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715

洪蘭事件

今早收到台灣《自由時報》記者的電郵,要求訪問我;原來〈不要臉的劣譯〉一文引發台灣網友廣泛討論,有讀者致函《自由時報》,希望能報道此事。我婉拒了直接訪問,但答應會書面回答記者的問題;記者說還會就此事訪問兩間出版社和洪蘭,這是公道的做法,我也很好奇他們會怎樣回應。

想不到這篇主要是抒發個人不滿的文章竟會引起這麼大的迴響,不過,能令一些讀者對劣譯有所警惕,甚至向出版社投訴劣譯,未嘗不是好事,因為讀者的壓力有可能令出版社加強對譯作的品質控制(但願如此)。

我寫〈不要臉的劣譯〉時只知洪蘭是台灣的知名教授和譯者,卻不知道她和丈夫曾志朗在台灣學術文化界是有權有勢的人物。洪蘭的劣譯在台灣早有人批評,可是,她的譯作還是一本接一本的出版,大概銷量也沒有怎麼受到批評的影響吧。我這篇網誌文章較能引起迴響,除了因為有身在台灣、讀者眾多的王丹在臉書轉貼了,還因為香港的《主場新聞》亦有轉載,加上我是美國教授,令一些台灣讀者覺得連台灣以外的人都注意到洪蘭劣譯的問題了。

可能「不要臉」這個強烈的字眼也是一個引人注意的因素,有些讀者執著這三個字而認為我沒禮貌、自以為了不起,甚至罵我人品低劣!PinkerThe Language Instinct Kahneman Thinking, Fast and Slow 都是我十分欣賞的著作,中譯竟給洪蘭這樣糟蹋了,實在令我氣憤;我是出於義憤而罵「不要臉」,現在雖然氣已下了,但仍然認為那三個字沒有用錯。假如只是譯得不夠好,罵「不要臉」是不恰當的,可是,像洪蘭譯得那麼錯漏百出,而且很多是明顯的錯誤,不忠於原文,甚至索性刪去一些句子不譯,完全不尊重原作者,罵「不要臉」並不過分。

翻譯書本的報酬一般不高,就算譯得好,獲得的掌聲也不會多,是吃力不討好的工作。然而,這不能成為亂譯劣譯的辯護理由,因為接下工作,就至少要交出及格的貨;就算只是掛名,其實是找人代譯的,也要負文責(不要忘記,有些人是見了你的大名才買書的)。

有讀者留言說:「翻譯文本來就很難可以把所有的東西都譯出來。語言本身就是不一樣的,不要想把橘子變成蘋果 --- 何必呢? 翻譯出來的東西有 70% 就不錯了。」不知道這位讀者用甚麼標準來計算那 70%?也許這位讀者認為我指出的 “could solve it, with paper and pencil, if not without” 一句的錯譯無傷大雅,甚至認為洪蘭刪去原文兩句,亦不影響那 70% 之數。那麼,讓我再舉一例吧!Kahneman 原文有這一句:

“The highly diverse operations of System 2 have one feature in common: they require attention and are disrupted when attention is drawn away.” (p.22)

洪蘭的翻譯:

「系統二有很多不同的運作,但是它和系統一有個相同的特質:兩者都需要注意力,當注意力轉移時,它們的運作都會受到干擾。」(p.41

Kahneman 說的是系統二裏的不同操作有一個共通點,但洪蘭卻譯成那是系統二和系統一的共通點!這個錯譯在上下文是完全不通的(上下文主要是對比系統一和系統二)。假如我是出版社的負責編輯,無論上述那位讀者的 70% 怎樣計算出來,這樣的錯譯我是 100% 不接受的 --- 絕不收貨!


後記:《自由時報》記者問我可不可以多舉些錯譯的例子,我在《快思慢想》第一章隨便翻看便找到了五個極其離譜的錯譯:

原文: “Intense focusing on a task can make people effectively blind” (p.23)
洪譯:「完全聚焦在一件事上,會使這個人暫時性的失明」(p.43)
按:集中注意力在工作上又怎會令人暫時失明?難道洪蘭連這樣的常識也沒有?就算單看 “effectively blind” 不知道該怎譯,只要看看上下文就會猜到那是「視而不見」的意思。

原文: “Not all illusions are visual. There are illusions of thought, which we call cognitive illusions.” (p.27)
洪譯:「並不是所有錯覺都是看得見的。我們所謂的認知錯覺(cognitive illusions)是一種思想上的錯覺,是看不見的(p.48)
按:很明顯 “visual” 這裏應譯作「視覺的」;句末的「是看不見的」是無中生有。

原文: “You have been invited to think of the two systems as agents within the mind” (p.28)
洪譯:「請你把這兩個系統想成心中的兩個代理人」(p.49)
按: “agents” 在這裏不好譯,因為中文沒有對應詞,一般譯作「行事者」或「能動者」;無論如何,譯作「代理人」是可笑的錯誤。

原文: “I will often use sentences in which the systems are the subjects” (p.28)
洪譯:「我常用擬人化的句子 […] 來描述它們」(p.49)
按: “subjects” 指的是句子的主語,怎麼扯到擬人化了?

原文: “If endorsed by System 2, impressions and intuitions turn into beliefs, and impulses turn into voluntary actions.” (p.24)
洪譯:「而且常常很衝動要變成自主性的行動」(p.44)
按:無言。

132 則留言:

  1. 網民繼續翻譯打假 !
    http://disp.cc/b/630-63x3

    回覆刪除
  2. 這句一般香港中學生應該都可以準確翻譯,她也太離譜了吧....教授用「不要臉」這詞,用的很準確。譯者實在十分不要臉。就算在文化界一直有權有勢又如何,對事不對人。今次劣譯就要批評。 不知出版社,特別是作者本人會作何回應。

    回覆刪除
  3. 一些劣作、劣譯,固然可以批評。但應針對作品,而非作者,譯者。 或可曰作譯者不負責任,但指責其人格、個人背景,大可不必。"有權有勢"是否另有暗示,又與譯作水準有何關聯? 教授似乎被怒氣沖昏了頭腦,這兩篇文章是有些過份了,有違平時一貫厚道的作風。

    又教授似乎亦忘了一些謙遜之道。「一位美國教授」又如何? 是否美國教授的批評特別有理? 而「一位」是尊稱,一般我們都不會這樣自稱。好像別人問「你們幾位...?」,我們會自謙答「我們幾"個"...」。

    若有冒犯之處,請諒。


    回覆刪除
    回覆
    1. 「不要臉」這裏只是指個別的行為(劣譯和出劣書),不是泛指某人的人格,上下文相當清楚了。

      「有權有勢」當然有所指,有兩點:一、說明我不是明知他們有權有勢而故意打老虎;二、用以解釋為何劣譯可以一本接一本的出版。

      我根本不當做教授是一回事,美國教授亦沒甚麼特別;我提這身份,不過是因為相信有些台灣讀者會因為批評者是美國教授而格外意識到外國也有讀書人留意到洪蘭的劣譯問題。

      「一位」是尊稱?這個我從未聽過。難道「一位風塵女子」或「一位同志」也是尊稱?(其實我本來是寫「個」的,後來改為「位」,覺得文雅一點,不是因為「位」較尊。)

