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212

活在別人眼裏

有些人很隨便會說:「我不介意別人怎樣看我。」其實,能真正做到這樣的人相信少之又少。我就頭一個做不到。

這是我在看了維根斯坦一則日記後,有感而發。1929年,維根斯坦重回劍橋,雖然他當時連學士學位也沒有,但他的《邏輯哲學論》(Tractatus Logico-Philosophicus) 已出版,令他成為歐美哲學界的重量級人物。大名鼎鼎的 John Maynard Keynes 到火車站接他,在給妻子的信裏,Keynes 提及此事時是這樣寫的:"Well, God has arrived. I met him on the 5.15 train."(「嗯,神到埗了,我會在5:15那班火車接他。」)這大概只是 Keynes 的戲謔之言,但也反映了斯坦維根在同儕間的地位。

我看到的那則日記寫於1930年,維根斯坦重回劍橋後不久。他這樣寫:

「由於我非常軟弱,我極之依賴其他人對我的看法,至少在行動時是如此,除非有很長的時間足以讓我能自我把持。別人的讚賞之辭或友善的微笑對我有持久的作用,令我欣然受到鼓勵和肯定;至於令人不快的,即是不友善的說話,則會同樣地有持久的影響,令我鬱鬱不樂。因此,孤室獨處最能讓我舒一口氣,令我回復平衡,至少是思想上的平衡,儘管心理上那些說話對我仍有影響。」(看 Ludwig Wittgenstein: Public and Private Occasions, p.23)

維根斯坦特立獨行,思想超俗,也尚且免不了感到是活在別人眼裏,我等平凡人,十足十的社會動物,恐怕就更容易如此了。

8 則留言:

  1. "God has arrived"! Wow!

    - OJ

    回覆刪除
  2. 若真的做到百分百不介意別人怎樣看我,那不單止負面批評聽不入耳,連正面評價也起不了鼓勵作用,似乎並非好事。

    回覆刪除
  3. 要完全不在意別人的看法是很難的。也不止於讚美或批評,我們所活的世界本來就是由不同的人的想法所組成,即便是死物也都蘊含著「想法」。除非生存於一個只有「自己」的社會,不然要完全逃離別人的看法是一件沒有可能的事。

    回覆刪除
  4. OJ,

    When I first read this many years ago, I had the same reaction.

    回覆刪除
  5. karol,

    //若真的做到百分百不介意別人怎樣看我,那不單止負面批評聽不入耳,連正面評價也起不了鼓勵作用,似乎並非好事。//

    - 我同意,然而,如果是要依賴別人的讚賞才有動力,便似乎不是好事了。

    回覆刪除
  6. 嘉,

    //要完全不在意別人的看法是很難的。也不止於讚美或批評,我們所活的世界本來就是由不同的人的想法所組成,即便是死物也都蘊含著「想法」。除非生存於一個只有「自己」的社會,不然要完全逃離別人的看法是一件沒有可能的事。//

    - 可能一些道行高的修道之士能做到。

    回覆刪除
  7. http://www.springerlink.com/content/wd1bk8fkp4ru6xvy/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