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803

因緣、上帝、和鴨兔圖

印順法師在自傳《平凡的一生》的第一頁便說「人生,只是因緣」,「有些是當時發覺,有些是事後發現,自己的一切,都在無限複雜的因緣中推移」。他驚歎因緣「是那樣的不可思議」,在第三章的結尾舉了一例,說「因緣是那樣的離奇,難以想像!無意中得到顯公的指導,我終於在普陀福泉庵,跟一位福建老和尚出家,又始終受到先師的慈蔭,這不能不說是夙生的緣份」;第四章的開始,又是一例,印順說自己由於平生唯一的一次「為遊覽而出去遊覽」,於是「恰好免除了抗日期間陷身敵偽下的苦境,可說是不自覺地預先在安排避難。經過曲折而希奇,因緣是不可思義的!」

這本自傳我才看了幾章,但相信印順法師這「因緣是那樣不可思議」的贊歎,還陸續有來。我對佛教的興趣只是思想和知識上的,就算我多讀佛教的書,對佛學有深入的了解,只要佛教一日不是我的信仰,我便不可能像印順那樣看世界和看自己的經歷;正如我不信耶穌,無論我對基督教的認識有多深,我也不可能將自己的經歷看成是上帝的安排。

同一經歷,基本的事實是那樣(像印順到普陀離開普陀避過戰難等),但不同的信仰便令人看出不同的意義,就好像心理學裏那著名的鴨兔圖:
你一是看到鴨,一是看到兔,卻不可以同一時間看到鴨和兔。從小只受「鴨的教育」的人可能永遠也看不到這可以是一幅兔圖,同理,從小只受「兔的教育」的人可能永遠也看不到這可以是一幅鴨圖。然而,當你知道同一幅圖可以被看成是鴨或兔,你便不會肯定那是鴨或兔;你能肯定的,只是這幅圖的線條和著色是如此這般而已。

85 則留言:

  1. 你這文主旨﹐不正正是在談佛學中有關世間智和十重障的概念嘛﹖
    見《成唯識論》〈第九卷〉
    http://www.jingshu.org/article-7903-1.html

    回覆刪除
    回覆
    1. 呢啲嘢我唔識咖!

      刪除
    2. 一係你又扮傻﹐一係你無用腦(by哲人王)

      刪除
  2. 看得出圖案(不管鴨還是兔)的,才是人;只看見線條和著色的,不是人,而是機械人而已。

    回覆刪除
    回覆
    1. 純粹看出圖案的是凡人
      看出圖案再明白圖案不過是人類聯想結果﹐所謂圖案的本質不過是人類手繪出來的線條﹐這則是一個領悟的過程。(笑)

      刪除
    2. 再看出這手繪出來的線條是繪畫者有意的安排,是再一步領悟的過程。

      刪除
    3. 再探究出這種繪畫線條的所謂有意﹐其實不過是人類自己賦予的﹔再發現這種所謂的意義﹐其實是很無謂的﹐又是另一個領悟的過程。(笑)

      刪除
    4. 賦予意義呢個動作已經好有意義啦。假如王Sir說:「文少,你賦予了我上網的意義!冇咗你,我上網也沒意思!」如果係咁,你話幾有意義呢!(笑埋一份)

      刪除
    5. 明白圖的意思的是沒有被洗腦的人,認為圖是可笑的是被洗了腦的人。

      刪除
    6. 文少 & Meshi,兩位兔同鴨講乎?

