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502

學歷與英文程度


香港的英文教育很失敗,從前是如此,現在似乎更甚。學生由幼稚園甚至幼兒班開始學英文,年年學,而且是主科,閱讀理解和作文等練習多到不得了,到上大學時,已學了約十五年英文,可是,很多大學生的英文,只能用「屎」字來形容;大學畢業後,英文亦不會進步多少。所謂「屎」,是連簡單的文法(例如時態)也弄錯,間中還會寫出 Chinglish(不是故意的),於是在臉書寫句英文 status update,都是獻醜的事(但出了醜也不知)。

以上談的只是英文書寫。聽力和會話都要在英語環境才容易進步,香港沒有這種環境,學生在這兩方面水準不高,不是出奇的事;然而,閱讀和書寫可以不那麼依賴語言環境,只要教授得宜,十五年這麼長的時間,學生可以學到很高的水準。試想想,假如你現在立志學韓文,只是學習讀和寫,每星期學習五天,連續學十五年,就算只是自學,你的韓文程度一定會高過香港一般大學生的英文程度。

香港學生的英文閱讀能力也許不太差,但書寫方面真的十分不濟,為何會這樣?這對我來說是一個謎。籠統的解釋是香港的英文教育不得其法,不過,是如何不得其法呢?我不肯定,望有讀者能解我疑團(我在讀博士前也是在香港接教育的,雖然會考英文拿 B,但我記得自己大學時的英文還是相當差的)。

其實,不只中學生和大學生,香港的一些碩士和博士,英文亦見不得人,只要看看各大學的碩士和博士論文撮要,便可見一斑 --- 其中寫得「鬼五馬六」的為數不少,連用來吸引人的撮要也寫得那麼差,正文的英文又會好到哪裏呢?因此,在香港,千萬別假設學歷高的人大多寫得一手不錯的英文。

到英語國家讀大學或研究院的,學成後英文水準通常會較高,不過,這也沒有保證;我就見過一些英美博士筆下的英文錯漏連連。寫作總要靠點天份,如果天份不高,就是寫母語中文,文字亦會多見沙石;如果天份不高,學的是外文,加上不下苦功,對文法和用法只是憑直覺和想當然,而不每事問兼多查字典辭書,那麼,拿了個英美博士學位卻只寫得一手蹩腳英文,亦非怪事也。


20 則留言:

  1. In both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many teachers just give students exercises and seldom explain the grammatical rules behind the sentences they teach - and even if they do so, some students just cannot understand. Given that time is limited, the teachers may then give in and let the students do their best to survive in the tests and examinations... and so, let's say there are 200 F.1 students right here. Most of them score no more than 70, and many of these students (like 30%) fail... only a few of them (15%) perform well by scoring more than 70... at last only 10 students need to remain in F.1. This is how the system works - as you may know. Both of these (teaching & school system) ensure that students with low proficiency of English can keep going onward until they become the worst ten students...

    And as you have said, English is never a tool for communication in Hong Kong for most of the Hong Kong Chinese. Being unable to speak English, you may not find a well-paid job, but you definitely won't starve. This results in lack of practice.
    But I think there is one more factor here: lack of motivation. A number of students are willing to chat with friends in English before oral examinations etc., but they are seldom motivated to do so when there is no examination - and in fact, some Hong Kong students even find it queer or freakish to speak in English outside classroom.

    Reading is almost an universally hated or despised activity in Hong Kong. Although some young people may take up a book when taking photos, almost no Hong Kong students like reading for leisure. You may receive some "wow" when you take a book with you, but this reinforces their impressions that you are "too cultural" or you are a nerd...
    I think the leading factor is that reading has been made a task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You have to write a book report for every book you read - and many students pick up books which they can't understand, and so they feel much more pressured. It is definitely not an activity you would enjoy... so they would rather play computer games or watch TVB dramas.

    Public Examinations: Well, I've heard that in UE, failing Papers A to D (reading, writing, listening and speaking) but passing Paper E (practical skills) can still give you an E for the overall result. And dun forget that Paper E is just about copying chunks of words (of course, if you know how to write better without copying, you can get A or B, but usually by copying alone you can still get B or C), and so... a student doesn't need to be highly proficient in English if he or she wants to get high grade (C or above)

    And yea... after entering university, students lack motivation to improve their Eng proficiency because GPA won't be affected a lot... and they know more about seeking help from others or copying etc.

