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027

我手寫我口?

「我手寫我口」是民初白話文運動的口號,有趣的是,這句子原出於黃遵憲的舊體詩〈雜感〉五首之一,詩的最後幾句是「我手寫我口,古豈能拘牽,即今流俗語,我若登簡編,五千年後人,驚為古斕斑」,提倡的不是白話文,而是寫詩不要限於古人的辭彙,當代的流俗語也可以入詩。

其實,白話文也不完全是我手寫我口,因為書面語和口語始終有分別 --- 口語容許的,書面語未必容許(例如不完整句子、不影響溝通的文法錯誤、應停頓而沒停頓的句子),因為書面語缺少了對話的脈絡和說話者的語氣及身體語言,必須有較嚴格的語法規條,才可以成為有效的溝通工具。

我在回應文少的留言時曾說過懷疑他寫不出正式的文章,有此懷疑,不但因為文少寫的大都是粵語(或是粵語和白話文夾雜),還因為他的「文章」都像是在隨口說話,雖然間中有娓娓道來的自然,論點亦有可取之處,卻欠缺文章的結構,句逗不分明,遣詞造句亦多有不妥貼之處。文少說自己是「我手寫我口」,我信他 --- 正正是由於他「我手寫我口」寫慣了,筆下的句子才有那麼多問題。文章,不是懂說話識寫字便會寫的,因為寫文章不只是寫下想到要講的說話。

不獨中文,要寫英文(或其他語言)的文章也不可以只一味「我手寫我口」,否則便不成文章。有些學生就是這個寫法,於是寫出以下這樣的句子(真實例子):

“Kripke uses the example of the horse and some other examples too and says that we could also say a horse is the thing that people bet on in races and a proper name must therefore have some list of properties, labels, and attributes, and we can compile a dictionary of all the things that a proper name means.”

批改學生的文章已是苦差,遇著「我手寫我口」的學生,便是苦上加苦了。

136 則留言:

  1. It can be use in sentence rewriting exercises. Genius.
    (Even if one says it out, it wouldn't be a good sentence.)
    If I were Wong I would suggest that shorter sentences be used. Sometimes, shorter is better.
    --zpdrmn

    回覆刪除
  2. 中文常刪去口語的輔助字,變得精簡、文雅。英文常使用結構複雜的從屬、附屬子句,口語則不常用。

    回覆刪除
  3. 教授有冇睇西西既文章@_@a?
    覺得佢既文筆如何?

    回覆刪除
    回覆
    1. 教授
      呢招長句幾出名嫁
      某人(忘其名)
      起文章寫下類似長句為最後一段
      中間冇停點 好似上面個句咁
      係勁就勁 不過意思難明
      起學生文章見到 算你有眼福啦~~XD

      刪除
    2. Prof. and 小子, what about this?

      "Molly Bloom's soliloquy" Chapter 18 of Ulysses, James Joyce

      http://www.online-literature.com/james_joyce/ulysses/18/

      刪除
    3. 竟然係出自意識流大作囧"""
      真係聞名不如見面
      我草草看看 跟住睇下幾時停就算orz....
      不愧為語文天才–喬以斯!!! d>皿<b
      可惜 用喬以斯既方式寫哲學
      難上加難 難解讀 難明白

      話時話=0=
      有冇哲學家寫論文時
      會添加文學寫法
      令文章睇得又諗得?
      俾大眾親近哲學都好^^

      刪除
    4. Prof. and 小子, along with Ulysses I cited above, Virginia Woolf's "To the Lighthouse" and William Faulkner's "The Sound and the Fury" are also prime examples.

      Are there any Chinese translations of these work? I reckon that'd be a semantically challenging undertaking to turn the prose into structured (or in this case, non-structured) Chinese.

      ----

      "有冇哲學家寫論文時
      會添加文學寫法"

      I'd think dissertations and literature are very different things with different goals.

      However, there are plenty of novelists and literature with philosophical content. Also philosophers who white fiction.

      Check out:
      Marcus Aurelius
      Jean-Paul Sartre
      Albert Camus
      Jorge Luis Borges

      Lastly, read this also:
      http://opinionator.blogs.nytimes.com/2012/06/30/is-philosophy-literature/

      -49er

      刪除
    5. …philosophers who "write", not "white." Sorry.

      -49er

      P.S. Prof., do you count spelling and grammar when you grade students' papers?

      刪除
    6. 小子,

      //教授有冇睇西西既文章@_@a?
      覺得佢既文筆如何?//

      - 很久很久以前讀過一些,但已沒印象了。

      刪除
    7. 49er,

      //P.S. Prof., do you count spelling and grammar when you grade students' papers?//

      - Yes, I do.

      刪除
  4. 言文合一,並非意味口頭話語直接書寫出來,即達致合一了。口語在成為書面語之前,無論是修辭還是文法,都是需要「書面語化」的。尤其長時間演進之後,一篇雅馴得體的文章,必然是義理與辭章皆佳的作品。中國的古老傳統,向來極為看重文辭的書寫。一篇精悍的文章,不僅可以彰顯作者的文辭水準,亦展現了作者的義理思路。如果一個人思維混亂,詞不達意,斷然是寫不出好文章的。漢語音韻的鏗鏘多變,韻文傳統悠遠。若能在義理與章句之外,兼顧行文的音韻節奏,使文章琅琅上口,這樣的文章必為上佳之作。

    在「我手寫我口」上,王教授倒是與陳雲教主觀點相似。陳氏在其「中文保育系列」中亦表述過類似觀點,即如何將口語轉為雅馴得體的文話。愚以為,當下香港學校中文教育,過分陷入學習普通話的迷障裡,忽略傳授學生如何將粵語口語轉為典雅文話,人為加大了學習白話文的難度。

    回覆刪除
    回覆
    1. 我不明白為何學習普通話會「加大了學習白話文的難度」。

      刪除
    2. 同情地理解,陳雲眼中的普教中,會導致學生偏向雙字詞而非單字詞,因為普通話要迴避同音詞。本來粵語用四個字講到的東西,普通話往往要用上八個字。例如不說「無人能」而要說「沒有人能夠」。

      而且普通話就往往有較多廢詞,例如「執行強姦」這類用法恐怕只有大陸才有。

      陳雲所謂的白話文,並非五四運動的白話文,而是「宋明白話」。

      刪除
    3. 還是不明白。

      //會導致學生偏向雙字詞而非單字詞//

      - 因為普通話較多雙字詞?

      //因為普通話要迴避同音詞//

      - 為何要迴避同音詞?為何普通話要迴避同音詞?

      //例如不說「無人能」而要說「沒有人能夠」//

      - 普通話不容許說「沒人能」嗎?

      //例如「執行強姦」這類用法恐怕只有大陸才有//

      - 說普通話就不能只說「強姦」嗎?

      //陳雲所謂的白話文,並非五四運動的白話文,而是「宋明白話」。//

      - 現在有誰寫宋明白話?

      刪除
    4. 陳雲的例子是:的四個字「禁餵野猴」,現在要用八個字「禁止餵飼野生猴子」,見《中文解讀》: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3322406/


      普通話只有四聲加輕聲,粵語九聲(六個調值)。
      沒有尖團音之別,普通話無法區分金/甘,齊/其,希/息。
      見: http://noscissorsused.blogspot.com/2010/07/blog-post_20.html
      文書方面,由於粵語語音豐富,聲母二十個,韻母有八十八個(介音三十五個),聲調有九聲(或十聲)。比諸粵語,普通話聲母之數相若,但韻母及聲調少了一半,是故粵語辨義能力大,口語可用單音節詞,不必複音化,文書也隨之簡潔。

      北方話講的眼睛、杯子、馬兒、石頭,粵語口語只說眼、杯、馬、石,文書也寫杯、眼、馬、石, 一如古文。語法方面,粵語是保存漢唐語法最多的中國方言,口語「我去九龍」,粵曲「富過石崇,窮過蒙正」,都是古文語法,如果是寫文雅中文,廣東人勝於北方人,「我去九龍」變成「吾往九龍」,很是方便,北方人要從「我到九龍去」轉換過來,反而礙事。

      刪除
    5. 不知在這方面有研究的語言學家,會不會同意陳雲的這些講法?(陳雲不是語言學家。)

      刪除
    6. 普通話無法區分金/甘?

      刪除
    7. //普通話無法區分金/甘?//
      這個笑話比較好笑﹐金是jin甘是gan﹐發音完全不同
      反而粵語一律讀gam1

      刪除
    8. 因為普通話根本也是口語
      用口語學寫書面語又有何益處?
      而用普通話的人較難分的地得的用法,因三字同音

      刪除
  5. I think 我手寫我口 could result in writing run-on sentences.

    -49er

    回覆刪除
  6. 很同意!不知黃教授當年留學時是如何鍛鍊自己的英文寫作技巧?有沒有什麼心得可以跟大家分享?謝謝!

    回覆刪除
  7. 回覆
    1. 文少 hey dude where the hack did you go?

      -49er

      刪除
    2. 文少,

      已拜讀大作,通篇顧左右而言他,恕不回應了。

      刪除
    3. 哈﹐我顧左右而言他﹖
      我說的是﹐文字和文章的原有功能
      我說的是﹐寫作時要照顧受眾﹐要先明白自己的讀者將會是甚麼
      我說的是﹐大眾讀物和小眾讀物之別
      我說的是﹐所謂的「書面語化」是文學貴族主義的復辟﹐是所謂文人意圖令文學再次脫離群眾﹐為自己打造「高級知識分子」形象的意淫
      我說的是﹐白話文運動三大目標之一﹕
      打倒古代中國千年來的文學貴族主義﹐令文學走向通俗化﹑大眾化﹐方便知識和訊息傳播﹐令中國能夠走上科教興國之路
      我說的是﹐現在我們常用的官話白話文是在普通話的基礎上演變出來﹐本身便是一種口語化過程(vernacularization)
      我說的是﹐香港教育體制長期奉官話白話文為大宗﹐以「口語化」蔑視方言文學﹐違背白話文運動推行本意
      我說的是﹐港人以粵語作主流共同語﹐文法和用詞和北方話有很大差異﹐寫白話文不像北方人那樣「我手寫我口」﹐令一些所謂的「高級知識分子」產生錯覺﹐誤以為將文章「普通話化」便是等於「書面語化」
      我說的是﹐那種將文章「普通話化」等同「書面語化」的社會風氣﹐是香港那些國文老師長期洗腦﹑塗毒的結果﹐一些所謂的「高級知識分子」因被洗腦不自知﹐還要自鳴得意﹐蔑視方言文學﹐將「普通話化」強說成「正常化」。
      我說的是﹐白話文何解以「白話」(vernacular)而命名
      我說的是﹐利用以口語化﹑通俗化和大眾化為目標的白話文﹐意圖復辟文學貴族主義﹐是一種反動的逆流﹐是可笑而荒謬。

