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澄清幾點,免生誤會。首先,我不認為所有對民族性的判斷都是刻版印象(stereotyping) 或以偏概全;其次,如果真的有民族性這回事,也只會是一個概括的現象,不可能全無例外;還有,雖然有關民族性的研究由上世紀七十年代開始已不成氣候 (原因複雜,不贅),但一直仍有少數研究者,例如史丹福大學社會學教授 Alex Inkeles 和荷蘭馬斯特里赫特大學 (Maastricht University) 教授 ( Organizational Anthropology and International Management) Geert Hofstede。我不妨列出他們的三本著作,那是貨真價實的 national character studies 或 culture-and-personality studies(註):
•Alex Inkeles, National Character: A Psycho-Social Perspective (1997)
•Geert Hofstede, Culture's Consequences: Comparing Values, Behaviors, Institutions and Organizations Across Nations (2003)
•Geert Hofstede, Cultures and Organizations: Software of the Mind (2010)
然而,只要考慮到以下三方面,我便不得不對「民族性」一說深感懷疑:
(1) 決定因素
沒有人會否認人的思想和行為會受環境影響,但甚麼環境會有甚麼影響、影響到甚麼程度,卻未必有一定的規律或模式;所謂「民族性」,當然不只是籠統地指這種影響,否則也沒有甚麼好爭論了。
認為民族性存在的人,相信的大概是:一個人所屬的民族會影響、甚至決定他的很多思想和行為,由於這個民族的大多數人都受到這些影響,因而在思想和行為上有明顯的共通性,這就是民族性了。
問題是,「民族」這個概念本身就有爭議;例如所謂「中華民族」,那是一個民族嗎?還是國族 ('national character'指的明顯是國族)?如果「中華民族」指的是國族,那麼,漢族和中國境内很多的其他族群便可以說是不同的民族。有些人說的「中國人的民族性」,其中的「民族」一詞,指的是中華民族、抑或只是指漢族?如果是前者,「思想和行為上有明顯的共通性」一說便難成立 --- 單看藏族人和漢族人,已是天南地北的不同。
如果只是指漢族,那仍然要解釋為何屬於漢族便會在思想和行為上有明顯的共通性。是由於漢族的獨特文化因素?(順便一提,culture-and-personality studies 著眼的不是 national character 而是 cultural identity。) 可是,同是漢族,因為地理環境和其他因素,也有文化上的差異,由一個大文化分出不同的次文化(而次文化又可再分流),例如有些人認為南方人和北方人分別很大;如此一來,所謂「民族性」,是由主文化決定還是由次文化(或次次文化)決定?中國的南方人和北方人都有相同的「中國人的民族性」嗎?
(2) 牢固性
認為民族性存在的人,還相信民族性是根深柢固的,成為一個人性格的一部份,即使不是完全不能改變,要改是十分困難的。好了,就算我們解決了上述所有問題,找出民族性的決定因素,可是,為何民族性是根深柢固的,還須解釋。如果只是文化和社會環境影響思想和行為,那麼,換了一個截然不同的文化和社會環境 (例如移民外國),那些影響應該可以逐漸轉淡、甚至消失,因為新的環境一樣會有重大影響。為甚麼不可以這樣改變呢?
有些認為民族性存在的人,對民族性的根深柢固程度,有更奇異的理解:他們相信民族性可以世世代代傳下去,即使你跟你的祖先生活在非常不同的文化和社會環境,你依然有你祖先的民族性。
這個看法我實在百思不得其解!民族性要有決定因素,如果文化和社會環境是決定因素,那麼,這些環境變了,民族性便會隨之而變,怎可能代代相傳?清末民初有很多差不多先生和阿Q,因此現在的中國人也有很多差不多先生和阿Q?難道清末民初和現在的中國竟是相同 (或非常接近) 的文化和社會環境?抑或是有些神秘的因素,令中國人的民族性歷久不變?
以我自己為例,我的曾祖父是小農,但我的祖父是有錢的地主,我父親則是小巴司機,我自己讀西方哲學,受柏克萊精神洗禮,在美國生活了二十多年,我的兒子在美國長大受教育。 如果說我曾祖父的「小農DNA」可以傳到我,我沒有理由相信;如果說可以傳到我的兒子,那簡直是荒天下之大謬!
