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七月歐遊,差不多一整個月,前半和友人夫婦同乘遊輪,由荷蘭阿姆斯特丹出發,去了波蘭、瑞典、愛沙尼亞、芬蘭和丹麥;後半我倆參加旅遊團,遊了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和波蘭。有兩個國家重疊了,但只有愛沙尼亞的塔林(Tallinn)是重遊。
1.1 我們乘坐的遊輪屬於 Celebrity Cruises,服務一流,營運安排(logistics)簡便流暢,食物質素亦佳,值得推薦。這不是我們第一次光顧 Celebrity Cruises,印象一向都好,這次尤其滿意。
1.2 後半參加的旅行團屬於 Gate 1 Travel,這是我們第五次光顧,喜歡他們彈性的安排,例如很多天的下午可以選擇自由時間(如參加他們安排的行程則要加費);我們通常選擇自己穿街過巷,到處走走。如果習慣走馬看花式、每天去很多地方的旅行團,Gate 1 Travel 便可能不適合你了。
1.3 遊輪每到一地,通常都有須要另付費的 shore excursion,以往我們會參加一些,但這次完全沒有參加,都是下船自己遊玩。我們在幾個大城市參加了 free walking tour,其實並非免費,因此又稱 tip-based walking tour,通常是一個導遊帶幾個到十幾個遊客,不用先付費,遊覽完畢後按導遊的表現(和自己的良心)付小費;導遊為了多掙些小費,都會很落力,講解豐富並力求生動有趣。所遊之處大多是有歷史意義的景點,全程步行,一般是兩小時到兩個半小時,每人付二十美元小費已合理,高興的當然可以多付。
2. 這次和友人夫婦同遊,乃一大樂趣;相處融洽,有談笑戲謔,也有嚴肅討論。我們兩三年前才開始熟一點,這次同遊,天天一起十多天,友誼加深了很多,大有相見恨晚之感。到了我們這把年紀還結識到好朋友,是非常難得的。
2.1 同遊的趣事不少,但特別值得寫出來的一件則是緊張刺激。那天在波蘭的格但斯克(Gdańsk)下船,遊了大半天,本來預了充裕的時間回來上船,但因一些事故,延遲了。到乘計程車回來時,時間已非常緊迫;其中涉及幾個決定,例如找出租車還是計程車、在哪裏找,只要其中一個決定錯了,我們便很可能趕不及上船。終於在上船時限前二十分鐘趕回,抹一把汗,頻呼幸運。遊輪絕不等人,要是遲了,便要自己想辦法趕往下一站,那是瑞典的維斯比(Visby)!
2.2 這次旅遊大小事務的安排,由訂船票開始,都由我老婆大人安排,事事妥貼,無微不至,我們稱她「隊長」,做坐享其成的大懶人「隊員」。
2.3 我們曾在多個城市玩 Segway (賽格威,港譯「攝位車」)遊覽,覺得很好玩,這次在哥本哈根也玩了。友人夫婦本來有點擔憂操控
Segway 可能不易,我們再三強調非常容易,試用五分鐘便可充分駕馭。他們開始時有點緊張,但真的不到五分鐘便控制自如,有人後來還玩 S 形花式 Segway 呢!
3. 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合稱「波羅的海三國(Baltic States)」,雖各有不同,但相近之處更多,是我們這次歐遊最喜歡的國家。
3.1 波羅的海三國都可稱小國寡民:愛沙尼亞人口一百三十多萬,拉脫維亞一百八十多萬,立陶宛兩百八十多萬,加起來也沒有香港人口之多。由於人不多,就算在遊客區,也不擁擠,沒有巴黎、羅馬、東京等大城市的煩囂和壓迫感,遊覽時感到很自在。
3.2 三個國家的人都非常友善,例如駕車者見到行人想過馬路,即使不是斑馬線,也大多停下讓路;我見過一個遊客在車路上行走,沒留意背後有車,駕車者仍然很有耐性,沒有按喇叭催促,慢駛跟著,等待行人離去,才繼續開車。
3.3 三個國家的風景都很美,在公路上坐車時不斷看到深淺不同的綠,層層疊疊,加上蔚藍的天和千變萬化的白雲,當真賞心悅目,令人心矌神怡。