      我談的正是﹐正常文章的真正定義
      閣下分明是個徹徹底底的文學貴族主義者﹐試問你可回應些甚麼﹖你有能力反駁些甚麼﹖

      刪除
    4. 我是說寫文章不可以完全「我手寫我口」,因為文章有文章的要求(例如要有起有合、句逗分明、句子原整等),不是用文字來講說話那麼簡單。就算用方言來寫,也要守一定的法度,才成其為文章。假如你用粵語寫文章寫到三蘇怪論那個水平,我便絕不會懷疑你寫不出正式的文章。這不是大眾小眾的問題,就算你寫篇內容淫賤低俗的文章,也不可以像隨口講說話那麼寫,也要有文章的格局。

      你講那一大堆甚麼文學貴族主義、脫離群眾、為自己打造「高級知識分子」形象的意淫等,全都是不相干的。

      就以你那篇〈正常文章一篇〉為例,我橫看豎看都不似是一篇文章,倒像是一個電台節目主持人的說話記錄(transcript)。

      刪除
    5. 49er﹕

      早排係深圳沙頭頂咗間鋪﹐第一次係大陸擴充業務
      裝修中﹐仲要煩換牌﹐每日早上晚落﹐忙
      有上fb﹐少睇網頁

      講真﹐唔係上fb﹐都未知哲人王插到無人好插﹐無神神又擺我上檯﹐真痴線。

      刪除
    6. 吓係大陸擴充業務,掛羊頭賣狗肉,定係賣港貨?

      刪除
    7. "倒像是一個電台節目主持人的說話記錄"

      呵呵,又真係似喎!

      刪除
    8. W.Wong﹕

      白話文運動推行原意﹐便是令寫作大眾化﹐同日本的言文一致運動一樣。
      文章功能從來只有兩個﹕一是記事﹐二是溝通。
      當我地無法用語言溝通﹐便以筆代言。

      又﹐甚麼起承轉合﹐句逗分明﹐句子完整﹐乃至遣詞用字﹐這些一律都是為了方便溝通而服務的﹐而這一套的所謂白話文文法﹐標點用法﹐一律是從西洋語文中抄過來的。

      我們正常人的日常交談﹐才不會管那麼多章法和文法。在以筆代言的基礎下﹐句子和用語越接近日常交談方式﹐才越易被普通讀者理解。

      至於你口中的正常文章﹐好文章﹐好作品﹐究竟是大眾愛看常看的東西﹐還是小眾重口味﹖
      請你去買全港雜誌看一遍﹐看看暢銷刊物的寫作方式和風格﹐似我的還是似你的﹖

      所謂文人先生﹐成日話香港人唔鍾意睇書﹐歸根咎底﹐點解﹖
      只有一個﹕悶。點解悶﹖因為脫離群眾!

      刪除
    9. 你仍是在講一些不相干的說話。讓我打個比方:我說我懷疑你不懂寫正式的書信,因為你寫的所謂「書信」都是 texting 的形式;你反駁說現在人人都在 texting,沒有人寫正式的書信 --- 就算你說的是真實情況,也不能證明你懂得寫正式的書信。

      順便一提,看你網誌的人不見得比看我的多。

      刪除
    10. 日語也不會完全我手寫我口的
      反過來說,拿寫的日語用來交談也很突兀

      刪除
    11. 即係臭蟲論=.=""??
      舉同例而非反例

      刪除
    12. 你那說法本來便是轍頭轍尾的文學貴族主義﹐哪有甚麼不相干的﹖

      若你談某種特定文種和文體﹐如公函﹐如論文﹐如律詩﹐那是另一碼子的事
      你話我唔懂寫公函的話﹐我會直認不諱
      正如你話我唔識寫實用文﹐我都肯定會答你唔識

      問題是你談的是正常文章﹐那便必須先界定何謂正常﹐既然你用上「正常」一詞﹐當然是指尋常百姓寫的東西

      談正常﹐不靠訴諸群眾﹐不看主流媒體的行文方式同風格﹐何處找常態﹖

      你愛訴諸權威嗎﹖好﹐我舉陳獨秀一言﹕
      曰,推倒雕琢的、阿諛的貴族文學,建設平易的、抒情的國民文學;曰,推倒陳腐的、鋪張的古典文學,建設新鲜的、立誠的寫實文學;曰,推倒迂晦的、艱澀的山林文學,建設明瞭的、通俗的社會文學。
      (陳獨秀‧《文學革命論》)

      由此可見﹐白話文運動的推行目的﹐便是令所有懂說話識寫字的人﹐便會寫文章﹑便可寫文章﹗
      甚麼「寫文章不只是寫下想到要講的說話」﹐簡直是鬼話連篇!

      以你談那套所謂起承轉合﹑或公函規格
      甚麼「敬啟者」﹑甚麼「敬愛的某某某大鑒」
      甚麼「順祝貴安﹑「此致敬禮」
      通通只是雕琢而多餘的虛詞﹐全部是繁文褥節
      本來全數均在白話文運動掃蕩之列

      可惜﹐正是有些所謂的高級知識分子﹐要保留所謂的文人士風﹐以修辭﹑規格這類所謂的「嚴格規定」﹐將這些文學渣滓留了下來!

      順帶一提﹐我不是甚麼網絡名士要谷階上位﹐所以這類網絡虛名的話題﹐我一直好討厭談。
      不過既然你談到點擊率問題﹐我要說說兩句技術性問題

      撇開二人發文密度﹐我長期唔寫的問題不論﹐新浪點擊率計算法﹕
      「總瀏覽數」是以單獨IP一天內看了多少篇文章來計算﹐同一IP看了五篇文﹐無論登入網站多少次﹐都當5
      「閱讀總數」是以單獨IP一天內看這個網頁計算﹐即同一IP睇這個博客五萬次﹐都計1次。

      而你那個Blogger counter﹐計法則完全不同﹕你就算用同一IP打開你的網頁﹐按refresh制一百萬次﹐點擊率也有100萬。
      我的公司網站對外公佈的點擊率﹐便用這種counter來日哄廣告客戶的﹐內行人也知道﹐這種counter是如何的豆泥

      刪除
    13. 關於blogger的counter有多少水份﹐為免教授你唔明﹐特舉例說明﹕
      我在fb看到你出新文章﹐登陸睇計1次
      然後我回覆﹐按發佈﹐畫面refresh了﹐計1次
      五分鐘後﹐我再登陸你個博客﹐看看你有否留言﹐計1次
      見你有留言﹐我再回覆﹐按發佈﹐畫面refresh了﹐又計1次
      單以我在這篇文回了五個留言來說(這個不計)﹐也不計我來了幾次看你有否回覆﹐我用同一個IP看你的博客﹐點擊率是10。
      我來你的博客一年多﹐留言數斷估過一萬﹐水份最保守估計﹐是1萬。

      刪除
    14. heiman﹕
      要講日文韓語﹐佢地平日交談上仲會用敬語
      例如﹕平輩之間講的待つ﹐敬語則講成お待ちする

      而家香港人正常的日常交談﹐連敬稱都少用﹐仲有幾可聽到敬語﹖
      「唔該」﹑借問聲﹑麻煩晒﹐定「歡迎下次光臨」﹖

      好似以前上一輩帶你去飲﹐叫自己個仔做「乞衣仔」﹐文雅少少叫犬兒﹑賤內﹐稱對方老母做令壽堂...
      你落街問一百個後生仔﹐仲會唔會介紹自己老婆果陣﹐用上「賤內」一詞﹖

      呢類繁文褥節﹐早就應該拼棄啦﹖留來煲醋咩﹖

      刪除
    15. 文少,

      你似乎是混淆了文章和文字,文章是要講章法的,不是一串有意義的文字放在一起便成文章。

      我用的不是 blogger 的 counter,而是另外 install 的。這個 counter 也有你說的毛病,但有其他資料,例如每日的 unique visitors (以 IP address 計),我的網誌每天有 1.000-1,200 個 unique visitors。這一點也不算多,我也不是要和你比讀者量;我想指出的只是你的寫法不一定比我的寫法較「不悶」;能不能引起讀者的興趣,和吸引到甚麼讀者,看的是題材和寫作技巧,不是你那種所謂大眾化的寫法便有吸引力。

      刪除
    16. 我不只是講敬語
      日語書寫和交談的文法也是不同的,用語也是。一般生活潮語都不能用到正式文章上。

      P.S.學了6年日語

      刪除
    17. both are right, ok

      刪除
    18. heiman﹕

      嘻﹐我意思係話﹐日文韓語整體上保留更多漢族傳統禮教
      言文不一致和敬語﹐均是漢化留下來的弊病
      日文留下來的部份稱謂﹐也是當年遣唐使抄回來的﹐如﹕俺
      當然﹐俺這個第一人稱﹐在河南山西鄉間仍在普遍使用
      P.S.你學日文6年﹐我仲勁
      我睇日本AV十九幾年(爆)

      刪除
    19. W.Wong﹕

      無混淆﹐而係似乎有人根本唔明﹐白話文點解要叫做白話文﹖
      音十為章﹐會意字也﹐十代表終﹐樂終為一章。
      走筆至言盡﹐一文章也。
      白話文者﹐顧名思義﹐文章顯淺易懂﹐平白如話也

      平白如話﹐是白話文運動﹐以及後來大眾語運動的第一法則
      我無論從文章一詞的字義﹑白話文運動誕生原因來說
      你那句「寫文章不只是寫下想到要講的說話」﹐都擺明是鬼扯。

      至於所謂章法﹐我在回KC君時已從文法﹑遣詞用字﹑乃至議論文規格﹐乃至應含的內容﹐通通講了一遍﹐不贅。
      當然﹐如果你話我文章似講嘢﹐因為我做唔到所謂的impersonal或者dispassionate的話﹐我無話可說。

      不過﹐學者時常寫呢種偽客觀的洋八股﹐我也批過﹐又不贅。

      至於點擊率﹐我只提出技術性問題
      雖然好難聽﹐但在商言商﹐我可以負責任話你聽﹕
      如要談讀者數﹑點擊率這些東西﹐你拿著你和我那一丁點擊率﹐去找廣告客戶的話﹐他肯定叫你回家玩蛋去。
      正如信報﹑日月神報呢類所謂文人報﹐它們的廣告收入﹐跟生果﹑方向比的話﹐連零頭都未到。
      台灣誠品初頭係威係勢﹐學人周末玩通宵營業﹐足之新屎坑三日香﹐兩個月唔夠就拍烏蠅﹐要取消。

