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925

知樂常足

知足常樂固然有道理,但說時容易做時難,一來知足與否往往不由自己控制,二來情況太惡劣時(例如窮到要乞食),要求知足便是不近人情。

這幾年我逐漸領悟出一個道理,不是「得個講字」那種,而是相當容易身體力行的,那就是將知足常樂倒過來,變成知樂常足。

知樂的知,不只是知道,而是深切體驗、盡情感受。要知樂,當然先要有樂  --- 生活裏能令自己快樂的事物。假如已經擁有能令自己快樂的東西,便應該盡量從中得到快樂,而不是得隴望蜀、頓然變得不滿足。這些能令自己快樂的事物可以是非常簡單易得的,例如一家人出外吃一頓豐富的晚餐、跟好友促膝詳談、或聽一場美妙的音樂會,也可以是需要努力加運氣才得到的,例如比賽得獎、讀懂一個艱深的理論、或追求到一個理想的伴侶。關鍵是盡量從快樂的經驗得到滿足,而不是先要求自己滿足、然後變得快樂。

打個比方。假如你只夠錢吃擔擔麵,但是你並不喜歡吃,那麼,要求你滿足於吃擔擔麵、而且吃得開開心心的,就是要求你知足常樂。假如你愛吃魚蛋粉,也夠錢吃,但你也愛吃雪糕,不過,吃了魚蛋粉你便沒有錢吃雪糕,那麼,你盡情享受那碗魚蛋粉的滋味,從中得到魚蛋粉能給你的最大的滿足,吃魚蛋粉時自然而然沒有想著那吃不到的雪糕,那就是知樂常足了。

(這網誌名《魚之樂》,有人索性稱呼我為「魚之樂」,其實「魚之樂」與「余知樂」同音,我既有這知樂常足的領悟,用「余知樂」作筆名也不錯呀!)

64 則留言:

  1. 回覆
    1. 布袋和尚故事中「道得即與汝一文」中的「得」,教授值一文,不是五毛(講笑)。

      刪除
    2. 哦,明白了,謝謝。

      刪除
  2. 將兩字調一調位置,境界便完全不同.比自古以來強調的安貧樂道更高明.
    做人實在不用盲目知足,令自己變成了自欺欺人的阿q.也不應盲目不知足,該如何平衡?知樂便可矣.

    回覆刪除
    回覆
    1. 對。還有,知足不應該是手段,而應該是自然的結果。

      刪除
  3. 如果今早能找到那支無蹤無影的襪子,我此刻可能會更.更.更快樂.

    回覆刪除
    回覆
    1. 如果你此刻有能令你快樂的東西,而你又能盡量樂在其中,你便不會想到那襪子了。

      刪除
    2. 咁樣好似冇解決到個問題....@_________@"""

      刪除
    3. 甚麼問題?那無蹤無影的襪子?是大問題嗎?值得因此而煩惱嗎?

      刪除
    4. 教授@@"
      你真睇得開....

      刪除
    5. //那無蹤無影的襪子?是大問題嗎?// I am guessing 襪子==condom. 大問題!! --zpdrmn

      刪除
  4. 有酒應該今朝醉, 愁來何妨明日當.

    回覆刪除
    回覆
    1. 有點不同,有酒今朝醉的態度是消極的,而且未必能盡量樂在其中。

      刪除
  5. //一來知足與否往往不由自己控制//
    咁講既話 其實知樂常足都唔容易啊
    我食緊魚蛋粉 但我唔容易唔諗個杯雪糕

    回覆刪除
    回覆
    1. 如果那碗魚蛋粉夠好味,你嘆吓嘆吓就自然會唔記得杯雪糕。

      刪除
    2. 咁神奇@_@"""???
      咁我睇logic A short introduction
      唔去諗本Thinking fast and slow
      咁就可以知樂想足@@""?
      我兩本都想睇/口\".....
      兩本睇落都咁好味 唔容易唔諗另一本

      刪除
    3. 你唔係呀嘛,集中精神睇一本書都覺得難?

      刪除
    4. 我可以集中精神去細讀一本書
      細心了解內容
      但我讀完一段 休息個陣
      我唔能夠阻止我去諗另一本書
      教授你寫既書評 搞到兩本都好吸引
      (死啦 好似有d個人祟拜囧"rz)

      刪除
    5. 休息個陣諗另一本書有乜問題?

