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130

不知為不知

今天又要得罪人了。

有位 Facebook friend 轉貼了一篇報紙文章,似乎大為欣賞,說那是「由語言哲學切入談社會問題,實是難得」,她有好幾個朋友都 "Like" 那篇文章,我便好奇去看看,誰知第一段已不堪入目,然而,我還是把全篇看完,結論是:狗屁不通。

作者是香港某大學的講師,在文章裏大講分析哲學裏一個很重要的概念 --- rigid designator(他不是讀哲學的,但這點不重要,只是順帶一提)。文章本來主要是討論香港政府怎樣在語言上花工夫來美化及推銷政策,根本不用扯上 rigid designator; 最糟糕的是,作者暴露了他其實對 rigid designator 並不了解,行家一看便知。文章裏有不少不知所云的句子,如果作者不是硬要講些自己不懂的東西,便可能不會寫出這樣的句子了。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真是每個寫文章的人都應該緊記的,那是對寫作的尊重。

以下我就舉些例子,以免顯得空口講白話:

1.『即使醫學界成功令我們戒掉使用舊名,使大眾知道大部分患者並不癡呆,神志清醒,但只要一旦人們說出「老人癡呆症」一詞,聽者還是會知道所指為何。』

- 「所指為何」有兩個可能的意思:(a) 名稱所指的病症,無論叫「腦退化症」還是「老人癡呆症」,指的都是同一病症;(b) 「老人癡呆症」一詞所有的負面而不準確的含意。如果是 (a),「但只要」那個「但」字便不通;如果是 (b),便與前述「大眾知道大部分患者並不癡呆,神志清醒」不合。

2.『即使「曾蔭權」沒有當上特首,又或者他不是選委會選出來的,而是由北京政府欽點的,「曾蔭權」三字還是必然指涉那個人。』

- 第一個「曾蔭權」不該用引號,這是混淆了 use 和 mention

3.『曾蔭權之所以為「曾蔭權」,其實是源自命名活動(naming)本身。』

- 如果第一句的意思是「曾蔭權之所以名為「曾蔭權」」,那麼這兩句的意思就跟說「曾蔭權的媽媽是女人」一樣多餘;如果第一句不是那個意思,那就不知是甚麼意思了,因為曾蔭權是一個人,「曾蔭權」是一個名字。

4.『就是「曾蔭權」背後的空洞,正好讓我們去談論他,增加它的特性。』

- 究竟是「他」還是「它」呢?

5.『香港政府有意無意地正進行一項語言改造工程,嘗試解決這個難題,把我們既有的關鍵詞的剛性減少或遮蓋。』

- 明白 rigid designator 這概念的人都知道,rigidity (作者譯做「剛性」)沒有程度之分,不能增加或減少;此外,rigidity 不是一般人明白的概念,不必遮蓋。

6.『這類新詞的特點,既類似數字的(numerical)量化特性(「成分」),亦有類似序詞(ordinal)特性(「超級」)。』

- "Ordinal" 應和 "cardinal" 相對,兩者都可以是 numerical。

7. 作者一時好像知道 rigidity 是指名稱的指涉,一時又好像不明白這點,把 rigidity 扯到名稱的意思或聯想內容上。讀者看到最後也不知道作者為甚麼要講 rigid designator,總之就是一塌糊塗。

19 則留言:

  1. luckily sit the sofa

    回覆刪除
  2. Kripke講嘅rigid不是指某種psychological state,文章一開始就走入歧途……

    哎,早排都有亞梁乜乜拎Rawls嚟講功能組別啦;有呢班友仔響度針貶時政,香港報章嘅論壇將進一步發放出奇光異彩,乾杯,萬歲!

    回覆刪除
  3. Wong,

    點解你寫野越來越modest?

    回覆刪除
  4. CYC,

    //Kripke講嘅rigid不是指某種psychological state,文章一開始就走入歧途……//

    真是行家一看便知。

    回覆刪除
  5. Yan,

    //點解你寫野越來越modest?//

    - 我相信人人都會說我寫得霸道;你是說反話嗎?