      你可以覺得我市儈﹐但我談的大眾文化﹐在這個商業社會﹐是一門產業﹐是可以用來賺錢的。
      你或者覺得我臭串﹐但我確實知道點先可以令一個網頁賺錢﹐因為我公司旗下有個部門﹐就係幫人整網頁的。
      (反正fb太多人知我間鋪乜名了﹐我都無必要再隱瞞﹐笑)
      乜鬼文藝含量﹑寫作風格﹐這些文人的自吹自擂﹐呃到自己呃唔到人。
      錢﹐是不能靠吹出來的﹐錢是真金白銀﹐實牙實齒賺來的。

      刪除
    20. heiman﹕

      漏了一點﹐日本現在普遍已用口語體﹐沒有甚麼人懂候文

      你讀日文6年﹐你問問有幾多日本人懂得寫這樣的候文﹖
      和宮様御下向之説宿継人馬多入間左之村々中山道浦和宿江當分助郷申付候条問屋方より相觸次第人馬 遅参不致無滞差出し相勤可申候尤當時年季休役御用ニ限り是又相勤可申者也

      我說的日文言文一致運動﹐是跟候文這類文語體相對照的。
      嗯﹐這段玉音放送片﹐可看出文語體跟口語體之別﹕
      http://www.youtube.com/watch?v=5L25G9ETJJ8

      刪除
    21. 文少,

      賺錢就梗係你叻啦!不過你同我講就真係哂氣。

      刪除
    22. 問題是你拿點擊率說事嘛﹖
      點擊率在IT界眼中=出版界的銷量=錢
      那便要談談你的文章是否值錢

      以你博客內的題材而言﹐只有時評值錢﹐文字媒體會登
      當然﹐你若一心要像某些人﹐打著學者旗號混稿費
      玩法當然是先打出個名堂﹐然後打出個袋
      當了名士﹐有了個專欄﹐那麼你像曹捷一樣鬼扯﹐或文筆爛如沈某人﹐都會有人看(笑)

      刪除
    23. 純粹提供資訊:使用 Google Reader 訂閱「Jonathan的江湖」的人數是 120 ,而訂閱「魚之樂」的則有 687 人。

      刪除
    24. 不過,相信唔少人(特別是最近)來「魚之樂」是想看文少留言的。但去「Jonathan的江湖」的,就純粹想睇文少發噏風。

      刪除
    25. 相信這些人之中有不少是更想看王教授怎樣回應文少的留言.

      刪除
    26. 大家不必往這方面講下去了,我提讀者量,只是要指出文少那種所謂大眾化的寫法不一定吸引到讀者。正如文少所言,我和他的網誌的讀者量都微不足道。

      刪除
    27. W.Wong
      你明點解我咁討厭拎點擊率來講啦﹖
      因為香港博壇就係咁賤﹐你一講呢類話題
      便必然會有一班花生友標出來﹐唯恐天下不亂
      正如你插任何文字販﹐都必定有一班契弟話你搏出位一樣

      刪除
  8. 新版面,也是八大山人,更勝上一個。

    回覆刪除
    回覆
    1. 不過
      我都係鐘意以前既魚缸(白與藍背景我都鐘意^^)
      同埋魚烏拼圖

      刪除
  9. My 2 cents. Writing at times is a one way communication. (It's less so with the internet.) Conversation is a two way communication. Speech (to an audience) mostly is one way. If 我手寫我口 is like writing a speech, then it is fine. If 我手寫我口 is like writing as if you are talking with some one but you are the only one who talks, then there may well be some points you don't make it clear enough, unless you talk like writing. I hope I am clear enough. If I were talking with someone about this point, then I would express it a little differently. --zpdrmn

    回覆刪除
    回覆
    1. zpdrmn﹕

      我從無話過「我手寫我口」完全無需起承轉合
      留言同寫博唔同﹐你寫博客講任何話題
      首段要做簡介﹐要交代背景資料
      然後提出自己睇法
      如果係爭論﹐要花篇幅介紹對方講法
      再提出反駁﹐以及支持己見的論據
      最後提出結論
      當然﹐你可根據自己愛好﹐文中加入大量鹽醋碗碟
      以及找出對方盲點﹐以作人身攻擊
      從以達到嘲諷對方之效(閃)

      而留言的話﹐則唔洗咁麻煩﹐因為大家可以直接睇討論串﹐你直接quote對方留言﹐然後下面反駁即可。

      問題係﹐哲人王講文章規格的話﹐我即使用口語﹐再撇除中間大量杯碟刀叉﹐但每篇文查實都有首段簡介﹐陳述個人觀點﹐提出議題正反的論點﹐對於不同看法的反駁﹐反駁理據﹐最終落結論。

      我真想借問聲﹐我有邊篇唔依呢個格式﹖
      我有邊篇文完全無厘頭尻﹐講話題無開頭無結尾﹐完全隨口噏﹐離題萬丈呢﹖
      至於所謂口語化的批評﹐佢兩次都拎我粵語行文說事﹐擺明唔將粵語行文列作「正常文章」之列啦﹖

      仲有﹐若果要講所謂的「正式」議論文規格的話
      哲人王呢篇文﹐已經唔合格!
      我隨手執﹐都可執到一籮﹕
      (1)第一人稱﹐應用「筆者」﹐而非「我」
      (2)「我相信他」過渡「口語化」
      (3)「有分別」這寫法分明呃字數﹐有別即可。
      (4)不用「並非」用「不是」﹐又是口語化

      要玩遣文用詞﹐咬文嚼字
      我插哲人王過去介紹好幾篇爛文﹐都已經玩過無數次la~~

      不過你要記住﹐我插果D人係文字販﹐人家寫文有稿費㗎﹖普通大學學者約稿﹐江湖傳聞至少5毫一隻字!
      日月神報又時常假扮文人辦報﹐要求梗係要唔同呀嘛﹖

      刪除
    2. 你的(1)-(4)很夾硬來。

      刪除
    3. 文少,即係咁,你寫一篇唔咁口語化,無咁多無謂嘅咦咦哦哦,句子通順既文章出來,咁咪證明王sir睇錯你囉。

      刪除
    4. Ming﹕
      夾硬來﹖不拗
      以下是維基大神的寫作指南﹐自己看
      http://en.wikipedia.org/wiki/Wikipedia:Writing_better_articles

      請看Tone之部份﹕
      Articles should generally not be written from a first or second person perspective. In prose writing, the first person ("I" and "we") point of view and second person ("you" and "your") point of view typically evoke a strong narrator. While this is acceptable in works of fiction, it is generally unsuitable in an encyclopedia, where the writer should be invisible to the reader.

      我覺得哲人王談的所謂規格﹐很明顯是這類東東。

      據講﹐避用第一人稱﹐堅持非個人化(impersonal)及不含個人情感(dispassionate)的寫作風格﹐不用「我」字﹐是學術議論文的基本要求﹐即使用「筆者」(即writer)這字眼﹐也已是下乘文風。

      呢類問題﹐唔好問我呀﹐哲人王話頭﹔我唔識寫文ga
      你問哲人王吧。

      刪除
    5. 匿名君﹕

      你最好作個筆名﹐方便溝通
      另外﹐你有一點搞錯咗﹐我從無話哲人王睇錯我
      好似維基大神之類﹐或哲人王呢類隱藏鮮明立場的文體
      我可以負責任講句﹕我識寫先出奇!

      而家我一直執拗的重點
      係乜叫口語化﹖點解寫文唔可以口語化﹖
      哲人王究竟明唔明﹐白話文點解叫白話文的問題。

      刪除
    6. Ming:
      這類文章﹐完全無意思
      查實好多所謂的寫法規格﹐都是約定俗成得來的
      究竟正規議論文﹐乃至學術論文﹐「writer–invisible」佔多數﹐還是有「我」的佔多數呢﹖
      你心知肚明。

      正如哲人王奉官話白話文為大宗的情況
      香港的教育體制鼓吹了幾十年
      你叫你個仔用粵語作文﹐得嘛﹖你夠薑嘛﹖

      刪除
    7. 文少,

      就叫我KC啦。王sir無話唔可以口語化,而係話寫文章要似篇文章,唔可以好似你咁想到乜寫乜,好似講嘢咁。哦,你認唔識寫文章就得啦。

      刪除
    8. 非個人化寫作風格的問題
      你送我伸延閱讀﹐我送回你一篇論文﹕
      http://ccs.nccu.edu.tw/UPLOAD_FILES/HISTORY_PAPER_FILES/73_1.pdf

      刪除
    9. KC﹕

      問題就在此處﹕咩叫似篇文章﹖
      遣詞用字﹖標點符號運用﹖句子文法﹖
      定文章脈絡結構﹖

      標點符號運用的話﹐哲人王就好亂來
      雙括號單括號掉轉來用﹐仲自鳴得意
      我就唔會好似有D人咁無聊﹐話佢用錯
      錯咪錯囉﹖睇得明就OK

      句子文法的話﹐查實有好多字係多餘兼無聊
      例如﹕「搞乜﹖」即普通話/白話文的「幹啥﹖」
      前面加個「你」作代名詞﹐好多時是多舊魚的
      後面加個「呢」作感嘆詞﹐則更多餘
      用乜/啥不用甚麼﹐明顯更慳字

      但你若追求所謂的句子文法﹐便要寫成﹕「你幹甚麼呢﹖」
      先符合現代漢語模仿歐式文法那套S+V+O+I的要求
      你話幾低能呢﹖

      要講文章脈絡﹑起承轉合﹐我同zpdrmn已講了
      唔計博內果堆無病呻吟的抒情文﹐果堆爛尾小說同故事短篇
      齋講時事發噏風﹑講文噏史之類這類議論文
      我每篇博客都有清晰標題
      首段有背景資料交代﹐有簡介
      我用開門見山法﹐表明個人觀點﹐並提供理據﹑伸延閱讀
      我會幫自己要講的概念下定義
      有介紹正反雙方觀點
      對於唔同意見作出反駁﹐逐條提出理據
      最後作出結論

      我真係讀得書少
      既然論點﹑論據﹑結論兼備﹐
      除咗唔愛「非個人化」﹐愛用粵語行文外
      我有邊篇議論文體無厘頭尻﹖
      究竟點違反議論文規格同法則﹖

      刪除
    10. 文少,
      //起承轉合....//??? I wasn't talking about anything like that. Are you confused? And I have never said anything about your writing either, like if it is like writing an article or not.
      I just simply said that writing and talking at times are different.
      I guess (GUESS ONLY) that even your writing and how you talk are different at times too. Of course I can't be sure because I have never heard you talk.
      If you are to talk to others to express all the comments you've written here, even though I believe most of what you say will be the same as what you write, but still, I guess, there are places they aren't the same. That's all. Fair enough? --zpdrmn

