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001

文人多大話?

余英時在短文〈怎樣讀中國書〉裏講了一個小故事:

「今年 5月底,我到哈佛大學參加了一次審查中國現代史長期聘任的專案會議。其中有一位候選者首先被歷史系除名,不加考慮。因為據聽過演講的教授報告,這位候選者在一小時之內用了一百二十次以上 "discourse" 這個流行名詞。哈佛歷史系的人斷定這位學人太過淺薄,是不能指導研究生作切實的文獻研究的。我聽了這番話,感觸很深,覺得西方史學界畢竟還有嚴格的水準。他們還是要求研究生平平實實地去讀書的。」

這個故事教訓我們的,是「大體而言,美國學術界還能維持一種實學的傳統,不為新推銷術所動」,和這成對比的,是「這十幾年來,只要西方思想界稍有風吹草動(主要還是從美國轉販的),便有一批中國知識份子興風作浪一番,而且立即用之於中國書的解讀上面,這不是中西會通,而是隨著外國調子起舞,像被人牽著線的傀儡一樣」。

這個教訓講得準、說得對,不過,故事本身卻有誇張失實之嫌。難道真的有人在那候選者演講期間記錄他用了 "discourse" 這個字多少次?假如故事只是說「很多次」、「無數次」、或「超過幾十次」,表示聽過的人有此印象,那沒有問題;然而,說「一百二十次以上」,實在太準確了,反而容易讓人覺得是作出來的數。的確,余英時說那是「據聽過演講的教授報告」,不是他自己指出的,但他畢竟照樣轉述,仍不免令人懷疑他「文人多大話」。

此外,哈佛歷史系的人應該不會單憑候選者濫用 "discourse" 這個流行名詞便斷定他不夠水準吧!候選者的演講想必還有其他問題,只是余英時大概是為了強調做學問不應只是跟風(他甚至說這是「魔道」),便將實際的情況大大簡化了。

這篇文章可能令人覺得是「文人多大話」的還不只此處,余英時提到清代戴震,說他「不但十三經本文全能背誦,而且注也能背誦,只有疏不盡記得」!能背誦十三經已是匪夷所思(單是《左傳》已有三十五卷約十八萬字),說戴震十三經連注都能背誦,不是太誇張了嗎?假如有人問余英時此說有何根據,不知他會怎樣回答?

21 則留言:

  1. 講開背誦,小弟倒好奇,辜鴻銘是否真的把《浮士德》背誦下來,並且純粹用這種方法來學外語。但就算屬實,這樣一來,不會令人讀聽寫講嚴重失衡嗎?
      
      
      
    辜鴻銘西文學習經歷:辜鴻銘10歲時就隨他的義父——英人布朗跳上蘇格蘭的土地,被送到當地一所著名的中學,受極嚴格的英國文學訓練。課餘的時間, 布朗就親自教辜鴻銘學習德文。布朗的教法略異于西方的傳統倒像是中國的私塾。他要求辜鴻銘隨他一起背誦歌德的長詩《浮士德》。布朗告訴辜鴻銘:“在西方有神人,卻極少有聖人。神人生而知之,聖人學而知之。西方只有歌德是文聖,毛奇是武聖。要想把德文學好,就必須背熟歌德的名著《浮士德》。”他總是比比劃劃地邊表演邊朗誦,要求辜鴻銘模仿著他的動作背,始終說說笑笑,輕鬆有趣。辜鴻銘極想知道《浮士德》書裏講的是什麼,但布朗堅持不肯逐字逐句地講解。他說:“只求你讀得熟,並不求你聽得懂。聽懂再背,心就亂了,反倒背不熟了。等你把《浮士德》倒背如流之時我再講給你聽吧!”半年多的工夫辜鴻銘 稀裏胡塗地把一部《浮士德》大致背了下來。

    回覆刪除
  2. 克萊門特,

    這些傳說通常都誇大其辭。

    回覆刪除
  3. Borrowing and rearranging some words from 余英時, Wong, and others, I got this.
    文人多大話。講大話要有水準,不要太誇張,要平平實實,讀了會令人感觸很深,感觸多次,不多不少一百二十次,實在太準,太有水準。講有水準的大話是一種實學. --zpdrmn

    回覆刪除
  4. Yu may be exaggerating, or may be not. Though the 120 count did not surprise me, as the following could happens:

    1, The interviewee is a typical banal post-modernist/post-colonialist/post-XXist who loved to use those buzzwords a lot.
    2, The interviewer is someone who hated these kind of post-studies. It is an disaster for him to listen the presentation of the interviewee. So he do the counting so as to beat the boredom.

    I tended to believe that Yu spoke the truth, probably because I am someone biased against those vulgar versions of post-studies and would do the counting!

    回覆刪除
  5. 阿王﹐你不能排除真係有教授這麼無聊﹐去統計人家的口頭禪重用多少次的(笑)
    又﹐如果那些演講是有稿件的話﹐所謂「一百二十次以上」可能是從稿件中計出的吧﹖
    當然﹐我比較相信所謂「一百二十次以上」是瞎吹出來的﹐正如我常用「講過九萬幾次」做口頭禪一樣

    回覆刪除
  6. 到現在, 在中東讀書的小朋友都是天天在搖頭擺腦背可蘭經的. 你說他們當中, 有沒有一些成功的學者能背得出可蘭經? 我信有的.

