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27

世界何其複雜


(圖片來源:https://pixabay.com)

剛看了港台節目《哲學有偈傾》討論「時間觀念」那一集,本來我甚少看電視,也不喜歡清談節目,但「時間觀念 / 概念」是我近年特別感興趣的哲學問題,加上參與討論者有中文大學的張錦青教授,是一位我欣賞的哲學家,也是我的好友,因此便捧場了。看後沒失望,整個一小時長的討論都清晰有趣,雖然涉及的概念及論證相當抽象,但主持人談笑間條分縷析,舉重若輕,相信留神聆聽的觀眾大多聽得懂。

看罷節目,順便看了看觀眾留言,欣賞和稱讚的當然有,可是,有些留言批評主持人沒能力說明深奧的概念,甚至有罵他們表達得亂七八糟的。我心裏立時的反應是:「有些人,自己聽不明白的,一定怪人講不清楚,而不反省一下會不會是自己理解力不足或是背景知識不夠。」這樣的人,在網上隨處可見,匿名或用假名的特別多。

另一些負面留言則顯出留言者輕視哲學,認為「時間」應該是物理學家討論的問題,不容搞哲學的人置喙。這些留言者恐怕是沒有細心收看節目內容,聽不到主持人已解釋了哲學家和科學家在研究「時間」時的重點有何不同:哲學家主要是做概念的釐清及分析(所以節目的題目是「時間觀念」),科學家則是直接研究物理現象。這裏我不妨補充一點:除了概念分析,哲學家也提出對時間的看法,加以論證支持,但這些看法和論證很少與科學有直接衝突,而是屬於形上學,已超出了經驗觀察和科學實驗的範圍。

也許會有人反駁說:「既然是超出了經驗觀察和科學實驗的範圍,那就是玄想了,和吹水有甚麼分別?」分別可大了,吹水可以隨便說,哲學的形上學論證則往往有嚴謹的邏輯,細緻的分析,而且論證所支持的看法能幫助我們對世界(或世界某些重要方面)有深刻和別開生面的了解。世界何其複雜,科學能夠研究及解釋的,未必就是世界的全部;形上學研究及解釋的,可以是世界的某些部份或面向,而不必與科學有衝突。

世界包括人世,即由各種社會和文化現象組成的人之世界。說到世界何其複雜,當然不能撇開人世來講;不過,我們雖然知道人世很多事物都極其複雜,但很可能仍然遠遠低估了人世的複雜程度,因為有些事物習以為常,其複雜性逐漸隱而不顯。哲學其中一個作用,就是幫助我們看到和了解世界 ¾ 尤其是人世 ¾ 隱而不顯的複雜性。

美國哲學家約翰 · 塞爾(John Searle)在《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 Reality》 裏舉了一個精彩的例子,以說明人世隱而不顯的複雜性:「試想想以下一個簡單的情景:我走進巴黎的一間咖啡店,選了一張枱坐下;侍應生過來,我說了一句不完整的法文;我說 "un demi, Munich, á pression, s'il vous plaît",侍應生便送來一杯啤酒,我喝了,在枱上留下一些錢,然後離去。」(p.3)這個例子的精彩處,正在於它的內容平凡不過:如此平凡的情景,看似簡單,其實非常複雜,要理解它,一定要先掌握一大堆概念,例如「餐廳」、「侍應生」、「法文句子」、「啤酒」、「金錢」、「付款」,而這些概念又不能獨立於很多的其他概念,例如「食物」、「服務」、「僱員」、「價錢」、「語言」、「經營生意」;這個情景的存在,還要依靠一些有關的事實,例如餐廳的東主要得到法國政府發牌才可以營業、顧客不付款便溜走是犯法的、侍應生明白(絕大部份)顧客的語言。此外,這個情景涉及價值判斷,例如侍應生的服務態度好不好、餐廳的佈置是優雅抑或庸俗、啤酒是上等還是劣質;這些價值判斷的標準從何而來、是否客觀,都是值得深思的問題。

時刻意識到世界何其複雜,便較能欣賞不同的視角(perspectives),不那麼容易變得武斷和自以為是。容我再引以前引用過的羅素名言作結:「當今之世最壞的事,大都是源於過份的確信。」

(原載於《蘋果日報》2018年9月8日)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