      刪除
    11. zpdrmn:
      留言似傾偈﹐寫文則似演說﹐呢點我贊同
      不過演說﹐亦或係棟篤笑﹐查實一樣需要起承轉合

      例如Chris Rock的棟篤笑
      http://www.youtube.com/watch?v=1ezHtANAnlY
      睇落去似隨口噏﹐查實一樣會有以下流程﹕
      主題->將論點elaborate->舉例證明->結論

      刪除
    12. My point is very simple, though I wasn't very clear the first time. (Bad writing.) When it is a one way communication, the readers don't have the chance to ask you to clarify, like what the people you have conversation (a 2-way communication) with can do. So, we should (of course, no one is there force you to) make our meaning clear. In conversations, we usually don't do such thing that well; we are a bit or somewhat sloppier. We know that if we aren't clear on something, we can clarify it. And people we talk with will ask us to do that too. That's one of the reasons why writing and talking are different. That happens in many languages. Hope that I make it clear this time. --zpdrmn

      刪除
    13. zpdrmn﹕

      我覺得一個人能否做到言辭達意
      同你係寫文定係傾偈﹐無必然關係
      而是表達能力的問題。
      好多人寫文文法規格全對﹐無用字遣詞問題﹐但都係寫到1999﹐無人明佢up乜春的
      例如有位姓馬的女網友﹐留言十次9次都唔知佢講乜﹐極之得人驚(汗)
      我認為寫文同傾偈最大分野﹐就係你寫文必須要明確交代主題
      如果文章有標題﹐有時候我覺得連背景資料交代﹐都是多餘的﹐直入發表個人見解即可

      刪除
  10. 我同意白話文也不完全是「我手寫我口」,因為書面語和口語始終有分別。如商業書函就要用書面語來寫文章。
    文章除了「我手寫我口」外(指表達作者所說的內容),還表達了作者的寫作風格(如古龍)。
    如果文少持續不變地用粵語來寫文章,即使欠缺文章的結構,句逗不分明,但成就了他的風格(文少 Style)。
    我想風格沒有對錯之分。

    文少說:「漏了一點﹐日本現在普遍已用口語體﹐沒有甚麼人懂候文。」
    這裡令我想起大前研一的低IQ時代。

    回覆刪除
    回覆
    1. //這裡令我想起大前研一的低IQ時代//

      其實日人漢字認識率﹐正在急劇下降啦
      不過日人在說話﹐尤其是用敬語的時候﹐仍然會用候文的﹐但你叫他們用候文方式寫出﹐他們多數只懂用平假名寫了

      例如﹕
      多謝(ありがとう)﹐他們有時還是會說成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
      但寫文時﹐他們多數已不會或不懂寫成「有難う」和「有難う御座候」

      即使大河劇常出現的「報告します」﹐小說版也甚少會寫成「報告し候」的

      刪除
  11. 這等爭論,和王sir寫的所謂新詩是不是詩,有異曲同工之妙。有趣啊有趣。

    回覆刪除
    回覆
    1. 分野好大
      詩的問題﹐我講到明方言﹑日常用語可入詩
      規格上要不復古﹐嚴守古體詩規格
      要不創新﹐建立一套通俗易明﹐人所共知的新詩寫作規格

      而哲人王講寫文﹐是講現代白話文
      既然講明用現代白話文﹐我寫博只要嚴守住粵語語法
      寫議論文有主題﹐無離題﹐有論點﹐有論據﹐有結論
      你無奶油話我做唔到impersonal同dispassionate﹐就話我唔算寫文。

      刪除
  12. QA君﹕

    關鍵問題回到根本﹐甚麼叫口語﹖甚麼叫書面語﹖

    古代中國﹐所謂書面語只有一種﹐叫文言

    而你話語文和口語不能盡同﹐其實魯迅在《且介亭雜文》中都講過
    但人家講的是說話時﹐在組織句子期間出現的「依依哦哦」
    文章為求簡潔明瞭﹐這種多餘用語要刪掉

    方言乃至粗口入文的問題
    人家也說要改進﹐要豐富民眾的辭彙﹐否則只會淪為「小來小去」
    但人家大體的方向﹐是支持方言入文的
    (見《答曹聚仁先生信》)

    至於書面語一論﹐又是抓爆頭的
    究竟乜叫書面語﹖
    事實上﹐我們現在用的「白話文」﹐查實應叫大眾語﹐是30年代大眾語運動發展出來的
    而白話文運動時期的白話文﹐寫法更接近新文體
    例如陳獨秀和胡適當時寫的白話文
    (如我上面轉述的《文字革命論》)﹐在現在已算「方言」
    漢語經歷白話文到大眾語轉化﹐從來都是口語化時期

    而哲人王講的所謂章法
    雖然他只是撻了個term出來﹐空洞無物
    但我同情地理解﹐他口中的章法
    查實是魯迅口中的「歐化語文」
    即仿傚歐式文法﹐格式﹑分段﹑標點
    將詞種分成「主謂賓定狀補」﹐引入和製漢字等等

    還有﹐你談到商用文書﹐現在的商用文書基本上已完全洋化
    仲要似足英文信直譯﹐請問呢D算乜Q書面語﹖
    你睇睇屋企堆銀行信﹐再睇睇周恩來當年寫比蔣介石的信
    可見重大差別
    http://cpc.people.com.cn/GB/69112/75843/75874/75992/5181319.html

    要講書面語﹐我寫博粵語佔多﹐偶然用閩語﹑北方官話
    為概念落定義之時﹐間中仲會用新文體﹐乜乜者乜乜也
    而哲人王寫博﹐查實全部是歐化中文

    有些人就是這麼畸形﹐拿著一套歐化文法﹐和製漢字
    話呢套好正﹐fine

    問題係﹐分段﹑格式﹑標點﹐全部從鬼佬果邊抄返來的
    中國幾千年來無人會咁講嘢﹐咁講嘢!
    你唔好同我用「正常」呢兩個字

    回覆刪除
  13. 作為一位語言學的學生, 我很樂意提出一些見解, 希望有助大家討論。

    任何語言(人工語言除外) 都是先有口語而後有文字。文字只是一種人類為了更方便傳達思想、進行記錄、令教育普及等等而創造出來的輔助工具, 它本身並非語言存在的前設。

    事實上, 在現今的六千九百種語言當中, 有一半以上是沒有其相應的文字, 對它們來說, 口語及書面語的區分自然是沒有必要了。餘下的語言, 大部分都不存在"我手不能寫我口"的問題。上述有朋友提到日語, 以此為例, 口語一般可以區分為くだけた, 丁寧語及敬語。一般行文是使用丁寧語, 適當時候夾配以敬語的, 用くだけた會被視為無禮、粗魯、不得體。但技術上而言, 所有日本人都能夠術三種口語體通篇用於書寫當中而不致引起理解上的特殊困難, 即使文章是由一位操大阪方言的寫給另一位操九州方言或標準東京日語的。

    中國因歷史文化等的關係, 粵語跟贛語閩語晉語客家語湘語吳語等等通通被視作漢語的不同方言, 而事實上操這些語言的人不能相互理解(mutual unintelligibility) 。正如文少所言,文言文固然是書面語, 白話文運動後至到現在所採取的也是書面語, 只是它是以官話(或標準漢語或普通話) 為根本而衍生出來的文體。書面語如此重要正正反映了我們口吐出來的很多時候不能化成其他方言者聽進耳後會懂的東西。

    王Sir說文少寫不出正式的文章, 其實有商榷餘地。他寫的當然是書面語, 也是文章, 但前面要加上兩個字, 粵語。粵語白話文自戰前已存在, 除了弊病是欠缺規範及統一, 以及以同音字互相代替會引起理解上的混亂外, 文少博客中的東西符合並稱得上是粵語文章。沒錯, 用標準漢語書面語的角度來衡量, 他寫的東西自然是不合格, 用口語詞入文已經犯不其大忌。

    至於文章的定義, 我是這樣看的, 一篇東西, 由文字構成詞句組成若干段落, 有主旨有題目及一定字數, 已是文章無疑。詞藻華美、層次胳脈分明、遣詞造句妥貼恰當、論點清晰有理、切題與否等等, 並不是構成它的necessary and sufficient conditions。除非表明要求的是一篇優美的文章, 或具說服力的文章。否則如此將個人對文字的美學要求加諸於客觀定義身上, 會很易引起不必要的誤會以及爭論。

    --- Michael

    回覆刪除
    回覆
    1. 謝謝留言。你說的我大致同意,不過我得指出我並沒有說要「詞藻華美、層次胳脈分明」等才算是文章;我的主要論點是寫文章比隨便講說話的限制多,所以不可以完全「我手寫我口」。

      至於文少,我分明是消遣他。

      刪除
    2. 文少反應又真係好大喎!

      刪除
    3. W.Wong;
      消遣我不是問題
      講真﹐我中文水平如何﹐大家心照
      反正由始至終﹐都不知誰在消遣誰(閃)

      但你穿著件學術外衣鬼扯﹐是不負責任
      例如﹕你說黃遵憲首詩不是用白話文寫作﹐這顯然知識性謀誤
      你說他不是用現代白話文寫作﹐說得通﹐但你說他那首不算白話詩﹐便有違歷史事實

      你參考清代的白話文﹐乃至民間說書方式﹐大多數都是這個樣子。
      顯然﹐這是當時的白話詩。
      即使是白話文運動的早期﹐那些主張白話文的文人寫文章﹐也是這個樣子

      我們說的是現代白話文﹐又叫官話白話文﹐是大眾語運動後﹑引入洋文文法才成熟的白話文。

      而你那套盲目鼓吹官話白話文﹐強逼他人捆綁於歐式文法之下的寫作價值觀﹐也是令人反感。

      刪除
    4. //你說黃遵憲首詩不是用白話文寫作﹐//

      - 我有這樣說麼?

      刪除
    5. 那你這些句子啥意思﹖

      「黃遵憲的舊體詩」
      ---黃遵憲自稱新派詩人﹐在當時﹐他這種詩已屬新詩

      「提倡的不是白話文,而是寫詩不要限於古人的辭彙,當代的流俗語也可以入詩。」
      ----這些不是五四時期白話文運動的主張嘛﹖

      刪除
    6. 黃遵憲的詩可稱為舊體新派詩,例如這首〈雜感〉五言一句、數句為雙、通篇押韻,分明是五言詩,而且有「左陳端溪硯,右列薛濤箋」這樣的對偶句,還不算是舊體?