3.4 在立陶宛街上見到不少美女,有些美得像模特兒或明星,這是在別的城市從所未見的。後來網友告訴我,波羅的海三國盛產女性模特兒,據說全球第一(https://3seaseurope.com/baltic-countries-female-models-estonia/)。那麼為何我在愛沙尼亞和拉脫維亞沒有見到很多呢?原因很簡單:因為我在立陶宛去的地方有較多本地人,在愛沙尼亞和拉脫維亞則不是。
4. 這篇遊記稱為「雜記」,還用了列點形式,就是因為所記之事零零碎碎。以下各點沒有任何關聯,只是我認為值得一記。
4.1 Gate 1 旅行團這次的導遊是個怪人,整日臉紅紅像喝醉酒(但其實不是),說話的語氣神態都有點不自然;雖然經常滿臉笑容,卻又會說話得罪顧客,例如他竟當面說一對團友是 "complainers",令他們大為不悅。此外,他的一些安排也不夠細心,引起混淆。然而,他的另一些做法卻很能取悅顧客。最特別的一次,是我們遊覽到導遊的家鄉時,他竟安排了一個驚喜,讓他已退休的父母帶同他的兩隻小狗來歡迎我們,並請我們吃(很好吃的)芝士和自己做的炸麵包,還有香檳和當地特產的烈酒。氣氛搞得極好,團友都很高興。
4.2 雖然我們對波蘭沒有特別好的印象,但我畢竟是蕭邦愛好者,參觀蕭邦博物館很有朝聖的意味;看到蕭邦自用的鋼琴完好地保留著,在館裏展覽,有一種莫名的感動(我在台灣故宮博物院看到蘇軾手書《前赤壁賦》時,也有同樣的感動)。
4.3 在華沙的另一次美好音樂經驗,是在 St. John's Cathedral 聽管風琴,尤其是聽到巴赫的名曲 Toccata and Fugue in D Minor,那種震撼,要在音響效果好、管風琴夠大的宏偉教堂才會經驗到。
4.4 據說有些歐洲人不是天天洗澡,我們在乘火車從華沙到格勒古夫(Kraków),車程兩個多小時,在車廂內就聞到不少人身上有難聞的氣味,也許是這個說法的佐證。
4.5 有些人有飛行恐懼症(aviophobia),這次我近距離見到一位。從阿姆斯特丹飛往塔林,只需兩小時左右,坐在我旁邊的年輕女士一坐下便顯得非常緊張。飛機一開動,我便留意到她一連串的動作:立即戴上太陽眼鏡,不但緊握座位的扶手,兩手同時交叉食指和中指(crossing fingers);感到飛機離地升空時,她立即快速連環在胸前畫十字架,然後拿出手機,看著一些文字唸唸有詞,應該是在讀經文。兩小時的行程,她不時畫十字架和唸經文,太陽眼鏡一直戴著(這個真的不知道是甚麼意思),到飛機著陸才摘下。害怕到這個程度,肯定屬於 phobia。
4.6 最後一記參觀奧斯威辛(Auschwitz)集中營。這是二戰納粹德軍最大的集中營,超過一百萬人(主要是猶太人)慘死於此。這件人間最不義和令人悲憤的事,距今不過八十多年而已。參觀時不由自主地心情沉重,看到那堆滿一室被剪下的頭髮,另一滿室死者穿過的鞋子,實在震撼。甚麼「滿街都是聖人」,頓時顯得輕浮了。
"在立陶宛街上見到不少美女,有些美的像模特兒或明星,這是在別的城市從所未見的。" 此句重複出現,可見印象深刻?
回覆刪除哈哈,不是,edit 時出錯而已。已改正。
刪除納粹德國屠殺猶太人一事,固然是慘絕人寰,絕不可重演;然觀今日以色列對加沙巴勒斯坦人的作為,何嘗不近乎絕族滅絕?
刪除//以色列對加沙巴勒斯坦人的作為....// 這場以哈戰爭似乎是皆因屬於巴人政府/或巴人權力機構的蛤蟆絲突然發動攻擊,無故無差別殘殺1200以色列平民而起。你認為世界上會有哪個國家對自己有大量國民被無故被殺害而因為反擊戰會波及其他人而不還擊的?
刪除幾十年前德國攻擊歐洲而發動戰爭導致盟軍反擊引致盟軍對柏林大轟炸,摧毀柏林九成建築,平民死傷無數,你認為是否應該歸咎於盟軍,還是歸咎於發動該場戰爭的當時德國權力機構?
你是否認為因為當時德國權力機構利用了德國人頑強抵抗所以盟軍就不應反擊因為反擊會造成其他德國人死傷比以哈戰爭多得多「何嘗不近乎絕族滅絕」?
而應該讓當時德國權力機構得以殘存下來甚至承認當時的德國政權就像今天承認巴國,那巴國政權又是誰?那些承認巴國者是否有能力在蛤蟆絲仍然存在,仍然控制着巴人的情況下,那些祗顧理論,不顧現實者就能夠製造出另一個理想巴國政權來嗎?還是祗會讓蛤蟆絲殘存而延長衝突,增加雙方死傷人數?
兩害應該是取其大還是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