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過工夫研究尼采哲學的人都知道,要弄清楚尼采的看法,或至少整理出一個有文本充分支持的整體詮釋,是相當困難的事;這一方面是由於尼采的作品大多是格言體,不像論文體那樣有清楚的理路可尋
(就算是論文體作品如《道德譜系學》,行文也多迂迴曲折) ,另一方面是由於尼采的哲學看來主要是為了顛覆世俗的價值,甚至是駭人聽聞,加上他愛用誇張的表達手法,令人不容易判斷他的言論認真到甚麼程度。一般讀者如果只是隨便讀一下尼采的著作,要不是一頭霧水,便很容易只是將自己已有的看法或情緒投射到他的文字上。
最容易將自己的看法或情緒投射到尼采文字上的,大概是不滿現實、孤芳自賞、並有顛覆傾向的年青人。美國專欄作家
Matt Feeney 數年前寫過一篇文章分析這個現象,題為 "Angry Nerds: How Nietzsche Gets Misunderstood by Jared Loughner Types",有興趣的讀者不妨找來看看;我不打算在本文討論這個現象,只是借此帶出一點:如果對尼采的哲學有興趣,在讀他的著作之前,最好是先讀一兩本水準高的導論,那就較不容易會胡亂投射了。
我在兩三年前才認真讀尼采,是先讀了
Brian Leiter 的導論 Nietzsche on Morality
(Routledge, 2002;此書在 2015年出了第二版) ,也讀了好些詮釋尼采的論文,接著才讀 Beyond Good and Evil、On the Genealogy of Morality、Twilight of Idols、The
Antichrist 、Thus Spoke Zarathustra
等,一本本尼采英譯讀下去。Leiter的導論寫得非常清晰,對文本的解釋很有說服力;英文的尼采導論,我會首推這本。然而,這並不表示我認為 Leiter 的詮釋一定是最正確的,因為尼采的著作容許同樣有文本支持、卻大異其趣的理解;例如
Alexander Nehamas 的 Nietzsche: Life as
Literatur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85) 就跟 Leiter 那本的看法很不同,但也是一本水準高的導論
(只是沒 Leiter 的那麼清晰和易懂)。
那麼,中文的尼采導論有沒有高水準之作呢?中文的我實在讀得少,陳鼓應寫的我翻看過,無法卒讀,只能說:「絕不推薦!」幾個月前到香港,在書店見到黃國鉅的《尼采:從酒神到超人》(中華書局,2014),好奇之下買了,早兩天終於讀完,結論是:「可以推薦。」
黃國鉅是尼采專家,在香港的大學教過尼采,博士論文研究尼采的早期著作《悲劇的誕生》,能讀尼采的德文原著
(順便一提,尼采英譯的水準極高,就算不懂德文,也可以透過英譯進入尼采的哲學世界)。這本書是他將教學筆記和研究心得整理而成,顯出學者的功力,不是那些左抄右拼而成的中文哲學導論書可比。
全書共五章,大致是順著尼采著作的成書時間來介紹,幾乎無一遺漏,包括引起不少尼采學者爭議的《遺稿》(見第五章) 和最早期、較少學者討論的《希臘悲劇時代的哲學》(見第一章,黃國鉅稱之為「一篇很有趣和重要的文章」,其實那是尼采沒有完成的書稿)。我認為寫得最紮實有力的是第一章〈從古希臘文化看尼采哲學的出發點〉和第二章〈悲劇的誕生〉,充分展現作者專研的功力所在。第三章〈歷史、遺忘、科學〉和第四章〈超人哲學與道德批判〉也不錯,條理分明,內容豐富。我讀得最不暢快的是第五章〈權力意志、虛無主義、一切價值的重估〉,一來是因為這一章採用了很多《遺稿》的內容,除了有爭議性,作者的詮釋也有不少含糊不清之處,二來是因為我認為作者對「權力意志」和「永恆回歸」的詮釋將尼采過於形上學化,與尼采在他大部份著作裏表現出來的反形上學傾向有點格格不入
(當然,這判斷是基於我對尼采的理解,有些尼采學者未必會像我這樣拒抗將尼采形上學化)。
說到表達得不清楚之處,除了在第五章,其他各章也間中見到。讓我舉兩個較明顯的例子:
「如上帝這個抽象概念,不能引起人類動物性的感應,而正因為它這種超越性,於是人類以為祂就是萬事萬物的因;又例如如果人們對萬事萬物都有相應的感覺,那麼它們的底因必然是沒有屬性、沒有感覺、甚至沒有時空存在的實體
(Substanz)。」(p.158)
這裏的「因為...
於是」和「如果... 那麼... 必然是」關係如何成立,並不清楚,都需要進一步的說明。
「身體既不能創造自己的價值,那麼,價值只是身體慾望的擴張,通過制宰其他的肉體來創造自我,於是,人變成一種介乎禽獸與人之間的野蠻主義,結果便是戰爭、暴政、種族主義、國家主義。」(p.211)
既然是「不能創造自己的價值」,接著說的「價值」指的是甚麼?是否真的價值?此外,人如何能變成一種主義?
由於我自己的研究專長是知識論,有一點我感到須要特別指出。關於尼采的哲學,有一個頗為流行的看法,就是尼采否認有真理這回事。黃國鉅看來也接受這個看法,因為他認為尼采「否定任何絕對真理的可能性」(p.318) ,還認為這個否定是尼采的視角主義 (perspectivism) 重要的一面。像其他接受這個看法的學者一樣,黃國鉅十分看重尼采早期一篇不很長的文章《關於道德意義以外的真理與謊言》(英譯
"On Truth and Lying in a Non-Moral Sense"),當然也引用了尼采筆記裏著名的那句:「不!正是事實並不存在,只有詮釋。」("No,
it is precisely facts that do not exist, only interpretations.") 然而,英美研究尼采的學者中,有很多都不接受這個看法,也不認為尼采的視角主義須要否定
(絕對) 真理的存在。Maudemarie Clark 在 Nietzsche
on Truth and Philosoph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0) 這本甚有影響力的尼采研究專著就提出了強而有力的論證,說明尼采只是在早期的著作裏否定真理,在成熟期的思想已轉變,接受有真理這回事。黃國鉅當然不必贊同
Clark 的論證,但至少應該在書裏略為討論這個不同卻重要的詮釋。
《尼采:從酒神到超人》還有不少值得討論的地方,但這篇「略評」已寫得太長,只好就此收筆。總結一句:討論尼采的中文書中,我目前只會推薦這一本。
即使是「略評」,於愚見也已是起到「點睛」之效,獲益良多。
回覆刪除謝謝!
刪除我喜歡陳永明的"原來尼采"
回覆刪除欲看君評劉昌元《尼采》。
回覆刪除"If one is clear about the 'Why?' of one's life, one gives little weight to its 'How?'."
回覆刪除(Friedrich Nietzsche)
If you type the words “why am I so” into Google, the first autocomplete suggestion is: “why am I so ugly?” If you type the words “how am I so” into Google, the first autocomplete suggestion is: “how am I so lucky to have you?”
“If one gives more weight to ‘how am I so lucky to have you?’, one need not to be clear about ‘why am I so ugly?’”
'尼采英譯的水準極高,就算不懂德文,也可以透過英譯進入尼采的哲學世界'
回覆刪除英譯水準極高,姐係話佢忠實反映到原文既意思,但你唔識德文,憑什麼這樣說?
憑我那些懂英文及德文的哲學界朋友(其中有尼采專家)一致說的。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