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1

《宗哲對話錄》打假波?--- 回應馮睎乾


馮睎乾在《蘋果日報》專欄寫的〈哲學教授謀殺上帝〉,可算是我和劉創馥這本書的第一篇書評;說「可算是」,因為馮老弟這篇文章沒有採用一般書評的議論體,尤其是開首兩段的諧謔寫法,在書評是絕無僅有的。無論如何,他是評了這書;很感謝他提出異議,沒有因為認識我而在書評裏有讚沒彈,這不但示範了友朋論道應有的氣度,也給了我機會澄清幾點。

馮睎乾雖說相信我們在扮演宗信 (代表宗教信仰的角色) 時,已盡力捍衛他的宗教立場,但書評裏的質疑,卻難免令讀者有「打假波」的聯想。無可否認,這本書的主調是批評宗教信仰,在這個意義上,「辯論設定對宗信不利」;然而,在宗信和哲懷 (代表哲學懷疑的角色) 的十章對話裏,我們沒有置下任何對宗教信仰不公道的預設。哲懷有一些假定是信徒感到難以接受的,但都會被宗信指出來,然後展開討論;宗信在辯論落下風,不是由於哲懷的這些假定,而是由於宗信的論點的確較弱。

那麼,我們有沒有故意令宗信的論點較弱?我可以「誓神劈願說」沒有。這本書反映的是我和劉創馥對這些宗教問題多年來的思考結果,我們放棄宗教信仰,正是因為我們認為宗教信仰「論點較弱」--- 放棄宗教信仰是理性的決定。哲懷和宗信的論辯,其實是我們內心的交戰,假如故意令宗信的論點較弱,就是自欺,放棄宗教信仰就不真的是理性的決定了。

讀者也許仍會追問:說不定是你們思考得不夠深入,所以錯過了一些有力的支持宗教信仰的論點?當然有這可能,不過,如果是這樣,也不是「打假波」,只是可以打得水平更高而已。說到這裏,不得不強調一點:寫書,在內容上必有取捨,也有特定的目標讀者;這本書的目標讀者是對哲學未必有任何認識、但願意思考書中討論的問題的人,因此要寫得有趣而深入淺出,一些過於抽象和複雜的宗教哲學問題,便不得不捨棄了。

馮睎乾在書評裏提到的中世紀安瑟倫(Anselm)的本體論證 (ontological argument),正是我們取捨決定的最佳例子。雖然這個論證是宗教哲學書必會討論的,但我們決定捨棄,一來因為安瑟倫的版本已過於抽象,二來因為展開討論後,便不能只談安瑟倫的版本,而要論及被一些哲學家認為最有力的版本,即美國哲學家 Alvin Plantinga 的模態本體論證 (modal ontological argument) ,那就更不是沒有哲學訓練的讀者所能掌握的了。況且,誰人會因為接受本體論證而信神呢?

順便一提,馮睎乾對安瑟倫論證的理解是有問題的。我不懂拉丁文,但那句 "aliquid quo nihil maius cogitari potest" 的英文翻譯是 "than which nothing greater can be conceived",馮睎乾的中譯是「你沒法設想比之更大的東西」,那「更大」兩字,會令人以為是物理上的大小;英譯的 "greater",是「更偉大」的意思,那才是安瑟倫的原意。此外,「假如有東西只存在於腦中,則你可設想到,同時存在於腦中和現實的,必然大於只存在於腦中的」這幾句也不妥,除了仍然像是在說物理上的大小,另一問題是安瑟倫論證裏說的是 mind,不是 brain,而安瑟倫並沒有 mind = brain 這樣的了解。

最後回應書評裏一個很可能會令讀者以為我們「打假波」的例子。我們在書裏提出迷信的三個條件,第一個是「相信超自然或神秘力量存在」(以下稱這條件為 "S1"),馮睎乾認為「信仰核心正是超自然力量的存在,討論宗教是否迷信,必包括討論我們能否合理地相信這種力量,宗信實在不該輕易讓步,把這核心信仰當成迷信條件之一」。S1 只是迷信的其中一個必要條件,不是充分條件 (三個條件合併才是充分條件); 事實上,在書裏宗信明確指出 S1 不是迷信的充分條件:

你是否認為所有肯定超自然力量的信念都是迷信呢?假如是的,那麼按照這看法,絕大部份宗教的確都難免有迷信的成份,因為很少宗敎完全否定超自然力量或對象的存在。可是,我懷疑你這樣理解「迷信」過於寬鬆,根本並不恰當。(pp.23-24)

即使宗教沒有迷信成份,那也不表示宗教和迷信完全沒有共通之處,而 S1 可以是它們共通之處;宗信接受 S1 為迷信的必要條件之一,不見得是「輕易讓步」,而只是承認這個共通點。打個比方:假如我認為偽君子的必要條件之一是「經常做出會令人欣賞為君子的行為」,相信你不會因為真君子也符合這個條件,而不接受這是偽君子的必要條件吧?