      刪除
    7. 不論所謂的意義﹐還是所謂賦予意義﹐其效果都不過是影響一個人類的心理。當然﹐一個人會因為心理的因素而影響他的決定﹐從而影響他會否進行一些活動。

      然而﹐不論人對任何事物/動作賦予任何意義﹐對被賦予意義的事物/動作本身﹐不會產生物理上的改變。

      舉你所說的例子﹐不論哲人王覺得上網有沒有意義﹐他上網這個活動還是消耗著同樣的時間﹑體能和電能。他不會因為覺得上網有意義﹐令他上網時消耗少一點體能﹑電能。

      因此﹐所謂意義不過是人類一種意識和感覺﹐而這種感覺並不是永恆不變的﹐你的感覺和想法是可以改變﹐亦很容易受其他因素而轉變。

      是故﹐一個人被感覺牽著走﹐其實是很無謂的。

      刪除
    8. //明白圖的意思的是沒有被洗腦的人,認為圖是可笑的是被洗了腦的人。//

      教授﹐你看到啦﹖
      我聽你講唔睬佢﹐結果係點呢﹖
      咪就係繼續沒事找事玩挑機囉﹖

      有些人根本就係屎忽痕
      你選擇忍讓他﹐是沒有用的
      他只會以為你買佢怕﹐繼而得寸進尺。

      刪除
    9. //佢話緊你咩?//
      就係唔知佢無神神亂入﹐究竟係想講乜﹐呢下先弊。

      刪除
    10. //賦予意義// To me 賦予意義 in many cases is romanticism. To me 賦予意義 means giving meaning to something that has no meaning whatsoever. If it already has meaning, why 賦予 is needed?
      That thing is meaningless. The act itself is meaningless too.

      刪除
    11. 唔通d咩係火星地表見到疑似人頭係有意的安排?

      刪除
    12. 這裡的「有意」不是intentional,而是有意義meaningful。

      把無情世界看成有情世界,這就是有意義。

      刪除
    13. 豐子愷《有情世界》
      http://img25.artxun.com/sdb/oldimg/2e97/2e973af7c1e1628dca768d6ed64af0e2.jpg

      刪除
    14. //To me 賦予意義 means giving meaning to something that has no meaning whatsoever.//
      嗯﹐不要想太多啦
      「賦予意義」其實不過是評價(evaluation)﹐評估每樣事物和活動的價值。
      你在成長過程中﹐你是會不斷評估各樣事物的價值﹐其實你不斷是在為各樣事物「賦予意義」。

      刪除
    15. //把無情世界看成有情世界,這就是有意義。//
      我反而想問﹐意義何在呢﹖
      又﹐知道眾生有情我可以理解﹐將無情之物看作有情﹐那便是精神病(閃)

      刪除
    16. 唉,真係雞同鴨講。

      刪除
    17. 教授﹐你睇到啦
      神州呢條友真係好煩!
      上次我仲可以扮傻﹐今次盲都睇到﹐條友擺到明想撩交哎啦嘛﹖
      佢係我個場咁撩交哎的話﹐我實同佢反檯gala
      但個博係你的﹐你既然叫我忍得就忍﹐我比面你
      之但係佢下下咁撩是鬥非﹐唔關佢事都要叉一腳入來﹐不如你教我點忍落去啦﹖

      刪除
    18. 世事如棋局,不著的才是高手。你係高手嚟嘛!

      刪除
    19. 嘩﹐好大頂高帽呀﹐我受唔起
      講真﹐你叫我忍﹐呢鑊真係比你考起我啦
      雖然我都知﹐佢咁搞而我一直唔睬佢﹐佢遲早自討沒趣
      但係咁忍法﹐真係好無癮lor~~

      刪除
    20. 唔係好大頂啫,你戴得落嘅!

      刪除
  3. //你這文主旨﹐不正正是在談佛學中有關世間智和十重障的概念嘛﹖
    - 好明顯係講緊世界觀與一個人參予O既 practice O既關係。

    回覆刪除
    回覆
    1. 不如試下畫公仔畫出腸啞?

      刪除
    2. 我都係喜歡禪師嘅作風多啲。

      刪除
    3. 你死喇!文少會話你拋咖!

      刪除
    4. //你死喇!文少會話你拋咖!//
      唔洗話﹐哲人王一向鍾意拋浪頭﹐這是人所共知的事(閃)

      刪除
    5. //好明顯係講緊世界觀與一個人參予O既 practice O既關係。//
      用回你的話語﹐哲人王說的觀點﹐跟佛家談的十重障異曲同工(爆)

      刪除
    6. //拋你個頭!//
      唔好又loop返去講死人頭個頭究竟死咗未個問題la﹐好悶啊(閃)

      刪除
    7. 我冇話拋你個死人頭喎!