我是否證明了沒有民族性這回事?不是,但我至少清楚說明了為甚麼我對「民族性」一說深感懷疑。
(3) 解釋力
「民族性」這個概念,經常被人用來解釋某些人的思想和行為 (例如所謂「強國人」) 。陶傑甚至說『世界許多衝突,「民族性」可以解釋,而且幾乎是最合理的解釋』(見〈書單未完〉) ; 假如他說對了,社會科學的不少研究便會簡單容易得多,那真是偉大的貢獻啊!可惜的是,「民族性」這個概念的解釋力根本成疑。
「解釋力」(explanatory power)是科學哲學裏的重要概念,一個理論或假設有沒有解釋力、或解釋力有多強,取決於很多因素,例如它能夠解釋到有關現象的多少細節。如果某人在馬拉松賽跑中昏倒猝死,你用「每個人遲早都會死」來解釋,便沒有解釋力,因為完全不能解釋事情的細節(為何死前先分昏倒?為何不遲不早在那個時候死去?為何昏倒前手按心口、臉露痛苦神色?...) 。 其他因素不一一講了,有興趣者可參考 Wikipedia 的 'Explanatory Power' 一條,寫得相當簡潔易懂。
此外,如果某事情 X 有兩個可能的解釋 A 和 B,不過,A 能夠充分解釋到 X,而 B 能夠解釋到的,A 也解釋到,反之則不然;在這個情況下,B 就是多餘的解釋,是 explanatorily redundant,棄之可也。
用民族性來解釋人的思想和行為,解釋力很弱,而且往往是 explanatorily redundant。讓我舉個簡單的例子:某些中國遊客在外國名勝古蹟上刻上自己的名字,我們可以用「中國人的民族性」來解釋他們的行為嗎?有些人認為可以,說用「中國人一般都沒有公德心」就可以解釋到。姑勿論中國人是否真的一般都沒有公德心,這個說法不能解釋為甚麼同行的中國遊客中只有這些做出這樣的行為,其餘的則沒有。如果我們提出另一個解釋,考慮這些刻字留名的中國遊客的教育程度、是鄉下人還是城市人、是否第一次到外國旅遊、當日的心理狀態等等,便可能對他們每一個人的刻字行為提供合理的解釋;如果這些解釋能充分解釋到他們的行為,「中國人的民族性」這個解釋便是 explanatorily redundant 的。
(註) 陶傑在〈書單未完〉一文說「英國人論述英國的民族性,書著極豐,百年不下數百種,以下幾本,為其中最佳者」,可是,他列的三本書,至少其中一本根本就不是講甚麼民族性的:Kathryn Tidrick 的 Empire and the English Character,副題是'The Illusion of Authority',講的是大英帝國統治階層的一些出色人物,是 "about the play of character within the context of empire",而且 "the English character" 只是 "a convenient shorthand for an untidy bundle of thoughts and feelings"。
//用民族性來解釋人的思想和行為,解釋力很弱,而且往往是 explanatorily redundant。讓我舉個簡單的例子:某些中國遊客在外國名勝古蹟上刻上自己的名字,我們可以用「中國人的民族性」來解釋他們的行為嗎?有些人認為可以,說用「中國人一般都沒有公德心」就可以解釋到。姑勿論中國人是否真的一般都沒有公德心,這個說法不能解釋為甚麼同行的中國遊客中只有這些做出這樣的行為,其餘的則沒有。如果我們提出另一個解釋,考慮這些刻字留名的中國遊客的教育程度、是鄉下人還是城市人、是否第一次到外國旅遊、當日的心理狀態等等,便可能對他們每一個人的刻字行為提供合理的解釋;如果這些解釋能充分解釋到他們的行為,「中國人的民族性」這個解釋便是 explanatorily redundant 的。//
回覆刪除引用「中國人的民族性」的人, 不見得是想解釋「為甚麼同行的中國遊客中只有這些做出這樣的行為,其餘的則沒有」吧。他們應該是把中國人當作一個體而不會細份, 然後把中國人這個整體和其他國家的人類比。如果用「民族性」來嘗試解釋「為甚麼中國人和其他國家的人都是人類, 但普遍來說中國遊客最常在外國作不文明的行為」呢? 則雖然可能粗略, 但是不是就真的沒有explanatory power?
既然在中國人這個國族裡用民族性是已經無法解釋清楚,我們又如果用這個說不清概念去和其他國族作比較?
刪除Yui
為什麼普遍來說中國遊客最常在外國作不文明的行為呢? 因為中國還是發展中國家,德育之教導還未能普遍化。
刪除真民族性是要代代相傳(即每代都重視此 trait)。我覺得還是有,例如中國人(包括港澳台):
(1)愛面子。
(2)要對方妥協,[理]和[俾台階佢落得好好睇睇]同等重要。
(3)先顧家,再顧國。
(4)批評異議當成對個人之針對,一涉個人,就少了份幽默感。
(5)各家自掃門前雪,獨善其身,較少敢挺身而出不加思索之 reflexive 仗義行為。
(6)即使教育程度高之人,大事可能[靠譜],但小事缺公德心。例子亂泊車。外國唐人集中之 shopping plaza 停車場,永遠是車泊得亂七八糟。唉。
等等等等等等。
如果真係有民族性,而要削骨還父割肉還母先可以擺脫,咁絕大部份香港人都做唔到,又點搞港獨?
