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331

名校的路障


阿樂申請大學的事已大抵塵埃落定,他申請的三間公立大學 --- UC Berkeley, UCLA, UC San Diego --- 全都錄取了他,可是,申請的九間私立大學幾乎全軍盡墨;說是「幾乎」,因為其中四間雖然沒有錄取,但也沒有拒絕,而是將他放入候補名單。這些結果跟我們預期的相去不太遠,而阿樂能入讀我的母校 Berkeley,我自然萬分高興;不過,他的首選是 Columbia University,申請失敗,少不免有點失望。最令阿樂失望的,倒是 Georgetown University(他申請的是最難入的 Walsh School of Foreign Service),因為他認為自己被錄取的機會不低,誰知只入了候補名單。

最新一期的 Time 有一篇文章題為 "The Elite Squeeze",講的正是申請入讀美國私立名校的種種怪現象;文章所述的,我們早已知道,也與阿樂的申請經驗若合符節。然而,就算是美國的家長,很多也不知道「(私立)名校之路」的各種「路障」,美國以外的人當然更不清楚了;因此,寫篇文章簡略談一談,也未嘗不是一件小功德。(公立大學因為受政府限制,要錄取一定數量的本州學生,收生的標準較簡單直接;雖然公立名校如 Berkeley 等都聲稱收生採用 holistic approach,但沒有私立名校那麼多「花樣」。)

最重要的一點,也可能是最多人不明白的,就是這些名校的學位並不是「有能者得之」那麼簡單。所謂「有能者」,不只是指校內和公開試成績都非常優異,還有課外活動、社區服務、老師的推薦信、和自我介紹的短文等,全部都是最好的。問題是,即使學業成績和其他條件都無懈可擊,被頂尖的私立名校錄取的機會仍然可以很低。部份原因當然是僧多粥少,極其優秀的學生遠比這些名校的學位多,但還有其他未必廣為人知的因素。

根據上述那篇 Time 的文章,美國私立名校每年錄取的新生中,10% 至 15% 是少數族裔,10% 至 25% 是運動員(可以替大學出賽者),10% 至 25% 是 legacies(指有至親是校友者),2% 至 5% 是向大學捐巨款者的子女,1% 至 2% 是名人或政客的子女,1% 至 3% 是該校教授的子女;這幾類新生隨時可以佔了 50% 甚至更多,餘下的學位,才輪到其他申請者爭得頭崩額裂。

當然,這幾類新生的成績不可以太差,否則也不會被錄取(父母捐超級巨款者可能是例外),但他們肯定有優勢。例如兩個學生的學業成績和其他條件同樣優異,一個是少數族裔,另一個不是(也不屬於其他有優勢的類別),那麼,前者被錄取的機會便高過後者不少;其實,即使非少數族裔那位的成績明顯較優異,這些名校很可能仍然會捨他而取少數族裔那位。阿樂就有一位少數族裔的同學,成績和其他方面都跟阿樂相距頗遠,卻被一名校錄取了,而阿樂只是入了候補名單(在美國,亞裔不是少數族裔,申請私立名校不只沒有優勢,而且有劣勢)。

還有一點是上述那篇 Time 的文章沒有提及的,就是私立名校都有所謂的 feeder schools,會在這些中學錄取較多的學生,和它們有較緊密的聯繫;因此,在 feeder school 就讀,被名校錄取的機會便高很多;而這些中學,自然也就是中學的名校了。我們住的小鎮,當然沒有 feeder school。

讓我引 Time 那篇文章的最後一段作結(不翻譯了),因為這段對我來說特別有意思 --- 阿樂雖然失望,總算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If you're a student who is desperately attached to a handful of those schools, you need to pull back and think about how quixotic your quest is, recognizing the roles that patronage and pure luck play. You're going to get into a college that's more than able to provide a superb education to anyone who insists on one and who takes firm charge of his or her time there. But your chances of getting into the school of your dreams are slim. Your control over the overcome is very, very limited, and that outcome says nothing definitive about your talent or potential. To lose sight of that is to buy into, and essentially endorse, a game that's spun wildly out of control."

