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18

易得的快樂


(圖片來源:https://pixabay.com)

上星期在科學哲學(philosophy of science)課堂上,因為某個例子的引申討論,我問了學生一個稱得上是思想實驗的問題:「假如科學家研製出一種藥丸,每天只要吃一粒,身體便得到所需的一切營養,而且人不會感到飢餓;還有,實驗證明此藥全無副作用。你願意以吃藥丸取代進食嗎?我說的不是偶爾太忙,沒時間吃東西時用藥丸代替,否則問題很容易回答;我的意思是以後只吃藥丸,不進餐。」有一機靈的學生立即問:「那藥丸味道如何?」我答曰:「就和一般藥丸差不多,總之一定不會令你覺得好味道。」另一更機靈的學生接著問:「藥丸是不是比食物便宜很多?」我說:「這個問題要你們考慮的,只是進食時所得的滿足和吃藥丸的方便及省時,然後兩者擇其一;因此,就假定藥丸與食物所費差不多吧。」

我估計只有少數學生願意放棄食物,誰知全班二十多人,竟有一半以上寧願要藥丸的方便及省時!我問他們是認真的還是隨便回答,他們都說是認真的(而我也想不到他們有甚麼說假話的動機);然後我問這些願意放棄食物的學生省下的時間會用來做甚麼,他們大多一時答不出,答得出的也不過是說「做更重要的事」或「多些時間總是好的」等籠統的話。我相信這些學生並沒有那麼多重要的事情要做,省下的時間很可能大多浪費掉;他們那麼輕易決定放棄食物,我猜想有兩個原因:一、對他們來說,食物很容易得到;二、他們不特別享受食物,進食主要是身體的需要。

假如我問的是香港學生,他們會不會同樣是超過一半選擇吃藥丸?也許香港的食物種類之多遠超美國的,香港人較容易有享受美味(但不一定昂貴)食物的經驗,因此上述的原因二並不適用。可是,還有原因一 —— 容易得到的東西便不珍惜,這是一般人都有的心理。一個人如果不但容易得到食物,而且容易得到美味的食物,說不定連美食也不珍惜哩!

在富裕地區生活的人,從食物所得的滿足,堪稱一種「易得的快樂」。這裏說的「快樂」,只是「開心」之意,可以是很短暫的滿足,例如聽到一個笑話或吃一頓好飯的開心,不像英文 "happiness" 用來指幸福,更沒有源自希臘文的 "eudaimonia" 那「活得豐盛」的沉重意思。事實上,如果有的只是一些易得的快樂,那並不足以構成幸福或豐盛的人生;然而,幸福或豐盛的人生在正常情況下會包括一些易得的快樂 —— 一生幸福卻從沒吃過一頓美味的晚餐或聽過一個好笑的笑話那是很難想像的。

易得的快樂,如果由於易得,便不珍惜,而平白錯過了不少快樂的時刻,那是十分可惜的。幸福和豐盛的人生難得,假如得不到,卻連易得的快樂也隨便放過,那豈不是活得太苦,而且笨? 所以我是不會選擇吃藥丸而放棄進食的,不但如此,我還不時自己製造易得的快樂。

今天午餐時便炮製了一次易得的快樂。教學完畢,回到家裏,飢腸轆轆。在冰箱取出一包急凍青口(不連殼的),解凍,洗淨,瀝乾水;起鑊,下點牛油,爆香青口,然後下四湯碗的水、三片薑、少許胡椒粉,中火煮二十分鐘,湯成淺白色,水已收至兩湯碗半(如湯水超過兩碗半,便加大爐火收水);下適量的鹽和一丁點兒白糖,然後加一碗冷飯於湯中,煮五分鐘;切蔥粒,將湯飯連青口倒入吃麵用的大湯碗,灑上蔥粒,一碗青口湯飯即成。趁熱吃,鮮甜可口,吃得很滿足。

弄這碗青口湯飯,前後三十五分鐘,但煮湯那二十分鐘我在看書,所以其實不過是花了十五分鐘。要我用吃藥丸來代替享受這碗簡單而美味的湯飯?Thanks, but no thanks. 當然,吃完湯飯我不是等待下一次易得的快樂,因為耶穌說得對:「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當然也不是單靠聽笑話)於是吃完湯飯我繼續看書,然後寫文章,備課,和做其他令我的人生較有機會變得豐盛的事。

(原載於《蘋果日報》2019年12月14日)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