      刪除
    2. 「位」者,辭海注釋四曰:「敬稱也;如云一位、諸位。」

      這是常見誤用,就好像很多人說「我府上」的笑話一樣。

      刪除
    3. 想不到我讀了中文這麼多年,竟不知道「位」有這一義,多謝指正。不過,我認為現在的用法寬鬆了,寫「一位風塵女子」、「一位同志」、「這位小朋友」等,不見得要有尊稱之意(不過我還是將「位」改回「個」)。

      刪除
    4. 她/他是一位風麈女子/同志;
      這位小朋友、女士等等。

      相信以上所舉例子,多少都有些尊重的意思。畢竟有些上述人士都是值得尊敬或尊重的。如改為「個」,則較為中性。甚或用「個」稱呼對方,則顯得有些無禮了。

      刪除
    5. 印象中很久以前「位」是尊稱。
      如果朋友問「你們幾位...?」,我下意識仍多數會答「我們幾"個"...」;不過如果酒樓知客問「你們幾位...?」,我會答「我們幾(座)位...」
      現在作為量詞,一人變成一個人,你那位女朋友變成你條女也不奇怪。

      刪除
    6. 顯然大家的英文跟中文都比洪蘭好。

      刪除
    7. 中英文都比洪蘭好的人多的是。

      刪除
    8. 是沒其他有力論點才一直執著在「位」和「個」嗎?無論如何,王教授對洪譯的指責都非常有道理,只有沒有道理的人才會拿枝微末節來作文章吧!

      刪除
    9. 我相信 Benny 並無惡意,而我對於自己不知道「位」是尊稱,的確是感到慚愧的。

      刪除
    10. 我也並無惡意。除了貪高興外,更指出改變習慣引起突兀。

      曾試過知客問「你們幾位...」時答「我們幾個」,知客錯愕一會,未必覺得客氣。

      自認英文差,英美讀音沒數據。但日常經驗不少,某人用錯字時,更正還是順從都可能引起不快(對方會知你故意跟錯)。最好另用說法,次選重複(等於 ditto,沒不敬或逢迎)。

      刪除
    11. 一個人的行為,直接反映了他的品格;做不要臉的事,就是不要臉的人。洪蘭的翻譯作品不是免費午餐,她收了消費者的錢卻交出劣等貨,誤導讀者,就是品格有問題,版主以至公眾也有權力批評。---- Ata

      刪除
    12. 教授明辨,不以唐突為忤,頓使後學萌生尊敬之心。

      順便澄清,我並非對教授的評論有異議。 因我重來不看譯本,未看過有關譯著,亦不瞭解該書內容。 只是個人在多年前,校對過一本固態物理的翻譯課本,又嘗試翻譯過一本導師寫的核子工程著作。 因此有過少許的翻譯經驗,故在此多言兩句而已。 還有,在這個年代,真有那麼多人看譯本嗎? 翻譯本還有那麼大的市場嗎?

      這次只是覺得教授若能就事論事,不涉譯者人身背景,或可較為中肯地評論。 同時措詞用句方面,如能較為婉轉些,或可令人更易接受改進。 至於各位其他的爭辯,恕不贅。


      刪除
    13. 好文!謝謝您寫出來,我覺得您的重點與舉例很清楚。

      另外回應樓上Benny,
      作者已清楚寫明「翻譯書本的報酬一般不高,就算譯得好,獲得的掌聲也不會多,是吃力不討好的工作。然而,這不能成為亂譯劣譯的辯護理由,因為接下工作,就至少要交出及格的貨;就算只是掛名,其實是找人代譯的,也要負文責(不要忘記,有些人是見了你的大名才買書的)。」

      因此,不看譯本、未看過洪蘭任何譯著,卻來建議「文字能否更委婉建言、自謙」--請直接自己寫一篇吧!!!還請讀過本書中英文版(建議再看其他幾本)再說。

      刪除
    14. 華人就是太講求溫良恭儉讓了,用英文來說,洪譯稱之為「shameless」,也不為過吧?

      刪除
    15. 教授,的確「位」是應該較避免用作自稱的
      那是較有禮貌和尊重的說法。
      例如我們很不可能說「一位男人」
      而是「一位男士」又或是「一個男人」
      因為「位」應配有較禮貌的詞
      又,餐廳會問「幾多位?」
      正因「位」是尊重的量詞
      (難得找到教授錯處,爽!)

      關於譯者背景
      如教授指
      那可作「解釋為何劣譯可以一本接一本的出版」
      他提到之前 我便感奇怪為何她那麼差卻可一直做下去

      措詞方面 我不認為教授有錯
      譯者是人格問題:敷衍 不負責任
      她並不是能力問題需要改進

      刪除
  4. 洪蘭的翻譯前科太多了,Wikipedia 有人整理出來,可為參考。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B4%AA%E8%98%AD

    回覆刪除
  5. 洪蘭簡直是教畜,她不是甚麼普通人,她也是學者教授,更是有權有勢的知名人士。如此與職稱頭銜不相稱的翻譯,足證她是尸位素餐居高自大的東西,台灣有人批評過她的譯文後被她打電話大罵,但譯文一團垃圾是歷歷在目的事實。這種品格與能力俱下的人卻居高位,足證尸位素餐之可恥。

    回覆刪除
    回覆
    1. 讀者們倒是應該打電話給她和出版社大罵!!

      刪除
    2. 洪蘭是國立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兼所長,不是翻譯所的教授,他得到教授的名號是來自於他的研究而非他的翻譯,翻譯錯誤很多只能請他之後不要再接翻譯工作,與他本身的研究是沒有關係的,不應該如此以偏概全。

      另外,因為王教授的舉例說明讓我們知道原著跟翻譯本的差別,但是很好奇下面留言跟著一起謾罵的人,有多少人是真的看過英文原著的?

      刪除
    3. 「他得到教授的名號是來自於他的研究而非他的翻譯,翻譯錯誤很多只能請他之後不要再接翻譯工作,與他本身的研究是沒有關係的,不應該如此以偏概全」

      是的,不應以篇概全,但這種翻譯的質素差到讓我懷疑她的本科實力

      就算她本科是真材實學,卻以這種質素的譯文交差,我很懷疑其人的專業品德

      刪除
  6. 建議教授應接受媒體當面訪問,簡潔扼要當面說分明,具體提出兩個錯誤即足

    回覆刪除
    回覆
    1. 我不慣接受訪問,也不想得到太多 attention,書面回答記者已足夠了。

      刪除
  7. 關於洪蘭的翻譯作品及其個人問題的討論時不時出現,
    (個人問題部分可參考先前也貼過的這篇文章:
    http://www.ptt.cc/bbs/book/M.1372986320.A.B7E.html
    吳大猷科學普及著作獎的評選方式雖未言明作品是否匿名,
    但由報名方式是必須寄出數冊相同書籍看來,恐怕並非匿名)
    可惜或許輿論壓力仍未形成,至今仍無法得知洪女士的回應。

    期待自由時報的報導能讓網友們仔細比對的辛勞不致白費!