35 則留言:

  1. 恭喜王教授,Berkeley很好啊。

    回覆刪除
    回覆
    1. 謝謝。的確很好,所以我很開心。

      刪除
  2. 我估 Time 作者的目標讀者是家長,不是入不了學的學生。

    美國入大學的平均年齡是 18 歲。美國的 18 歲(剛成年)孩子呀!作者到底明不明孩子心理?他們入不了心儀大學最多是失望一天到一星期,跟著就是 "Who really fuxking care,now how do I get a fake ID and have some beer?" 。只有他們的家長才耿耿於懷,覺得[唓,有乜咁巴閉咪又係玩特權我乖仔乖女先入唔到咋嘛。。。]

    入 Harvard 好處是 Harvard 是一個 brotherhood, meaning loyal alumni。意思是在現實社會請人商業聯系等等對方知你係校友,有真好處。李光耀(哈佛生)傳因為兒子阿龍不肯入哈佛(當然收了)而入了 Stanford 嬲了一排。。。

    回覆刪除
    回覆
    1. 對,作者的目標讀者是家長,但的確有些18歲的美國少年對入頂尖名校看得很重,他們通常是心智比較成熟,一早已清楚自己志向的少年。幸運地,也不幸地,我個仔屬於這一類。

      刪除
    2. 我亦認識非常清楚自己志向的剛成年,但冇清楚到有[必入大學]咁巴閉。除了一位玩小提琴一心要入 The Juilliard School。 Map 自己人生路徑由入特選大學開始?嘩,我呢聽 happy go lucky 無災無難入學嘅就永遠唔會明咯嘞。

      刪除
  3. 無知一問,亞裔學生較難入讀名校是歧視,還是因為亞裔學生多給人只會讀書的印象,還是其他原因 ? 謝謝。

    回覆刪除
    回覆
    1. 另外,那是否公立大學就沒有這種問題,謝謝。

      刪除
    2. 公立大學也會考慮少數族裔的因素,但沒有 legacies 等其他問題。關於asian quota,可參考這篇:

      Statistics Indicate an Ivy League Asian Quota

      刪除
  4. 恭喜王Sir,令郎成功踏入人生一個新階段。

    回覆刪除
  5. UC Berkeley campus 沒記錯是依山而建可遠望灣區
    樂少若週末唔返屋企替換衣服 教授駕車去送也很便利
    一同去東海飲茶點心極之方便

    回覆刪除
    回覆
    1. 我也記得東海,這酒樓已二三十年歷史了,我初到 Berkeley 時第一次飲茶便是到那裏,一邊吃點心,一邊欣賞海灣景色,真盞!

      刪除
    2. the inner space (from my tablet)4/01/2015 10:46 下午

      Columbia 和 Georgetown 都在東岸吧
      教授與教授太要去探樂少要幾個小時飛機出入機場時間
      再加上時差 東西岸 3hrs
      一天去一天返 可以停留的時間有限 要去夠一週才合算
      or
      樂少 也沒可能每個週末返屋企飲湯 拿替換衣服
      and 吃 教授親自下廚的菜式喇!

      不過樂少可能喜歡去遠些 exceeding 教授於教授太 arm length 所及 哈哈哈 真是矛盾。

      刪除
  6. UC Berkeley 已是超勁的大學,在世界大學的排名在十名之內,王教授的公子能入讀,應該很自豪了。根據 US News 的排名,Berkeley 是 globally 排第三:

    Best Global Universities Rankings

    回覆刪除
  7. 講真,undergraduate study 最 elite 同你公立十大其實教學質素冇乜大分別,但有$有權有身份家底之公子哥兒絕少入公立大學,咁即係你入 elite 私學你可能建起你個人之人際網絡後用。

    真人真事:

    某女孩只申請了加大系統(UC system)最出名之五六間大學,全被錄取,她最後決定讀 UC San Diego(UCSD),我問點解唔去最出名之 Berkeley?

    她答:我喜歡 UCSD 之 ambience,同我性格夾。我想讀醫,毋需一開始就咁辛苦去同太多猛人爭 A,SD 我估我可以較輕鬆攞A之餘亦可以 enjoy life,仲可兼顧我年年都有抽時間去嘅危地馬拉做義工。。。

    嘩,18歲咁識諗,我立即肅然起敬。此女日後非同小可。

    回覆刪除
    回覆
    1. 我也許應該替小兒澄清一下:他申請那些私立名校,並不只為名氣,否則他會申請所有 Ivy League 名校(他沒有),也不會不申請 MIT;他是根據那些學校的programs和環境來決定是否申請的。

      刪除
    2. 我這個長期(匿名)讀者一路看著王教授寫樂少,已不期然關心他的成長,見樂少聰慧早熟,現在又考入一流學府,真替他高興。我也要拾人牙慧,說樂少日後非同小可!