      刪除
    8. //我冇話拋你個死人頭喎!//
      你呢下就唔合邏輯啦
      我未死的話﹐你技術上點拋到我個頭先﹖
      你連人帶頭拋的話﹐你就係拋我個人﹐唔係拋我個頭wor(閃)

      刪除
  4. 分析人生際遇,往往是過後孔明,覺得一切都是因果,冥冥之中若有巧妙安排,沒可能是otherwise。
    但是拿著個因果論,叫你預測將來的事情,又不會是那麼合理地正確。

    回覆刪除
    回覆
    1. 嗯﹐跟某些所謂報道﹐說自己人生命運的改變﹐好像冥冥中自有主宰一樣。(閃)

      刪除
    2. 命定論者的解釋是:因果的網絡太複雜,人並非全知,所以不能預測將來的事情。原則上,假如真的能完全了解整個因果網絡,將來要發生的事是能夠準確預測的。

      刪除
    3. 對,metaphysical 問題跟 epistemological 問題要分開。

      刪除
    4. Meshi﹕
      其實我並不認為業報論和因果律﹐是一種命定論
      因果律不過是指出凡事是由眾多的因相互交集而成的
      這些因﹐既有你個人自身造成的﹐也有外圍因素而成的﹐當中包括人為產生的因﹐也包括自然現象產生的因﹐三者交集便得出一個果。
      作為個人﹐你可以決定種甚麼「因」﹐但其他人選擇種甚麼「因」﹐乃至自然現象產生的因﹐你則決定不了。

      相比某些相信超自然力量主宰萬物發展規律的宿命論﹐因果律至少沒有相信命運是由一股「超自然力量」決定﹐而是可以透過每個個人改變自身心態﹐做出不同的決定﹐種下不同的「因」﹐繼而改變「共業」。

      刪除
    5. 多嘴問一句文少:
      除了自己種的因和自然現象產生的因,由他人選擇種的因而硬吞所結的果,用什麼來解釋呢?我不同意的話,又有什麼共業可言?

      刪除
    6. 對,個人能決定所種的因就不是命定論了。但這等於承認有些行為是沒有原因的,即存在無因之果。如此,說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便會自相矛盾了。

      刪除
    7. //除了自己種的因和自然現象產生的因,由他人選擇種的因而硬吞所結的果,用什麼來解釋呢?//
      你的意思是說﹐因為他人種的因而受的果﹖
      原因很簡單呀﹐你和他活在同一空間之下﹐你和他人乃至萬物﹐本來便存在著一種互動的關係。

      //我不同意的話,又有什麼共業可言?//
      這句有點不知所云﹐你是說有人做了一些你不同意的事﹐所以你認為那個果﹐不是你和他共同做出來的「共業」﹖

      所謂共業﹐用最簡單的說話來講﹐便是因為每一個眾生所做的每一個行動﹐以及自然現象的變化﹐都會對我們所生活的環境產生影響。這些影響的總和﹐便是共業。

      你是不會因為贊同或反對某些人的行動﹐或者對於那些行動不知情﹐而令你免受影響的。

      舉個簡單的例﹐你可能很少做些污染環境的事﹐但其他人做了﹔或者你使用由他人所做的物品中﹐生產過程產生了污染﹐其實你間接污染了環境而不自知。(例如﹕你用了電﹐發電廠污染了環境=你間接污染了環境)
      最終環境被污染了﹐你作為地球人﹐生活也會因此而受影響的。

      刪除
    8. Meshi君
      我反而唔明白﹐你是如何從「個人能決定所種的因」﹐推論出「等於承認有些行為是沒有原因」呢﹖
      又﹐何謂「沒有原因」呢﹖
      你可否談談甚麼叫「沒有原因的行為」﹖

      刪除
    9. 「個人能決定所種的因」,即你的決定並不是由其他因素所命定的;你作這個決定是出於自由意志。出於自由意志的行為,便是沒有原因的行為(注意這裡的「原因」不是「動機」或「作決定時考慮的因素」的意思,而是必然地決定你下一步行動的因素)。