    回覆刪除
  8. 感謝您的努力, 希望可以讓我們讀到優秀的譯本。

    回覆刪除
    回覆
    1. 除非台灣的輿論界和讀者群能就這次網上討論向各大出版社施壓,否則難望能提高譯本的一般質素,最多只是能令讀者對劣譯多一點警惕。

      刪除
    2. 王教授中英文實在都好,出版社該請您協助翻譯,是讀者之福。希望您在研究工作之餘,能多翻譯一些好書.

      刪除
    3. 過獎了。將來較空閒時或會考慮翻譯一些出色的哲學書。

      刪除
  9. 2013.07.14 03:27 am
    洪蘭/考不出思考的考卷 | 名人堂 | 意見評論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4/8027168.shtml#ixzz2ZBs4qv9h

    「考不出思考的考卷」跟「翻不出意義的翻譯」相比,後者比較會讓人產生強烈的惋惜。
    您提到Pinker 的 The Language Instinct 「給洪蘭這樣糟蹋了」,我覺得是很有價值、很重要的一個思考方向,讓人可以設身處地去想:原著作者若知道自己的書被如此誤解、廣為流傳,該會有多麼痛心!
    相形之下,許多「不痛不癢的社論」是可以忽略的。

    回覆刪除
  10. 不好意思...望格主言,『難道「一位風塵女子」或「一位同志」也是尊稱?』您這是在把「同志」跟「風塵女子」都列為貶義嗎?????
    我很讚同您的文章,但是看到您這句發言讓我不得不問一下...

    回覆刪除
    回覆
    1. 恕我多口了。

      我上面說:『現在作為量詞,一人變成一個人,你那位女朋友變成你條女也不奇怪』,如是量詞,則一條女也不是貶義,現今常用流行潮語。但古時,一條好漢即使不是貶義,也是粗鄙用語,因為只有猪猪狗狗才算一條條。

      人不是物件,一人二人三人行,沒有一個個。心中如何看待,沒人得知;但單單從字面看,一個人也不見得尊重。所以不論是一位還是一個,只算是量詞,既是量詞,也無所謂尊貶,所以無謂執著。

      刪除
    2. //不論是一位還是一個,只算是量詞,既是量詞,也無所謂尊貶,所以無謂執著。//

      真的嗎?你會說「一位賊」、「三位強姦犯」嗎?

      刪除
    3. mini,

      //您這是在把「同志」跟「風塵女子」都列為貶義嗎?//

      - 非也。我用這兩個例子,是因為一些不尊重同志或風塵女子的人應該也會用「一位同志」或「一位風塵女子」,但沒有尊稱之意。我的疑問是:他們用錯了「一位」嗎?

      刪除
    4. Meshi,

      //真的嗎?你會說「一位賊」、「三位強姦犯」嗎?//

      - 以下例子又如何?

      「一位不受尊重的博士」
      「一位浪得虛名的學者」
      「一位持勢凌人的高官」
      「一位所謂的藝術家」
      「一位蹩腳詩人」
      「一位職業殺手」
      「一位癮君子」
      「一位庸醫」

      以上的「位」都用得不當?

      刪除
    5. 我想,要區分兩種情況:

      1. 雖然他們受到社會歧視,但我仍然願意多給半分尊重,所以仍能用「一位」:一位風塵女子,一位可憐乞丐,一位無家者。

      2. 不值得給予任何尊重,所以不能用「一位」:「*一位賊」、「*一位強姦犯」、「*一位侵犯小孩的神父」、「一位庸醫」。



      「一位不受尊重的博士」 - depends 你想不想同情他
      「一位浪得虛名的學者」 - NO
      「一位持勢凌人的高官」 - NO
      「一位所謂的藝術家」 - NO. 貶義明顯
      「一位蹩腳詩人」 - NO
      「一位職業殺手」 - Better not. Barely okay (英雄化).
      「一位癮君子」 - depends 你想不想同情他
      「一位庸醫」 - NO

      刪除
    6. Wong,

      //- 以下例子又如何?

      「一位不受尊重的博士」
      「一位浪得虛名的學者」
      「一位持勢凌人的高官」
      「一位所謂的藝術家」
      「一位蹩腳詩人」
      「一位職業殺手」
      「一位癮君子」
      「一位庸醫」

      以上的「位」都用得不當?//

      以上例子我全都不會用「位」。

      刪除
    7. Meshi,

      你是專家,我信你。不過,我這人愛尋根究底,還是要多舉一例考考你:

      「本鎮有兩位名醫,一位是真正的神醫,另一位卻是浪得虛名的庸醫。」

      第三個「位」是否應改為「個」?第一個「位」同指兩者,如何是好?

      刪除
    8. 若比較 「一位」 及 「一名」,便可以顯出 「一位」 是較尊重。「一名」 則是較中性。( 「一個」 則有點輕視。 )

      「位」 特顯 「尊重」 意思的例子,是在與陌生人初見面時,說:「這位是...」

      「本鎮有兩位名醫」...是因為尊重那個真名醫,所以用上 「位」。否則,用 「個」 或 「名」 便可。

      -SomeOne

      刪除
    9. 謝謝。不過,我仍有疑問。下面這句又如何?

      「本鎮有兩位名醫,可惜都是浪得虛名,其實是庸醫。」

      「位」是否用錯了?

      刪除
    10. 補充一點:我不是否認「位」可以是尊稱(而「個」則不是),我的疑問是用「位」是否一定是尊稱。

      刪除
    11. 1. 一個出位的教授 (多人說)?
      2. 一位出位的教授 (少人說)?
      3. 一位出個的教授 (誰會說)?
      4. 一個出個的教授 (誰會說)?

      刪除
    12. >> 「本鎮有兩位名醫,可惜都是浪得虛名,其實是庸醫。」 「位」是否用錯了?

