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201

愛情的傳奇和現實


台灣歌手羅大佑的《戀曲1980》有這幾句:「你曾經對我說,你永遠愛著我;愛情這東西我明白,但永遠是甚麼?」其實,「永遠」十分易懂,就是「一生一世」的意思,問題在於能否做到;反而是「愛情這東西」很難解釋,我們也許以為自己明白了,但對於「問世間,情是何物?」(元好問《摸魚兒》) 這個問題,除了續誦一句「直教生死相許」,我們還可以說些甚麼呢?

至少,我們無法對「愛情」下一個精確的定義。這應該是意料中事,因為正如德國哲學家尼采所言,「只有那些沒有歷史的東西,才可以被定義」(《道德譜系學》II: 13) ,而「愛情」這個概念,當然是有歷史的。無論中外,「愛情」這個概念可以追溯到遠古,其中有很多變化,但亦有不少重疊。籠統而言,愛情不過是男歡女愛之事 (但不限於異性之間),可是,愛情不只是性愛;此外,愛情還跟另一件事情有錯綜複雜的關係:婚姻。

先說婚姻。我們現在的了解是,婚姻應該主要基於愛情,愛情則是發自內心的兩情相悅。這樣看待愛情和婚姻的關係,是晚近的事,只有約二百年的歷史;以往的婚姻,大多取決於社會結構、經濟原因、政治和宗教考慮等,愛情是次要的、甚至不是一個因素。認為婚姻應該主要基於愛情,這是由西方開始的;東方在西化之後才逐漸也接受這個看法,例如在中國,這個看法在清朝亡於一九一二年後,才開始廣為人接受,至今只是一百年多一點而已。

在中國古代,婚姻不必基於愛情;此外,孔孟老莊等大哲人對人生各方面都有深刻的見解,卻絕少論及愛情。然而,這不表示古人沒有愛情這回事,二千多年前的《詩經》,對愛情已有十分細緻動人的描寫,「愛而不見,搔首踟躕」(〈靜女〉)、「一日不見,如三月兮」(〈子衿〉)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擊鼓〉) 等詩句,到現在我們仍然可以引用來表達愛情。不過,我們不能從這些描寫推斷出相愛之人已是夫妻,或終於成為夫妻 --- 他們可以是相愛而沒有結合,或者是相愛而另有配偶 (即我們現在說的婚外情)。

事實上,不少中國古代的愛情傳奇,要不是人鬼或人仙之間的,就是男女主角最終不得結合 (或兩個情況都是) ,最著名的例子是《白蛇傳》、《梁山伯與祝英台》、和《牛郎織女》。這襯托出凡人與凡人之間,絕大部份是「男大當婚,女大當嫁」,通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找個門當戶對的,便成親了,婚前可能從未見過面,談何有愛情?不錯,婚後可以培養出深厚的夫妻之情,而不只是相敬如賓,但這與意亂情迷、魂牽夢縈的愛情,始終是有分別的。

至於性愛,愛情傳奇裏當然完全沒有提及,有些更刻意將愛情描寫為與性愛無關;例如曾被拍成電影《倩女幽魂》的《聊齋誌異•聶小倩》,這是一個「艷鬼」故事,可是,故事一開始便寫男主角寧采臣說自己「生平無二色」,並言行一致,受女鬼聶小倩色誘也不為所動;因此,兩人後來的相愛,自然也就不是主要被性慾所推動,而是較純真的愛情了。

傳奇,始終是美化和簡化了愛情,在現實裏,愛情與性愛可謂糾纏不清,尤其是年少時火熱般的愛情,很難沒有性慾成份;沒有性慾的愛情,有可能嗎?在現實裏,愛情與婚姻的關係也遠非簡單直接,婚姻即使以愛情開始,那份愛情不一定會持續;愛情消失了的婚姻,還應該堅持嗎?愛情、性慾、和婚姻是一個互相依存的三角嗎?這些問題,你不去思考,便不會有令自己滿意的答案;有些人的愛情和婚姻弄得一團糟,很可能是由於他們美化和簡化了愛情。


(原載於國泰航空機上刊物 Discovery,2016年2月號)


3 則留言:

  1. “When a feeling was there, they felt as if it would never go; when it was gone, they felt as if it had never been; when it returned, they felt as if it had never gone.”
    ― George MacDonald

    回覆刪除
  2. //沒有性慾的愛情,有可能嗎?//
    好像有見過新聞報導有些西方國家偶爾有年愈九十多歲的公公婆婆因相愛而結婚,不知道在那個年紀性慾的成份還有幾多?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