    古人沒有ipad kindle, 書籍也沒有那麼容易拿到手. 所以背誦文化比起今時人是強很多很多的.

    不能說余英時沒有誇張, 不過, 我說的學術文化的差異也是要注意的.

    回覆刪除
  7. rseric,

    //I tended to believe that Yu spoke the truth, probably because I am someone biased against those vulgar versions of post-studies and would do the counting!//

    - But there is more than one buzzword in those "post-studies" and you would have to determine which word(s) to count before the talk started. Not impossible, just unlikely.

    回覆刪除
  8. 文少,

    //阿王﹐你不能排除真係有教授這麼無聊﹐去統計人家的口頭禪重用多少次的(笑)又﹐如果那些演講是有稿件的話﹐所謂「一百二十次以上」可能是從稿件中計出的吧﹖//

    - 不是沒可能,只是比較難相信那些哈佛教授會那麼無聊真的去數。

    回覆刪除
  9. willsin,

    //到現在, 在中東讀書的小朋友都是天天在搖頭擺腦背可蘭經的. 你說他們當中, 有沒有一些成功的學者能背得出可蘭經? 我信有的.//

    - 我也相信有,不過,可蘭經不足八萬字,跟十三經的長度差很遠。

    //我說的學術文化的差異也是要注意的.//

    - 這正是余英時提及戴震的原因,不過十三經連注實在太驚人,難以置信。

    回覆刪除
  10. Actually there's just a few buzzword. FYI, someone created a list of that: http://www.tameri.com/write/academese.html

    Here's the common buzzword that I usually heard:
    Community
    Counter-xx
    Deconstruction
    Discourse
    (Dis-)Empowerment
    Hegemonic
    Existential
    Paradigm
    Post-xx
    Social construction

    As long as you know someone's PhD topic, you will know what buzzwords to expect. Counting is the easiest part: in many cases those words are the ONLY part of the presentation which you can understand, unless you are also those post-xx people. :P

    回覆刪除
  11. 但也不一定凡用這些詞語就係濫用,看具體情況吧。否則 Habermas 的 "discourse ethic" 難道又要改名?不過我都相信,言之無物的濫用,不難判斷。問題不主要在於用不用這個字眼本身,而是當你用的時候,你有無一個清晰穩定的界定去 backup 。


     
     
     

    回覆刪除
  12. 博士論文要開題,總是不容易的事情,畢竟自己要很熟悉相關題目的研究狀況,並要找出一些很值得討論但其他學者卻未有討論的題目(除非是指導教授提供研究題目,有些學系是這樣運作的)。但為何有咁大隻題目隨街跳,你會獨具慧眼想到而其他學人前輩居然想不到呢?這個題目: 1. 可能很難; 2. 可能不是博論層次可以處理的事情; 3. 可能無乜研究意義,4. 諸如此類。。。

    就第一點來說,這可能要花很多準備工夫同思考,甚花時間,好辛苦,但成功的話,就會很有價值。

    如果要走捷徑,有些人就難免會想到用一些「後乜乜」的角度來解讀一番,穿鑿附會一下,畢左業先算。
      
      

    回覆刪除
  13. 我認為,文人多大話在現代社會或許已經過時又或者已經是小巫見大巫。因為政治家(政客,政黨),商家(例如雷曼事件,發水樓,商業宣傳等等)以及有新聞報導說,醫生律師是講大話是也最多的,所以,文人與之相比,大概已經是小巫見大巫了。

    回覆刪除
  14. If I go to a chemistry seminar about radioactive materials and the speaker uses the word isotope a lot, I don't think I have problems with that. (I was talking during dinner about Japan's nuclear reactor accident and food contamination because of leaking and releasing radioactive substances, the idea for the comment above just came to me.) --zpdrmn

    回覆刪除
  15. 克萊門特,

    //但也不一定凡用這些詞語就係濫用,看具體情況吧。//

    - 當然。

    回覆刪除
  16. 克萊門特,

    //如果要走捷徑,有些人就難免會想到用一些「後乜乜」的角度來解讀一番,穿鑿附會一下,畢左業先算。//

    - 所以便有那麼多垃圾博士論文了。

    回覆刪除
  17. 神洲,

    //我認為,文人多大話在現代社會或許已經過時又或者已經是小巫見大巫。因為政治家(政客,政黨),商家(例如雷曼事件,發水樓,商業宣傳等等)以及有新聞報導說,醫生律師是講大話是也最多的,所以,文人與之相比,大概已經是小巫見大巫了。

    - 對,而且文人的大話大多只是誇張,不是存心騙人。

    回覆刪除
  18. zpdrmn,

    //If I go to a chemistry seminar about radioactive materials and the speaker uses the word isotope a lot, I don't think I have problems with that. //

    - Sure, but that's because "isotope" has a clear meaning.

    回覆刪除
  19. //對,而且文人的大話大多只是誇張,不是存心騙人。//
    此言差矣
    透過誇張或失實之手法﹐或以煽動之言辭來增強自己言論的說服力﹐本身便有誤導之嫌。
    何謂誤導﹖誘騙別人相信者﹐誤導也。
    又﹐大話者﹐本身有雙重意義﹐一是大口氣的說話(即吹牛皮)﹐二是坑人的謊言。

    回覆刪除
  20. 文少,

    誤導和欺騙是有點不同的。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