      如果你不想顯示尊重,可以直接說:「本鎮有兩名醫,都是浪得虛名的庸醫。」

      如果想顯示挖苦的意思,可以說:「本鎮有兩位"名"醫,都是浪得虛名之徒。」

      所以原文字面上是無錯,表達的內在意思卻有異。(文字亦修飾得不夠簡潔、不夠力。)

      於選字上,本亦可以暗示自己「口不出惡言」。但過份修飾便變成「虛偽」。

      -SomeOne

      刪除
    13. 補充一點: 用「位」與否,有時是特顯自己的修養及 [and/or] 對方在自己心中的地位。例子:「有位佳人,在水一方。」 「有位父親犧牲自己生命...」 儘管你可能不認識對方。

      -SomeOne

      刪除
    14. Meshi,
      A comment: I think 「一位所謂的藝術家」 is okay but 「一位不知所謂的藝術家」 isn't. (Kidding.)
      A question: Can we say 新馬師曾是「一位癮君子」? --zpdrmn

      刪除
  11. Oops! 重來 --> 從來 。

    回覆刪除
  12. 我最近也因批評人而被人認為人品差!現在的人很有趣,他們認為做錯事的人不應受到批評,應該讓他們繼續用這些爛作品去揾真銀!這類道德水平很高的仁者讀再多的書都是枉然,但那些騙讀者錢的僞學者還是會多謝你們的!

    回覆刪除
    回覆
    1. 道理講不通,就講禮貌,可笑之極.

      刪除
    2. 在下透過王教授這blog的lead去過貴寶地一遊,大開眼鏡,真高人也。

      刪除
  13. "不論是一位還是一個,只算是量詞,既是量詞,也無所謂尊貶,所以無謂執著。"
    此說欠妥。

    上古中文,名詞之前可徑直加數字,無需量詞(例如:二桃殺三士);今天的中文量詞,大多由名詞(少數由動詞)轉化而來,無論是指人,或是指物,仍有敬貶尊卑之分。例如:
    一捧雪,一抔土;
    一尊佛像,一坨牛屎;
    一員猛將,一介武夫;
    一隊警察,一幫匪徒;等等。

    回覆刪除
  14. 洪蘭身為「博士」「教授」「科學家」但卻犯如此低級的翻譯錯誤,且似乎是屢犯屢錯,那些有翻譯錯誤的「科普書」也極有可能對下一代造成不良的影響,如此所為被批評為 “Shame on you 洪蘭" 相信是並不過分。


    回覆刪除
  15. // 譯作《快思慢想》,即刻成為臺灣暢銷書籍,數月內印刷150,000本 //

    [[定價:500台幣]]

    Let's do some maths.

    如果出版社每賣出一本可以賺40港元 [~150 台幣],全部就可以賺 6,000,000 港幣. 果然是一宗大生意。

    各位請別說到出版社和翻譯者好像好委屈吧。

    回覆刪除
  16. Wong: //翻譯...接下工作,就至少要交出及格的貨;就算只是掛名,其實是找人代譯的,也要負文責(不要忘記,有些人是見了你的大名才買書的)。//

    tsaichengia: //讓人可以設身處地去想:原著作者若知道自己的書被如此誤解、廣為流傳,該會有多麼痛心!//

    Does the writer has some responsibility too if he has a contract with the publisher, like checking the publisher, translator, and editor out, or checking the translation business of the country out, before signing the contract??
    //有些人是見了你的大名才買書的// may apply to the writer also.
    Should any writer who wants his book to be translated know that it is too easy to get a bad translation.
    In my opinion, one translator is not enough. Two (doing the whole book separately and then compare) is better. Three is even better. But, of course, they don't do business like that.
    --zpdrmn

    回覆刪除
  17. 作者已以中英對照,並且釋義解釋,挑些禮貌、遣詞用字來揪毛病,真是令人搖頭嘆息。

    回覆刪除
    回覆
    1. 將 “If endorsed by System 2, impressions and intuitions turn into beliefs, and impulses turn into voluntary actions.” 譯為「而且常常很衝動要變成自主性的行動」是因為禮貌、遣詞?我看你的理解力與英語能力才讓人搖頭嘆息!

      刪除
    2. 你好像誤會囉,我這裡指的"作者"是本篇文章的作者,就是BLOG主,並不是本書的譯者,可能我少了主詞讓人誤會。修正如下:本篇文章作者已經提供中英對照,並且釋義解釋,竟然還有人能挑禮貌、遣詞用字來揪毛病。

      並且我所要表達的是,竟可以不講專業、不講道理、不講邏輯,竟挑些禮儀瑣碎之事來揪毛病。

      BLOG主已經提供詳細的中英文對照,並且指出錯誤,並且也沒有惡意攻擊,這時候還有人指摘BLOG主禮儀之事未免也太迂腐了...

      而且《快思慢想》該書並沒有中英對照~

      刪除
    3. 我也曾經想購入該書正體中文譯本,但看到譯者後也是敬謝不敬了...。

      刪除
  18. 這只是討論一般的翻譯問題,不涉任何特別作品作者。

    最理想的翻譯是:
    譯者本身對翻譯內容有徹底的瞭解,再用自己的文字寫出來。 沒有必要字字句句的對應,甚至顛倒段落章節亦無不可。 結果的優劣便看譯者對該科目的認識程度及本身的文字修養和功力了。 正確一點可稱這為「譯作」。

    最不可取的翻譯是:

    逐字逐句的直譯。 不錯這可能百分百忠於原著,好像看書學英文一樣。 但結果就會有如用Google Translate一般,錯漏百出,笑話連篇了。

    各位在字句方面的爭辯是只見樹木不見樹林、迷失方向了。

    另一方面,如果讀者連一種近乎國際語言的文字都不能掌握,能否瞭解原著的內容實在是一大疑問。 所以似乎翻譯(英譯中)的價值只存在於一些通俗的作品或小說吧。至於其他外文譯中或中譯英/外,自當別論。

    對付一些劣作的方法便是不去購買,讓他們沒有市場,便會自動消失了。 同時亦要求諸己,努力學習直接看原(英)文吧。





    回覆刪除
    回覆
    1. 無法苟同。這個惡劣作家,上次居然打電話去罵人。

      明知翻譯有問題,都要繼續出版。

      係人格有病。

      『各位在字句方面的爭辯是只見樹木不見樹林、迷失方向了。』

      現在是每一頁都有無法接受的翻譯問題。

      最後,不要以為自己有「少許的翻譯經驗」,就很厲害,笑死人了。


      刪除
    2. //所以似乎翻譯(英譯中)的價值只存在於一些通俗的作品或小說吧。//

      HoLan翻譯的這些書,都是科普作品,其寫作的對象正是一般大眾,如果這還不叫通俗作品,那啥是通俗作品?

      這些書的中譯重不重要?當然重要!非常重要!因為有能力讀這類書籍之原文的台灣人,只是這類書籍於台灣的潛在讀者的一小部分而已!
      拜託!這是科普!是對於這類議題有興趣的任何人(不管英文夠不夠好)都值得一讀的寶貴書籍!
      比如,一個對科學很有興趣的國中生,若有機會讀了優良的科普中譯本,可能會因此引發強烈的學習興趣,往科學家的路邁進!相反地,劣質的中譯本卻可能讓他有看沒有懂,喪失了某些契機!那,沒有中譯本的話呢?更糟!因為以一個國中生的英文程度,他將沒機會在他最有興趣的時刻吸收這些寶貴的知識!