      提倡以當代流俗語入詩,不等如提倡白話文呀!(我只是講這一首詩的內容。)

      刪除
    7. 一﹐廣義而言﹐只要白話入詩﹐便是新詩
      你自己也懂說﹐新詩只是沒硬性規定需嚴守章法平仄韻律
      不用死守舊章法韻律﹐不代表用舊章法的詩﹐便不算新詩吧﹖
      這是甚麼邏輯﹖

      其次﹐提倡白話文﹐即鼓吹人們用白話文寫作﹐用白話文寫啥文學體裁﹐都是在提倡白話文

      刪除
    8. michael﹕

      有一點異議﹐切題與否﹐極有可能影響文章內容是否有其連貫性﹐我認為這是界定它是否一篇文章的準則。

      舉個例﹕
      五四時期展開了一場白話文運動﹐而牛肉定格今日加了三毫子﹐我昨日又食了一個餐肉麵﹐當我們用薛定格方程式來描述薛丁格的貓﹐牛肉炒麵便不應該放薑。

      這樣無厘頭尻﹑句子間內容全無關連﹐便不能算作文章﹐只能算作寫了一堆9唔答8的句子。

      刪除
    9. 算啦....
      你地兩個可唔可以唔好再嘈...?
      我已經好厭倦呢種傷感情既討論
      更加唔希望見得兩位反目成仇
      與其起到傷感情
      不如鍛鍊一下 反省自己成見何在 如何克服仲好過....
      我咁講 只係對兩位有好感(當然 自問講唔上交情)
      加上見兩位以前一言一語 猶如熟人

      刪除
    10. 文少,
      //五四時期展開了一場白話文運動﹐而牛肉定格今日加了三毫子﹐我昨日又食了一個餐肉麵﹐當我們用薛定格方程式來描述薛丁格的貓﹐牛肉炒麵便不應該放薑。//

      不能算作文章, but it can be a poem. (笑)
      --zpdrmn

      刪除
    11. 文少,

      //一﹐廣義而言﹐只要白話入詩﹐便是新詩//

      - 照你這講法,陶淵明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落地為兄弟,何必骨肉親」、「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有酒不肯飲,但顧世間名」、「歡然酌春酒,摘我園中蔬」等明顯相當白話的詩句也是新詩了?

      黃遵憲那首〈雜感〉是新詩還是舊體詩,讓我將整首列出來,讓其他讀者判斷:

      大塊鑿混沌,渾渾旋大圜;
      隷首不能算,知有幾萬年。
      羲軒造書契,今始歲五千;
      以我視後人,若居三代先。
      俗儒好尊古,日日故紙研;
      六經字所無,不敢入詩篇。
      古人棄糟粕,見之口流涎;
      沿習甘剽盜,妄造叢罪愆。
      黃土同摶人,今古何愚賢;
      即今忽已古,斷自何代前?
      明窗敞流離,高爐蒸香煙;
      左陳端溪硯,右列薛濤箋;
      我手寫我口,古豈能拘牽!
      即今流俗語,我若登簡編;
      五千年後人,驚為古斕斑。

      刪除
    12. 小子,

      唔使咁緊張,我同文少唔係第一次咁樣討論問題咖啦。

      刪除
    13. 小子﹕
      咁都算嘈﹖
      網上大龍鳳你睇得太少(笑)

      其次﹐三人行必有我師
      我覺得爭論﹐也未必是壞事
      而且是學習的一個好方法

      事實上而言﹐其實哲人王被歐化語文體系影響太深
      弄得有時他的造句很累贅
      這不是啥粵語入文﹑口語化的文體

      例如我反駁他最激烈的那句﹕
      「寫文章不只是寫下想到要講的說話」
      「寫下想到要講的說話」﹐便十分累贅
      而這句本身﹐也十分口語化
      譯成粵語﹐便是「寫文章唔淨係寫低諗到要講嘅說話」
      當中「想到要講」也是粵語講法
      北方人甚少這樣用「講」字的(現在大陸民間說的普通話﹐也引入了很多粵語和方言﹐情況已經不同)
      傳統多數是寫成「想說」(想說...忽然諗起棒棒堂的說)

      我覺得呢這句﹐簡化成「寫下想說」即可﹐後面再加「的話」﹐擺明是狗尾續貂。

      刪除
    14. 哦...=.="
      我只係提醒一下
      唔好討論到傷和氣姐= ="
      我經驗少 要慢慢涉獵v_v"
      你地慢慢.....

      刪除
    15. //我覺得呢這句﹐簡化成「寫下想說」即可﹐後面再加「的話」﹐擺明是狗尾續貂。//

      - 「寫下想說」不合文法,應是「寫下想說的」。

      「寫下想到要講的說話」不是累贅,而是故意用「講的」來強調口語和文字之別;此外,「想到」二字也是故意用的,用來強調那是即時的。(這不是馬後炮,我寫時的確是這麼考量過。我寫文章跟你不同,每句都是想清想楚才下筆的。)

      刪除
    16. //一﹐廣義而言﹐只要白話入詩﹐便是新詩//

      //照你這講法,陶淵明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落地為兄弟,何必骨肉親」、「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有酒不肯飲,但顧世間名」、「歡然酌春酒,摘我園中蔬」等明顯相當白話的詩句也是新詩了?//
      無法論述
      因為我沒研究過晉代文風﹐不知道晉代當時的「白話」是甚麼﹐主流詩作又怎樣的。
      如果當時言文不一情況﹐根本沒清代那麼嚴重﹐便沒甚麼白話還是語體的問題。

      //黃遵憲那首〈雜感〉是新詩還是舊體詩,讓我將整首列出來,讓其他讀者判斷//
      這種做法極不嚴謹﹐你應同時列出幾首同時代的詩作﹐供讀者比較。
      還有﹐先不論黃遵憲應劃入新詩的問題﹐但你明顯是有意不交代當年白話文運動﹐點解會用黃遵憲那句詩做口號的原因。

      刪除
    17. 文少,
      //「寫文章不只是寫下想到要講的說話」...「寫文章唔淨係寫低諗到要講嘅說話」//
      My translation:
      寫文唔只係諗到要講乜就寫乜. --zpdrmn

      刪除
    18. //「寫下想說」不合文法,應是「寫下想說的」。//
      這正是我話你受到歐式中文太深的原因la~~
      呢個「的」字﹐點解一定要有﹖
      呢粒「的」﹐究竟係結構助詞定語氣助詞﹖
      無呢粒「的」﹐會唔會令讀者產生誤解呢句說話嘅意思﹖

      //用「講的」來強調口語和文字之別//
      既然你咁愛用官話白話文﹐請堅守北方話說話習慣
      原有的北方話「說」同「講」係兩個概念嚟
      傾偈係「說」﹐演講係「講」﹐「你說啥」是不會寫成「你講啥」
      現在大陸節目因受台灣傳媒影響﹐才跟閩語用「講啥」

      //此外,「想到」二字也是故意用的,用來強調那是即時的。//
      「想到」同「剛想到」﹐係兩回事呀嘛﹖
      救救你唔好玩啦﹐得唔得﹖

      //我寫文章跟你不同,每句都是想清想楚才下筆的。//
      唔該﹐我同你係網友咋
      查實唔係好熟的
      唔好講到你好似睇過我點出post咁啦~~OK﹖

      刪除
    19. 文少,

      //因為我沒研究過晉代文風﹐不知道晉代當時的「白話」是甚麼﹐主流詩作又怎樣的。//

      - 那麼你是研究過清末的文風了?你讀讀晉代名詩人二陸兩潘一左的作品,便知道當時的主流詩風是講究聲律、對仗、和用典,所以陶詩用淺白語言才別樹一幟。

      //這種做法極不嚴謹﹐你應同時列出幾首同時代的詩作﹐供讀者比較。//

      - 為甚麼要比較才可以判斷這是不是舊體詩?黃遵憲稱自己的詩為「新派詩」,與白話文運動以後的新詩最大的分別是:仍然保持舊體詩的每句五言或七言、整首句子一定是雙數、全篇押韻。支持新派詩的梁啟超也說詩的革命「當革其精神,非革其形式」,所以新派詩實是舊體新派。

      //你明顯是有意不交代當年白話文運動﹐點解會用黃遵憲那句詩做口號的原因。//

      - 又要說那句:你是我肚裏的一條蟲乎?

      刪除
    20. zpdrmn﹕
      我果句係直譯
      我會寫成﹕寫文唔係話你諗到乜春就寫乜春(爆)

      同埋﹐你個譯法﹐哲人王會話你唔合文法ga~~
      「乜」要寫成「乜嘢」﹐「乜春」都得(爆)
      仲要最後加多返個「嘅」
      無呢個「嘅」﹐讀者就會唔明你寫乜春gala(笑)

      但哲人王話佢個「諗到」係即時的
      係「啱啱諗到」wor~~(額)
      個意思﹐查實係﹕
      「寫文唔只係諗到邊寫到邊」

      如果係呢個意思﹐我贊同

      刪除
    21. 文少,

      ////「寫下想說」不合文法,應是「寫下想說的」。//
      這正是我話你受到歐式中文太深的原因la~~
      呢個「的」字﹐點解一定要有﹖
      呢粒「的」﹐究竟係結構助詞定語氣助詞﹖
      無呢粒「的」﹐會唔會令讀者產生誤解呢句說話嘅意思﹖//

      - 你將「寫下想說」嵌入較長的句子便知不通:

      「你不敢寫下想說」vs 「你不敢寫下想說的」

      「大家都寫下想說,看看有何不同?」vs 「大家都寫下想說的,看看有何不同?」

      Cf. 「穿的、吃的都不用愁」裏的「的」字,跟「想說的」的「的」字作用一樣,是將動詞轉為名詞片語。「寫下」是動詞,這個動詞的對象是「想說的」。

      //「想到」同「剛想到」﹐係兩回事呀嘛﹖
      救救你唔好玩啦﹐得唔得﹖//

      - 「想到哪裏說到哪裏」中的「想到」,就是「剛想到」的意思,難道也一定要加上「剛」字?

      //唔好講到你好似睇過我點出post咁啦~~OK﹖//

      - 我見你啲文寫成咁,以為你隨手寫咋,乜原來你已經係好用心寫咖嗱?

