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905

學問切磋

同事 J 剛完成了一篇論文,研究的是笛卡兒的哲學和中世紀經院哲學之間的關係,問我和另外幾個同事可不可以看一看,盡量給他意見。我們這幾個同事素來有哲學討論活動,像 J 這次將剛寫好的論文公開徵求意見的,也很尋常。然而,J 這篇論文卻有點不尋常:這是篇極長的論文,有二萬三千多字,而且我們之中除了 J 沒有人對經院哲學有深入的了解。

雖然最近很忙,我也沒有拒絕 J。讀評這篇論文也的確花了我很多時間,一來是由於我對經院哲學無甚認識,有不少概念難以一看便明白;二來是這篇論文屬於哲學史研究而不是直接討論哲學問題,有很多詮釋的細節可稱得上繁瑣,卻又不得不小心看。最令我看得辛苦的是那些又多又長的註腳,真的不是我那杯茶!

無論如何,我也很珍惜至少有五六個可以不時切磋學問的同事;這次是花了很多時間而無甚樂趣,但我認為那仍是應該做的。寫到這裏,我便記起 N 對我說過在 Berkeley 經常和他討論哲學和互讀論文的,只有一兩個同事,因為其他同事都各忙各的,如果研究興趣不同,便鮮有交流了(反而到外面演講和參加研討會有更多交流的機會)。其實,即使是研究範圍一樣的,也未必會因為是同事而時常切磋;據 N 說,Harvard 的兩大道德哲學巨頭 T. M. Scanlon Christine Korsgaard 便幾乎沒有直接交流 --- 他們不會閱讀對方的著作,亦很少會面對面討論(當然,他們多少也認識對方的觀點,但主要是從第三者得知,尤其是在指導同一博士生時)。

說回 J 那篇長論文,我讀後也不是一無所得。我本來以為自己對笛卡兒的《第一哲學沉思集》有很深的了解(因為寫博士論文時曾細讀過),讀了 J 的論文,才發覺有不少可以斟酌的地方以前都沒有留意到。這也算是長見識了。

4 則留言:

  1. 阿 J 有冇出書講笛卡兒?

    回覆刪除
  2. Yan,

    沒有,他拿博士只三年多,出書,一般要多等幾年。

    回覆刪除
  3. 此文似乎太學術了。

    回覆刪除
  4. //此文似乎太學術了。//

    - 不算吧。我有興趣寫的,讀者未必有興趣看,我也不計較這麼多了,寫得稱心便是。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