    DSE students are definitely weaker than AL students in this aspect... some of them really can't write a complete sentence without any mistake. And one of my lecturers also finds that DSE students tend to be less disciplined in class. She also says she has to spend more time on teaching them basic grammar because some of them claim that they don't know those grammatical rules...


    S

    回覆刪除
    回覆
    1. so do you think that it's the teacher's job to motivate students. i personally don't think so; i simply don't care enough to do so. and my students are generally motivated, but i teach college, so it's a little different.

      刪除
  2. 首先要強調的是,學習外語根本上是一件逆天而行的事,所以大部分人儘管再努力也不會學得好。這是大家都需要接受的現實。其實,外語教育的失敗並不是香港特有的現象。在絕大部分設有正規外語教育(不單是英語)的地區,無甚成效的,十中佔八九。成功的例子通常是一些自身語言艱深和不通用,而其經濟又必須依靠國際貿易的「已發展」小國,如荷蘭、瑞典、挪威等,因為當地人必須外語運用靈通才能在國際社會上「生存」。正因如此,西班牙人和法國人的外語水平也是偏低(因為兩國前殖民地遍滿全球,根本毋須走出他們的圈子);而德國和日本因為是工業大國,所以外語水平亦不算高(更不用說英美)。

    不過,說到底,香港的外語教育失敗的原因有好幾個,譬如,香港的老師以教母語和文學的手法教授外語(中學竟然讀喬叟和莎士比亞?!)、香港並無實際英語語境(大家甚至在政府部門能否找到可以用英語勉強溝通的職員也成疑)、香港外語教育過分注重語法而忽略用法(I go, she goes, they go vs. to go home and to get home)、香港學生連普遍中文能力也偏低(請看看DSE的中文成績)等等。這些因素都很關鍵。但在此不論,因為實在太多人已經討論過,而我也沒有新的見解。

    可是,還有一個不是政策上而是香港文化特有的、而且又很常見、卻又常被忽視的問題。那就是:在香港,實在有太、太、太、太多英文半桶水o即人出 o黎識少少扮代表啦!!本來,用土方法實實在在先學好語法、打好根基也不失為學習良法。然而,因為語法真的太難太複雜太精深太無常,大家很多時有疑難在工具書上也未必找到答案,又因平時沒有真正運用英文而無法培養出可靠的語言觸覺,唯有投書一些「英語信箱」,希望主持能夠解答問題。

    可惜,主持的英語水平也不見得高得那裡去,於是乎學生自己有一個見解,從老師又得到一個不圓滿的答案,然後古德明的解釋和楊鐵樑的又有出入,而毛孟靜的YouTube Channel和蕭Sir的又各有根據,再有如陶傑之流在旁混淆視聽,試問在如此的環境學習,又有誰會學得好呢?(誠然,前四人的英語能力肯定不止半桶水,可是他們解釋時不時語焉不詳和武斷片面,說話無稜兩可,使人無所適從。至於陶傑......)其實,這正是ESL(不單在香港)這一行的通病;很多人以為會說"accentless"英文 = 英文說得好 = 會解釋語法上的問題,所以......。

    不過,香港雖然譽為摩登國際大都會,卻似乎在復古,君不見此現象在《孟子》已有論述麼?

    孟子謂戴不勝曰:「子欲子之王之善與?我明告子:有楚大夫於此,欲其子之齊語也,則使齊人傅諸?使楚人傅諸?」曰:「使齊人傅之。」曰:「一齊人傅之,眾楚人咻之,雖日撻而求其齊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莊、嶽之間數年,雖日撻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子謂薛居州,善士也,使之居於王所。在於王所者,長幼卑尊,皆薛居州也,王誰與為不善?在王所者,長幼卑尊,皆非薛居州也,王誰與為善?一薛居州,獨如宋王何?」──《孟子‧滕文公下》

    回覆刪除
    回覆
    1. 學語文,還是從生活中學習最為實際,我自己也是加入一家國際大公司,絕大部份同事都不懂中文,再磨練幾年才有點自信(註:此自信非指對自己英語水平有信心,而是指自己不再為使用英語而膽怯),這樣才能真正打開學習語言的大門