      刪除
    10. 量子力學已推翻拉普拉斯的惡魔

      刪除
    11. 微觀世界跟宏觀世界不一樣

      刪除
    12. Meshi君﹕
      對不起﹐我不太明白你想表達些甚麼﹐只能同情地理解你所說的話。

      一個人的決定﹐即是出於所謂自由意志﹐必然受到物理﹑物種﹑生活環境和成長閱歷所局限﹐是故﹐甚麼叫「不由其他因素所命定的」﹖
      你是一頭智人﹐即使你有自由意志﹐你也沒有「不靠輔助儀器而飛起來」這個選項﹐你不能飛﹐不是「命中注定」的﹐是甚麼因素決定的呢﹖

      又﹐我不知你如何定義自由意志﹐如你說的是自由神學那套﹐我不太懂。
      我所理解的自由意志﹐是沒有絕對的自由意志。
      不論你的幻想如何天馬行空﹐當你化身成行動後﹐是必然考慮到物理﹑物種和生活環境的局限之後﹐選擇那些剩餘下的自由選項。而你選擇的偏好﹐則受成長閱歷所影響。

      物理﹑物種和生活環境的局限﹐是命定的﹔正如你父母是誰﹐也是命定的。
      只不過是這些命定的因素﹐並不一定會令你人生每個行動都是完全無從選擇﹐或者被某種超自然力量選定你行動每一步。

      至於「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是指任何一件事的發生都必然有其原因﹐又或者是一件事當這樣發生時﹐會有一個必然的結果。
      這兒的「因」一向是解作原因(reason)或因素(factor)﹐非甚麼「必然地決定你下一步行動的因素」。
      因為你跳樓->所以你死了﹐便是一個「有因必有果」的過程﹔你死了->因為你跳樓﹐這便是「有果必有因」。
      如果你扭曲了這句本來的「因」的定義﹐再說這句自相矛盾的話﹐這種做法是滑稽的。

      刪除
    13. Heiman﹕
      //量子力學已推翻拉普拉斯的惡魔//
      點解講講下因果律﹐會講左去量子力學的呢﹖(問)
      我早排看一段片﹐談甚麼十維空間﹐完全抓爆頭﹐你這個似乎在行﹐你可否解釋一下甚麼叫十維空間﹖

      刪除
    14. //至於「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是指任何一件事的發生都必然有其原因﹐又或者是一件事當這樣發生時﹐會有一個必然的結果。//

      一個因會有必然的結果?

      這兒的「因」一向是解作原因(reason)或因素(factor)﹐非甚麼「必然地決定你下一步行動的因素」。//

      一個因並非有必然的結果?

      刪除
    15. 你的問題﹐你認為一個因不一定有必然的結果?
      你確定不同的「果」﹐真是源自同「一個因」嘛﹖
      又﹐你覺得這世上有甚麼「果」﹐可以純粹從「一個因」而出現呢﹖

      刪除
    16. Wong,

      What is the significance to distiniguish metaphysical from epistemological?

      刪除
    17. Well, the metaphysical and the epistemological are fundamentally different and should not be confused.

      刪除
    18. Actually, I wonder how distinctive of the two. For example, if I have an exposition of language idealism and with it attacking the problem of metaphysical structure of the world, which endeavor I am doing - epistemological or metaphysical? How good is it in this case to distinguish the two?

      刪除
    19. Linguistic idealism is a metaphysical theory.