      刪除
    22. 文少,

      //那麼你是研究過清末的文風了?//
      唉﹐同你地講過九萬次
      你問我有無睇過乜﹑研究過乜
      我肯定答你無gala!
      你有乜書包想拋﹐直接拋﹐OK﹖

      //你讀讀晉代名詩人二陸兩潘一左的作品,便知道當時的主流詩風是講究聲律、對仗、和用典,所以陶詩用淺白語言才別樹一幟。//
      背景資料交代完﹐結論﹖

      //為甚麼要比較才可以判斷這是不是舊體詩?黃遵憲稱自己的詩為「新派詩」,與白話文運動以後的新詩最大的分別是:仍然保持舊體詩的每句五言或七言、整首句子一定是雙數、全篇押韻。支持新派詩的梁啟超也說詩的革命「當革其精神,非革其形式」,所以新派詩實是舊體新派。//
      新舊是比較概念嘛﹖
      又﹐依你這種分法﹐只有自由詩才有資格叫新詩﹖

      問題還是回到根本
      你說過﹐新詩只是不拘泥於規格
      不拘泥於規格=新詩
      守傳統詩歌規格=/=新詩﹖

      仲有你唔好詐詐諦轉移視線
      鼓吹白話文入詩﹐算唔算提倡白話文﹖

      //又要說那句:你是我肚裏的一條蟲乎?//
      超﹐你夠講到自己好似坐過係我隔離
      睇過我出post咁啦﹖
      禮尚往來咋嘛﹖

      刪除
    23. 文少,

      ////那麼你是研究過清末的文風了?//
      唉﹐同你地講過九萬次
      你問我有無睇過乜﹑研究過乜
      我肯定答你無gala!
      你有乜書包想拋﹐直接拋﹐OK﹖//

      - 我不是要拋書包,我問你是否研究過清末文風,使因為你大談清末文風如何如何,到我提到陶淵明,你卻說無法論述,因為你沒研究過晉代文風。

      //你說過﹐新詩只是不拘泥於規格
      不拘泥於規格=新詩
      守傳統詩歌規格=/=新詩﹖//

      - 大致如此。

      //仲有你唔好詐詐諦轉移視線
      鼓吹白話文入詩﹐算唔算提倡白話文﹖//

      - 黃遵憲那首詩是提倡用當代詞彙入詩,這不等如提倡用白話文來寫詩。假如他提倡用白話文寫詩,就不會堅持用五七言體,因為白話文很難句句限於五言或七言。

      刪除
    24. W.Wong﹕

      //你將「寫下想說」嵌入較長的句子便知不通//
      你的意思是﹐你粒「的」是定語﹖
      不是用在陳述句的末尾﹐表示肯定語氣的語氣助詞﹖

      //「穿的、吃的都不用愁」裏的「的」字﹐跟「想說的」的「的」字作用一樣//
      「穿的、吃的都不用愁」這句本身就累贅啦
      用不愁衣食﹐或衣食無憂即可。

      //「想到哪裏說到哪裏」中的「想到」,就是「剛想到」的意思,難道也一定要加上「剛」字?//

      「想到哪」後面﹐是有個「哪」字的。
      我完全不明白
      「寫文章不只是寫下想到要講的說話」
      怎可能含有「想到哪寫到哪」這層意思

      //我見你啲文寫成咁,以為你隨手寫咋,乜原來你已經係好用心寫咖嗱?//
      一定啦
      你將句子寫得那麼累贅﹐也說自己深思過後才下筆囉﹖
      我又哪敢說自己是隨手寫呢﹐教授﹖(閃)

      刪除
    25. //你的意思是﹐你粒「的」是定語﹖
      不是用在陳述句的末尾﹐表示肯定語氣的語氣助詞﹖//

      - 「想說的」是定語,「的」字用來表明整個片語是定語。

      //「穿的、吃的都不用愁」這句本身就累贅啦
      用不愁衣食﹐或衣食無憂即可。//

      - 是否累贅,要看上下文(有時不是越少字越好);不過,這和我的論點不相干,你又嘗試轉移視線了。

      //「想到哪」後面﹐是有個「哪」字的。//

      - 「想到要講」也有個「要」字。

      //你將句子寫得那麼累贅﹐也說自己深思過後才下筆囉﹖//

      - 我的文字是否累贅,我不自辯了,讓讀者自己判斷吧。

      刪除
    26. 王教授文字簡潔有力,流暢自然,功力有目共睹。

      刪除
    27. 同意。大巧不工。

      一長期讀者

      刪除
    28. //我問你是否研究過清末文風,使因為你大談清末文風如何如何,到我提到陶淵明,你卻說無法論述,因為你沒研究過晉代文風。//
      一句﹐有話直說﹐唔好問多餘問題。

      //大致如此。//
      不想回帶了
      既然新詩只是不拘泥於規格
      守or不守傳統詩歌規格
      點解是判別一首詩是否新詩的標準﹖

      //黃遵憲那首詩是提倡用當代詞彙入詩,這不等如提倡用白話文來寫詩。//
      「我手寫我口」此句﹐只穩含「提倡用當代詞彙入詩」之意﹖
      你不覺得自己兜得牽強的話﹐不拗。

      //假如他提倡用白話文寫詩,就不會堅持用五七言體//
      不拗﹐即使民間很多的打油詩﹐都用五七言體

      刪除
    29. 文少,

      //一句﹐有話直說﹐唔好問多餘問題。//

      - 我真係有問題喎!如果你沒有研究過清末文風,為何又敢評論呢?

      //既然新詩只是不拘泥於規格
      守or不守傳統詩歌規格
      點解是判別一首詩是否新詩的標準﹖//

      - 如果是新詩,便不拘泥於規格,那麼,拘泥於規格的(例如規定五言或七言一句)便不是新詩。(modus tollens)

      //「我手寫我口」此句﹐只穩含「提倡用當代詞彙入詩」之意﹖
      你不覺得自己兜得牽強的話﹐不拗。//

      - 你究竟有沒有讀過全首詩?

      刪除
    30. 火工頭陀大戰張三丰!

      刪除
    31. //「想說的」是定語,「的」字用來表明整個片語是定語。//
      那麼﹐你是在改變我想表達的原意
      用回你提出的例句
      我明明是在講「大家都寫下想說,看看有何不同?」
      你將我改動成「大家都寫下想說的,看看有何不同?」

      //是否累贅,要看上下文//
      我認為﹐怎看上下文﹐不用「衣食」替代「穿的」、「吃的」﹐都是累贅。

      //你又嘗試轉移視線了。//
      粒「的」屬於甚麼詞性﹐我給了你一個回應
      然後獨立開一段
      談「穿的、吃的」是否累贅
      我的回應中分得好清楚
      生豬肉﹐是不能這樣砌的哦!

      //「想到要講」也有個「要」字。//
      救命啊﹐照你鋪話法﹐「我想要生個孩子」等於「我立馬想要生個孩子」(額)

      //我的文字是否累贅,我不自辯了,讓讀者自己判斷吧。//
      對﹐你是時候吹雞了
      嘍囉們﹐有怪了﹐出動啦!(閃)

      刪除
    32. 「大家都寫下想說,看看有何不同?」這句真的不通喎,呀文少。

      嘍囉甲

      刪除
    33. 文少,

      //我真係有問題喎!如果你沒有研究過清末文風,為何又敢評論呢?//
      係囉﹐如果我無研究過清末文風,點解又敢評論呢?
      呢條問題太深奧啦﹐仲深過畢氏定理
      真係完全唔識答你呀(爆)

      //如果是新詩,便不拘泥於規格,那麼,拘泥於規格的(例如規定五言或七言一句)便不是新詩。//
      我讀得書少﹐你寫否定後件我先會明
      你撻句拉丁文出來﹐我會好驚㗎(汗)
      仲有﹐我問題的第二句﹐有用「拘泥」這個字嘛﹖
      同埋你既然玩到...連拉丁文都要出動埋囉
      借問聲﹐你用甚麼客觀而又可被驗證的準則﹐證明黃遵憲「拘泥於規格」呢﹖

      //你究竟有沒有讀過全首詩?//
      肯定無啦﹐
      雖然你已將首詩﹐成首貼晒出來﹐但我都睇唔到囉
      因為我盲的(爆)

      刪除
    34. 嘍囉甲﹕

      點不通呢﹖請說明。

      刪除
    35. zpdrmn:
      //不能算作文章, but it can be a poem. (笑)//
      嗯﹐真理都被你發現了
      講起薛丁格的貓﹐本來我只會諗起heiman
      經你一講﹐我立馬想起某人寫的所謂新詩...(閃)

      刪除
    36. //「大家都寫下想說,看看有何不同?」這句真的不通喎//

      「寫下」後面應該是名詞/名詞短語,但「想」和「說」都是動詞,因此不通。

      「想說的」是所謂「『的』字結構」,含有一個省略了的中心語,整個結構其實是名詞短語。

      刪除
    37. meshi﹕

      等了好久﹐你終於來了
      仲爭阿Yan﹐魚之樂五人組便集合完畢
      哲人王也不用這麼無聊﹐拿我開涮了(爆)

      對於這種歐式文法解釋﹐基本沒異議

      我只是一直認為
      「寫下想說」本身可當作一個連動詞組來用

      是故﹐「寫文章不只是寫下想說」這句
      「寫文章」+「不只是」+「寫下想說」
      若加粒「的」﹐那粒「的」便是語氣助詞。

      刪除
    38. 不是撻個文法用語便可以自圓其說的。如果連動詞組裏的是及物動詞,便一定要有對象;「寫下」、「想」、和「說」都是及物動詞,連在一起而沒有對象便不通。

      刪除
    39. //仲有﹐我問題的第二句﹐有用「拘泥」這個字嘛﹖//

      - 你第二句用了「守」字。

      //借問聲﹐你用甚麼客觀而又可被驗證的準則﹐證明黃遵憲「拘泥於規格」呢﹖//

      - 黃遵憲寫的詩全都是五言或七言、押韻、句數為雙的,他至少是拘泥於字數、行數、和韻腳的規律。

      甚麼是可被驗證的準則?「可被驗證的準則證明」是甚麼意思?

      刪除
    40. //是故﹐「寫文章不只是寫下想說」這句
      「寫文章」+「不只是」+「寫下想說」
      若加粒「的」﹐那粒「的」便是語氣助詞。//

      唉,文少。我這個學期教現代漢語的課,你需要來旁聽惡補一下才繼續討論嗎?

      刪除
    41. Meshi,

      你那些歐式文法解釋,文少是看不上眼的,他有自己的一套中文文法系統呀!

      刪除
    42. //唉,文少。我這個學期教現代漢語的課,你需要來旁聽惡補一下才繼續討論嗎?//

      沒必要﹐我覺得那套歐式文法
      根本不貼近民間的語言習慣
      我中港兩邊走咁多年﹐就真未聽過一個北佬傾偈一刻﹐會將「有啥想說﹖說。」講成「有啥想說的﹖說。」

      我由始至終只堅持一個法則﹐你用乜話寫文﹐句子寫法就要似返佢地套傾偈方式。
      香港人用那套歐式文法寫普通話白話文﹐就此香港人學普通話一樣﹐學得再好發音再準﹐北佬一聽就知你係香港人。

      刪除
    43. 「有啥想說」又怎同「寫下想說」?打馬虎眼?