    回覆刪除
  6. Wong,

    不, 他簡直混飯食 (寫野登報對佢個飯碗有正面作用)。

    /*
    克里普克的推論,在分析哲學及語言哲學方面引起極多爭議,因為,描述論一直是不少分析哲學家的假設,例如著名哲學家羅素(Bertrand Russell)。
    */

    描述論,他是說descriptivism,想來想去,這是說"所有"名也是由其描述詞決定其reference. 事實是,羅素認為有名是logical proper name.

    條友根本不懂分析哲學。

    回覆刪除
  7. Yan,

    //不, 他簡直混飯食 (寫野登報對佢個飯碗有正面作用)。//

    - 他可以文章照寫,卻不穿鑿附會。我在Facebook貼了那文章的一個「潔本」,卻被人指我修改別人文章是不尊重作者;但我既已將「潔本」公開了,不妨在這裏再貼,讓大家看清楚那文章完全沒有必要談 rigid designator:

    最近香港醫學界把「老人癡呆症 」改名為「腦退化症」。雖然改了名,日後大眾還是會繼續使用舊名。即使醫學界成功令我們戒掉使用舊名,但只要一旦人們說出「老人癡呆症」一詞,聽者還是會聯想到患者癡呆、神志不清。

    我最近發現,香港政府有意無意地正進行一項語言改造工程,用以美化及推銷政策。不過,我首先想起的,其實不是狹義的政治詞語,而是關乎民生的「居屋」。

    政府一直不願意復建居屋,不過,政府並不打算跟支持居屋者正面對辯,而是提出「置安心資助計劃」。曾蔭權在回答議員提問時說「我對居屋沒有特別的戒心」,而是認為「置安心」比現時的居屋有很多優勝的地方,是一種「優化的資助房屋計劃」,曾蔭權在立法會答問大會上甚至說,是「優化版的居屋政策」。我心裡頓起疑團:究竟「置安心」是否一種居屋?還是它根本不是居屋?或是一種特別優化的居屋?

    曾蔭權並不是要創造另一個關鍵詞重新聚集大眾情感,而是打算不斷創造新的意符(signifier),以掩蓋及轉移過去香港投注在「居屋」上的情感,企圖把這些情感打發掉,在一串無盡的表意鏈(signifying chain)中不停滑行。

    「優化」一詞的運用已透露端倪了。首先,這個詞本身蘊含了改善原有的意思,即是說,優化後的計劃,跟以前的居屋不同,但又跟之前的居屋有著聯繫,甚至只是居屋的優化版。故此過去的有何不妥不是重點,重點是未來的更優勝。其次,新詞與舊詞不同,不在於截然不同的性質,而是一種好像可以量化的程度,既然可以把居屋「優化」,將來也可以把「置安心」再優化。

    「置安心」這個修辭,與現在看起來有點呆滯的「居屋」二字太不相像了。首先,「居屋」始於70年代,當時英國 工黨及港督麥理浩要引入香港的是半吊子社會福利權,所以,「居屋」的中文全名是「居者有其屋」,強調的不是消費者,而是居者的權利。相反,「置安心」便有著商業行銷味道,玩諧音,強調消費者自身欲望與感受,讓人想起什麼「置易按」、「XX兄弟撐掂你」等等的廣告口號。事實上,翻查一下便知,本地某銀行早已用這三個字來推銷保險服務。因此,「置安心」印證了陳雲老師的觀點,官商勾結的背後,是政與商的語言勾結,把社會權利的涵意隱去。

    「民主」、「普選 」太難,我們只能談「民主成分」,不談「(存廢)功能組別」,我們談「超級區議員」。我留意到,這類新詞的特點,既類似數字的(cardinal)量化特性(「成分」),亦有類似序詞(ordinal)特性(「超級」)。民主不是是與非的問題,而是有多少成分,而區議員界別不是性質問題,而是屬哪一級的問題;朋友笑說,是否該反過來命名現在的不同區議員為「低級」、「普通級」、「特級」、「頂級」?