      刪除
    3. 我亦澄清一下:我覺得申請私立名校冇問題喎,點會有問題?我申請哈佛鍾意佢名氣點解唔得?唓!通常係咪 good fit 真係靠估,要讀過起碼一年先知。敢申請私立名校例如哈佛嘅成績唔會差得去邊,咁入唔到亦冇所謂,大把留爺地方,係咪?又唔係追女仔,入唔到某名校點會魂牽夢縈咁淒涼吖。。。

      刪除
    4. 選 UCSD 嗰位 UC Berkeley 當然亦收咗佢,但佢識當機立斷揀 UCSD,因為讀 pre-med 最緊要係 GPA 同 MCAT score,佢[他條]啲响風光如畫嘅 San Diego 攞 A 好過喇。。。Berkeley 除咗校園外,周邊地區紅番區嚟㗎。。。

      刪除
    5. Horai,你言下之意無非係「醉翁之意不在酒」。
      人各有志,你個「某女孩」鍾意去危地馬拉唔等於其他人都鍾意去危地馬拉啩?

      「....此女日後非同小可。」你係算命佬/婆?
      唔通選讀其他學校嘅人就唔會「日後非同小可」?如果選讀其他學校嘅人都一樣會有「日後非同小可」嘅話,咁同你選讀邊間學校又有咩關係?

      刪除
    6. @匿名(10:14):吓?!

      好,閣下唔使[日後],閣下一出世就[非同小可]。滿意喇?

      真係莫名其妙。。。唉。

      刪除
    7. Horai,而家係話你九唔搭八咋,選讀邊間學校與[非同小可]有咩關係?

      刪除
    8. 哦,要[對題]咋係嘛?得!我好易話為。

      恭喜你 恭喜你
      王家有子入名校
      令郞入學 笑嘻嘻
      攞like攞獎又攞A
      恭喜 賀喜
      喜上加喜慶雙喜

      恭喜你 恭喜你
      閤家歡快真開心
      健康爭取養身心
      種福降祥又夠運
      恭喜 賀喜
      恭賀令郎志凌雲
      鵬摶九霄學有恆

      恭喜 賀喜
      喜上加喜慶雙喜
      更祝年年見 dean's list
      恭喜 賀喜
      預賀令郎 summa cum laude
      五福降臨運氣誇喇喇。。。

      刪除
  8. 又有人中招 和 他 糾纏 給他娛樂!

    回覆刪除
    回覆
    1. 咪係!有人話咗唔睬我㗎嘛,姣婆守唔到寡,冇口齒!

      刪除
    2. Horai啲係細路仔略地遮羞啫

      刪除
  9. 樂仔入了UC Berkeley已經是很不錯的了,在學四年準備充足才再申請Georgetown or Columbia吧。(樂仔應該不會只諗完學士便滿足了吧?)

    想問一下,按教授經驗,這些潛在因素是否只適用於undergraduate? 還是graduate school 也是會這樣衝量呢?學系在取錄碩士/博士生時應會較著重申請人的能力和表現吧?畢竟研究院是做研究、談學問的地方。當然,那些MPA,MBA等等是重視人脈多於一切……

    回覆刪除
    回覆
    1. Graduate school 也有類似問題,但沒有那麼明顯,而且 law school,medical school,MBA 等的情況都不盡相同。至於學術研究的 graduate school,參考這篇,可見一斑:

      Sorry, Cal State Students, No Princeton Grad School for You!

      刪除
    2. 那些MFA等藝術科應不致如此吧?例如creative writing這些,以種族和與學校有否校友關係等作考慮因素是否有點兒離譜……?

      刪除
  10. 小讀者好奇一問,王教授還有沒有練平板支撐?現在做到多少分鐘了?

    回覆刪除
    回覆
    1. 仍有。剛好昨天創了新紀錄,是50分鐘,距離我的目標只有10分鐘,應該在五月底前可以達標。這個進度比我預期快了不少,原本預備至少要十個月的時間,現在竟然半年便成了。

      刪除
    2. 50分鐘! 好勁呀!!!

      刪除
    3. 口講無憑。

      刪除
    4. 這個平板支撐訓練是我的自我挑戰,我向自己交代得到便成了;說出來,大家聽著有趣,當然可以不信我,但我也不覺得有需要證明。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