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213

朋黨心理學

古人論朋黨的文章,最有名的是歐陽修的《朋黨論》,文采固然飛揚矣,卻不過是門面文章,以內容而言,遠不及唐代李德裕寫的那篇同名文章。李文短小精幹、言簡意賅,對朋黨形成的心理因素,分析得尤其透徹。

歐陽修認為「大凡君子與君子,以同道為朋;小人與小人,以同利為朋」,但這黑白分明的劃分,解釋不了為何以同道為朋的人,為了捍衛自己那方的「道」,可以變得非理性、咄咄迫人、甚至手段低下,一點也不君子。李德裕引用東漢仲長統的三句說話,便解釋了這個現象:「同異生是非,愛憎生朋黨,朋黨致怨隙。」

因為政治見解不同而有所爭論,這是自然不過的事。要言詞著力而絕不動氣,始終如一地客觀冷靜,那是很難做到的事;風動,幡便動,由於激烈的爭論而互生反感,對同道的人相應地增加親切之感,這也是很自然的事。這「愛憎」,這親切感和反感,而不只是志同道合道不同不相為謀,才是朋黨的凝聚力 --- 親切感是內聚力,反感是外迫力,於是便形成了朋黨的圈。

由於朋黨的形成有這樣的心理因素,朋黨之間便容易產生怨隙。先有反感,朋黨形成後,同仇敵愾,這反感只會增強,不會減輕。反感增強後,對方甚麼言詞行動,看在眼裏都是不對的;有時雙方明明對某事的意見大同小異,卻只著眼於小異之處,大做文章,大同而可合作之處,便視而不見了。

怨氣累積,嫌隙越來越多、越來越大,於是爭論變成鬥爭,反感變成仇恨。仇恨作祟,即使本來是君子的,也可能會變得非理性、咄咄迫人、甚至手段低下;至於本來就不是君子的,李德裕形容得很精彩:「小才小勇,祗能用詭道入邪徑,鼠牙穿屋,虺毒螫人,如巨海陰夜,百色妖露,焉能白日為怪哉?」

李德裕和歐陽修都寫了《朋黨論》,前者力陳朋黨之為害,後者奢談君子朋黨的好處,事實上兩人都是朋黨中人,都因為參與朋黨而吃了不少苦頭,幾乎招致殺身之禍。李德裕對朋黨的看法是對的,可是仍然不免墮入朋黨,可見在政治上特立獨行之難矣哉

8 則留言:

  1. 撇下利益問題,人在形成(強烈)立場後,凡事都會(要)認定他是對的,不然自己也會變成錯,所以就傾向用盡方法找出理由、攻擊對手等,去維持自己那派才是正確的,讓我們把所有的信念都加以合理化。 (好像是moral dumbfounding?)

    回覆刪除
  2. //因為政治見解不同而有所爭論,這是自然不過的事。要言詞著力而絕不動氣,始終如一地客觀冷靜,那是很難做到的事;....//

    但在中國人社會則似乎是更難做到「因為政治見解不同而有所爭論....那是很難做到的事;....」,例如最近陳志雲用一句「君子相分,不出惡言」用來作為解釋即炒李慧玲的「理由」,如此「君子」所為就恐怕比「小人」的惡言更加陰險和毒辣;
    而在中國大陸則更嚴重,因為「政治見解不同」的異見人士以往被中共稱為「反革命份子」,可以不經審訊就槍斃;現在有了進步,但也難逃牢獄之災。
    ---------------------------------

    //....有時雙方明明對某事的意見大同小異,卻只著眼於小異之處,大做文章,大同而可合作之處,便視而不見了。//

    俗話說:「一個巴掌打不響」,如果雙方又或者其中一方有可能令對方意識到其實雙方是有「大同而可合作之處」的話,那麼相信「怨隙」是可以收窄或減至最低,即所謂「求大同,存小異」;
    而若繼續因小異而互相指責的話,那無疑只會令泛民內訌升級而造成「鷸蚌相爭,漁翁得利」也。當然,如何判斷哪些是「大同」,哪些是與「大同」相比之下才顯得比較小一些的「小異」,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區別。

    回覆刪除
    回覆
    1. 「君子相分,不出惡言」 哈哈哈哈 !

      雇主炒人,又不言明對錯,更不討論改正之處,還敢自稱「君子」,真「小人」也。莊子說:「聖人不死,大盜不止」,今天應該是 「君子不死,小人不止」。

      刪除
  3. //李德裕對朋黨的看法是對的,可是仍然不免墮入朋黨,可見在政治上特立獨行之難矣哉。//

    政治應該說是無法「特立獨行」的。
    政治的本質應該說是社會上不同的利益團體對利益和權力的爭奪在較高層次上的反映,所以政治是難以有對與錯之分而只有勝與敗--即如何去爭得更多利益與權力和爭得更多人支持或接受的問題。

    由於政治是一種必定要爭取盡量多的人支持方能夠贏的遊戲,所以,若在政治遊戲中「特立獨行」而造成得不到多數人支持的一方是會失敗的。

    政治不是學術研究,學術研究可以是分辨對與錯的問題,而政治則是分勝與敗的問題。例如強權政治或獨裁政治就是用某種手段去鎮壓或打擊又或者洗腦而得到或控制大多數人服從/屈從而不會垮台(北韓也可以說是強權政治之一例)。

    而所謂「書生論政」往往會以研究學術問題的方法去評論或研究政治,那樣得出的結果在學術上(或邏輯上)可能是對的但在沒有對錯之分,而只有勝敗之分的政治遊戲中卻不等於是勝(而甚至會敗)。

    也是因為政治只分勝與敗而難分對與錯,所以在政治遊戲裡也是難分「君子」與「小人」,這就猶如兩軍對陣,目的就只有一個--就是要取勝:有所謂「不管白貓黑貓」,也不管是「君子或小人」,勝者就成為君王,成為合法政府;而敗者就是賊寇,成為非法。「成王敗寇」就是中國幾千年歷史的政治現實。

    現在香港回歸了中國,如果說香港以前是英國化那麼現在變成中國化恐怕是在所難免了。

    回覆刪除
    回覆
    1. //政治是難以有對與錯之分而只有勝與敗//

      - 恕難苟同,否則極權的中共和反共的異見人士之間,也無對錯可言了;法西斯納粹主義也只是失敗了,而不是錯。

      刪除
    2. 關於「極權的中共和反共的異見人士之間」西方民主國家有西方價值觀的人當然是認為中共錯但那些有東方專制國家價值觀的人(他們可能不只是限於在中國國內)相信不會認為是中共錯的。
      例如香港的「建制派」和「愛港」派及其支持者,相信他們不會認為中共錯;甚至西方民主國家裡不少大陸的新移民,相信他們也未必會認為中共是錯的。
      主要原因相信還是因為中共打贏了曾經是合法的國民政府,於是由「共匪」變為了中國「唯一合法政府」;而曾經是合法的國民政府則變為「反革命」而被鎮壓和清剿。
      如果再追溯早一些的話,清朝未垮台時的「革命黨」也是「反賊」,被當時合法的朝廷捉到也會被殺頭......
      如果歐洲的希特拉不是被打敗而是像當年亞洲的秦始皇那樣(那是還未有中國)打贏了和統一了中原(秦始皇也殺了不少異族人),打贏了和統一了歐洲,那恐怕說希特拉錯的人會像說秦始皇統一中原錯的人那樣大為減少也不無可能呢...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