      Edward

      刪除
  3. 其實樓上所指不無道理,認真講香港人講究速度,根本毫不在意是否能徹底認識自己正所學的事物(不單止英文,是所有科目),考試能過關,能高分就可以。時下補習天王當道,難道令學生拿 A 就代表教導有方?非也,他們只教人如何機械式地對應不同問題作不同答案。所以失敗的不止是英文教育,其實是整個社會的失敗。

    學習語文,向來都是理論及應用兼備方能有進步,離開課堂,街上十之八九只講粵語,能用的機會不多;書本閱讀,我只能講,gramma 是給 non-native speakers 用的所以看外國出版的英文書藉不一定能令你有好的英語水平,我本人是個好例子:初中開始對電子學的興趣令我大量閱讀外國書藉,考試時閱讀理解對我無難度,但卻幫不了我寫作,原因便是 native speakers 不太重視 gramma,我現在有不少英美同事,email 字裡行間能看得出是不能登大雅之堂,but who cares?現在不是人人都要寫論文,能做到日常溝通便可以了。

    Edward

    回覆刪除
  4. It's complicated. 據我觀察,教育制度係當中最大原凶。
    1. 你學 Italian, Korean, French ...... 幾時係成 30+, 40 人一班?雖然每班以經分成 4, 5 組級數唔同嘅小班,但係考試時依然以整級整合出題。無論你考得幾咁差都唔會因為一科而留班。基礎打唔好,勉強升班,再點分小組都冇用。美加,每一科都係個別升班。你可以同時係 grade 11 physics,grade 9 maths 都得。真係唔掂重可以 summer 重讀追。重讀到你得為止!
    2. 有 counselor 幫你搵出問題所在,幫你諗點樣攪掂佢。老師冇香港啲咁忙,水平高,隨時搵亦有心機耐性幫你。
    3. 又要 mass production,又要應付 DSE。結果依然係封建嘅教育方法。老師 horizon 又咁窄,又要改咁多,改文自然睇 grammar 多過睇 content/idea。咁點會有人有興趣寫文先得㗎?更加唔好話多模擬多寫。
    咁嘅環境,咁嘅制度,咁嘅資源,寫得出好野才怪!

    回覆刪除
    回覆
    1. 有日我若再回頭,笑望著人寰轉變?

      刪除
  5. Well, what about American college students who can't write well even though English is their first language? It's been a struggle for me to help my students learn to be a better writer. From my observation on my own students, good writers are also good critical readers. When they read, their minds are engaged, and they pay attention to how the authors get their ideas across. When they write, they pay attention to how their writings come across to the readers. The good writers intuitively learn all of these on their own. I think the same applies to students in Hong Kong.

    回覆刪除
  6. 以下是我從12歲開始在英國十幾年的經驗:

    1. 從少去英國學習英語的小朋友,如果他們去的寄宿學校有「國際學校」的話,到了考上大學的時候他們英語的讀寫水平一般比成績較好、剛從香港來英國的學生差。

    2. 從少去英國學習英語的小朋友,如果他們去的寄宿學校有「國際學校」的話,大部份英語都很爛,特別是口語(我校的國際學校就起碼一半人以上英語特別爛的)。

    3. 從少去英國學習英語的小朋友,如果他們去的學校是能和普通英國小朋友一起學習的話,他們的英語各方面水平很快就能跟得上native speaker。

    4. 在英國,一般讀文科的學生英語讀寫會比讀理科的好,無英國人香港人之分。而讀理科的英國人很多在讀寫方面都未必如香港考來英國大學的學生好。

    我猜猜原因:
    據我12歲時去我校讀書,學校會隨機分派香港人分別到「國際學校」或「主校」,佢地給的理由是英語水平分別。日後只要英語學好了就能派到主校。我自己被分到國際學校,但據我所知有很多在主校的英文水平和我一樣都是0,其實他們能去主校都是家長出面要求的。