    跳遠一點看,新詞是新語言秩序的關鍵,因為,只有新,才能讓意符可不斷向前滑動。急於求新,有時反會落俗套,不過,整套語言秩序志不在創新,在於滑動,只需製造少許差別,便可從原有的詞語中滑開去。它並不是要否定過去,製造清晰的區別,而是製造含含糊糊不容易分辨的差別。

    這一切都有其政治性。拉克勞(Ernesto Laclau)提醒我們,習用的關鍵詞其實是灌注了我們的情感(affect)。試想一下,「居屋」一詞沒有情感,那位被女朋友威脅「無樓唔嫁」的大學生不會那麼肉緊。至於「民主」、「普選」、「功能組別」,便更不用多解釋了。花俏的新詞,不是為了重新匯集情感,不是要引起太多想像與投入,因為,反正可以用完即棄,再尋新詞。新詞誕生的一天,已注定它會過時,而我們的情感只會在當中虛耗、消逝。

    香港的民主運動,也是一場捍衛語言的戰爭。

    回覆刪除
  8. 唉,我發現你有時好難以理解,竟然花時間和精力在這些東西上……你篇講definition嘅嘢幾時先出得爐呢?

    回覆刪除
  9. CYC,

    這個「潔本」三分鐘就完成,不花時間。暫時還想不到該怎樣寫definition。

    回覆刪除
  10. Wong,

    「潔本」令人想起道德審查或政治審查,不如學官府的用語,把這個版本叫做「優化版」吧。

    回覆刪除
  11. Meshi,

    不如叫「去蕪版」,又準確又文雅。

    回覆刪除
  12. Wong,

    //不如叫「去蕪版」,又準確又文雅。//

    哈哈。是無菁可存的意思嗎?

    回覆刪除
  13. 匿名,

    去蕪存菁嘛,怎會無菁可存是呢?

    回覆刪除
  14. Wong,

    //不如叫「去蕪版」,又準確又文雅。//

    看是文雅的,不過唸起上來卻讓我想起女士們不時要做的某些操作,那就有點不雅了。

    回覆刪除
  15. Meshi,

    沒有人會說「去毛」吧?

    回覆刪除
  16. Wong,

    試試用google search,去毛秘技可真不少。

    回覆刪除
  17. 想從面書的討論中扯開一個話題,有關偉雄兄對修改文章的看法。偉雄兄歡迎別人把自己的文章改得更好,因為可以使自己進步,我想當中有對語言的一些假設:更好的修改本比原文的更能表達原文的意思,這是比較好壞的準則,也預設了原本有一意思,並可以由不同的語句表達出來,不論效果如何。

    如果偉雄兄沒有這預設,請指正。

    我想提出另一對原文意義的看法,當然我還沒有定論,也不一定否定原文有其固有的意義,但我傾向相信原文的意義和讀者如何閱讀甚有關聯。一首詩或一篇散文對不同的讀者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字詞組合即使表達相似的意思,也會有不同的效果。以另一語句取代原來的語句,必定改變了原來語句的效果,同時也影響了讀者閱讀時的觀感。如果原文的意義不能脫離讀者的主觀感受和理解的話,它便不一定能成為判定修改好壞的標準,再加上修改讓原來的效果失去了,變成另文本,它可以是獨立的文本,但不一定是比原文更好的文本。

    我不傾向修改別人的文學創作,至於一般議論文章,或能放寬一點,但對於文句的修理,我也不敢苟同。

    回覆刪除
  18. Meshi,

    哎呀,真是有人大談「去毛」!

    回覆刪除
  19. Louise,

    這些是讀者反應理論裏的東西吧?我還以為這花俏的理論已過時了...

    不錯,我認為不同的語句可以表達相同的意思。

    我不打算逐點答你了,只想問你:作者自己修改文章會不會有你說的問題?如果有,那麼你是否認為文章草成後都不必/不應修改了?如果沒有,那麼為甚麼給別人修改就不成呢?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