      刪除
    3. 「沒有必要字字句句的對應」
      同意,字字句句對應甚至是不可能的任務

      「甚至顛倒段落章節亦無不可」
      不同意,即使顛倒段落章節後完全無損意思也不應,原作作出的篇排自有其道理,要改修段落章節次序起碼要先徵得原作者同意

      「對付一些劣作的方法便是不去購買,讓他們沒有市場,便會自動消失了。 同時亦要求諸己,努力學習直接看原(英)文吧」
      問題是看翻譯版的人大概都是因為沒有能力看原著,根本沒有能力分辨優劣,往往只有相信出版出跟譯者,這就讓大出版社及某些名氣遠高於實力的譯者有機可乘

      刪除
  19. 原來前輩會留意網球= =!?
    不過 以阿加斯咁高既排名
    其實一年都應該只係打左20幾個賽事
    一場賽事花大約一星期
    扣返落去
    其實都未算話冇咩時間陪家人
    至於成家立室後 老婆黎唔到睇波
    咁又未必
    拿度 祖高域佢地既女友都會間中去賽事睇波
    費達拿更加唔洗講 老婆一定去 仲時不時帶埋孖女去睇
    不過佢老婆本身做埋佢經理人
    所以你可能會唔同意呢個例子

    回覆刪除
    回覆
    1. 我對網球沒興趣,只是覺得這篇文章寫的好看。

      刪除
  20. 回覆
    1. 閣下是暗示王教授多事(干卿底事)?

      刪除
  21. 簡體中文版的譯者會不會譯得好些? 簡體版的譯者應該是讀明白了才動筆去譯.
    http://read.jd.com/13225/index.html

    你能立刻知道这是一道乘法题,也许你还会想到若有纸笔,就能算出答案。

    系统2的运作是高度多样化的,但所有这些运作方式都有一个共同特征:所有运作都需要集中注意力,如若注意力分散,运作也会随之中断。


    当人们太过专注于某件事时,就会屏蔽掉其他事情。


    不是所有错觉都是视觉上的,还有思维方面的,我们将其称为认知错觉。


    你可以将上述两个系统想象为大脑内部的两个人,他们有着各自不同的特征、能力和局限性。
    (不硬用"代理人",索性用一個"人"字!)

    在书中我常会将这两个系统当做一些句子的主语,例如“系统2统计产品数量”。


    如果系统2接收了这些信息,则会将印象、直觉等转变为信念,将冲动转化为自主行为。

    回覆刪除
    回覆
    1. 比洪教授的翻譯好很多。很清楚,能讓人看得懂的翻譯。

      刪除
    2. 雖然這幾句翻譯仍有不少可斟酌的地方,但的確比洪蘭的翻譯好很多。

      刪除
    3. 的確翻譯得比洪女士的版本,更能讓人理解!就英文不好的我來說,看原句和洪女士的譯句,都感到一知半解。

      刪除
    4. My goodness! The above translations are appalling.

      A sentence as simple as this:

      “System 2 calculates products.” = “系统2统计产品数量”???

      This is absurdity beyond belief. The translator absolutely has no idea what the author is talking about.

      I feel for those students who have to put up with this kind of crap.

      刪除
  22. 教授,

    Google 最新研究計劃 - 體外大腦,其中一項功能,便是語意自動翻譯晶片,它能夠把Google Glasses所看英文書的內容,立刻轉為中文語音,透過使用者的聽覺神經,直入大腦,沒有噪音,不會干擾他人,在圖書館看書更一流。

    明年中有售,到時大家便可以一齊看英語原作。

    可能它的名字可能叫:洪.蘭.敵.

    bobo

    回覆刪除
    回覆
    1. 這「語意自動翻譯晶片」會不會和現在的 Google Translate 一樣糟?

      刪除
    2. May be worse. Hehe. (More things can go wrong there.) --zpdrmn

      刪除
  23. 冇咁大個頭唔好戴咁大頂帽. 堂堂一個教授一啲自知之明都冇?! 莫講收錢, 唔稱職就算唔收錢都唔應該做 ! 咁唔係唔要面係咩?
    做得唔好比人話係理所當然 ! 話咗都重唔知衰, 唔收手又唔改善, 即係同佢 "有權有勢" 大有關係 !
    明明做錯咗重諸多事實為佢辯護, 令我諗起: 我有個學生上堂瞓覺冇做堂課, 佢居然賴係我冇叫佢起身 !
    好多人成日話我乜都唔滿意, 我話我要求高, 你哋要做地底泥唔通要我 downgrade 嚟就你咩? 唔好傻啦 ! 一個嚮學術上咁有地位嘅人, 唔通對自身要求咁低㗎咩? 比人 criticize 就係活該 !
    Mirror

    回覆刪除
  24. 關於這對在台灣學界教育界響噹噹的夫妻,在網路上有一段評論:

    「不過,最該譴責的除了洪蘭本人外,莫過於曾志朗了。
    洪蘭每一本翻譯,幾乎都有他的專文背書。
    憑曾志朗中研院院士的資格,豈有不知妻子英文兩光的?
    他們的專業領域又接近,最有資格當譯稿的批評者。
    但是爛書數十本,本本有郎名,曾根本是共犯。

    曾志朗在這本「語言本能」照例寫了專文推薦,文末說: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089436
    對這麼一本包羅萬象的語言書籍,要用其他語言文字來表達是非常困難的,
    為了要翻這本書我曾問過平克,這麼困難的工作要找誰來做才能盡善盡美?
    平克說:”Leave it to Daisy!”所以我們就請了洪蘭。

    見其生,不忍見其死。曾志朗居然坐視老婆屠宰朋友的思想結晶,
    不加以阻止,又任其流毒天下,其心可謂歹毒了。」

    (節錄自
    http://bbi.com.tw/pcman/Gossiping/1HuKQBGE.html)

    回覆刪除
    回覆
    1. 補充一下:「兩光」是台語,大概是腦袋差勁的意思。

      以上的評論基本很到位,但是沒提到一件事情,這對夫婦曾經共同翻譯《心理學實驗研究法》(遠流出版公司,1989.06),所以曾志朗對洪蘭的程度絕對很清楚。

      刪除
    2. 不知曾志朗自己的翻譯水準如何?