    兩校有咩分別呢?在主校,英語課是當你是英國人一樣,你和英國孩子一起學習英語,讀下書,寫下report,還有文學課。而國際學校呢,我印象中,有一些理科,除此之外就是英語。而英語讀了幾年都是學香港小學學過既文法等等材料,仲衰過係香港讀英文。這就是為什麼到考大學時,有些一直在英國讀書既學生的英語寫作水平,到考大學時,會比香港來的學生差既其中一個原因之一。在主校英語各方面很快能追得上native speaker,第一係因為佢地在英語環境,需要講英文,第二係因為佢地有讀書、要寫report,上課會閱讀分析,還有文學課。

    為什麼我會說大部份在國際學校的人口語會比其他人差?國際學校的環境就是有大量中國人。很多人都只會群返中國人,講中文,老師叫都叫唔聽。細個不懂事,如果你唔群返中國人,人地會覺得你扮高檔的。如果自己有決心,肯學習,課餘時間看一下英語課外書,可以在year 10 GCSE前轉主校的。我就是在year 10轉過去的,不過轉到主校還是要追才可以追得上他們的程度。所以,有些在英國讀書的人口語水平可能和剛來英國的香港學生差不多。

    我覺得香港英語教育其實幾好。點解我會咁講?早幾年前,我認識一些專門教學生英語的英國人都誇我們香港學生英語水平一般都比其他同在學習英語的人高,特別是在生詞量和文法方面。

    既然如此,點解教授會覺得香港學生英語水平差,寫不出好文章呢?其實要寫好文章,就算是英國人也面對同樣問題,並沒有地區之分。我是讀法律的,就算到了final year,有個教授在課堂上都說我們寫的文章不夠好(英文方面),例如用詞方面,又或是有些人寫的句子不能精簡、太多多餘的廢話。我覺得寫作是世界各地很多學生都面對的問題。而像我上面所寫的國際學校和主校之分、文科理科之分,我們可以猜得到,主要問題應該是在閱讀和寫作方面。英語讀寫水平要好,主要在於多練習閱讀和多寫作。

    香港英語教育不是最好,但看英國教育人士的評價,我們的英語教育也不是太差的。香港缺乏的是一個英語練習環境,學了不能練才會差的。這也能解釋為什麼來英國考上大學的香港學生英語挺好的;能考來英國大學,英語水平一定有返咁上下,咁佢地同其他學生有咩分別?點解香港有D人能學得好,有D學得唔好?學得好既人未必比較有天份,而是他們比較肯下苦工練習;就像我說的經驗一樣,就算在英國,有英語環境,有些人英語也是很差勁,就是缺乏練習啊。

    以前聽一個英語老師說,他認識一個學生,他是怎麼學英語的:那學生自己聽BBC學英語,後來學得口語很好,還是BBC的口音呢。所以,學英語,不一定要有英語環境才能;閱讀寫作,我們可以自己多看書、多寫作來練習,口語我們只要對自己狠一點,就算對著鏡子也要說出來,就必定能學成的。我看很多學不成,或者學不太好的人主要都是不肯練習,不肯說,怕尷尬,衰左冇面。

    回覆刪除
  7. 另一個問題:點解很多中國人講英語會膽怯?很少見外國人會笑你英文講得差,笑你既多數係自己人。而笑你既自己人,通常英語都未必好得去邊。

    回覆刪除
  8. 以下是我從12歲開始在英國十幾年的經驗:

    1. 從少去英國學習英語的小朋友,如果他們去的寄宿學校有「國際學校」的話,到了考上大學的時候他們英語的讀寫水平一般比成績較好、剛從香港來英國的學生差。

    2. 從少去英國學習英語的小朋友,如果他們去的寄宿學校有「國際學校」的話,大部份英語都很爛,特別是口語(我校的國際學校就起碼一半人以上英語特別爛的)。

    3. 從少去英國學習英語的小朋友,如果他們去的學校是能和普通英國小朋友一起學習的話,他們的英語各方面水平很快就能跟得上native speaker。

    4. 在英國,一般讀文科的學生英語讀寫會比讀理科的好,無英國人香港人之分。而讀理科的英國人很多在讀寫方面都未必如香港考來英國大學的學生好。

    我猜猜原因:
    據我12歲時去我校讀書,學校會隨機分派香港人分別到「國際學校」或「主校」,佢地給的理由是英語水平分別。日後只要英語學好了就能派到主校。我自己被分到國際學校,但據我所知有很多在主校的英文水平和我一樣都是0,其實他們能去主校都是家長出面要求的。