馮睎乾認為迷信者不一定相信「超自然或神秘力量的存在」,並舉了「迷信偏方治癌」和「迷信微波爐致癌」為例子,那是否定 S1 為迷信的必要條件了。關於這種「迷信」,宗信和哲懷也有討論,哲懷舉了類似的例子:「假如你相信安慰劑效應能醫百病,卻又不知其所以然,而且沒有理據,我們便可以說你迷信安慰劑效應」(p.24);可是,他接著澄清說這不過是廣義的迷信。S1 不是廣義的迷信之必要條件,沒問題,因為這不會影響宗信和哲懷討論狹義的迷信,不會令他們的討論成為「打假波」。

16 則留言:

  1. 是否可以說迷信所包括的範疇比宗教更闊,而宗教則是迷信裡的佼佼者。宗教有比其它迷信更有組織和有系統,並且有相當完善的整套理論基礎,是更有能力在人類精神世界裡長久存在的一種「非物質文化遺產」。
    「好」的宗教信仰對人類社會有較多的正面作用;「壞」的宗教信仰則對人類社會起到倒退和禍害人的作用。

    回覆刪除
  2. Your book " 宗哲對話錄 ", is it only in Chinese version? Thanks.

    回覆刪除
  3. 請問會否打算有第二集?

    回覆刪除
  4. 我看到書後有很多參考書目,但可否推介一本現時能買到同時又值得一看的宗哲英文書?謝

    回覆刪除
  5. 兩位根本是哲懷的人假扮宗信角色,然後提出自己對宗信所有的「薄弱」論據,讓對手擊破,這樣的舖排之下,討論的結果其實早已定了,分明就是做假,如果還要裝成是經過宗哲兩方真功夫比拼而高下互見,那更是自欺.

    回覆刪除
    回覆
    1. 你這樣看就不對了。我們(兩位作者)都是經過深刻思考才最後決定放棄宗教的,宗信表達的是我們認識的護教理據,沒有故意寫得薄弱;假如以我們的思考和認識,宗信的論證和論點竟然較強,我們便會仍然是教徒了。

      刪除
    2. 不是說你們故意寫得薄弱.正是如你所說,因為「宗信」表達的只是你們認識(而又棄掉了的)護教理據,何不邀請一些有哲學背景的宗信,來跟你們這些有宗教經驗的哲懐對話?這樣的宗哲對話錄才名符其實.

      刪除
    3. 讓我引劉創馥的文章來答你:「不少讀者可能會疑惑,為甚麼我們不找一個真正支持有神論的學者作為對手?為何不請一個真心的宗信來對話呢?這種對話在學界是有的,例如有神論者William Lane Craig 和無神論者Walter Sinnott-Armstrong的God? : A Debate between a Christian and an Atheist(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4)就是一例,但這類「對話」大都是幾篇互相呼應的論文,而非像《宗哲對話錄》那樣「你一言我一語」的對話錄。撰寫這種對話錄需要參與其中的作者高度配合和相互遷就,少一點默契都不能成事,因此我非常懷疑真心的宗信和哲懷是否可能寫出這種對話錄。」

      刪除
    4. 讀者期待的是真正的宗信跟晢懐的你一言我一語的對話錄,「撰寫這種對話錄需要參與其中的作者高度配合和相互遷就,少一點默契都不能成事」,要找兩位有修養的宗信和哲懷學者來做到以上所講的是很困難嗎?或者,退而求其次,書名不叫也來得較老實.

      刪除
    5. ...書名不叫做『宗哲對話錄』也來得較老實.

      刪除
  6. 讀者期待的是真正的宗信跟晢懐的你一言我一語的對話錄,「撰寫這種對話錄需要參與其中的作者高度配合和相互遷就,少一點默契都不能成事」,要找兩位有修養的宗信和哲懷學者來做到以上所講的是很困難嗎?或者,退而求其次,書名不叫做『宗哲對話錄』也來得較老實.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