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記性不好,不適合做須要處理大量資料的工作,就算有科技幫助,依然吃力。上一篇論文寫 McTaggart 的時間哲學,雖然是詮釋性的,但參考文獻不算大量,應付得了;可是,正在寫的這篇有關尼采「永恆回歸」的論文,參考文獻極多,就算未至於浩如煙海,也大量得令我感到透不過氣,好像怎麼看也看不完。
當然不是有關的論文和書籍全數細讀——假如那樣做,恐怕一兩年也寫不成一篇論文。我是先看論文撮要或書評來篩選,有些論文則粗略看一遍,以決定是否細讀。然而,經過篩選後要讀的文獻仍然是大量,到目前為止我在「參考資料」裏列出的已超過五十項;儘管大部份是期刊論文而不是專書,但那頁數也真夠嚇人。
細讀這些篩選出來的文獻只是第一步,讀時做筆記才是硬功夫,因為不是簡單地看到要點、記下頁數便完事。首先,要判斷哪些是要點,並估計這些文獻要點在我的論文裏可能有甚麼用處;如果要點之間互有關聯,就要明確寫下關聯之處。筆記慢慢累積起來,到了一定數量便會顯得散亂,這時要整理一下,至少略為分類,方便日後搜尋。
這篇論文已寫了超過三分一,但同時仍然在讀文獻,因為在寫作過程中會發現,一些本來以為不必看的文獻其實須要看;有時甚至要停止寫作兩三天來讀文獻,有幾次補讀文獻之後要回頭改動某些已寫好的部份。寫這種詮釋性論文只能蝸行。
請勿誤會,我不是在抱怨。寫論文和讀文獻我都是樂在其中的,是知性的樂趣。對我來說,寫作——尤其是寫論文——是哲學思考重要的一環。假如這些年來一直只是看書、思考、做筆記、和別人討論,而沒有寫論文,我的哲學思考一定沒有現在的深入。我的很多哲學觀點都是在寫作論文的過程中「逼出來」的。寫論文時,會進入特別用力思考的狀態,是寫作時才做到的;寫作是創造的過程,但不只是創作句子、組織段落、把已想好的內容寫出來,而是邊寫邊思考,創造出新的 ideas,很多時候新得連自己也感到驚奇。完成的論文,往往與動筆時的構想有很大分別;假如沒有寫作,就不會有那些 ideas。
寫這篇詮釋尼采「永恆回歸」的論文,當然同樣有這種在寫作中深入思考的經驗,而且還多出了閱讀大量參考文獻的刺激,令我寫作時好像腦袋裏的天空放煙花,感受到哲學思考的璀璨。
王教授可有讀過胡適當年在日記所寫與此體悟相關之名句?
回覆刪除胡適的日記我全看過,但已是多年之前,內容大都忘記了。
刪除可以參考以下連結:
回覆刪除https://www.xuges.com/xdmj/hushi/lx/003.htm
謝謝。
刪除不知道是否有了解过这几年兴起的卡片式笔记理论,现在有很多致力于在研究、学习的整个流程中降低心智负担的笔记软件,也许能对您有帮助。
回覆刪除謝謝,大致知道。我有自己的一套筆記方法。
刪除王教授可會拍攝一些日常彈鋼琴之片段上傳到網上,以饗讀者?
回覆刪除不會,因為我水平極低,彈琴只能自娛。
刪除王教授對Christian Busch那本Connect the Dots: The Art and Science of Creating Good Luck有何評價呢?
回覆刪除未看過(不知道有這本書)。
刪除請問王教授美國那邊有沒有類似錢鍾書之管錐集那種作品可以推介一下呢?
回覆刪除我未見過。《管錐編》的形式和內容都獨特,源於錢鍾書的性情和博聞強記。
刪除王教授可會考慮出版一本管錐集評注之類之作品?
回覆刪除王教授認為錢鍾書當年何以會留在大陸呢?
回覆刪除想問下Yosameti 是否跟Yosemite相通?
回覆刪除未見過 "Yosameti"。(早兩天用手機出 FB 貼文,不小心打出 "Yosamite",但已改正。)
刪除王教授置身佑聖密醍,可有吟詩一首,詠一詠其壯麗佳勝?
回覆刪除近來沒詩興。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