    兩校有咩分別呢?在主校,英語課是當你是英國人一樣,你和英國孩子一起學習英語,讀下書,寫下report,還有文學課。而國際學校呢,我印象中,有一些理科,除此之外就是英語。而英語讀了幾年都是學香港小學學過既文法等等材料,仲衰過係香港讀英文。這就是為什麼到考大學時,有些一直在英國讀書既學生的英語寫作水平,到考大學時,會比香港來的學生差既其中一個原因之一。在主校英語各方面很快能追得上native speaker,第一係因為佢地在英語環境,需要講英文,第二係因為佢地有讀書、要寫report,上課會閱讀分析,還有文學課。

    為什麼我會說大部份在國際學校的人口語會比其他人差?國際學校的環境就是有大量中國人。很多人都只會群返中國人,講中文,老師叫都叫唔聽。細個不懂事,如果你唔群返中國人,人地會覺得你扮高檔的。如果自己有決心,肯學習,課餘時間看一下英語課外書,可以在year 10 GCSE前轉主校的。我就是在year 10轉過去的,不過轉到主校還是要追才可以追得上他們的程度。所以,有些在英國讀書的人口語水平可能和剛來英國的香港學生差不多。

    我覺得香港英語教育其實幾好。點解我會咁講?早幾年前,我認識一些專門教學生英語的英國人都誇我們香港學生英語水平一般都比其他同在學習英語的人高,特別是在生詞量和文法方面。

    既然如此,點解教授會覺得香港學生英語水平差,寫不出好文章呢?其實要寫好文章,就算是英國人也面對同樣問題,並沒有地區之分。我是讀法律的,就算到了final year,有個教授在課堂上都說我們寫的文章不夠好(英文方面),例如用詞方面,又或是有些人寫的句子不能精簡、太多多餘的廢話。我覺得寫作是世界各地很多學生都面對的問題。而像我上面所寫的國際學校和主校之分、文科理科之分,我們可以猜得到,主要問題應該是在閱讀和寫作方面。英語讀寫水平要好,主要在於多練習閱讀和多寫作。

    香港英語教育不是最好,但看英國教育人士的評價,我們的英語教育也不是太差的。香港缺乏的是一個英語練習環境,學了不能練才會差的。這也能解釋為什麼來英國考上大學的香港學生英語挺好的;能考來英國大學,英語水平一定有返咁上下,咁佢地同其他學生有咩分別?點解香港有D人能學得好,有D學得唔好?學得好既人未必比較有天份,而是他們比較肯下苦工練習;就像我說的經驗一樣,就算在英國,有英語環境,有些人英語也是很差勁,就是缺乏練習啊。

    以前聽一個英語老師說,他認識一個學生,他是怎麼學英語的:那學生自己聽BBC學英語,後來學得口語很好,還是BBC的口音呢。所以,學英語,不一定要有英語環境才能;閱讀寫作,我們可以自己多看書、多寫作來練習,口語我們只要對自己狠一點,就算對著鏡子也要說出來,就必定能學成的。我看很多學不成,或者學不太好的人主要都是不肯練習,不肯說,怕尷尬,衰左冇面。

    另一個問題:點解很多中國人講英語會膽怯?很少見外國人會笑你英文講得差,笑你既多數係自己人。而笑你既自己人,通常英語都未必好得去邊。

    回覆刪除
  9. -

    最近的 Holy Shit 爭議,就是很好的例子:

    http://fishandhappiness.blogspot.ca/2014/04/holy-shit-thank-you.html


    -

    回覆刪除
  10. 不知為什麼貼了兩次的留言不見了,還想copy到自己的blog,現在什麼都沒了!

