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611

求變的生命


生命的樂趣和精彩,我認為在於變,不在於常。就算目前的生活已經十分美滿,假若一直下去都是這樣,沒有任何顯著的改變,直到老死,那就是一種僵化;僵化引致麻木,於是,美滿不過是尋常,尋常便欠精彩,不精彩,便乏味矣!

納蘭性德的一首《浣溪沙》下闋云: 「被酒莫驚春睡重,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如果他這種被酒賭書的生活真的當時已覺尋常,再這樣生活下去,年復年,月復月,便會真的成為尋常;他現在回想,一點也不覺得當時的生活是尋常,其實正正因為他的生命已改變了 --- 他現在的改變,雖然是悲傷的,但卻顯出當時生活的精彩。

我剛表達的生命觀,當然不是人人都贊同。有些人的看法跟我的相反,認為平淡是福,安安穩穩過一生,便是最幸福快樂的,即使是重重複複過同樣的生活,也沒關係。我不認為這裏有所謂客觀的對錯,一個人的生命觀受性情、經歷、環境等不同的影響因素,一旦形成了,便很難改變,唯有盡力根據自己的生命觀去過活,去追求快樂。

像我這樣的生命觀,是視生命如藝術創作,求變,求新,將自己的生命不斷重新塑造,勇於冒險,探索不同的可能;當然有失敗的機會,但同時有成功的期盼,而生命的刺激性和精彩之處,亦在於此。

事實上,這麼多年來,我一直在求變。從文學到哲學,從分析哲學裏的知識論到形上學,再由形上學轉到人生意義的問題,再由分析哲學轉到尼采,相信以後還會再變。此外,我的生命的其他方面也不斷在變,例如由討厭旅行到喜歡旅行,由政治冷感到熱衷政治,由孤僻成性到廣交朋友,由香港到美國,由只讀中文到幾乎全讀英文等等。

然而,我的意思不是變就是好的。有些東西,還是不變的好,例如夫妻二人相互的愛和關懷 --- 如細水長流,基本上不變,卻可以越來越深。

16 則留言:

  1. 哈哈哈哈哈 。。。。。。。全文原來是為了最末的三句!


    今天是第一次約會紀念日 or 求婚紀念日 or 結婚紀念日 還是 教授太 的 happy birthday?

    回覆刪除
  2. 這[變]的定義,還真見仁見智。我打個比喻:

    什麼是平淡,安安穩穩過一生的生活?你在同一機構做了十年八載同一性質工作,上班下班,回家相父(妻)教子,假期全家去不同地方旅行,假期完畢則上班下班,回家相父(妻)教子。。。

    什麼是求變,求新,將自己的生命不斷重新塑造,勇於冒險,探索不同的可能?你在同一機構做了十年八載同一性質工作,有一天決定辭工:去少林出家做和尚/加入慈善團體去落後國家扶貧助弱/去買一個小農場從此務農為生/去環遊世界,親身詳細體驗各國文化。。。等等等等。

    文人言變,論的是芝麻綠豆一地雞毛人生成長過程中必然的瑣碎之變。。。只不過是每個人[必然之變]是因應個別情況而性質不同而矣。。。

    回覆刪除
  3. 我們每做一個真正完全改變生活的決定,預期後果與真正後果可以是天淵之別(肉體上精神上經濟上等),要真經歷了,才會知自己反應。

    真正的變,是一定有潛伏之危機(即後果你可能會很後悔),沒有任何危險之變,雞毛呀!還當了令箭。

    回覆刪除
  4. 變也不一定就是要完全改變或徹底改變,變可以是在原有的基礎上改變一下或增加對其它事物的興趣,以擴寬興趣的範圍和令生活更多姿多彩。相信那是很好的事。
    例如由討厭旅行到喜歡旅行,還可以變為喜歡攝影,把在旅行中的所見所聞,各地各國的風光人情人物習俗,或者某一瞬間景象保留下來,日後可以回看當年,相信也是變帶來的樂趣。
    記得一次旅行到羅馬,參觀完漂亮的梵蒂岡西斯廷教堂博物館出來的路上突然聽到警笛聲大鳴,跟著見到數部警車還有警察的電單車開路和殿後,簇擁著中間一部漂亮的大巴快速在路上不遠的轉彎處一駛而過,當時瞬間看不清是什麼車輛,以為這麼「大陣仗」又有警車前呼後擁,又近梵蒂岡的大教堂,應該是教皇出巡了。
    後來回看當時拍下的那一瞬間的照片,發現那部被警察簇擁著的漂亮大巴車身上的字和徽號原來是意大利祖雲達斯足球會(Juventus Football Club S.p.A)的專車,不是教皇座駕。大概是球星們為免被遊客或球迷們截停索取簽名而要警車開路快速通過吧。

    回覆刪除
  5. 其實人和世界萬物都是在變化之中,變是絕對的,不變只是相對的。不論是打工還是做生意或是各行各業,其實都需要去面對變化中的職場或市場;只是有的行業和工作所面對的變化很少很慢,而有的則面對的變化較大和較快而已。
    由於世界和宇宙這個客觀存在是在變化之中,所以客觀知識也是在變化之中。有人認為「客觀知識代表知識本身不會變」是與事實並不相符。

