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209

閱讀與研讀

昨天跟一位同事談起現在的學生很多都懶於閱讀,不要說課外書了,就算是課程的指定讀物,不少學生的態度是可以不讀而蒙混過關的就不讀;有些則匆匆翻看一遍,不要說吸收消化,連基本的理解也未有,便當自己完成了任務,心安理得。到測驗或論文成績差時,來向我求助或求情的,十之八九會臉帶委屈說「我已讀了大部份指定讀物,不知為何會...」云云。

我和那位同事談的是一般的學生,哲學系的學生情況好一點,因為哲學這個冷門學科,學生大多是真正有興趣才會主修或副修的;既有興趣,便會較主動兼樂意閱讀指定的哲學書本或論文。可是,也有不少學生只喜歡高談闊論、舌劍唇槍(「打嘴炮」可能是更貼切的形容),扮其哲學家;至於下苦功閱讀,則沒有他們的份,馬馬虎虎讀了一遍,有時甚至沒有讀過,便參加課堂上的討論。

那位同事聽我這樣吐苦水,便給了我一個建議:不要用「閱讀」(read)這個詞語,改用「研讀」(study),告訴哲學系的學生每份指定讀物都要研讀,不能只是閱讀。一字之差,我不相信就能改變學生的閱讀態度和方式,但一試也無妨。無論如何,他說的很對,哲學著作一定要極慢讀、仔細讀,邊讀邊想,見樹見林,甚至做筆記摘要,這不就是研讀嗎?讀哲學著作而不是研讀,隨時會完全沒有得著,讀了也是白讀。

也許有人會說,讀得那麼艱難,何苦來哉?對,那是自討苦吃,但沒有人迫你對哲學有興趣的呀!既然是為了興趣而讀,甚至是要犧牲一些其他東西才讀到哲學,為何還要「沙沙滾」,而不正正經經地讀好它?正如有興趣習武,就要身水身汗地練拳練功,不應只滿足於輕輕鬆鬆耍些花拳繡腿,否則就不要再說自己喜歡習武了。

做人不必經常那麼嚴肅認真,然而,對於追求興趣和理想,我認為是應該執著一點的,因為那是豐富生命、活得精彩的機會。

6 則留言:

  1. Beginners也要這樣研讀?

    回覆刪除
    回覆
    1. 哲學導論或哲學史那類的入門書不一定要研讀,但讀原創的文章,就算是 beginner,也應學習研讀。

      刪除
  2. 我的感受是:閱讀是自願的,帶喜悅的;研讀則有些被迫的成份,身不由己。學校指定的課外讀本,如果最先是我自行找來讀的,我會讀得很高興,一旦變成研讀工具,馬上趣味頓失。

    我喜歡李後主的詞,但那首「砌下落梅如雪亂」收進課本,要考試,我便寧願去讀「數聲和月到簾櫳了」。

    回覆刪除
    回覆
    1. 我跟你有一樣的感受,但這樣做學問好容易流於博而不深,我就是這樣。

      刪除
    2. karol,

      我說的只限於哲學。

      刪除
  3. 呀 。。。。英文詞彙比中文豐富!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