      刪除
    44. 有何不同﹖
      難道這裡「想」和「說」不再是及物動詞﹖

      至於呢套所謂文法﹐本身又係好爆笑的
      我由細至大﹐直到中三無書讀為止
      無論你老母﹐還是你老師教你所謂「中文」
      從來唔會有人同你講乜鬼...「說」是動詞﹑「你」是代名詞﹑「的是」助詞之類的東東
      而你又會識讀寫「中文」wor

      之但係﹐我地D大學呢﹖又會養住一班所謂學者
      花埋晒D無謂時間去研究乜鬼「連動詞組」﹑「所有格形容詞」
      之後仲會以一套專家口吻來同你講「我老婆叫陳美華」少左粒「的」
      呢個現象﹐真係非常神奇~~

      (P.S.中文呢個叫法就係好有問題﹐當其他55個少數民族全部都係鬼來的!)

      刪除
    45. //有何不同﹖
      難道這裡「想」和「說」不再是及物動詞﹖//

      請問「啥」是甚麼詞類?

      至於呢套所謂科學﹐本身又係好爆笑的
      我由細至大﹐直到無書讀為止
      無論你老母﹐還是你老豆教你所謂「鹽水」
      從來唔會有人同你講乜鬼...「水」是H2O﹑「食鹽」是NaCl之類的東東
      而你又識飲識調「鹽水」wor

      之但係﹐我地D大學呢﹖又會養住一班所謂學者
      花埋晒D無謂時間去研究乜鬼「硫酸鈣」、「氯化銅」、「醋酸鈉」之後仲會以一套專家口吻來同你講「我飲鹽水」少左講係正鹽、酸式鹽、鹼式鹽、複鹽定錯鹽喎
      呢個現象﹐真係非常神奇~~

      //(P.S.中文呢個叫法就係好有問題﹐當其他55個少數民族全部都係鬼來的!)//

      你真係好啱嚟我呢班。我第一份功課就叫學生幫中文諗一個更好的名稱!

      刪除
    46. //請問「啥」是甚麼詞類?//
      疑問用詞﹐如同粵語的咩。

      //至於呢套所謂科學﹐本身又係好爆笑的//
      學人玩回帶﹐就唔好當人盲﹐改動人家原有內容
      我係講「無論你老母﹐還是你老師」
      你改成「無論你老母﹐還是你老豆」

      唔該﹐你有邊位老豆﹐係你老師呢﹖
      定所有教過你的老師﹐都係你老豆﹖(爆)

      至少我記得﹐教過我的其中一個中學科學老師
      同我講過鹽﹐全名叫氯化納
      當然點樣將氯同納炒埋一碟﹐而形成鹽呢﹖我唔知
      但中學確實有教啊~~

      //你真係好啱嚟我呢班。我第一份功課就叫學生幫中文諗一個更好的名稱!//
      呢個問題又係多餘啦
      雖然共產黨得天下之後﹐成日做傻事
      但人家都傻唔晒﹐知道自己管住五十幾個民族
      將所謂「中文」叫成漢語﹑「國語」改名做普通話lor~~

      刪除
    47. //疑問用詞﹐如同粵語的咩。//

      疑問代詞係咪?咁佢代啲乜詞類?

      //但中學確實有教啊~~//

      而家中學都有教主謂賓定狀補那些語法的。

      //呢個問題又係多餘啦
      雖然共產黨得天下之後﹐成日做傻事
      但人家都傻唔晒﹐知道自己管住五十幾個民族
      將所謂「中文」叫成漢語﹑「國語」改名做普通話lor~~//

      好學生,有慧根。我其實係問晒中文、漢語、國語、普通話、官話、華語咁多個名。個個名都有啲問題,至於問題係乜,畀咗學費上堂先話你知。

      刪除
    48. //疑問代詞係咪?咁佢代啲乜詞類?//
      唔好玩啦﹐鬼知佢個「啥」要替代D乜咩﹖
      好似廣東話個「乜」﹐你鬼知佢個「乜」究竟係「乜嘢」﹐「乜話」﹐「乜鬼」﹐定「乜春」先﹖

      //而家中學都有教主謂賓定狀補那些語法的。//
      哦﹐唔通你老豆去左教中學﹖(惑)
      唔怪得而家香港D學生﹐成日比人鬧讀寫能力越來越低啦﹖原來係咁。

      //我其實係問晒中文、漢語、國語、普通話、官話、華語咁多個名。個個名都有啲問題,至於問題係乜,畀咗學費上堂先話你知。//
      你去呃傻仔錢就算啦﹐唔好諗住呃我
      呢類低能問題﹐求其上吓網都可以學到
      竟然要比錢學﹖
      而家D人真係有錢無地方使(閃)

      仲有叫中文﹑漢語﹑定華語都好﹐你都係咁寫咁用gala
      你又唔係坐天下果個﹐呢類問題留返比共產黨研究la(爆)

      刪除
    49. 文少,

      //寫文唔係話你諗到乜春就寫乜春(爆)//
      春 is long...
      唔係=/=唔只係. 諗到乜春=/=諗到講乜春

      //唔合文法ga~~// I was talking; not 100% 合文法 was okay. And I never learned 文法 when I learned Cantonese. As you said, when your mother taught you how to talk, she didn't (systematically) teach you the grammar.

      //「乜」...「乜嘢」...「乜春」.//
      I don't see why, in most cases, I have to use "乜春"咁長.
      If you say 乜咁長=/=乜春咁長, I agree. As I said, 春 is long... (爆)
      I'd say 有乜食乜. It's too tiring to say 有乜嘢食乜嘢 or 有乜春食乜春.

      //無呢個「嘅」﹐讀者就會唔明你寫乜春gala(笑)// Are you kidding? I rarely use 「嘅」 at the end of a sentence (or clause) unless it means 嘅嘢 (as in 係文少嘅), but I don't think I have a hard time to communicate with others in Cantonese. I've never got from my (honest) wife the comment "係'咁咁咁嘅'嘅,唔係'咁咁咁'嘅."
      In fact, I seldom use 嘅, gala, ga, la, bo, 牙, etc at the end of sentences when I talk in Cantonese. (I did that much more often when I was young.) Also, I use them more often when I "write" online, because I cannot rely on my tone of voice like what I do in talking. That's an example of how writing is different from talking at times. I don't think (again, I can't be sure) that you say (爆),(閃),(額),(惑), etc when you talk. (爆)

      //但哲人王話佢個「諗到」係即時的
      係「啱啱諗到」wor~~(額)
      個意思﹐查實係﹕
      「寫文唔只係諗到邊寫到邊」//
      It's not the job of the translator to translate //「諗到」係即時的
      係「啱啱諗到// (See * below). But, I use the word 就. That should take care of it. Even if it isn't written down immediately, at least it is written down as how the writer says it out or says in his mind.
      (*) Wong's //寫下想到要講的說話// may imply immediacy, but it's not written out. Mine may imply immediacy too, but it's not written out too.
      Same thing again, 諗到邊=/=諗到講乜春.
      --zpdrmn

      刪除
    50. zpdrmn﹕

      我回你果part﹐擺到明開玩笑la
      不過果句硬要執成粵語講法
      普通人查實好少用「只係」而係多數講成「淨係」﹐唔只係﹐則通常會講成「唔只淨係」
      硬要學某人玩文法﹐「唔只淨係」呢句個「只」同個「淨」﹐意思查實係重複嘅。
      至於你用到「諗到講乜」﹐係呢句講成「諗到要講乜」
      呢個位﹐哲人王真係無錯﹐只係北方話個「講」同「說」係兩個概念﹐唔似得粵語共通。

      至於文法﹐我覺得除非你係寫學術論文﹐或者解釋法律條文﹐否則你基本上無乜用﹐平日你傾偈亦唔會理咩鬼文法
      因為對方大致上能根據上文下理﹐自動波就會明你想講乜。
      例如﹕你問人「諗乜呢﹖」﹐對方自動波就能夠理解你全句意思係「你係度諗緊D乜嘢呢﹖」
      「你係度...緊(你在)」﹑「d(些)」﹑「嘢(東西)」同感嘆詞「呢」﹐一律可省。
      正如你問個「乜」字﹐點解後面要配個「嘢or春or鬼」﹐呢個普通話解作「東西」的詞彙﹐基本上你唔講﹐對方都會明﹐所以可省。
      都係一句﹐除非無果個字會令全句意思改變﹐否則死跟文法是件無聊到爆的事。

      本來唔想講﹐不過講起所謂文法
      meshi又話要教我咁巴之閉啦
      那我可以負責任地話比meshi知
      meshi既然用官話白話文﹐又話「想說的」是一個名詞短語﹐就唔應該用「的」字﹐而係用「底」字﹐普通話發音音讀de﹐不讀di

      見《康熙字典》344頁﹕
      俗謂何物爲底。此本言何等物,後省何,直云等物耳。應璩詩云:用等謂才學,言用何等才學也。去何言等,其言已舊,今人不詳根本,乃作底字,非也。唐人詩多用底字。

      http://ctext.org/library.pl?if=gb&file=77415&page=344#06
      例句﹕
      唐‧《良价禪師語錄》:「只認得驢前馬後底。」
      宋‧ 王銍《默記》:「王介甫家,小底不如大底;南陽謝師宰家,大底不如小底 。」

      的﹑底不分﹐竟然仲威到話要教我﹐笑死人。

      刪除
    51. 文少,
      I thought about using 「唔只淨係」 too, but I am lazy, as usual. One word less is one word less, especially in typing Chinese.
      //至於你用到「諗到講乜」﹐係呢句講成「諗到要講乜」//
      In my translation, I did use 諗到要講乜 , not 「諗到講乜」. And I said 「諗到乜」, paraphrasing your writing, was different from 「諗到講乜」. But that wasn't part of my translation.
      //的﹑底不分// Don't bother me with this thing. I only need to know how much is 一底 when I play Mahjong. In that case, it's true that //小底不如大底.//
      --zpdrmn

      刪除
    52. //唔好玩啦﹐鬼知佢個「啥」要替代D乜咩﹖//
      「啥」就是甚麼,是用來問人或事物的,所以它代的是名詞。

      //例如﹕你問人「諗乜呢﹖」﹐對方自動波就能夠理解你全句意思係「你係度諗緊D乜嘢呢﹖」.....都係一句﹐除非無果個字會令全句意思改變﹐否則死跟文法是件無聊到爆的事。//
      點解你會認為語法會唔畀你講「諗乜呢﹖」,而要你講「你係度諗緊D乜嘢呢﹖」?兩句都合語法。除非你講「呢乜諗?」啦,咁就唔合語法,但你講「呢乜諗?」,你估對方能唔能夠自動波就能夠理解你講乜諗乜?