    回覆刪除
  6. 幾千年前,[客觀]知識說地球是有四角的。幾千年後,也許我們現今[客觀知識]關於 Milky Way 都是錯的。那如果客觀知識日新月異,這客觀還客什麼觀?只是大多數人同意而矣。所以知識,沒有客觀,極其量是大多數的認同。

    道德,就可客觀。例如 Thou shalt not kill,那是客觀道德。幾千年前幾千年後沒有分別。請別包拗頸拗自衛殺人,那不是這句話所指的原意。

    回覆刪除
    回覆
    1. 不應該是所有知識都可稱為客觀知識的。與客觀相符的知識才可稱為客觀知識,與客觀不相符的知識只能夠稱為主觀知識。

      刪除
    2. My point is: 幾千年前某一時期,人類深信地球是有角(flat earth)的呀!他們用那年代的智慧分析得出的結論,在當時來說,你以為他們自己認為那是[客觀]或是[主觀]知識?當局者迷呀!以我們現在標準+知識,當然知道是荒謬,但你要回到那年代的角度。再過二千年,在 4015 年的人類回首 2015 年,又如何?我其實有點遺憾,因為我們永遠不會知道,不過我估一定會在駭笑今天的我們是如此的無知荒謬。

      不過講真,看歷史看現況,我不認為人類能夠生存到 4015 年。滅亡是咎由自取。。。聖經英雄們,請勿乘機抽水。

      刪除
    3. 人對客觀世界的認識是需要時間的,在不斷探索和研究的過程中會有失敗和挫折,而從客觀世界所得的知識也會隨著時間和對客觀世界認識的增加或客觀世界自身的變化而變化。
      重要的是這類客觀知識是基於對客觀世界的探索研究所得而不是單憑主觀精神世界的構想例如是神或上帝那樣的精神世界所得的知識。

      對客觀世界的研究當然並不能夠保證所得的知識都是正確的,也有可能會錯。而知識是對還是錯並不取決於承認它的人是多還是少,而是取決於所得知識否能夠被客觀世界所驗證。

      如果『人類深信地球是有角(flat earth)的呀!』是基於當時對客觀世界的研究以及受到當時的知識水平和設備條件等所限而得出的結果而不是基於像神學那樣以主觀精神世界為主要前提的話,應該也可以被認為是當時的客觀知識;而後來當人們把那個知識運用在客觀實際中時發現它與客觀現實不符而需要改變認識,否則就不是客觀知識了。

      只要有客觀世界的存在並且人們從那裡得到知識,應該是可以稱為有客觀知識的。

      刪除
    4. 閣下最終想拗什麼?假如是踩神學,那神學 v 科學之爭是(政治)權力之爭,對[我們科學家]來說,we don't argue spiritual issues.

      我是讀科學的,我們科學界中,其實爭議非常多。同一研究題目,Harvard 某某認為 A theory,MIT 某某認為是 B theory,Stanford 某某認為是 C theory,全部猛人都有勁科,但互有歧見。公眾就只靠傳媒非常簡化的報道,所有爭拗,只在科學界圈子沸騰流傳。我肯定告訴你,真正有所謂 consensus 的知識,佔比例其實少之又少。留意真正有料之 research paper,observation 那部分非常詳盡(唯一爭議是 Did you really see what you claim you saw?),但 conclusion 那部分則非常小心翼翼(這部分當然就是戰場)。假如客觀知識有無數[客觀]版本,亦可能是荒謬錯得離譜,那我們的拗點就是[客觀知識]到底有什麼好處?是不是?你若要兜回神學,then we're arguing different things.

      刪除
    5. 我們科學家明白 we don't know jack,所以我們有自嘲的幽默。。。

      介紹大家好野,一個嘻笑網頁:Improbable Research。

      (1). 去 google : 打 "Improbable research chicken chicken chicken"

      (2). 去 google : 打 "Improbable research How to write a scientific paper"

      You won't regret it, we all need a good laugh.

      Improbable research 不只是玩嘢,絕大部分[遊戲文章]都是真正科學家(PhD degrees,多數是名校)所寫,we of the scientific community totally dig it,雖是嘲諷,but there's absolutely more truth in the sarcasm than we care to admit.

      刪除
    6. 拗的是有沒有客觀知識?
      而至於 『[客觀知識]到底有什麼好處?』,或客觀知識是否必定就等於是正確,那是另外一回事。

      刪除
  7. 穏中求變,正是中庸之道之一法則。
    歪坐得多便會壞骨頭,但我相信一生坐姿畢直的人也會患疾。
    人的構造就是求不同,歪坐的慾望是與生俱來,正如保持正確坐姿的慾望一樣。我相信這是人的本性。

    回覆刪除
  8. 『[客觀]知識說地球是有四角的』那麼有人說「神山地震是有人在山上拍裸照引發的」也屬客觀知識了?

    回覆刪除
  9. 這篇文章說的是簡單的道理,但真的鼓勵了膽小的我。我常常害怕,害怕困難而退縮軟弱。但你說到,「勇於冒險,探索不同的可能」,是很大的鼓勵。此前教授說到思考力的鍛鍊,是要有一顆謙虛好學的心,也是良言警語。謝謝你一直寫的小感悟或故事,讓我有機會把文章分享給朋友互勉。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