回覆刪除陶賊班信徒又會大條道理咁話:佢唔係學者,佢唔使同你認真做學術研究或者辯論。換句話說,陶賊鍾意點玩都得。陶賊講得啱,佢班孝子賢孫固然拍手讚好;講得唔啱,佢班孝子賢孫一樣有讚冇彈,話呢種係佢之個人風格,發人深省,曲線抽水,總之陶賊點講都係啱。
回覆刪除最好笑係陶賊成日宣傳自己係講西方邏輯,然後又有人信,果度先奇。香港人思想水平之低,應該到左冇得救之水平。
講得好。
刪除挑, 教授喎, 本人建議你睇完練乙錚教授 - 「文化基因論」:港陸源同體異關係緊張 一文, 你就知你所謂的民族性三個考慮, 根本就係垃圾
刪除我其實唔係好清楚練乙錚 「文化基因論」立場係乜,唉。不過練某唔係嗰科專科就好心收歛吓咪講到言之鑿鑿,確可信據喇。
刪除CUNY 嘅 research 係集中於 song culture 呀,要由雀引申到人類,班友點勇都只敢响研究結論到話[人類學習語言會唔會腦部有類似現象呢(language evolution)?我哋應該研究吓。。。]
練某所提叫 Gene-culture coevolution ,研究係十分初期(即冇乜定論)亦十分具爭議性,絕對唔係練某所暗示係既定知識。此科目爭議雙方都有科學研究大家拗緊,我求其揀嗰例子:
The Transmission of Genes and Culture: A Questionable Analogy
Nicolas Claidière, Jean-Baptiste André
http://jb.homepage.free.fr/HomepageJB/publications_files/Claidiere_Andre_2011.pdf
練某閒談提下冇問題,但咪誤導當係冇爭議性吖嘛。
睇完練乙錚教授 - 「文化基因論」:港陸源同體異關係緊張一文後,
回覆刪除就知民族性三個考盧一文如何粗淺兼無料到,
同樣係教授, 為何練乙錚大名鼎鼎, 因為練生係真材實料
學下野啦, X教授
民族性相信只是一種民間/坊間對不同的社會族群,或一個大族群裡有可區分的部份族群,例如中華民族裡的漢族,藏族,維吾爾族等,一種粗略的概括;應該是對整體,不是對個體的觀感和看法。
回覆刪除由於不同社會族群肯定會有不同之處,就像中國的民間醫學--中醫那樣,由於各種類食物都不盡相同,於是就把各種類不同食物區分為 溫、寒、涼、濕、熱....等等一樣。
這顯然並不是一種很科學的區分,有時甚至是很多時也難有明顯的分界,就如王Sir文中所說的(1) 決定因素不明顯;例如溫中帶寒,濕中帶熱,甚至是同一種食物,某時會是寒又某時會是熱....所以(2) 牢固性也欠奉;
如果從較為科學的西醫角度來看,食物根本就不存在著什麼寒涼濕熱,也難有科學的方法去確切區分何謂寒涼濕熱;所以(3) 解釋力也很弱。
但盡管如此,民間/坊間裡和中醫卻仍有相信甚至用這很模糊的區分來作某些中醫治療;中醫甚至有一套所謂辯證施治的理論來解釋,什麼八綱辨證、六經辨證....等等,這對於採用定量分析的西醫來說簡直與玄學無異;但對於中醫和民間來說,則卻也有市場。
陶傑只是普通的文字/文章寫作人,他寫作的對象是坊間民眾,就像中醫與坊間民眾那樣。坊間為數不少的民眾包括陶傑可能都不是專家學者,他們對並不是很科學的寒涼濕熱和對有點像玄學那樣的中醫理論理解程度有可能會多於對較為科學的西醫病理分析理論易理解或易明白一些。
可能民族性就像中醫的寒涼濕熱那樣,只適用於中醫,無法用西醫的科學方法去定量/量化分析或證明。儘管如此,民族性也像中醫那樣,在坊間普羅大眾中也有存在的空間。甚至西醫有時也以民族性來區分防治措施。例如前列腺癌的預防普查,有的國家豁免對非洲裔移民的收費,認為這個族群的發病率比較高。當然,這不會被認為是種族歧視,也未見有人反對那樣做。
Hello 匿名s;
回覆刪除Though I have doubts on your ability in understanding the two articles, let me try to point out the differences:
1.) Lin'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question of WHAT
2.) Wong'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question of SO WHAT
Do you see the difference? Would you mind exercise your brain a bit more?
AND
If you really have read the articles, you will know that Lin's article and Wong's articles are not contradictory.