      刪除
  5. 主動選擇投身去某個意義世界,這便構成人的終極關懷了。
         
    題外話,頓號同和字,好似二選其一即可。

    回覆刪除
    回覆
    1. 關於頓號與「和」字,這跟英文裏的 serial comma 類似,我認為同用並沒有錯,而且有些時候非用不可,例如「他特別強調父母與子女、老師與學生、和上司與下屬的關係」。

      刪除
    2. 我同意匿名所述頓號的用法,而更傾向於用頓不用「和」。像本帖題目寫成〈因緣、上帝、鴨兔圖〉更為簡潔(教人想起李敖的一些書名)。

      至於王Sir上面所舉的例子,在我看來,拿掉「和」也是可以的。

      刪除
    3. 實例:
      影響了親子、師生、朋友、上司與部屬之間的關係。
      http://www.namo-amtb.org/namo-amtb-jou_yung_shan.html

      「大長今」中,不僅是愛情,更多的是親子、師生、同學、朋友、上司與下屬、醫生與病人的信任關係。
      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31160

      刪除
    4. 台灣《重訂標點符號手冊(修訂版)》:

      用法舉例 一、用於並列連用的詞、語之間:
             (一)喜、怒、哀、樂、愛、惡、欲,叫做七情。
             (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論語.先進》)
             (三)我們的憲法精神是要建立一個民有、民治、民享的國家。
             (四)形容女子的美麗,可以用「閉月羞花」、「明眸皓齒」和「國色
                天香」等成語。

      刪除
    5. Meshi,

      //至於王Sir上面所舉的例子,在我看來,拿掉「和」也是可以的。//

      - 我相信你的意思是這句中用了「和」也不算錯,而我堅持的亦只是頓號與「和」字同用沒有錯。至於刪去「和」會更簡潔,我同意,但有時我會看文氣來決定是否更簡潔就是更好;正如「喜怒哀樂」比「喜、怒、哀、樂」簡潔,但有時加了那三個頓號會更配合文氣。

      我的一般習慣是:舉例而以「等」或省略號結尾的,在最後一個項目前只用頓號而不用「和」;列舉一定項目的(三個或以上),在最後一個項目前用頓號,再加「和」字。

      刪除
    6. 插句嘴﹕
      「他特別強調父母與子女、老師與學生、和上司與下屬的關係」
      此句﹐我覺得應該寫成
      「他特別強調父母與子女、老師與學生﹐以及上司與下屬的關係」

      (1)如果像Meshi所說﹐將和刪了繼續用頓號﹐這句便保留不了(A﹑B和C)的句式
      (2)如果用「和」刪頓號﹐尾句太長﹐讀者會看得很辛苦﹐而且又與又和﹐很混亂。
      因此﹐最好用「以及」取代「和」﹐以及之前的頓號改成逗號。
      http://www.zdic.net/cd/ci/4/ZdicE4ZdicBBZdicA510670.htm

      刪除
    7. 文少的改法也可以。

      刪除
    8. 突然想到一點:認為頓號與「和」不宜同用的人,相信是認為頓號已有「和」之意,但事實上頓號只是將項目分隔而沒有「和」的意思,例如「她最崇拜的作家是張小嫻、李天命、或白韻琴,但我不肯定是哪一位」中的頓號,便明顯沒有「和」的意思;還有,這例句中的「或」字不可刪。

      刪除
    9. 教授﹐我認為問題是不在於頓號﹐而在於「和」在這個標題中是連詞。
      連詞者﹐用作連接詞語、短語、句子、段落等之詞也。若在連詞之前加上任何標點的話﹐便會給人一種很突兀的感覺﹐仿彿「和」本來的連詞功能因此而「失效」。

      是故﹐我才提出用我們漢語本來有的連詞「以及」﹐取代白話文運動後才當連詞用的「和」﹐因為意思很接近又可作連詞用﹐又能將過長句子用標點隔開﹐避免句子過份冗長。

      刪除
    10. 「和」字之前加標點完全沒有給我突兀的感覺。其實,「或」字也是連詞,你是否也不會在「或」字之前加標點?

      刪除
    11. 「或」之前當然不加標點啦。

      刪除
  6. 科幻小說常描述我可以在不同的機率線世界活不同的我之生活。粒子物理証實宇宙中有反物質、黑暗(洞)世界,透過蟲洞人類可能穿梭時空回到過去或未來…也許王老師可去唐朝遇見翻譯佛經的大師一探人生因緣的佛(哲)理…不然,老師想穿越那個時代、要巧遇何人?

