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328

史學長才離開史學之後

蕭若元在最近的一篇文章〈史學長才股市叱吒風雲〉裏講述自己當年為何決定不再研讀史學,文章的第一段便有兩個嚴重的史學錯誤:

『我自覺在歷史方面有一定的天份,歷史人物事件基本上可以過目不忘,而且可以快速地將所有資料連結起來,理出前因後果及利害關係。張學誠說:「吾於史學,蓋出天授。」又有云:「史有三長:才、學、識,世罕兼之,故史者少。」因此當時我認定不應白白浪費自己在史學方面的天才,注定要做一個史學家。』


第一個錯誤是替章學誠改姓「張」,章學誠乃中國史學的大人物,就算蕭若元用拼音輸入法一時打錯字,但這個錯誤實在太明顯了,沒有理由不檢出來。

第二個錯誤是把劉知幾的說話張冠李戴給章學誠。「吾於史學,蓋出天授」確是章學誠說的(見《章氏遺書》〈家書二〉),但「史有三長」一句卻是出自《新唐書》中劉知幾的傳記。章學誠在《文史通義》〈史德〉有類似的說話:「才、學、識三者、得一不易,而兼三尤難。」蕭若元大概是混淆了兩者,又自恃記性好,沒有查證,便出錯了。

這兩個錯誤也可以說是有點諷刺,因為蕭若元自詡有史學天才,「歷史人物事件基本上可以過目不忘」,卻連兩項簡單的資料也搞錯了。雖然他早已放棄史學,但既然當年研究過,而且天份高,記性又好,這兩個錯誤還是不可原諒的。

19 則留言:

  1. 第二錯可以辯解,因為原句是「又有云」而不是「又云」,可以解作「又有人說」而不是「又說」。

    至於「張學誠」一名,清錢林《文獻徵存錄》也是這樣稱呼他的,可謂有例可援。

    回覆刪除
    回覆
    1. 章學誠和劉知幾都是史學名人,沒有理由只指出前者之名而不指出後者之名。這好比寫:『孔子說:「人而不仁,如禮何?」又有云:「人者,仁也。」』,而不寫成:『孔子說:「人而不仁,如禮何?」孟子也有云:「人者,仁也。」』

      錢林錯了,你跟他一樣錯,是不會變成對的。還有,錢林時章學誠還未享大名,錯了情有可原,跟現在還寫錯不同。

      刪除
  2. 有幾多潛質都好,一日未真正開發出來可以活用,一日都未真係屬於自己。未真正落場濕身,真正受到考驗,個個都可以老吹自己係天才啦。
         
    學李天命話齋,唔係我做唔到,只係我唔想做,唔稀罕做,一做肯定出色過人。喂,夠鐘食藥喇!
         
    真係做到先算啦。

    回覆刪除
    回覆
    1. 對,天份只是其中一個條件。

      刪除
    2. I have 天份 in many things. The best one is to prevent all the other 天份 from surfacing. --zpdrmn

      刪除
  3. 當然蕭生多時過度自信,他的《香港的命運》東拉西扯,竟然提及維根斯坦哲學,並說後期維氏認為哲學問題是語言引起的偽問題;我當然不同意。

    回覆刪除
    回覆
    1. 連維根斯坦也略知一二,他看的東西相信很博雜。

      刪除
  4. 回覆
    1. 太長了,沒時間看完。

      刪除
    2. 只睇佢後段問答環節就好。佢講單獨囚禁的心理狀態,令我想起杜斯妥也夫斯基/王爾德。佢講點信基督教,很好看。

      刪除
    3. 吓,講佢點信耶穌,我邊會有心機睇呀?

      刪除
    4. 當中有點宗教心理學,科學來的。

      刪除
  5. 老蕭寫文章多係口述,助理打,而且通常唔會再check. 所以文章錯字不少

    回覆刪除
    回覆
    1. 原來如此,但這仍解釋不了他為何不點出第二句說話是出自劉知幾的。

      刪除
  6. 「又有云」我理解都係"又有人咁講"

    回覆刪除
    回覆
    1. 這三字可以這樣理解,但在這脈絡如此理解卻不合理,因為蕭若元肯定知道劉知幾的大名,如果不是以為那句也是章學誠說的,豈會不說「劉知幾亦有云」?

      刪除
  7. 蕭文中的「張」字已改正為「章」字了。

    回覆刪除
    回覆
    1. 謝謝告知。我有原文的 screen shot,現貼上,以證我所言非虛。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