練乙錚 - 「文化基因論」:港陸源同體異關係緊張
刪除http://vicsforum.blogspot.fr/2015/06/blog-post_25.html
練乙錚認為:『不過,「文化的生物基因說」,卻由於上述的實驗結果,已經不能一筆否定!』
練又認為存在有:『文化基因變異的達爾文機制』
練認為:『簡單總結:同源的「中華文化」帶着變異因素,遇上三個不同的篩選/賞罰機制,衍化出異體的陸、港、台文化。
因為有上述的斑胸草雀實驗結果,這個說法已經不能單純看成是一種拾生物學牙慧而可有可無的類比,而是一種有不能輕易否定的生物遺傳實驗和基因理論為基礎的看法。』
練乙錚認為不能夠一筆否定「文化的生物基因說」。
------------------------------------------------------------
王教授認為『我是否證明了沒有民族性這回事?不是,但我至少清楚說明了為甚麼我對「民族性」一說深感懷疑。』
以你的理解能力,你認為兩者沒有contradictory的地方?
You yourself have already answered the question:
刪除Lin: 「文化的生物基因說」,卻由於上述的實驗結果,已經不能一筆否定!
Wong: 我是否證明了沒有民族性這回事?不是,但我至少清楚說明了為甚麼我對「民族性」一說深感懷疑。
Lin's stance is that there is scientific/ genetic evidence to support the idea of 文化的生物基因說 (whether it equals to 民族性 is another issue. But lets assume that they are the same first). And thus, his stance is that one cannot simply falsify the entire idea. Lin is answering the question of what 文化的生物基因說/ 民族性 is, and why one cannot simply falsify the entire idea.
Wong's stance is even clearer. He said that he has not falsified the idea of 民族性, but he has doubt on the usefulness of the entire theory. He is answering, or expressing his idea on the question of SO WHAT even if 民族性exists? He questioned the usefulness of this tool/ theory in explaining social phenomenon.
I really do not think that these two articles are contradictory, and more importantly they are actually answering two different sets of questions. Do you see my point?
AND, most importantly, there is a big gap between the idea of 文化的生物基因說 and 民族性. AND, there is really huge gap between the study of 民族性 and the use of 民族性 by 19.
王教授『對「民族性」一說深感懷疑。』
刪除但練教授則認為『不過,「文化的生物基因說」,卻由於上述的實驗結果,已經不能一筆否定!』,即是不『深感懷疑』。
一個是『深感懷疑』;一個是不『深感懷疑』,如果這不是contradictory的話,那什麼才是contradictory?
------------------------------------------------------
雖然「民族性」之說不完全等於「文化的生物基因說」,
但「文化的生物基因說」可能比「民族性」之說更深一層,
即是說,如果不『深感懷疑』「文化的生物基因說」的話,也就不『深感懷疑』民族性。
如果你理解不到,那就只能夠對你的理解能力『深感懷疑』了。
陶賊班孝子賢孫點回應:
回覆刪除http://m3.hkgolden.com/view.aspx?message=5913816&type=CA
想到王Sir提出的三個考慮:
回覆刪除(1) 決定因素;「民族」這個概念本身就有爭議;如何決定何謂一個「民族」;
(2) 牢固性;民族性隨著環境轉變是否會改變?
(3) 解釋力;如果中國人都具有相同的民族性,則為什麼有些中國人到處刻字但有些則沒有?怎樣解釋?
嘗試考慮王Sir提出的三個考慮:
(1)決定因素;怎樣決定或確定為一個「民族」?
由於各民族之間的相互通婚,非常之純種的民族可能已是「賣少見少」的了,
而不太純種的民族則仍然可尋。例如漢族,經歷數百年的蒙漢通婚,還有與其他族裔之間的通婚,這一族人與漢朝時期的那一族人可能會有分別;
但到底有哪些分別?是否DNA的組成有哪幾條基因改變了?
這是無法確定的事,因為漢朝那時還未有DNA鑑別那回事,根本沒有當時的DNA資料可與現在的DNA對比。
所以嚴格來講,何謂漢族?可以說是沒有科學根據來「證明」你是不是漢族。
那是否就能夠說漢族已不存在了呢?顯然也不是。如果你到中國的國家統計部門相信可以找到資料中國現在約有多少人是漢族,有多少人是藏族等等。而被視為是漢族的人也大多數繼承了漢文化等等。
所以,儘管「民族」並無科學的或精確到DNA級別的劃分,但現實中卻有坊間的分辨和決定的方法,而使到有「民族」這樣東西存在。例如怎樣為之猶太族?相信並不是用檢驗DNA來決定是不是猶太族的,但那是否就等於沒有猶太族呢?顯然也不是。
所以,如何決定一個「民族」,基本上是傳統或「坊間」辦法。嚴格來講是沒有「民族」這樣東西因為沒有精確的決定方法;但事實上卻有民族這樣東西存在。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