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110

廣闊的哲學視野

有讀者在留言裏引了劉國英教授在〈以哲學為天職 ─ 敬悼勞思光先生〉裏的一段文字,針對的是以下幾句:

「勞先生 […] 精通中國、印度和西方三大哲學傳統,在三十歲前後,已發表了《哲學問題源流論》的首十章,從世界哲學的高度扼要並精準地鋪陳了西方、中國和印度哲學傳統各自的特性及其源流和演變。在我所認識的當代漢語、英語、法語和德語哲學界,沒有其他人有這樣廣闊的哲學視野(philosophical vision)。」

那位讀者問:「說到底,視野廣闊又如何?」這是一個好問題,我就嘗試回答吧。

我會將廣闊的哲學視野分為兩種,可分別稱為「登樓式」和「鵬飛式」,前者可循序漸進,後者則高不可攀;有登樓式的廣闊哲學視野者雖然不多,卻非罕見,而鵬飛式的廣闊哲學視野,可說只是一個理想,可望而不可即。

登樓式,就是在自己的哲學傳統和專門研究範圍內遠眺其他的傳統和研究範圍,程度越高、研究的成果越紮實豐厚者,便越有條件遠眺,正是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登上高處,其他人跟不上,便有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之感了。然而,無論樓有多高,就算能登上最高處,那廣闊的視野始終不過是遠眺,遠處的景物只能看個梗概:那裏有幾座山峰,那裏是園林茂盛,那裏是一條大河等等,至於山峰園林河水細緻之處和裏面各式各樣的事物,登樓遠眺者是看不到的了。

雖然遠眺只能看到遠方的梗概,但已經足以令登樓者知道哲學世界之大,意識到自己受某一傳統的限制,因而比較容易看到傳統的不足之處,並有動力尋求新的方向,以補不足。當然,登樓之樓必須是堅實的,才可以藉以遠眺;假如有的只是蜃樓,看到的便是海市 --- 登高只是幻覺。

至於鵬飛式,就是超越了自己的哲學傳統和專門研究範圍,搏扶搖而上,高高在上鳥瞰所有哲學,看到它們的來龍去脈和相互間各種通與不通之處。與登樓式不同,這種廣闊的哲學視野不只是看到遠處景物的梗概 --- 沒有樓台所限,鵬鳥要看清楚某一處的細節,自可直飛而下,看個鉅細無遺。

可是,要怎樣才能到達鵬飛式的境界呢?我不知道。事實上,我只見過哲學的登樓者,卻不知有哲學之鵬鳥;自認為鵬鳥或被捧為鵬鳥者固然有,卻都不是真貨,最多只是登樓者而已。

26 則留言:

  1. 從黑格爾開始,哲人就很喜歡用三言兩語,去總結不同時代世界各地文化傳統的「精神」,從而整理出一幅「世界精神史」面貌。總之,誰的景觀包囊更多更深更廣,誰的哲學視野也就更為廣闊。黑格爾本人就認為自己個體系即是全球哲學發展史之最高峰。

    中國傳統既無開出民主與科學,亦無西方意義上的 philosophia, 為要避免「中國只有思想並無哲學」的窘境,中國學人很想論證,中國有另一種意義上的哲學,而且更想論證,中國哲學原來更好更深更廣!梁漱溟就曾寫過《東西文化及其哲學》,唐牟亦多次進行中西哲學判教。

    如是者,擁有廣闊哲學視野,關心面闊,本身便是一種很大的價值。
     
     

    回覆刪除
    回覆
    1. 有趣的是,現代的歐美哲學家甚少追求廣闊的哲學視野。

      刪除
  2. 你認為勞登的是蜃樓吧?

    回覆刪除
    回覆
    1. 非也,梁燕城之流才是登蜃樓。

      刪除
    2. 梁燕城所登的可是匯集耶儒釋道四家的慧境蜃樓!!

      http://www.youtube.com/watch?v=-fsQaekm9zs
      "從儒釋道到基督信仰的反省,從命理星象到神靈世界的探索,對中國哲學有深刻研究的梁燕城博士,將與我們一同慧境神遊!"

      刪除
  3. 縱有學生美譽視野廣闊無盡,勞思光本人對西方哲學到底有何著作或者實質建樹,真的值得英美法德哲學界去洗耳恭聽,不聽不可?這一方面,大多數讚辭並無提及。而《中國哲學史》、《中國文化要義》、《歷史之懲罰》都是講中國本身。

    勞思光在西學研究方面的貢獻,似乎只有向國人引介的意義,只是淺談。既然不是專家,亦「並無志於成為專家」,又如何「造詣既廣且深」?好聽點說,一切都只不過是關懷,如 Wong 教授所言,不過是遠眺,看到梗概而已。

    總不能因為是師輩,就褒讚到天上有地下無,打造哲學偶像吧。

    回覆刪除
  4. 勞氏在哲學上真正的力作, 各位有心人可以一讀:
    2002《文化哲學講演錄》、
    2003《虛境與希望--論當代哲學與文化》、
    2007《危機世界與心希望世紀--再論當代哲學與文化》(尤其本書內所收「論非絕對主義的新基礎主義」一文. Wong 教授若有疑義, 何妨將其譯為或英或法或德etc., 直接與當代西方學界名家討論其中「虛實」!