      刪除
    6. 我食完魚蛋粉
      但我依然掛住杯雪糕
      咁我有知足到嗎..?
      (知樂後係未可以足?)

      刪除
    7. 食完魚蛋粉依然掛住杯雪糕亦不出奇,魚蛋粉只係一個例子,假如你能夠可以樂者都知樂,便會常足(例如食完魚蛋粉你去同朋友傾計,亦好享受,咁就唔會掛住杯雪糕啦)。

      刪除
    8. 但呢個例子有幾多普遍性呢。

      例如人都會比較。如果人人都去食放題,自己就只懂享受連鎖式快餐店,這只是 bad taste...

      刪除
    9. 與其說是例子,不如說是個比方吧(我在文中亦是這樣說)。在魚蛋粉那段之前我舉了其他例子。

      刪除
  6. 搭單一提,那本令人謙卑的書--THINKING,FAST AND SLOW, 已經有中文版喇!今日0係三聯書局看到. 但係係簡體版, 三聯索價110港元!
    http://www.wingsbook.com/product.php?d=5400

    回覆刪除
    回覆
    1. 算快喎!唔知譯得好唔好?

      刪除
    2. Oh 多謝提醒@_@~
      等正體字版先買
      不過 睇英文版學vocab都幾好=皿=

      刪除
    3. 打算下本書看Justice What's the right thing to do或者Thinking, Fast and Slow,不知大家如何選擇?

      刪除
    4. 我近日買了這個中文版。抽讀了第二部分幾章,我覺得譯文還算流暢。在國內的出版物裡,這翻譯應該算對得住原書。

      ********

      少爺安,

      你兩本書題材差好遠噃!

      cyc

      刪除
    5. Justice What's the right thing to do is simple. I recommend.

      刪除
    6. 我要更正:上面提到的Thinking: Fast and Slow的內地中譯本有很多問題。能讀英文的話最好不要買。

      cyc

      刪除
  7. //如果那碗魚蛋粉夠好味,你嘆吓嘆吓就自然會唔記得杯雪糕

    有啲人就是覺得李天命本魚蛋粉書好味,嘆吓嘆吓就自然會唔記得,天大地大,哲學的世界還很大。

    李粉就算做到知樂常足,這又有何意義呢。只知魚蛋粉,不知天下還有好多其他佳餚美味。

    回覆刪除
    回覆
    1. //有啲人就是覺得李天命本魚蛋粉書好味,嘆吓嘆吓就自然會唔記得,天大地大,哲學的世界還很大。//

      - 吃完魚蛋粉會再肚餓,不一定每次都吃魚蛋粉吧,吃得多也會厭,就無樂可言了。

      //李粉就算做到知樂常足,這又有何意義呢。只知魚蛋粉,不知天下還有好多其他佳餚美味。//

      - 就算有你說的情況,也不過是說明「知樂常足」只是快樂之一途,而非令人生各方面都美好的無敵處世之道。

      刪除
  8. 假若A同B純粹是equal alternatives的話(隴vs蜀),從A得到滿足了,就無須再從B得到相同滿足。例如已經追到一個美女好老婆,就不應該貪求另一個美女好老婆。這個道理不難明白,亦不難實踐。

    如果 alternatives 不是 equal 的話,而是有價值上的差異的話,這又退回到教授您所謂的「知足常樂」(勉強屈就)例子去了:『假如你只夠錢吃擔擔麵,但是你並不喜歡吃,那麼,要求你滿足於吃擔擔麵、而且吃得開開心心的,就是要求你知足常樂。』

    但人的不快樂,似乎並不來自貪求 equal alternatives的不能兼得,而是來自 non-equal alternatives 的勉強屈就。後者往往來自心中的價值差異尺度,或者來自與其他人的比較。

    那麼,「知樂常足」與「知足常樂」說到底還是兩回事。「知樂常足」只能處理 equal alternatives的情況,而「知足常樂」則是處理 non-equal alternatives的態度。

    除非教授您想說,所有 alternatives 不過是 equal alternatives,不存有任何價值上的差別,但教授您又未至於提出這個主張吧。

    回覆刪除
    回覆
    1. 那麼魚蛋粉和雪糕是你說的 "equal alternatives" 還是 "non-equal alternatives"?

