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113

是非 • 真假 • 對錯

今天對楊慎<臨江仙>那句「是非成敗轉頭空」忽有解悟,雖非甚麼獨到之見,但也不妨寫出來,做個記錄也好。

這句詞我一向只注意「成敗」二字,因為上一句是「浪花淘盡英雄」:講的既是英雄,自然就是論成敗了,所謂成者為王,敗者為寇也。「成敗轉頭空」的道理不難明白,就是無論你成王還是為寇,到你老死那天,你甚麼也帶不走,最後歸於無有;功業不會長存,敗績遲早煙滅,不比那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然而,為何是非也是轉頭空?假如「是非」只是「真假」的意思,是為真(true),非為假(false),而真假不會因你的生死而變 --- 如果 p 為真,無論你是生是死,p 仍然為真(註) --- 那麼,是非又怎會轉頭空呢?

p 的真假不會轉頭空,可是,當 p 成為你的信念,p 的真假便成為你的對錯,而「對錯」乃「是非」的另一義。如果 p 為真,你便對了;如果 p 為假,你便是錯。真假獨立於你,對錯卻依附著你:有你,才有你的對或錯;你死後,你的對錯也隨你而去,對錯便轉頭空了。

假如你相信 p,我相信 ~p,我們之中便必有一人為對,另一人為錯。為了誰對誰錯而起的爭執,也可以稱為「是非」,這種是非,就更明顯會轉頭空。

如果我們都能將真假和對錯拉開一點,人間可能會少一些是非。

(註) 除非 p 說的是關於你的生死。

20 則留言:

  1. "有你,才有你的對或錯",真是這樣嗎?

    在我看來,一個人的對錯也不會因他的生死而變。如果他的信念是錯的,就算在他死後,他亦然是錯的。人死了,他生前的信念仍在,他的對錯仍在,只是他已經沒機會糾正了。

    WTH

    回覆刪除
    回覆
    1. //"有你,才有你的對或錯",真是這樣嗎? //

      - 這句話不過是表達:對錯,必然是某某人的對錯;先有某某人,才可能有這人的對錯。

      //一個人的對錯也不會因他的生死而變。如果他的信念是錯的,就算在他死後,他亦然是錯的。//

      - 「你是對的」或「你是錯的」這個事實(假如那是事實)不會因你的死而改變,但遲早會不起作用、不留痕跡、像沒有發生過一樣。這和成敗轉頭空一樣:「你成功了」或「你失敗了」這個事實(假如那是事實)不會因你的死而改變,但你的功業或敗績遲早灰飛煙滅。

      刪除
  2. 這個是非怕是要緊貼成敗來解的,未必可獨立而以邏輯中的真(true)假(false)解之,也許其只是泛言人事世道,有點像我們常用的「是是非非」吧。又聯想到莊子齊物論,「道惡乎隱而有真偽?言惡乎隱而有是非?道惡乎往而不存? 言惡乎存而不可?」;「故有儒墨之是非,以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深入解我是解不到,但總覺得跟楊慎說的一類吧。

    IVAN

    回覆刪除
    回覆
    1. 我的意思不是「是非成敗轉頭空」的「是非」一定要這樣或那樣理解,我提出的只是一個看法而已。

      刪除
  3. 你的理解似乎是“成敗”是就行為而言的,而“是非”的對象是命題/信念。但我的理解是:是非和成敗一樣,都是指行為(“是非”便是“正確/錯誤”的意思)。比如,我相信p,你相信~p,我基於信念p而有行為a,而你基於信念~p而有行為b。芸芸眾生由於各自不同的信念集,對於a和b就有了不同討論和爭執,各種“是非”也隨之而生。而那些a和b,終不比青山和夕陽,在你我都離開後終將為後世所淡忘,於是也就有了“轉頭空”。

    cyc

    回覆刪除
    回覆
    1. 你說的和我說的沒有抵觸。請看上面(11/14/2012 8:15 下午)的回應。

      刪除
  4. 是非大概是褒貶評議的意思吧。
    http://www.zdic.net/cd/ci/9/ZdicE6Zdic98ZdicAF326880.htm

    3. 褒贬;评论。
    《史记·太史公自序》:“ 孔子 知言之不用,道之不行也,是非二百四十二年之中,以为天下仪表。” 元 无名氏 《举案齐眉》第三折:“我避不的人耻笑,人是非。” 清 沉复 《浮生六记·浪游记快》:“余凡事喜独出己见,不屑随人是非。”



    不像西方人重視客觀真假,華人思想的真假並不獨立於人之外,人死了,真假就沒了,是故君王既焚書,又坑儒。

    回覆刪除
    回覆
    1. 將「是非」理解為「褒貶」亦很有意思。謝謝補充。

      刪除
    2. 王教授把是非理解作價值判斷而不是實然判斷,是非不離於人的價值,故可空。

      我們亦可以這樣解讀,中國人把知識認為是一種技能(knowing how)。墨子的知識論就以人如何學會分開黑及白的石子作立論;莊子的庖丁解牛亦如是。
      若是非是一種技能,亦可空也。

      刪除
  5. 莊子 齊物論曰:欲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則莫若以明。
    說的是相類似的道理

    回覆刪除
    回覆
    1. 想問下時雨:

      莊子其實係咪講知識,係唔會絕對準確的?
      我地唔可以判斷到絕對的真,所以大家就不如唔好理咁解??

      刪除
    2. 莊子 齊物論說人在辯是非時已有立場,是謂成心;人皆是其所是而非其所非,故曰辯無勝。要有確當的理解,則要放下成心,進入以明這個狀態(上引文)。

      詳情可讀陳鼓應的:莊子今註今譯

      刪除
  6. 王教授分明是借題發揮,大家太認真了。

    回覆刪除
  7. 我介紹朋友仔睇呢篇文
    佢話
    你都冇辦法判斷真假, 又講咩真假唔會被改變呢
    你認為係真gei野都會因知識改變
    又話真假同對錯都係人的價值判斷,
    所以所有論述都只係各自表述

    我覺得有d怪, 又唔知邊度怪
    請問有沒有前輩可以指教下我呢?

    回覆刪除
    回覆
    1. 你的朋友仔可能讀得太多 postmodernism 的東西了。

      刪除
  8. 哲人王你聯想過渡啦

    從上文下理去看﹐句中的「是非」﹐乃「是非功過」也﹐上面有人已提﹐不贅。
    古人口中的是非對錯﹐多帶有道德批判性質﹐屬價值判斷﹐跟你口中的真假﹐顯然是兩回事。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