    回覆刪除
    回覆
    1. 《論當代哲學與文化》和《危機世界與心希望世紀》都係講中國居多.《文化哲學講演錄》茶實好水下, 唔係當係寶吓話. 閣下大概無讀過有關外國思想家原作,而只從勞氏著作去觀天下. 勞氏所引所論的社會哲學, 都好常識性.

      唔同意? 包你講唔出一個關於西方哲學的創見,只有勞氏提出過, 而外國專家學者無提出過. 中國處境的反省不算. 勞氏連條英文wiki都無,仲想點. 說到最尾,只能訴諸境界贏晒. 周身刀, 如何張張利?

      刪除
    2. 樓上,我沒看過勞氏,不清楚他的功力,只講一點:即使在西方,其實很多很優秀的哲學家,也是沒有wiki條目的。

      刪除
  5. 用Wong Sir的登樓式和鵬飛式來分,他應該是前者及登上了高峰。
    以上是我的猜測,因我只看過他的「大學中庸譯註新編」。

    「登樓式」是可從後天努力而達到一定的程度。但「鵬飛式」就只有天才可做到。

    回覆刪除
    回覆
    1. 勞思光肯定只是登樓者,是否已「登上了高峰」,則見仁見智了。

      刪除
  6. "悠悠撲出了生命的姿彩與溫存" 好冧的詩!

    回覆刪除
  7. 既是鵬鳥,又是登樓,有可能嗎?
    例如只以西方哲學而言,已成鵬鳥瞰視分析、歐陸、希臘、中世紀和啟蒙等傳統,但對於其他哲學如中國、中東或印度哲學,則還是登樓遠眺。
    還是王sir認為,一個哲學家要被稱為鵬鳥,必須全無傳統之界?

    回覆刪除
    回覆
    1. 鵬鳥只是一個理想,假如說的是對各大哲學傳統有鵬鳥式的視野,我不相信有人能達到;就算只是講中國和歐美兩大傳統,我亦未見過鵬鳥(勞思光對現代英美分析哲學的認識便很有限)。

      刪除
    2. 只論分析和歐陸呢?

      刪除
    3. 若只論分析和歐陸,可能有鵬鳥,例如 Charles Taylor, Richard Rorty, 和 Hurbert Dreyfus。

      刪除
    4. Gary Gutting似乎都有如此能耐。不過不同上述三位,Gutting精的是法國哲學

      刪除
    5. Gary Gutting 的東西我看過一點,他不是上述三位的那個層次。

      刪除
  8. //還是王sir認為,一個哲學家要被稱為鵬鳥,必須全無傳統之界?// To me, 無哲學傳統之界 isn't enough. 無哲學與其他學科之界 is more like it. Well, it's just my mumbo jumbo. I'm not even a philosopher.
    --zpdrmn.

    回覆刪除
  9. 境界就像一塊廣地,視野便是打算在其上起多宏大的房子。

    在外國,無人理會你打算起甚麼房子,想起的樓房是否宏輝華麗,或者心中是否海納百川,而只會考慮,你實質上起出來的房子到底有多大,是否足夠堅實。是故,先有專家,後有通才,先精於三兩範疇,然後擴而充之。

    華人反而喜歡比較"境界",喜歡樣樣學一些,「這個我也懂」,雖不屑做專家,卻又趨而慕之。學人死後更會被吹棒為冠絕天下,統攝中西。

    Wong 教授他日百年歸老,可要預先警戒子弟,切勿胡亂吹棒。
      

    回覆刪除
    回覆
    1. 這個我可不必擔心,因為我不會出名,亦不會有眾多弟子當學者教授來吹捧我。

      刪除
  10. 教授似乎在這個blog裡一直有隱約提到,但又沒有明確作說明。我很好奇你對這些問題看法:你認為你所屬的哲學傳統有什麼局限或界限?如有的話,那是什麼?這些限制有什麼性質?它們因什麼原因形成的?若超越了這一哲學傳統,具體又會得到什麼樣的眼界?

    回覆刪除
    回覆
    1. 個界限就係:學咗英美哲學,既唔可以醫肚,又唔曉識飛

      刪除
    2. 醫肚還可以,發達則唔使諗。當然唔曉飛啦!

      刪除
    3. FQW,

      對不起,你的問題太難答,至少不能三言兩語答得到;遲些有空兼興致到,才寫一兩篇文章討論吧。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