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22

無敵與求敗


獨孤求敗是金庸小說裏一個非常特別的人物,雖然從未出場,卻魅力非凡,令人神往。相信不少讀者認為他代表了「無敵是最寂寞」的境界 ,連名字也表達了這個意思 --- 求敗,是因為無敵;無敵,所以求敗而不得;沒有匹敵的對手,因而感到孤獨。獨孤求敗在洞壁上用劍刻的幾句自述,似乎也應該這樣理解:

縱橫江湖三十餘載,殺盡仇寇,敗盡英雄,天下更無抗手,無可奈何,惟隱居深谷,以鵰為友。嗚呼,生平求一敵手而不可得,誠寂寥難堪也。(見《神鵰俠侶》第二十三回)

然而,無敵不是會給人很大的滿足感嗎?如果追求的是無敵,既已無敵,為甚麼還要求敗?武功無人能敵,大可橫行天下,耀武揚威,開宗立派,一生受盡武林中人敬畏崇拜,為何反而遺世獨立、隱居深谷?無敵,為何會寂寥難堪?

現實世界中真的有追求無敵的人,是在某範疇內追求,不一定是武學,例如弈棋和競技運動;試問這些人在達到無敵之後(就當成為世界冠軍等同無敵吧),是盡力保持無敵還是努力求敗?假如保持無敵,是退隱不爭還是享受無敵的風光?相信答案很明顯,就是他們大多盡力保持無敵和享受無敵的風光,否則追求無敵作甚?

我認為獨孤求敗追求的不是無敵,而是在武學上不斷更上層樓。他天資過人,潛心苦練後,武功已超凡入聖;他不只是無敵,而且遠遠勝過所有學武之人,假如有武林人士排行榜,他自然是第一,但排第二的不是僅次於他,而是大大不如。獨孤求敗到達的武學境界已不為其他人所了解,因而感到孤獨 --- 假如他用五成功力已可輕易擊敗對手,對手又如何有能力了解他的十成功力是怎麼一回事?

獨孤求敗不是為敗而求敗,他醉心武學,不斷努力提升自己的武學境界,他求的是匹敵的對手,因為只有這樣的對手才會了解他的武學,只有這樣的對手才有能力迫使他進一步改進自己的武功。一個匹敵的對手當然有機會將他打敗,不過,獨孤求敗既然求敗,那就不會害怕被擊敗;假如他真的敗了,他的反應不會是「我給打敗了,不再是天下無敵了」,而是「原來我這一招竟然有這樣的一個破綻,怎麼我以前沒想到?這下好了,我可以如此這般改正,這套劍法便可臻完善」,或是「我雖然敗了,總算有機會使出十成功力,也見識了從未見過的精妙武功,於願足矣」。因此,即使他依然無敵,但假如僅次於他的高手大有人在,他是不會覺得寂寞的;對於獨孤求敗,無敵不一定最寂寞。

如果獨孤求敗追求的只是天下無敵,那麼,即使他真的無敵,也不過是一個膚淺的武夫而已。現實世界中有些人不是(在某範疇)無敵,卻自大成狂,自以為無敵,那就更明顯是膚淺之極了。

8 則留言:

  1. 金庸好狡猾,《神鵰俠侶》中暗寫獨孤求敗活於太平年代,故可以無敵卻求敗不得。若其生於戰禍之世,即神勇如郭靖,受楊過的牽累及暗算,幾乎死於蒙古軍營。而以黃藥師之通天才智,所佈下的二十八星宿大陣亦幾乎救不出郭襄於危難。"蟻多摟死象"及內奸,不就是國民黨戰敗主因?!若獨孤求敗生於郭靖年代,必被黃蓉謀算到,點可以不敗?又若生於楊過年代,必會傳功楊過,再被楊過青出於藍,都係要輸。獨孤求敗,求敗不得,祇因生不逢時。

    回覆刪除
    回覆
    1. 國民黨戰敗的主因應該是因為日軍侵華,戰爭嚴重削弱和破壞了中國國民政府的經濟和生產力,民眾生活艱苦。在抗戰民意高漲的情況下,被日軍侵占了地盤的東北軍少帥張學良因與日軍有殺父之仇(但後來也有傳聞說其父張作霖其實是被蘇聯間諜炸死而並非日軍所殺)以及受到中共暗中影響和策動,和楊虎城發動了兵谏蔣介石的「西安事變」,促成了國共合作抗戰,令幾乎被消滅的共軍得以被編入國軍建制,即所謂「八路軍」「新四軍」,在8年抗戰中不斷發展和增強,人員和裝備在日本投降時已有足夠實力與國軍抗衡。
      中共終於在日本投降後,把其指揮的已有相當實力的「八路軍」「新四軍」改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與國軍展開內戰。起初還互有勝負,及至1948年林彪率軍在東北大勝國軍,之後陳毅鄧小平等率軍與國軍另外兩次大會戰亦大勝,中共終於奪取權力。
      因此毛澤東在建政後接見日本一個訪華團對日本人說他要多謝日軍侵華,說是如果沒有日軍侵華,中共也奪不了權,是不無根據的。據說後來張學良在台灣看到大陸在毛管治下民不聊生,後悔當年幫了中共,那是後話。

      刪除
    2. 唉!是咁的,八年抗戰中,共產黨祇打口砲,以保存實力(並與日軍裡應外合靠害國民黨 -> 即係賣國、做內奸),另一方面共產黨亦埋了很多間牒在國民黨內 (繼續做內奸),於國共內戰時發揮作用,與此同時以共產思想打動人心去分富人身家、土地(即成為合法土匪)...形成"蟻多摟死象"、以"農村包圍城市",加上運用蒙古人戰術 -> "自己人不打自己人"... 而奪得江山。查實清朝以後,中國已一窮二白,重要打軍閥、打日本,邊得黎咁快改善民生?!所以話國民黨斂財亦係宣傳技倆,但當時文盲多,便被共產黨得逞。(題外話:現在中東與南美、中美的經濟難民,亦行類似蒙古人戰術 -> 小孩及婦女先行,試下民主國家開不開放邊境。開亦死,唔開亦死。)