      刪除
    2. 我覺得哲人王這篇文有兩個根本問題未解答﹕
      (1)可樂的成因﹔(2)可樂的成本

      在文中﹐你談到很多所謂「非常簡單易得的」快樂成因﹐問題是﹕
      (1)點解這些事會令你感到快樂﹖
      (2)這些事真是「非常簡單易得的」嗎﹖

      事實上﹐在你口中很多「非常簡單易得的」事﹐對其他人來說﹐可能是難過登天的事。
      例如﹕同家人出街吃飯﹐對你來說是唾手可得﹐但對非洲災民可能難過登天
      例如﹕追求到一個理想的伴侶﹐對禿頭佬陳雲根﹐又可能是可遇不可求。

      還有﹐點解同家人出街吃飯﹐會令你感到快樂呢﹖如果食魚蛋粉食得多會厭﹐同家人出街吃飯出得多﹐一樣會厭。
      即是說﹐你的快樂純粹是建基在自我感覺良好之上﹐可樂因素是搖擺不定的。

      至於所謂知足常樂﹐其實可以理解成「知道甚麼是足﹐便時常感到快樂」
      用經濟學概念來解釋的話﹐慾望(want)是無盡的﹐而購買力則有限﹐當你知道生存所須(basic necessity)在哪﹐但凡此以上的所得﹐便可視作盈餘(surplus)﹐因而感到快樂。

      簡單點來說﹐你只需要知所須和所需之間的分別﹐明白所需不是必須的﹐你自然明白你每天不死已是賺﹐賺幾多賺甚麼都是賺﹐你便會活得比較快樂。

      我認為﹐知足常樂是跟憶苦思甜﹐是相輔相乘的﹐一個人沒經歷過大災大劫﹐很難了解活著是福的道理。

      刪除
    3. 文少
      //根本問題未解答﹕(1)可樂的成因﹔(2)可樂的成本.// Go ask Coca Cola company.
      //但凡此以上的所得﹐便可視作盈餘(surplus)﹐因而感到快樂。// 飲可樂,可樂. (可樂 is a surplus, using your language.) But seriously, sometimes a cup of tea makes me feel happy.
      //每天不死已是賺// are we doing business here. What if I think I 賺夠?
      //一個人沒經歷過大災大劫﹐很難了解活著是福的道理。// not necessarily. Wait until you are older. Also, maybe 大"切"大悟 will do. (laugh)
      --zpdrmn

      刪除
    4. 我想起二說: 一期一會和機會成本.

      刪除
    5. 文少,

      你說的跟我說的沒有衝突。這只是一篇小品,提出一個 perspective,如此而已,當然有很多相關的問題都沒有討論。

      刪除
  9. "假如你愛吃魚蛋粉,也夠錢吃,但你也愛吃雪糕,不過,吃了魚蛋粉你便沒有錢吃雪糕"

    How about spending the limited money on neither the fishballs noodles soup or on ice cream, but rather spending it on something you think is better? Best to have money left-over doing so too.

    Besides, who says when we want to achieve gratification, we must do something (spending the money) in exchange for other (buying the food). We could very well be satisfied by either keeping the money, or giving it away?

    -49er

    回覆刪除
    回覆
    1. Your points are all compatible with what I say in my article.

      刪除
  10. 「知足常樂」是先必須先“知足”,即不要貪心(不知足),那才能夠常常得到快樂。是包含了:如果貪心,是不會有快樂的意思。
    這個貪心,就是平常所說的「得一望二」,永不滿足。而貪心的人往往對這個「二」者,不論是否與「一」者等價,抑或是比「一」者好,或是比「一」者差,總之就是都要去貪多一些。

    而「知樂常足」,王Sir的意思應該是:
    //假如你愛吃魚蛋粉,也夠錢吃,但你也愛吃雪糕,不過,吃了魚蛋粉你便沒有錢吃雪糕,那麼,你盡情享受那碗魚蛋粉的滋味,從中得到魚蛋粉能給你的最大的滿足,吃魚蛋粉時自然而然沒有想著那吃不到的雪糕,那就是知樂常足了。//

    也含有:不要貪吃雪糕(貪心),就會滿足。

    一個是:不要貪心,才會快樂--「知足常樂」;
    一個是:不要貪心,才會滿足--「知樂常足」。

    兩者相同之處是:不要貪心,

    不同之處是一個得到快樂,一個得到滿足,

    那麼,問題就是:
    「快樂」是否等於「滿足」?