      刪除
  25. 看見大家談得興起,手上無譯本,找來原本一讀。
    該書是Kahneman的行為學巨著,即使有譯本,相信沒有多少國中生會看得明白。這不是文字的深淺,而是內容的問題。

    特別翻去有爭議句子的其中一段: Useful Fictions

    該段解釋為什麼要用心中兩小人(Systems 1 & 2) 來代表兩套思考方式。
    “You have been invited to think of the two systems as agents within the mind, with their individual personalities, abilities, and limitations. I will often use sentences in which the systems are the subjects, such as, “System 2 calculates products.”
    試譯:
    你可以把兩套系統想像為心中的兩個小人:他們有獨立的個性、能力及限制。 下文我會經常用這兩個小人作為描述句子的主角,譬如:"小人二計算乘法"

    作者是把"agents"人格化了。他們有各自的性格等等。他下面再這樣解釋:
    “You should treat “System 1” and “System 2” as nicknames, like Bob and Joe, identifying characters that you will get to know over the course of this book.”
    所以我把他們叫做"心中的小人",較為生動。而這裏他們並不是像用在"reacting agents"中作用者的意思。

    至於"subjects" 不是文法上的主詞,而是他會把該兩小人作為描述的主角。故譯作主角。他以下再這樣解釋:
    “A sentence is understood more easily if it describes what an agent (System 2) does than if it describes what something is, what properties it has. In other words, “System 2” is a better subject for a sentence than “mental arithmetic.”
    即是說以小人二作為描述的主角,比用心算形容更易明白。

    以上冒昧試譯,請指正。


    回覆刪除
    回覆
    1. //“System 2” is a better subject for a sentence than “mental arithmetic.”//

      這裡"subject for a sentence"的"subject"明顯是「主語」,不是「主角」。

      刪除
    2. 這裡只能解做「主詞/主語」。英文這麼糟糕,還好意思說有甚麼「少許的翻譯經驗」。

      作者不是人格化了,而是直接理解為「代理人」。這是語文能力低下的表現。把 agent 翻譯成「代理人」,是 google translate 的程度。你去 google translate 試一下原句就知道。

      agent 不是「小人」,是行動者,agent來自拉丁文 agere (行動),等於英文的 "to act". 連這些也不懂,就拜託不要學人去翻譯,好不好,浪費時間。

      刪除
    3. 不要看見有 'sentence' 這個字眼,就認定 'subject' 是主詞。

      這裏 subject 是表示這個句子描述的「主題」。用 systems 1 & 2 作為主題令句子更易明白。 所說的是句子的內容,不是文字表面。

      再看下面例句:

      “This is your System 1 talking. Slow down and let your System 2 take control.”

      意思是主題或主詞便明白不過了。


      又 'agents' 是人格化了在心中的小人物,再看:

      “...it seems to explain the thoughts and actions of a person by the thoughts and actions of little people inside the person’s head”

      該兩個小人物 (agents) 便是 systems 1 & 2.

      以上的謬誤便是因為斷章取義,不看上文下理之故。否則便是理解能力有問題了。


      刪除
    4. “I will often use sentences in which the systems are the subjects” 這句談的主要是 sentences (“I will often use sentences...",因此,句子的其餘部份要遷就這一點來翻譯,"subjects" 應譯作「主語」。

      句子的 subject 不一定是句子的主角(例如 "These people are not important to Bruce Wayne" 一句,Bruce Wayne 才是主角)。

      不錯,system 1 and system 2 是 Kahneman 理論的主角,但他這句談的只是句子,不是理論的整體。

      "little people" 那句可視作相關的比喻,但不能據此規限 "sentences ... subjects" 那一句的譯法。

      刪除
    5. Benny, 太虛偽客套的話不說了,你英文差到錯了也不自知, subject of a/the sentence 不會像你這麼解的。

      我在 British National Corpus (BNC) 找到例句,無一例外都是主詞的意思。希望只有「少許的翻譯經驗」的你可以參考。

      這明明是簡單不過的事情。


      Only 12 solutions found for this query
      http://bnc.bl.uk/saraWeb.php?qy=subject+of+the+sentence&mysubmit=Go
      CCV 897 In an active sentence the subject of the sentence generally performs the action of the verb

      CCV 900 In a passive sentence the person or thing affected by the action of the verb occurs as subject of the sentence

      EEB 1176 In the active voice the subject of the sentence does the action.

      FRG 1369 ...which operates in accordance with certain constraints associated with the structure of the subject of the sentence

      HPY 294 It is the position of the adjective which instantiates a property explicitly assigned to the entity already identified by the subject of the sentence but which does not take part in identifying that subject.

      HPY 706 each property is applied to the immediately adjacent subject of the sentence.

      HPY 707 The alternative version has the same two properties together making up a property complex that is applied to the immediately adjacent subject of the sentence...

      HPY 876 For instance(using the familiar Venn diagrams) it will be said that the underlined phrase of (11)(which is, incidentally, a zoologically correct statement) owes its restrictive quality to the fact that there is an intersection between circle a, standing for the class of piranhas, and circle b, standing for the class of vegetarian creatures, and this intersection represents the beings denoted by the subject of the sentence:(11) vegetarian piranhas can be found in the Amazon (12) However, such implications are incorrect; it is by no means necessarily true that the property instantiated by a restrictive adjective is to be ascribed to the entity qualified.

      HXG 1429 Furthermore, traditional grammar sees in the finite verb a word which predicates something about its subject: The grammatical function of a finite verb is to serve as a predicate word, that is, in an ordinary affirmative sentence to state something about the subject of the sentence…

      HXH 1222 Or we can describe the same action using a PASSIVE sentence, in which the subject of the sentence is acted upon...

      HXH 1805 ...which occur when a participle used at the beginning of a sentence does not match with the grammatical subject of the sentence.

      HXH 1812 Here, by contrast, it is Charlotte Brontë who is the implied subject of "encouraged" ; and she is also the grammatical subject of the sentence.




      Only 3 solutions found for this query
      http://bnc.bl.uk/saraWeb.php?qy=subject+of+a+sentence&mysubmit=Go

      H0Y 1095 The following are two examples:(a) As subject of a sentence: What was so good about the film was the acting (the clause what was so good about the film is the subject of was).

      HPY 849 ...the predicative position is the surface structure which marks assignment of the property of the adjective to the entity of the subject; but it goes without saying that the subject of a sentence cannot be merely a relation between two parts of itself; therefore an adjective....

      HXG 1474 In order to answer that question, however, we must first take a look at the so-called "infinitive of reaction" and at the use of the infinitive as subject of a sentence.

      刪除
    6. “I will often use sentences in which the systems are the subjects, such as, “System 2 calculates products.”

      單看這句說話是很容易引起誤解的,因為他提到句子,而 system 2 又剛好用作主詞。

      參考作者在本書其他地方的說法,這裡的 sentence 除了是字面的句子外,還有描述 description 的意思。所以 subject 是 subject concerned,character 主要角色的意思。他將 systems 1 & 2 人格化,所以是指該兩個主角。

      而書中到處對兩系統的陳述,很多都不是將它們作主詞的。如:

      “highway driving under routine conditions is left to System 1”,etc. ,etc....