      刪除
    3. 你也挺好笑的,你怎知道獨孤求敗那年代沒有高手?九陰真經創始人黃裳就是獨孤求敗那時代的高手,而且還被獨孤求敗屌打過,而且沒有高手的話,怎麼會出現破解天下武功的獨孤九劍

      刪除
  2. 從網頁右邊「格物致知」的「中國通史」--門閥政治,可看到幾千年來中國傳統儒家思想中的「名份」對專制獨裁政治有著極之重要的影響力。
    司馬睿南下要在江南立足,「王導意識到,他們必須立起司馬皇室這桿大旗....」就是要樹立「名份」,否則在江南就難以立足。
    這是因為符合了「名份」就符合了中國儒家傳統思想規範的君·臣·父·子·夫·妻的社會責任和尊卑服從的道德和「不成文」的社會規定,這個中國傳統思想經歷多年漫長的傳宗接代和「母教」,中國人自小就已被家教母教把這個思想「預埋」了在中國人的腦裡,成為了社會判斷是非和道德的標準。
    思想「病毒」具有巨大的可怕影響力,就如岳飛那樣,其雖然擁有朝廷內無與倫比的軍事實力,但名份始終低君王一等,他因此而死於儒家傳統思想的束縛。
    即使直至近代,不少中國人仍然崇拜害死無數中國人的毛澤東,若那在沒有名份思想的西方民主國家是匪夷所思的事,但在中國儒家傳統「忠君愛國」的毒素影響下,不「忠君愛國」被社會視為犯罪,在「名份」驅使下,中國人只能夠認賊作父了。
    歷史上的王導深明此中國傳統之威力,於是設計為司馬睿樹立「名份」在江南立足。就連近代中共前元帥林彪也深明此要點。林足智多謀,當年國共第一次大會戰林彪以傷亡四萬多人的代價消滅四十多萬國軍,以一比十的代價為中共打贏了抗戰後第一場大規模同胞自相殘殺,爭奪權力的大戰。
    林在毛晚年也深知雖然毛年老昏庸,但如果不服從儒家的「名份」規定是無法被中國社會接納的,因而表現出「最」忠君愛國,博得毛君歡心,將其名字寫入中共黨章成為皇上御准接班人。
    而毛也是熟讀中國歷史之君,深明宮廷內鬥之術,早年已在中共內部進行過多次清洗才令其皇位穩固。及後甚至不惜發動文革「有殺錯無放過」清洗大批「走資派」來樹立其「偉大領袖」的地位。歷次清洗早已在中共內部形成了秘密監察系統和線人,據說是由毛信得過的周恩來直接指揮的,似乎連林彪也逃不過這個秘密監察系統。
    林彪知道「名不正就言不順」,為測試和顯示其「名份」,他曾以皇上御准接班人的「名份」發布「林副統帥第一號命令」測試中共各軍區各兵種是否聽其指揮。結果當然似乎令林滿意。林彪當時的地位與歷史上岳飛一樣,不同的是林不想成為儒家思想的犧牲品。
    據有中共文件說是林的秘密謀反計劃被潛伏線人秘密通知了周恩來,而林在最後一刻得知事情敗露,他知道雖然「林副統帥第一號命令」能夠實行,但始終「名份」是副的,不可能在中國這個儒家發源地勝出,唯有36計走為上計了。
    由此可見,沒有儒家思想埋藏在中國人的腦子裡,中國就難以實行皇帝式制度幾千年前。歷代君王「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確實是不無道理的。

    回覆刪除
    回覆
    1. 說 "當年國共第一次大會戰林彪以傷亡四萬多人的代價消滅四十多萬國軍" ... 其實有啲誤導,兼神化了共産黨。"消滅四十多萬國軍" 並不是指死了 "四十多萬國軍",但就有咁嘅引申意思。查實一開始打內戰,國民黨便不得民心,因為「中國人唔打中國人」。所以"四十多萬國軍"當中,有部份打得唔落力,有部份被勸降,有部份戰死,有部份"著了草"等等。而當年出埋啲害人嘅人物如 "腦筍",一支筆便殺人無數。今日看來,原來"腦筍"係腦筍都未生埋咁幼稚。就係因為共産黨以文宣起家,所以到今時今日死都要控制言論及傳媒。

      就當時的情況,若有一個出了櫃的共産黨黨員,背後卻唔知有幾多個未出櫃的共産思想愛好者,等住分人身家。這還不計那些運貨、種田的人等等真係尋常老百姓的取向,真係唔想再打杖。

      例如巴士公司有一千個員工,但實質俾出去的員工乘車優惠係唔止一千個,因為員工家屬都有乘車優惠。一個 689 的背後,有好多個梁粉及利益集團。一個 777 的背後,可運用的人力物力都好龐大。

      毛澤東上天安門,引來了幾多個紅衛兵?所以並唔係對等、一個就計一個咁去比較共産黨 vs 國民黨的戰鬥能力。有形的加上龐大的無形對手,才令國民黨被"蟻多摟死象"。

      中國人的歷史,條數成日計唔清,就係咁黎。

      刪除
    2. 中国通屎,未看便覺嗅。

      刪除
    3. 這輯一百集《中國通史》其實拍得很認真,水準不錯,值得看的。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