    回覆刪除
  11. //籠統的解釋是香港的英文教育不得其法,不過,是如何不得其法呢?我不肯定,....//

    我想主要原因不是「香港的英文教育不得其法」,
    而是正如上面的那段長的留言「以下是我從12歲開始在英國十幾年的經驗:......」所說的那樣,主要原因應該是環境因素造成的。

    據我在加拿大所見也是一樣,在華人聚居區的華人中小學生的英語水平,一般來說是比在西人區居住的華人中小學生的英語水平要差一些。雖然大家都是相同的教材,學校的先生也都基本上是西人,主要分別相信就是環境因素了。
    在華人聚居區甚至連商舖的招牌不少連英文也沒有,是全中文的;聚居區內平時衣食住行也是中文佔大多數,不懂英語也全無問題,情況大概與香港差不多。
    相信這就造成了雖然大家都是在英語國家,但環境因素卻影響到華人中小學生的英語水平有不同。

    回覆刪除
  12. 摘自林語堂《英文學習法》:

    http://www.read.org.cn/html/1624-english-learning-method.html

    口講之重要


    在聽講寫讀中,口講尤為重要,尤其是在初級的時候。這並非說我們學習英文的目標,只在能講幾句英語,實在因為方法上應當如此。自然能看不能講,只可說是半身不遂的英語,但即使目的不在口講的人,在學習之程序上,為求基礎之穩固習慣之養成,進步之神速,文理之清順,都得如此。這有幾種理由。第一,口講可多得練習,因為口講是學習的最輕便的方法。如在班上,大家肯講,每小時總可說十幾名英語,對不對且不管,但已確多得練習機會無疑了。如教員令學生在家造句,每課最多交三句,已經有點困難。第二,文法對不對,全在習慣,造句總是慢慢推敲出來,養不成什麼習慣。口講之妙,在使學習的人在不知不覺之間吸收英文的句法,有一句話,不費心思,脫口而出,初有疑難,久而久之,自能順口,到了順口之時,英文句法已在不知不覺之間學來,比寫作時算什麼主格賓格,強似多多了。第三,口講的話都是自自然然說出來,少有堆砌奇字,矯揉造作之弊,因為口講應答之間,不容你矯揉造作。試將通常社論與名人演講稿比較一下,就可顯然看出這個分別。英文最重自然清順,寫英文必有這口講為基礎,寫出來才讀得下去,不然滿紙都是字典上找來填上的奇語僻字,用上去一無是處。所以概括的講,英文寫作必須以口講為基礎。第四,文字之有音調,猶如人之有聲容,許多詩歌散文抑揚頓挫之妙,都須朗誦才可體會出來。不會讀好的人,總不會完全領略此中的妙處。所以口講的練習,於將來文學之玩昧,也很有裨益。

    ... 中略...

    注重倣傚與熟誦


    學習英語唯一的正軌,不出倣傚與熟誦;倣傚即整句的倣傚,熟誦則倣傚之後必迴環練習,必使能順口而出而後已。凡能依這方法讀英文的,無不成功,而且這極容易,真是學習英語的康莊大道,其應用遠超出於物體教授法之上,初級高級都可適用。須知小兒學語神速之秘訣,也不過倣傚與重疊練習而已。這是與舊式以文法入門的方法,根本相反。譬如文法第一課說a是indefinite article,the是definite article,但知道這有什麼用處?a , the 二字的用法與省略,一百個留學生中沒有五個人能有十分把握,可見所講文法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舊式的文法家以為下定界說,指出造句的楷則,叫學者按這楷則字字照填,便可成句,實在完全是夢囈。不但這方法極迂腐難行,就使按規則填好,也未必是順口的英語。學者最要的警語,是少用堆砌工夫,學時必整句吞下去,再整句吐出來,其文必順,其音必正,句法必通,用字必當。若憑字字譯成英語,再依文法規則慢慢疊成句讀,必一無是處,勞而無補。

    回覆刪除
  13. 謝謝上面各位詳盡的留言,有很多論點都有理,至少是值得思考。

    回覆刪除
  14. 用學習韓文來比喻,認為一個人立志花15年時間自學也會被一般香港人的英文程度要好,這其中的區別不就是因為興趣嗎?英文是香港人從小就被迫要學的,我想大部分人對英文只覺得不耐煩吧,當中有多少對英文產生興趣到發自內心想要學好的地步呢?韓文我不清楚,但日文的話,真的有心有興趣的人,可以在一、兩年時間之內學到很高級的日語(大概日能二級)……像韓文、日文這種為興趣而學的語言,成果當然比在沉悶的課堂上習來的英文要好了