    如果相等,兩句可以相互替代,
    如果不等,兩句不可相互替代。

    回覆刪除
    回覆
    1. 再補充一下:
      「知足常樂」有:得到滿足就會快樂的意思,如果「滿足」包含「快樂」在內,這句話應該是無問題;

      「知樂常足」有:得到快樂就會滿足的意思,如果「快樂」包含「滿足」在內,那麼這句話也應該是無問題。

      問題是:
      「滿足」是否包含「快樂」在內?
      「快樂」是否包含「滿足」在內?

      人得到滿足就會快樂,似乎多數人都會是這樣,

      但如果說人快樂就會滿足,則似乎未必一定,
      例如人的滿足心可能會包括平常所說的吃-喝-玩-樂和錢財,
      而如果只有樂而吃喝玩及錢財均欠奉,則恐怕很多人都未會感覺滿足?

      刪除
    2. //也含有:不要貪吃雪糕(貪心),就會滿足。//

      - 我說的是:專心吃魚蛋粉,就會得到魚蛋粉之樂。

      刪除
  11. 樂時懶理是知足常樂還是知樂常足。 苦時苦中作樂. --zpdrmn

    回覆刪除
    回覆
    1. //樂時懶理是知足常樂還是知樂常足//

      - 對呀!

      刪除
  12. //「魚之樂」與「余知樂」同音// I will use 愚知樂. --zpdrmn

    回覆刪除
    回覆
    1. I only try to steal the name and use it as my pen name. Oh, I don't write much. Make it my nickname then. I don't think about if it's a surname or not. Let's say, it's the 愚 as in 愚公.

      刪除
    2. zpdrmn:
      仲可以叫儒侏樂﹑愚豬樂﹑乳豬樂...變幻無窮
      不過﹐見哲人王食魚蛋粉食得咁滋味﹐不如叫魚蛋樂(閃)

      至於哲人王話要改筆名﹐叫王仁哲啦
      哲人王﹑王仁哲﹐幾match﹖(爆)

      刪除
    3. I'll take the meaning as in 大智若愚 though. --zpdrmn

      刪除
    4. 文少
      魚蛋樂 or 乳蛋樂?? --zpdrmn

      刪除
    5. zpdrmn﹕
      是娛蛋樂﹐玩蛋玩得很快樂(爆)

      刪除
  13. 有餘財有餘暇的人偶而樂在吃點苦頭不難。

    (我常來貴blog,不是為搗亂而說此話,真的。)

    回覆刪除
  14. "樂在吃點苦頭也是樂。"

    Since I am in the graphic design industry, I use the dummy place-holder text which starts with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adipisicing elit, sed do eiusmod… blah blah…" often.

    I have since discovered the text is Latin and is derived from sections in Cicero's "On the Boundaries of Goods and Evils".

    The key point of the passage is this: "The wise man therefore always holds in these matters to this principle of selection: he rejects pleasures to secure other greater pleasures, or else he endures pains to avoid worse pains."

    More about the text here: http://www.lipsum.com/

    -49er

    回覆刪除
  15. 都係勸你不要用「余知樂」,令人想起余文樂,形象不對。

    回覆刪除
    回覆
    1. 余文樂?唔識喎。

      刪除
    2. http://www.youtube.com/watch?v=7m9_-ujA4wc

      左邊那個。

      刪除
    3. 而教授不知道余文樂是誰

      刪除
    4. 看了 Meshi 貼的那條短片後有點印象,《無間道》有他份吧?

      刪除
  16. 您好。不意進入貴網誌,眼界大開,受教了。
    看到您這個說法,我忽然有個奇想。
    一般而言,一個人如果做了或遇到令自己滿足的事(吃了一頓好吃的飯、勝了比賽、受人稱讚),都會為個人帶來一正面的情緒,基本上等如快樂,所以知足常樂的邏輯應該是這樣來的(經常自覺滿足便可快樂)。
    然而如果認同知樂也可常足的話,不就陷入了一個循環了嗎?我快樂所以我滿足,我滿足所以我又快樂……這樣不有點模糊了滿足和快樂了?

    L

    回覆刪除
    回覆
    1. //一般而言,一個人如果做了或遇到令自己滿足的事(吃了一頓好吃的飯、勝了比賽、受人稱讚),都會為個人帶來一正面的情緒,基本上等如快樂,所以知足常樂的邏輯應該是這樣來的(經常自覺滿足便可快樂)。//

      - 我這樣理解「知足常樂」:假如有知足之心,那麼無論在甚麼環境,吃甚麼、穿甚麼,都較容易得到快樂。這快樂,不是直接從可以令自己滿足的事而來,而是基於「知足」的道理。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