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214

「脫根」與「植根」

CK 〈放棄廣東話有因〉一文談到一位準備舉家移居外國的朋友,寧願孩子和香港沒有情感上的聯繫,忘記自己是香港人,因此不讓孩子學講廣東話 --- 孩子雖然仍在香港,卻只會說英語。為何不想孩子情繫香港?因為相信香港的環境會越變越壞,如果孩子將來仍然關心香港,便會多了一個不開心的原因;切斷了跟這個地方的感情連繫,孩子的人生會簡單和快樂一點。

CK 形容這個想法是『要為孩子「脫根」,讓他做個黃皮白心的「外國人」』,其實,更準確的形容是為孩子「杜根」(「防微杜漸」的「杜」),不讓根長出來;沒有在香港的根,就不必「脫根」了。然而,如果根已生,就算不是很深,也很難完全脫清,即使是到了天涯海角,也會想起只有在香港才吃得到的那碟地道的叉雞飯,也會因為香港出了隻狼振英而閉翳。

也許有人會問:「這些人那麼記掛香港、關心香港,怎麼不索性回香港居住?」這令我想像自己當年問偷渡來港、卻仍關心惠陽鄉下的老爸:「你那麼關心鄉下,怎麼不回去居住?」他可能會兜巴星過來,反問:「我返鄉下,帶埋你好唔好呀?」。人生的擇,可不能只考慮一個因素。

「脫根」難,「植根」同樣難。我兒子在美國出生成長,雖然家裏講廣東話,他到現在還能說能聽,也到過香港很多次,但他不覺得自己的根在香港,正如我不覺得自己的根在惠陽。我沒有向兒子灌輸「我是香港人」的觀念,因為他事實上不是香港人;就算我那麼做,也不會成功,因為「根」是要在香港生出來的,才可能到了外國仍然不斷。

我的香港根脫不了,但我絕不會引以為憾。

22 則留言:

  1. 也讀到這篇 人在中環:放棄廣東話有因,卻找不到文章提及的上一篇 ==》增強孩子在外語和普通話的「競爭力」!

    破釜沉舟!

    回覆刪除
  2. 喜歡看教授的文章, 除了是讓自己有更多觀點去思考, 也許還因為在行文間, 感受到更多的是關心, 而非仇恨, 叫人在對香港倒退擔憂的同時, 也覺得溫暖. 謝謝.

    人不在, 但仍能心在, 其實更難得. 關心一個地方, 是不用講資格的, 但願港人不要因為被逼迫, 而走向仇恨, 忘了愛.

    回覆刪除
    回覆
    1. Same here, that's why I tag this blog to read. It opens up my views and knowledge in different areas and bring me back to concern the affairs in Hong Kong. I think now people in general, not only in HK, are more into hate and attack each other than being concern or focus on discussing the subject itself.

      Rosemary

      刪除
  3. The interesting phenomenon of "identification". In a way, there is a strong psychological element there, ...GeoffreyC

    回覆刪除
  4. 「根」可能埋在人腦裡一種底層或基礎的記憶,就好像電腦裡的Firmware那樣,形成了之後無論日後再輸入什麼Program都很難或改變不了之前留下的「根」-Firmware。
    我覺得青少年時期或之前在腦子裡形成的記憶很大機會會「植根」成為Firmware,日後再輸入其它Program都不容易擺脫那種「根」Firmware的影響。

    回覆刪除
    回覆
    1. 童年的經驗同樣有很大影響。

      刪除
  5. 身為海外華人,自己偶爾也會思考到“根”這個問題。再者,在美國生活的時間遠比在香港成長的為長,所以對自己的身份難免有點迷惘。記得有次,和友人用英語交談,討論到香港和美國的教育和醫療制度的不同是,連用了幾次“we”來形容香港人,朋友便問,"Aren't you American?" 那時的語塞和迷惑,真的筆墨難以形容。

    回覆刪除
  6. 吾生本無根
    主客何以分
    臨江投雅虎
    僑美發天真
    -zpdrmn

    回覆刪除
  7. 我家二十多年前移民澳洲,小儿子两年后在澳洲出生。同你一样,我们在家讲广东话,儿子进幼稚园才学讲英语,不过一年后上小学时他的英语口语和书写能力跟澳洲人没有分别,他常以自己讲广东话没有“鬼佬”口音而自豪。我们经常跟他说关于以前香港的生活、亲戚和香港的事,他8、9岁第一次去香港,至今一共去了5、6次左右。虽然是土生土长的澳洲人,思想大多倾向澳洲文化,他也视自己是香港人,中小学时教他中文,他勉为其难地学,到他十五、六岁时为了以后去香港的时候可以看懂地铁站名称、食肆的餐牌(简单的如茶餐厅的食物)等原因而主动想多学点中文,当他用错词语的时候也乐于接受我们教他应该怎样说才对,但是当我们说话夹着成语就需要我们加以解释才能明白其义。

    我觉得“根”除了是父母的潜移默化外,还要靠孩子本人对父母生长地感到有兴趣和有归属感,不能迫出来也不能凭父母的意志除得掉。

    回覆刪除
  8. 「CK,我同你一樣,就係冇脫到根。即使響外國生活咗咁耐,都依然覺得自己係香港人,記掛著香港的事。如果唔係,畢業之後就唔會一支箭咁撲返嚟啦。但係現在,我哋真係開心嗎?我唔想囝囝跟我哋一樣。」

    我不覺得ck講情牽香港就唔開心。
    當上一代選擇了回流而後悔,他們只是想辦法避免下一代作出同一個選擇。

    回覆刪除
    回覆
    1. 我著眼於這幾句:「我寧願孩子忘記自己係個香港人,唔好同香港再有任何情感上嘅聯繫,我諗,囝囝嘅人生會簡單啲、開心啲。」

      刪除
    2. 你好似講到人哋杜根就有問題,煞有介事咁寫篇文,自己杜根(杜個仔條根)就輕描淡寫,講到一啲問題都無,呢種雙重標準先至叫人睇唔過眼。

      另外,唔少港人唔再想做「中國人」,但你又似乎很反感佢地反感被強加「大家都是中國人」呢句話。

      刪除
    3. 阿哥,你有閱讀障礙嗎?王教授家裡講廣東話,佢只係無要個仔認為自己係香港人,佢個仔美國出世美國長大,當然不是香港人啦。

      刪除
    4. 係唔係我中文差呢?兩篇舒情文,點解討論到好似議論文咁。

      Wong Sir 熱愛中國文化,文字,希望嗰仔學得幾多得幾多,因此有感而發話植根同樣難。你點解要睇唔過眼呢?

      根唔根很重要嗎?邊到揾到食,生活得開心是最基本啦。 之後再考慮其他嘢……

      刪除
  9. //CK,我下年計劃咗舉家返去外國住啦。//

    朋友話返去外國住,很可能本身就持有多重國籍。從實際的角度來說,專注享受在一個有家感覺的地方住/發展是簡單些。是否一定好,我也不知道。

    回覆刪除
  10. 教授長年在外又點脫唔到根?

    回覆刪除
    回覆
    1. 如果長年在外就一定脫到根,CK的朋友不讓孩子學廣東話,豈非多餘到極?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