      同時亦沒有理由說將兩系統作為主詞會令人更易明白。將它們作為描述的主角才是更易令人明白。

      所以 "the subjects" 只是指將兩系統作為句子描述的主角。

      由此可以看出翻譯須顧整篇內容的重要性。

      刪除
    7. 浄係識抄字典係冇用㗎,返去好好刨下本書,睇下作者講乜先。
      噢,不過要求又可能過高喎。

      刪除
    8. 我自己也是研究英語和翻譯的人,我同意王教授和其他人已指出的,這裡Benny所引的幾句英語句子裡,sentence就指句子,不該曲解或引申為「描述」,subject就指句子文法上的主語/主詞,不是什麼「主角」。在上下文中,這點相當明白。

      例如,Kahneman 說:In other words, “System 2” is a better subject for a sentence than “mental arithmetic.”

      他意思是,為表達同一個命題(proposition)而建構一個句子時,他寧願選擇System 1或System 2來作為句子的文法主詞,這會讓讀者更容易明白命題的內容,因為「A 做了 B」這概念最容易理解。同一個命題的「主角/主題」應該是不變的,但是同一個命題+主角的組合,卻可以用好幾種不同句子(不同主詞)寫出來,有的好懂、自然,有的不好懂、不自然、不必要地複雜:

      1 系統二做了一次心算。
      (主題是心算,主詞是系統二)

      2 心算被系統二進行了一次。
      (主題仍是心算,主詞也是心算)

      3 「系統二做了一次心算」這事發生了。
      (主題仍然是心算,主詞這會兒又變成一件事)

      Kahneman 是說,他儘量用第1句的簡明形式表達意思。

      刪除
    9. I think "subject" here should be 主詞/主語.
      I'd like to know how you guys translate "agent." Any ideas? --zpdrmn

      刪除
    10. While I'm at it, let me ask another question unrelated to Kahneman's book.
      How would you guys translate 穿鑿附會 into English? I have some idea but would like to know other people's. I've translated 穿鑿 before, but in such a context that I could translate it literally. --zpdrmn

      刪除
    11. "agents" = "兩小人" -- as I've said before.

      The author explained elsewhere as:

      “...it seems to explain the thoughts and actions of a person by the thoughts and actions of little people inside the person’s head”

      The two systems: System 1 and System 2 are represented by these two little people in your mind.

      刪除
    12. 你不能用比喻來取代實物。

      問題是,你英文能力不好,掌握不到 Agent 的意思,結果只能用作者的比喻,來取代掉 Agent 的意思。

      難道你不知道,在學術運用上, Agent 意思很固定, 無可能像你這樣理解的.

      刪除
    13. 附會 I could translate it "fuck".

      刪除
    14. agent as 揸弗.

      刪除
    15. My 2 cents:

      穿鑿附會 = to add to speculation.

      刪除
    16. My try:

      “The operations of System 2 are often associated with the subjective experience of agency, choice, and concentration.”

      系統二的運作通常都和下列的主觀經驗有關:自主性,選擇性和專注性。

      Here agency does not mean a business agent as such, it rather refers to one's capacity to take actions independently, and hence "自主性".

      It has nothing to do with the use of the two little agents as proxies for the two systems, even though these two words are closely related. They are used in different contexts in these separate occasions.

      This is my interpretation. Please correct me if I am wrong.

      刪除
    17. You probably saw my comments before I deleted them (I deleted them because they were not well put). Anyway, I am not sure 「自主性」is an accurate translation of "agency", for it suggests independence, free will, or autonomy, all of which goes beyond the concept of agency.「能動性」 may be a better translation.

      刪除
    18. Of course, "agency" can mean many things.

      In philosophy and sociology, "agency" conveys the idea of the capability for one to take independent actions.

      This definition fits well with the other properties of subjective experience: choices and concentrations.

      Hence I incline to translate it as 自主性」.

      刪除
    19. independent: 獨立
      autonomous: 自主

      they do NOT mean the same thing in philosophy.

      agency just means "capacity, condition, or state of acting". agent just means the one who acts.

      刪除
    20. //“I will often use sentences in which the systems are the subjects, such as, “System 2 calculates products.”

      .......

      而書中到處對兩系統的陳述,很多都不是將它們作主詞的。如://

      原句是:I will OFTEN use sentences.....
      不是:I will ALWAYS use sentences.....

      刪除
  26. 兩系統不用作主詞的描述,在書中各處可見,我已舉數例。
    而該些論述語句中,都是以該兩系統的代表人(兩小人物)作為主角的。

    難道作者自我矛盾?

    “In other words, “System 2” is a better subject for a sentence than “mental arithmetic.”

    應譯做:
    換句話說,用"系統二"來描述會較用"心算"來得好。

    而不是:用"系統二"作為句子主詞較好。(字面直譯)

    回覆刪除
    回覆
    1. 說得好聽啊,「翻譯須顧整篇內容的重要性」,誰不知道?

      作者沒有自相矛盾,是你罔顧了簡單不過的基本文句理解,自己創造了一堆所謂「理解」出來,自圓其說一番。

      原因還是你英文能力不足。

      最終沒辦法。你大概會覺得,你始終還是對。但其他讀者是不會同意的。



      刪除
    2. Please polish your language skills in English as well as in Chinese before you utter anything.

      刪除
    3. Benny君,這是你回應別人批評的態度?為什麼要 polish your language skills in English as well as in Chinese before you utter anything?

      S&B

      刪除
    4. Just in response to the previous post which is beyond the scope of a fair comment. BTW that is a good reminder.

      Please review all my other postings, I always try to be fair and to the point. I'll respond for any off the topic smears.

      Thanks for raising the question.

      刪除
  27. 根據近年來國際上對“agent”這個詞在科學技術方面的應用來看,例如這個國際組織:
    http://www.fipa.org/
    還有在現代科學技術上應用很廣的Agent-based model
    http://en.wikipedia.org/wiki/Agent-based

    我認為在科學技術範疇方面“agent”應該譯為「智能體」。


    回覆刪除
  28. 其實我覺得, 與其在網路上流傳這些東西, 不如直接將意見寄給原文出版社以及原書作者, 請他們注意跟台灣天下以及遠流的授權, 這樣才會對出版社形成壓力

    回覆刪除
  29. 自由時報報導出來了:

    http://fishandhappiness.blogspot.com/2013/07/blog-post_17.html

    回覆刪除
    回覆
    1. Sorry,正確連結在此: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3/new/jul/19/today-life3.htm?Slots=Life

      刪除
    2. 謝謝。報道過份簡略,用的劣譯例子也不是最有力的;洪蘭的回應根本是虛與委蛇,言下之意是會繼續翻譯下去。假如台灣的讀者沒有進一步的行動,此事恐怕不了了之。

      刪除
    3. 「不了了之」是可預知的必然結果。理由是;想不出別的可能結果。

      所謂的「讀者」其實也像「人民」一樣,是蠻虛構的集體。買了此書而真會看的人應該百中無一吧?不說別人,光看我們自己買了多少書又讀過幾分之幾便可見一斑。

      刪除
    4. 假如媒體能窮追猛打,有結果亦不出奇。

      刪除
  30. //讀到好書,要努力介紹給國人,翻譯有不盡理想的地方,有人指正批評,當然要虛心接受,讓自己再進步!//
    不要臉的回覆!
    讓洪蘭再進幾步繼續做不要臉的劣譯嗎!

