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文章當然希望有讀者,說完全不在意讀者的看法,不是騙人的,就是自欺,否則寫好的文章不必發表,甚至銷毀了也無須覺得可惜。然而,正如讀者會選擇作者,作者也可以選擇讀者,雖然後者只是創作意識上的選擇,即「文章寫給誰看」的決定,而非實際上限定只有某些人才可以閱讀作者的文章。選擇甚麼讀者,多少反映了作者寫作的意圖,亦會影響寫作的內容和風格。
賣文的,讀者多多益善,因此,可以不理讀者質素,只求盡力討好;讀者越多,文章的價錢便越有保障。抽水文最多人愛看,那就十有九抽;「強國人」的劣行是熱門話題,那就加鹽添醋取笑他們;間中寫一兩篇風花雪月,點綴一下,不少讀者亦會甘之如飴。至於論點是否正確公允,資料有沒有出錯,不必深究,反正一般讀者大多沒有能力分辨,甚至不會在意,讀得開心便成。不是說所有賣文的作者都是如此,但恐怕只有賣文者
--- 尤其是全職賣文的 --- 才會這樣選擇讀者。
寫政治宣傳文章的,當然不會選擇立場相反的讀者;如果不只是寫給「自己人」看(英文說的
‘preaching
to the choir’ 是很貼切的比喻),那極其量不過是嘗試影響中立的人。如果以這兩類讀者為對象,那麼,重複論點固然不是問題,可能更加有效,只要懂得每次都有不同的裝飾便成了。論到政敵或立場相反的作者時,也是效果至上,用點低下的手段攻擊對方,例如抹黑、影射、歪曲論點等,也沒甚麼大不了
--- 一切都為政治服務。
如果不是賣文或寫政治宣傳,那麼,選擇讀者只有以下簡單的原則:對文章的內容有興趣,有能力理解,並肯細心閱讀,因而理解。選擇這些讀者,不是要他們一味給你「讚」或同意你的看法;讚或同意,當然會給作者滿足感,但這樣的讀者如果提出反對,也不會是無的放矢或無理取鬧。反對錯了,情有可原;反對得有理,就是作者學習的時刻了。
我非賣文,也不是寫政治宣傳,所以我選擇讀者就是用了以上的簡單原則。我不怕讀者批評,只要是基於對我文章的了解,任何批評我都無任歡迎;至於那些劈頭便稱呼我為「五毛」、「學棍」、「左膠」、「離地教授」的,他們的看法我不會理會,因為他們不是我選擇的讀者。
「抽水文最多人愛看,那就十有九抽」...你令我想想蘋果日報我最討厭的一個專欄作家高慧然
回覆刪除討厭賣文者,毫無風骨。
回覆刪除ah 。。。。。陶傑!
回覆刪除陰功豬囉,王教授竟然俾人話同鄧小樺之流齊名。
回覆刪除有無link?
刪除賣文的為求增取讀者數量,不惜抽水討好加鹽加醋,但愛看這種文章的讀者,又有何得益?這種作者這種讀者,雙方都在浪費時間。
回覆刪除這類讀者可能只為娛樂。
刪除http://thehousenews.com/politics/不必再問什麼是中國人 Professor in case u missed this article ....GeoffreyC
回覆刪除看過了,謝謝。如果文中『之後另有學者撰文反駁說「不必再問什麼是中國人」』指的是我,那麼這位作者便是捉錯用神了;我那篇《不必再問「什麼是中國人?」》不過是諷刺孔誥烽的文章立場先行,不是真的鼓吹「不必再問什麼是中國人」!
刪除Yes, I re-read your article and know your intention. The author's rebuttal seems to miss the point - a strawman tactic ??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