      //的﹑底不分﹐竟然仲威到話要教我﹐笑死人。//
      嘩,你仲活喺幾十年前,活化石呀。

      //話「想說的」是一個名詞短語﹐就唔應該用「的」字﹐而係用「底」字//
      錯,「底」字用於領屬結構的名詞短語,而不是凡名詞短語都用。如「文少底底褲」就要用「底」;「香艷的底褲」就是要「的」;兩者同時出現,就會寫成:「文少底香艷的底褲」。

      不過,以上都係講民三四十年代以前的用法。現代的文少,只要寫「文少的香艷的底褲」就可以了。

      //普通話發音音讀de﹐不讀di//
      的、底做結構助詞時都係讀de啦,同寫法冇關係呀。

      刪除
    53. //「啥」就是甚麼,是用來問人或事物的,所以它代的是名詞。//
      廢話﹐問體回到最根本﹐低能都知「想說」呢個動作包含住「想說的話」的意思﹐既然話可「省」﹐那個「的」也可省。

      //點解你會認為語法會唔畀你講「諗乜呢﹖」,而要你講「你係度諗緊D乜嘢呢﹖」?兩句都合語法。//
      甚麼視力﹐我有用過「唔畀」呢兩個字嘛﹖
      我連「諗乜呢﹖」唔係完整句子我都無講過。
      我係話對方能夠從「諗乜呢﹖」理解出整句意思﹐所以「你在...東西呢﹖」都可省。

      //你講「呢乜諗?」,你估對方能唔能夠自動波就能夠理解你講乜諗乜?//
      要睇咩人﹐你的話﹐我唔肯定。

      //的﹑底不分﹐竟然仲威到話要教我﹐笑死人。
      答﹕嘩,你仲活喺幾十年前,活化石呀。//
      關乜事﹖中國人用呢個底字超過一千三百年﹐連康熙字典都有記載﹐你憑乜話「的」﹑「底」可以混著用﹖

      //錯,「底」字用於領屬結構的名詞短語,而不是凡名詞短語都用。//
      錯你個頭﹐我幾時話凡名詞短語都用﹖
      有關用法﹐不用你顯擺﹐求其找一個網頁皆可知﹐如這個﹕
      http://www.mst.org.tw/magazine/The-Rest/rest1196.htm

      問題回到根本﹐憑乜而家可以「的」﹑「底」混著用﹖有何根據﹖
      我呢個讀中三都有康熙字典作根據﹐你厲害到自稱是個教書佬﹐總唔能夠空口說白話呀嘛﹖

      刪除
    54. //我係話對方能夠從「諗乜呢﹖」理解出整句意思﹐所以「你在...東西呢﹖」都可省。//
      錯。「諗乜呢﹖」語法上就是完整句子。「你係度諗緊D乜嘢呢﹖」係另一句話。

      //我呢個讀中三都有康熙字典作根據﹐你厲害到自稱是個教書佬﹐總唔能夠空口說白話呀嘛﹖//
      睇康熙字典學寫白話文,好嘢。現代漢語梗係以「典範的白話文著作」為語法典範啦。你檢索吓紅樓夢,睇吓有冇我底、你底、他底、想說底、文少底......?

      http://cls.hs.yzu.edu.tw/hlm/retrieval/database/s_full.htm

      為防你抵賴說網上版紅樓夢改了字,可同時參看荒言老師放上網的紅樓夢抄本書影:

      http://notesbooks.wordpress.com/2012/01/03/%E5%A4%A2%E8%A6%8B%E7%B0%A1%E9%AB%94%E5%AD%97/

      刪除
    55. //錯。「諗乜呢﹖」語法上就是完整句子。「你係度諗緊D乜嘢呢﹖」係另一句話。//
      哦~~太爆炸了﹐又是理解能力出問題。

      自稱教中文的﹐請將呢句重睇一萬次﹕「我連『諗乜呢﹖』唔係完整句子我都無講過」

      又﹐「諗乜呢﹖」是完整句子﹐說好的主語呢﹖

      //睇康熙字典學寫白話文,好嘢。//
      無人逼你可以用康熙呀﹖
      只不過﹐你那個「想說的」字結構﹐原本是「底」﹐確實有根有據﹐用足千幾年。
      忽然間﹐一班傻佬話可以撈亂用就唔用囉﹖
      照你鋪話法﹐「地」同「的」都可以撈亂用啦﹐仲學人講乜春文法啫﹖學我是叉但寫咪得la﹖

      //現代漢語梗係以「典範的白話文著作」為語法典範啦。//
      是但整個term出來﹐然後話石頭記係「典範白話文著作」﹐咁叫根據呀﹖

      你話《康熙》舊囉﹐咁照計《石頭記》都舊﹐我拎個近代少少的例﹕
      「理想自理想。現實自現實,終古為一不落實底文化。」(梁漱溟‧《中國文化要義》1949年出版)
      全書下載﹕http://ishare.iask.sina.com.cn/f/18514681.html

      即係點呢﹖個「底」字1949年都在用﹐忽然間你地班所謂教書佬﹐話唔用就唔洗用﹖
      好歹都要講下理據呀嘛﹖

      刪除
    56. Let's go back to 我手寫我口. I can't speak for Chinese writers. But I have read several American fiction writers' books on writing. In these books they talk about other fellow writers' writing too. One of the common things all these writers, including the writers they talk about, do in their writing is rewriting and revision. 6-8 drafts before handing the final draft of a fiction to the publisher seems the minimal number of drafts they do. Some can go up to 12 or more drafts. It is hardly 我手寫我口. If 文少 insists on 我手寫我口, we don't have good (American) fictions to read. We can all communicate with 我手寫我口 style and forget about literature. We won't die because of that.
      (I guess Chinese fiction writers do not just hand in the first draft without revision to the publisher, let alone 我手寫我口. )

      Disclaimer: I don't read many fictions. I'm not into literature.
      --zpdrmn

      刪除
    57. //自稱教中文的﹐請將呢句重睇一萬次﹕「我連『諗乜呢﹖』唔係完整句子我都無講過」//

      就是因為精通語言學,所以不止看字面,而是看深層的implicature──你冇講過,但有諗過;表層意識冇諗過,但潛意識有諗過。XD

      //又﹐「諗乜呢﹖」是完整句子﹐說好的主語呢﹖//

      唉,又要免費教學。睇睇乜叫「非主謂句」啦:

      http://www.thn21.com/base/ju/1324.html

      連「證件!」都係完整句子,何況你句「諗乜呢?」。

      //是但整個term出來﹐//

      連現代漢語的標準定義都唔知,仲話是但整個term出來?唔係要我袋咁多錢入你袋呀?會被納稅人鬧呀!

      //然後話石頭記係「典範白話文著作」﹐咁叫根據呀﹖
      (梁漱溟‧《中國文化要義》1949年出版)//

      我只聽過有人以紅樓夢為典範白話文著作,沒聽過有人以中國文化要義為典範白話文著作的。

      刪除
    58. 大家「說」得咁「興」,小弟插嘴寫兩句:
      1.贊成文少話//從來唔會有人同你講乜鬼...「說」是動詞﹑「你」是代名詞﹑「的是」助詞之類的東東
      而你又會識讀寫「中文」wor//
      2.之但係,老師話文少你寫埋D//五四時期展開了一場白話文運動﹐而牛肉定格今日加了三毫子﹐我昨日又食了一個餐肉麵﹐當我們用薛定格方程式來描述薛丁格的貓﹐牛肉炒麵便不應該放薑。//咁//9唔答8的句子//,食蛋!而你又習慣地問//總唔能夠空口說白話呀嘛﹖//咁老師咪要同你講下動詞名詞之類的東東囉。

      刪除
    59. //就是因為精通語言學,所以不止看字面,而是看深層的implicature──你冇講過,但有諗過;表層意識冇諗過,但潛意識有諗過。XD//

      你真係9噏當秘笈﹐我應該頒個獎比你嘛﹖

      //唉,又要免費教學。睇睇乜叫「非主謂句」啦//
      撻個term出來沒有用的﹐你完全無答到點解無需主語。

      //連現代漢語的標準定義都唔知,仲話是但整個term出來?//
      人地話你是但拋個term出來﹐唔係知唔知有無呢個term的問題﹐而係問你個準則邊個定﹐點定﹐點解咁定的問題。
      教中文wor﹖唉。

      //唔係要我袋咁多錢入你袋呀?會被納稅人鬧呀!//
      算吧啦你
      你估你D所謂語文和文法知識﹐真係好值錢咩﹖
      求其上個網都找到一大堆la~~
      你寫成書都唔知有幾多人會買啦﹖

      //我只聽過有人以紅樓夢為典範白話文著作,沒聽過有人以中國文化要義為典範白話文著作的。//
      又玩砌生豬肉呀﹐我幾時話過中國文化要義係典範白話文著作呢﹖
      我引梁漱溟﹐只係證明1949年的中國文人﹐仍會用個「底」字﹐我完全唔明你憑乜話個底字可以同個的字撈埋來用﹐以及點解可以撈埋來用。

      刪除
    60. zpdrmn:

      我認為﹐寫文要睇體裁﹐睇你想寫比咩人睇的。
      單以寫信為例﹐寫公函同寫信比朋友﹐寫法都唔一樣
      寫論文同寫日記﹐寫法唔一樣
      寫blog同寫報紙又唔一樣
      相比措辭同語法﹐言之有物﹐同埋表達方式﹐先至最重要。
      口唔口語化﹐根本唔係重點﹐篇文係咪廢話連篇﹐內容空洞﹐先至係重點。
      好似日月神報有唔少所謂叫獸磚家寫時評﹐文筆通順﹐文法無錯﹐但實際內容1百字內可以寫完﹐靠做文抄公抄一大堆所謂理論來湊字數﹐有叉用咩﹖

      刪除
    61. 匿名﹕
      //咁9唔答8的句子,食蛋!而你又習慣地問「總唔能夠空口說白話呀嘛﹖」咁老師咪要同你講下動詞名詞之類的東東囉。//
      唔該﹐明顯唔關語法事
      問題在於成堆句子東拉西扯﹐內容全無連貫性。

      刪除
  14. Sorry, in the end of the second last paragraph, it should be "已經犯其大忌".

    --- Michael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