回f﹕
    //至於黨八股風﹐由毛澤東搞延安整風﹐到現在「習總」習近平也批過﹐奈可很難改變
    這個我真不知道呢.韓寒就調侃過,不想當官因為不想在台上講排比句!:P//
    這是上年的內地大新聞來的﹐習總...不是﹐現在還是習副(笑)抨擊內地官員的演講和報告「長空假」﹐大陸多份報紙還一齊發功造勢﹐寫專門評論呢(真)
    詳見﹕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0-06/02/c_12169683.htm

    所以我時常說﹐香港人要了解大陸﹐首要條件是學懂看官方報紙和內地文件﹐看懂不是單純懂了文章表面意思﹐還要懂「揣摩領導意圖」(笑)
    大陸的報紙和文件﹐杯杯碟碟很多﹐單最重要的主旨﹐往往只有一﹑兩句。你掌握了﹐便洞悉先機﹐做生意無往而不利(真)

    回覆刪除
  45. 請問,有沒有朋友可以解釋一下"俄化中文",這個詞聽得多,就如"胡化"一樣,但到底是怎樣的?A君學了德文,B君學了俄文,C君學了英文之後,寫出來的中文,真的會有明顯分別嗎?

    嗯﹐現在香港人常批的「共產中文」﹐其實是有三種特色的﹕
    一個是俄式中文的語理結構﹐一個是大陸特有政治術語﹐一個是大陸的官樣文章格式。

    我說的「俄式中文」﹐是指大陸官場特有的語理結構
    至於為何說是「俄式中文」﹐我沒學過俄文﹐不太懂﹐但據我所知﹐俄文的文法是比法文﹑德文和英文更複雜的。
    中共創立於五四時期﹐其時也是白話文運動之始﹐不少中共黨員都到過蘇聯留學﹐也有不少理論文獻是從當時共產國際手中拿來翻譯。
    因此﹐大陸官方文章有一種特有的文法
    舉個例說﹐大陸任何政治決定和議案﹐其題目大部份都是這樣的﹕《關於~~~問題的決定》﹐如超過一個問題﹐則會加上「若干」﹑有時也會加上形容詞﹐以表示問題性質﹐如「嶄新」﹑「重大」。
    如﹕《關於香港特別行政區2012年行政長官和立法會產生辦法及有關普選問題的決定》
    如你看過幾次人大釋法和決定﹐你將會看到一些特有語法「為了+(XYZ)」﹑「向+受詞+動詞」 ﹑「將+受詞+動詞」、「由於+受詞+處於+形容詞+的階段」﹑「針對有關(XYZ)的問題」﹑「存在(XYZ)的問題」
    其實這類語法﹐看得多便會發現其規律﹐用詞也十分嚴謹的。只要抓緊了目標﹑主詞﹑受詞﹐乃至談性質的形容詞﹐以及看標題﹐就大概知道這份文件在說甚麼﹐是廢話﹑還是談大事。(真)

    至於術語﹐則是不少是戰爭術語﹐以及一些馬列主義學術用語
    例如﹕長遠發展角度﹐便寫成「戰略和全局高度」
    必然選擇﹑本質要求﹑戰略任務﹑XYZ體系...
    這些東西﹐也是看得多就會明﹐而且可從這些字眼﹐看文件談的事件屬甚麼性質

    至於官樣文章格式﹐則是行文開首﹐以及結尾談目標時﹐必然上綱上線扯到黨的指導思想﹐以及近來他們搞的政治運動。
    例如甚麼前面也加個「社會主義」﹕社會主義民主﹑社會主義法制﹑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又或者每一代領導﹐都會提出一個理論創新﹐這些理論開頭﹐大致都會說﹕
    ->是馬克思主義關於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是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導方針,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和貫徹的重大戰略思想
    之後其他的文件﹐明明跟這門理論九唔答八﹐卻不知怎的硬是扯到這門理論裡﹐再將上面那句﹐複述一次(笑)

    又例如之前胡總說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大陸各機關的標語就會跟風﹐搞些令人看完笑到肚痛的標語﹕
    如「依法執法」(孖的﹐公安本來不依法執法嘛﹖)﹑「依法交稅」(有不依法的交稅方法嘛﹖)
    最開心是我在一個水利局面前﹐看到「依法治水」...(你不依法治水給我看看﹖)

    至於陳雲以前試過批的﹐有些是太過了﹐他的有些批評則有政治偏見...不過我還是不駁他了(笑)

    回覆刪除
  46. 英雄美人公主娘,

    //if and only if - 舊式義大利文 se e solo se (問問 Allie, 我老公話系個時候經常用,我都有聽老人家用⋯⋯)我懷疑系拉丁文變出黎。//

    - "If and only if" 英語哲學家常用,方便用來指示「充分而必要的條件」,應該不是出自拉丁文(抑或你是說 "se e solo se" 出自拉丁文?)。

    回覆刪除
  47. 文少,

    又要多謝你這麼詳盡的補充!

    回覆刪除
  48. se e solo se 系義大利文,而義大利文源自拉丁文⋯⋯ 所以我先會聯想起黎。其實好多科學詞語(如醫學)好多都系拉丁文或希臘文。

    回覆刪除
  49. 有人在香港雜評這樣評你篇文:"果篇所謂反駁,簡直係9唔搭8,捉錯重點。垃圾飛機文一篇。"

    回覆刪除
  50. //有人在香港雜評這樣評你篇文:"果篇所謂反駁,簡直係9唔搭8,捉錯重點。垃圾飛機文一篇。"//

    - 唉,咁忠心嘅 fan 真係難得!

    回覆刪除
  51.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96%B0%E8%AA%9E_(%E4%B8%80%E4%B9%9D%E5%85%AB%E5%9B%9B)#.E6.94.BF.E6.B2.BB.E6.AD.A3.E7.A2.BA 參考一下Orwell在<1984>的設想,再代入洋化中文毒害擴散現象 你又怎看?

    回覆刪除
  52. Newspeak 在小說中是官方根據政治目的而制定的,與洋化中文的情況不同。還有,不是所有洋化中文都是「有毒」的,陳雲的講法太簡化了。

    回覆刪除
  53. 當且僅當 is awkward and may not be very accurate. I assume that 當 is the translation of 'when'. But 'when' and 'if' are not completely the same. But I will take them as the same in such context regarding 'iff'. I am no English or philosophy major. There is an expression, "it is not a matter of if but when (something happen)..." In such context 'if' and 'when' are different. 當 is even worse than 'when'. 當 does not mean 'if'. We can't really literally translate when to 當 here. The Chinese character 當 is not the same as 'when'. While 'when and only when' can mean 'if and only if', '當 and only 當' can't, in my opinion. Not only I am no English or philosophy major, I am no Chinese major either. Bear with me. Let say, let's translate the statement, similar to the one I like to use to teach my kids simple logic, "if it rains today we go to the arcade." The Chinese statement, using 當 for 'if' is "當......." I see that such translation is off.

    The expression "if and only if" is occasionally used. I read that many times in American media. Does an average American know the exact meaning? I don't know. I doubt it. Most people don't have problems with 'if', but 'only if' is another story. Maybe I should ask my 12 year old (kidding). The expression "iff" is rarely used in media because, I guess but I may be wrong, most American don't know this word or term. (The spelling check here flags "iff" as a potential error.)

    The Chinese translation that uses 'necessary and sufficient', instead of literally translating 'if and only if', is clever. It avoids using awkward expressions. by zpdrmn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