    回覆刪除
    回覆
    1. 你不信耶穌,為何想見他?

      刪除
    2. 想證實我對耶穌的看法:一個思想不特別深刻、卻很 charismatic 的 cult leader 。

      刪除
    3. //科幻小說常描述我可以在不同的機率線世界活不同的我之生活。//

      我傾向認為,可能世界並不存在,只係理論家構作出來而已,唯一真實的只有當下的這個世界(actualism)。

      下一刻的時態,完全由這一刻的所有真實因果關係去決定。就算有隨機發生的行動,這也要算在真實因果之中。

      就算人眼前有 A 和 B 這兩個選擇都好,最終他也只能實現一個(假定兩者互斥),亦即是說,只有他實現的那一個,例如 A ,才是真實的。他沒有的那個 B ,不是真實的,更不屬於任何一個在任何意義上存在的可能世界. 可能世界,只是「XX是可設想的可能性」的轉寫而已。

      刪除
    4. In my opinion,「可能世界是否存在」屬於analytic metaphysics中無趣的問題之一。但關於決定論和自由意志這樣的形上學問題卻有趣得多。
      By the way, actualism doesn't entail determinism. 就算可能世界並不存在,也並不由此得出「下一刻的時態,完全由這一刻的所有真實因果關係去決定」。

      刪除
    5. David Lewis 的 modal realism (or possible worlds realism) 和 counterpart theory 不純粹是 metaphysics,而是和 quantified modal logic 的 semantics 有密切關係的;假如你從 modal logic 的角度來看,便可能認為 modal realism 很有趣。

      刪除
    6. I tend to believe that modal logic is independent of the metaphysical debate between modal realism and anti-realism. Many philosophers who accept modal logic are not modal realists.

      I'm not saying that modal realism must be false. I can understand what we mean by "tables exist (or not)", or even "redness exists (or not)", but just have difficulty understanding "possible worlds exist (or not)". Maybe this is just my personal problem. :)

      刪除
    7. Yes, modal logic can be independent of the debate over modal realism; what I pointed out was that Lewis's reasons for advocating modal realism have to do with the semantics he suggests for modal logic.

      刪除
    8. One more point. Even if it is true that possible worlds exist, it doesn't follow that they exist in the same way the actual world does, nor that they are concrete entities----that is, we don't have to accept Lewis's own version of modal realism.

      Actually, Lewis is one of my most favorite philosophers. I'm influenced a lot by his theories on causation, explanation, functionalism, etc., but not by his modal realism and the inflated ontology.

      刪除
  7. 能知三日事,天下無窮人
    命定論=自欺欺人

    回覆刪除
    回覆
    1. 可以命已定而無人知。(不是說我贊成這看法)

      刪除
    2. 命定的話,知道又如何改變?改得到那就不是命定

      刪除
  8. 剛剛睇完"看不懂反諷.."
    我諗到小小野=~=
    "背誦過多是惰於思考的開端。"
    各位看法如何@~@
    (離題=0="~)

    回覆刪除
    回覆
    1. 要看背誦的是甚麼了,背誦詩詞應該不會令人懶於思考吧。

      刪除
  9. Wong,
    //只要佛教一日不是我的信仰...//
    信仰 is overrated. It can be an obstacle. I guess it is the case for most people with faith.

    //印順法師...說「因緣是那樣的離奇,難以想像!...」//
    印順未了因緣. Let me quote this: "了則業障本來空" (永嘉证道歌.)

    I think I may have made this point before. The Buddha talked about karma. It doesn't necessarily mean that he believed in it. It could be that since all Indian people then believed in it he didn't want to make 世間相違過. But I won't defend this point. I even suspect that the Buddha may not have attained enlightenment. Why would I try to cover his ass? It's all naked and too big to cover anyway. --zpdrmn

    回覆刪除
    回覆
    1. Belief in karma had been in India long before the Buddha was born. Karma may not have been something the Buddha believed in. Buddhists (with faith), why bother?

      Even if the Buddha believed in it, it doesn't mean much. He could be off, if not completely wrong. He's just a person. --zpdrmn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