    回覆刪除
    回覆
    1. 「不盡理想的地方」?根本是不及格的黑心翻譯,洪蘭臉皮真厚哪!

      刪除
  31. 這就是登記僑外資的遠見雜誌天下文化集團(不是天下雜誌)被揪出才承認的
    http://tw.news.yahoo.com/2%E6%9A%A2%E9%8A%B7%E6%9B%B8%E6%B6%89%E6%8A%84%E8%A5%B2-%E5%A4%A9%E4%B8%8B%E6%96%87%E5%8C%96%E9%81%93%E6%AD%89-%E5%85%A8%E9%9D%A2%E4%B8%8B%E6%9E%B6-132906043.html

    回覆刪除
  32. 台灣第二家媒體也來湊熱鬧了:

    http://www.ettoday.net/news/20130719/243956.htm

    不過,這事很快終將不了了之。

    回覆刪除
  33.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只能持續監督她的翻譯了。反正並不難,她的錯誤太多且太蠢,隨便翻兩頁就可以列出一堆,批到她縮手或者改進為止。

    回覆刪除
  34. 今天參加中大一個研討會,竟然見到洪蘭在場。我幾乎要上前講一句:妳的翻譯很爛!

    回覆刪除
  35. 最新發展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headline/20130906/35274953
    ……天下文化昨強調,經檢查認定《快思慢想》翻譯正確,洪是「消化」原作再寫,若逐句對照會有點不同……
    出版社很不老實啊。

    回覆刪除
    回覆
    1. 謝謝。台灣蘋果日報希望能電話訪問我,我已說不必,但還是寫了一段短短的回應,看看他們會怎樣報道吧。

      刪除
    2. 對天下文化完全失望,垃圾出版社,不會再讀其出版的著作。

      刪除
  36. 與其說是翻譯正確,不如說是立場正確吧。連出版社都無法避免利益的角力遊戲,消費者自己眼睛真的要雪亮點。

    回覆刪除
  37. 洪蘭的門生們開始反擊了。沒一句話提到洪蘭翻譯的品質,真是可悲。在她主持的研究所內任教的副教授Erik Chang,居然說:譯作的好壞見仁見智.....!王教授罵這些人不要臉,一點不冤枉!

    https://www.facebook.com/ojltdh
    http://newspapers/20131203000467-260109

    回覆刪除
    回覆
    1. 謝謝告知。他們這樣做很可能會適得其反。

      刪除
  38. 事隔多時,還是想要謝謝王教授。

    會看到這兩篇有感而發,是因為喜歡的私人書評Bloger大力推薦Thinking, Fast and Slow,卻不斷提醒台灣讀者正體中文版有翻譯問題。本來該書評想節省時間購入中譯版,因翻譯問題難以忍受,連一半都看不完,趕快購入英語原版。面對這樣的評論我搜集正反意見,查到了王教授的原文對照整理。

    身為台灣讀者,且長期熱衷閱讀科普書籍,英語水平又慘不忍睹的情形下,洪蘭教授的譯作確實是入門(當然也有像是王道還老師等人的譯作)。每逢新作出版,不只是帶著濃厚興趣的讀者,中學也會積極推廣,很容易成為”小論文”或是”專題討論”的選書,影響之大,可見一斑。

    熟識我的師長頻頻建議,以我的背景知識,應該挑戰原文版本。老師說的很含蓄,翻譯很難精準呈現原文樣貌。哎,談何容易,特別是語言能力沒有信心的情況下,還要面對專有名詞。對,原文作者會詳加解釋。但是,一個英語能力不佳的讀者,面對生詞易生恐懼。

    The Language Instinct 較不熟悉,但是Thinking, Fast and Slow卻有許多想法。Psychology for Behavioral Finance相當受歡迎,
    譯作面世之前,已有不少相關領域的譯作介紹Amos Tversky、Daniel Kahneman以及本書,Thinking, Fast and Slow的正體中文翻譯是多麼令人期待、令人興奮之事。

    其實很諷刺,已經被其他書籍介紹多次的概念,在這個譯本當中卻有明顯出入。王教授舉的例子很好:

    Kahneman 原文有這一句:

    “The highly diverse operations of System 2 have one feature in common: they require attention and are disrupted when attention is drawn away.” (p.22)

    洪蘭的翻譯:

    「系統二有很多不同的運作,但是它和系統一有個相同的特質:兩者都需要注意力,當注意力轉移時,它們的運作都會受到干擾。」(p.41)

    Kahneman 說的是系統二裏的不同操作有一個共通點,但洪蘭卻譯成那是系統二和系統一的共通點!這個錯譯在上下文是完全不通的(上下文主要是對比系統一和系統二)。


    System 1與System 2是書中反覆被提及的重要概念,也是書名Thinking, Fast and Slow的根源。p.22這段正是在向讀者比對兩個系統的同異之處,在這裡卻誤解作者文意。如參考上下文,會知道只有System 2要求注意力的支持,System 1比較接近思想面的捷徑,特定情境會優先動作,對注意力的要求門檻較低。由此可知,不是只有該句,譯者對上下文的暸解恐怕不夠用心(或是能力不足?我不樂見啊!)

    王教授文中提到『能令一些讀者對劣譯有所警惕,甚至向出版社投訴劣譯,未嘗不是好事』我想,"令一些讀者對劣譯有所警惕"這個目標應該有達成,對照原文後,翻譯的誤解嚇到我了,馬上至Amazon訂購電子書。雖然不像閱讀中文般擅長(這才是如此晚發表的主因,哈哈),但原作文筆親切流暢,讀來相當享受。另,Amazon Kindle的Word Wise降低了不少英語理解上的門檻(不一定要購入電子書閱讀器喔,電腦、手機App也支援Word Wise,有時還支援TTS)

    洪蘭教授的譯本面對的敵人,可能不是這些挑出錯處指證疏失的評論者,而是科技帶來的便利性與資訊廣泛流通的可能。從前,很難想像一個語言程度不足的讀者可以挑戰原文作品。現在,專有名詞可以搜尋,電子書籍提供Word Wise與X-ray等服務,大幅降低了直接閱讀原著的門檻。顯得有缺失的譯作像是過渡期的產物,任憑我們吶喊、流淚,也喚不回BB Call的榮景。譯作要能熠熠生輝,廣受讀者喜愛,要求只會越來越高。

    最後,再次謝謝王教授,讓我對劣譯產生警惕之心,並拿出勇氣閱讀原文。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