    還有一點,我記得自己的學校自從升上中四,應付公開試之後,上課基本上就是『操PAST PAPER』,別無其他……不是說這樣對提高英文能力沒效用,而是這樣沉悶的上課模式嚴重打壓學生的興趣……沒興趣一切免談

    回覆刪除
  15. 如果老師肯教操試題, 至少會碰到一些文法規則吧. 但當年我就讀的band 1英文中學卻什麼也不教, 記憶中會考英文課就是由老師用英文講下時事、生活瑣事而已,我真的一點知識也沒學到. 我能夠在公開試過關,都是補習老師的功勞. 但我直到大學畢業, 說英語還是結結巴巴. 但還是上了大學才急起直追, 大量閱讀及看英文電影, 身邊沒有講英語的環境, 就逼自己在icq不用中文. 記得當時因為只打英文受過一兩個朋友嘲諷, 也只能啞子吃黃蓮. 不過, 因為自學方式不夠高明, 我的寫作能力還是不滯. (當然, 比起一般香港人已很好, 但我有自知之明, 直到現在還是經常弄錯article, preposition, 根基打得不好, 實在要用九牛二虎之力才能逆轉, 而我又沒有那種狠勁.)

    不知是否解答了教授的疑惑?

    f

    回覆刪除
    回覆
    1. f,
      非常欣賞你嘅堅持!就是法律亦可自學,但自學是很花時間的!當同學們還有其他科目時就更難了!
      我認為睇電視是最好的方法。
      -- 除了潛移默化的作用外還可睇驗文化。語言及其文化是息息相關!
      -- 現在科技好,電視除了中文字幕外重有英文,學起來就更得心應手!而且,睇書學不到語氣。
      -- 睇電視亦會見到很多與科本文法不一至嘅地方,學會最 update 嘅用詞!就是 English Town 成日賣廣告講嘅 real English 啦!

      刪除
  16. 我的英文也差,所以我的意見可能沒有多大信度,但是對於為什麼香港人英文學十幾年都學不好這個問題,我可以嘗試提供一些解釋︰

    首先除了興趣問題,學習模式的彈性也是一個問題。正如上面有人轉貼林語堂的觀點指出,專注口語、潛移默化、重語感輕文法的學習方式,不一定比拿著文法書、字典穩紮穩打的方式要壞。不同的人適合不同的學習方式。我讀數學的,也認識不少同學喜歡用線性、記誦的方式讀數,而我喜歡用直觀、聯想的方式來讀,兩種方式都有人結果讀得好,有人讀得差。讀得好的人當中,前者可能在推論細節上犯的毛病較少,對熟悉的題式得心應手;而後者可能整體上的解題速度較慢,也多細節上的毛病,但卻能較易拿握新知識和應對陌生的難題。人與人的差異可以很大,什麼方式適合自己,不同方式間的優劣如何取捨,應該由自己去探索,不是哪個英文好的人說這樣學才對,就盲目跟隨別人的意見。我花過一段時間學日文,五十音用聯想方式兩晚,共兩個多小時就背透了。如果我慢慢玩flashcard、甚至安安份份抄copybook,可能要用一個禮拜。但在香港讀英文,自小學開始就被規定你要如何學。跟老師/跟書學日文,效果不障至少可以在一兩個月內換掉,但香港的教育制度是一直跟著你的。如果你是學語感快、學文法慢的那種人,就永遠都學不好。再者,學第三語言(例如日文)時,總會有較清晰的目標,例如讀到能跟日本人作日常溝通的程度,例如讀到能聽懂日本電影的程度等等,學習資源就會更集中於自己所需的面向,不需要一開始就被要求自己十項全能。但香港的英語教育卻是統一目標,又不實用。喜歡聽英文歌、看美劇的,學校教這那些毫不口語化的英文完全沒幫助;想學會怎樣寫英文日記,學校日操夜操的mock exam卻永遠都是詮釋圖表、寫formal letter。學習資源不集中,久久都學不到可以真正應用的水平,自然就喪失興趣了。認識很多人都是上大學後英文才頓時進步了很多,我想也是跟學習的自由度、自主性有關。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