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620

哲學勞工


英文 'philosopher' 一詞,指的是研究哲學的人,不一定是在大學裏工作的教授或學者,甚至不一定要有哲學著述;只要「研究哲學」這個描述對某人來說並非不合理,這人便可以被稱爲 'philosopher'。這個門檻顯然相當低 --- 所有讀哲學的博士生,不論水準高低,都是 philosophers;我從前有位學生,讀本科時已經自稱 'philosopher',大家亦不覺得聽不順耳(他現在於 Stanford 讀博士,自稱 'philosopher' 就更理所當然了)。

中文的「哲學家」一詞則沉重得多,即使是哲學教授,如果自稱「哲學家」,也有可能被人訕笑。理由就在那個「家」字 --- 如果不是自成一家、卓然成家,如果不是在哲學研究至少有一點成就的,就不配稱為「哲學家」,最多叫「哲學研究者」或「哲人」好了。粵語有「未到家」一語,正可以用來作這種訕笑。

尼采在 Beyond Good and Evil 第211節裏,提出了另一個稱呼,英譯是 'philosophical laborer',中文姑且譯為「哲學勞工」吧。尼采對哲學家(英譯當然是 'philosopher' 了,但他的意思跟我在第一段說的很不同)的要求極高,對他來說,有創見、自成一家、甚至開宗立派的,也未夠資格成為真正的哲學家。尼采心目中的哲學家,須要有能力創造新的價值,引領人類開創更豐盛的生命;其餘的,不過是哲學勞工而已。

這個「哲學家」的門檻,又未免太高了;事實上,連尼采自己也有點懷疑,他心目中的哲學家是否存在(見第211節最後幾句)。然而,即使我們不接受尼采對哲學家的要求,只要看看當今的哲學研究,相信還是會覺得他這個「哲學勞工」的稱呼挺有意思 --- 大大小小的哲學期刊,包括最有名的,都充斥著可稱為「哲學勞工」的產品,因為大多數期刊論文都是沿用現成的各個哲學大框架做修修補補或重床疊架的工作。這是哲學專業化後無可避免的結果,publish or perish,最重要的是有產品,哪有時間給你慢工出細貨;更不用說十年磨一劍,倚天一出,誰與爭鋒了 --- 五六年內出不到幾篇期刊論文,你便要執包袱,還爭甚麼鋒?

當然,「哲學勞工」的產品未必沒有價值,但其價值要放在相應的哲學大框架裏才可以顯現;因此,如果不只是做「哲學勞工」,而且只見到自己眼前的幾顆「哲學螺絲釘」,那麼,距離做個真正的哲學家,就更加遠了,亦更容易在哲學研究裏迷失方向。

3 則留言:

  1. 同樣都是家,為什麼scientist科學家這個家沒有門檻太高的問題?
    問題不是出在個家字上,而是出在哲學這兩個中文字上。
    中文的哲學同英文的philosophy,並不是指同樣的東西。
    至少科學這個字,在西方傳入以前沒有,而哲學則有古中文的loaded meaning,
    所以哲學家聽起來才特別刺耳。

    回覆刪除
  2. 西方普羅大眾提[哲學家],通常唔多唔少有揶揄成份,未必 mean-spirited,但戲謔不設實際長篇大論之意。

    回覆刪除
    回覆
    1. 普羅大眾嘅語義可以講係無乜譜嘅,因為係非常之廣泛架,比如好似 「草泥馬」咁。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