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209

有早知?

廣東俗諺有句是「有早知,無乞兒」,看似理所當然,其實想深一層,除非是極簡單的情況,否則這句說話的對錯是無從判斷的。

假如你說:「早知今天股市會升得這麼高,我昨天便不會把股票賣了,現在還不賺個盆滿缽滿?」這樣說應該沒有問題,因為這只是關於昨天和今天的股市,你大可假定其他的因素不變;這是「有早知,無乞兒」的一個好例子。

可是,假如你說:「早知做生意會失敗欠債,我當年便不會放棄那份收入穩定的工作,現在還不生活無憂?」這個說法則有問題了。你當年的決定是一個人生路向的決定,涉及很多變數;這個路向的實際結果,並不能讓你知道其他可能的路向會有甚麼樣的結果,因為各個路向的變數可以牽一髮而動全身,結果殊難逆料。就算你當年真的早知做生意會失敗,決定繼續做那份收入穩定的工作,你現在仍有可能負債纍纍;你可能會投資股票損失慘重,或者被人騙財,或者惹上官非要花大量金錢打官司等等。

其實,只要是涉及幾個變數的情況,都很難肯定是「有早知,無乞兒」。簡單如:「早知這家酒樓的食物不清潔,我們一定到另一家吃,便不會像現在這樣食物中毒了。」這也難說;會不會仍然食物中毒,就要看你到哪另一家了,因為同一區內有兩間酒樓食物不清潔,是毫不出奇的事。

19 則留言:

  1. A1
    A2-B1
    -B2

    假設A1等於去了第一間不乾淨的酒樓。
    如果世上真的「有早知」,當一個人能預視A1不清潔的時候,他會跳過A1這個選擇。而當他再次作出選擇的時候,「有早知」會再度運作。如果B1是另一所不清楚的酒樓,他亦會跳過B1而作出其他選擇。
    如果要讓變數對「有早知」的功效作出影響,我們必須假定人只能作出一次的抉擇。

    回覆刪除
  2. 可以把諺語的「有早知」理解成「有早知這回事/能力」,則該諺語就不是針對對特定命題的預知了。即是說,如果有早知這能力,則某人不僅可以早知某路向的實際結果,還可以早知其他可能的路向會有甚麼樣的結果了。

    回覆刪除
  3. I am now reading Kripke, is that related to his analysis of counter-factual proposition?

    回覆刪除
  4. It has been claimed by Bloom (1984) that Chinese does not have counterfactual conditional sentences such as English, and, based on Sapir-Whorf Hypothesis, he further claims that Chinese people are not good at thinking counterfactually

    回覆刪除
  5. Yan,

    Yes, you can say that what I said here was inspired by Kripke's view on counterfactuals.

    回覆刪除
  6. Meshi,

    I think Bloom's claim is just false.

    回覆刪除
  7. Meshi,

    如果「有早知」是指有預知未來的能力,那麼將來是否做乞兒也是預知之事,就沒所謂「有早知,無乞兒」;如果「有早知」是指有能力知道所有的可能性,那麼「有早知」就不只是「無乞兒」,而是近乎神的全知,那應該不是這俗諺的原意。

    回覆刪除
  8. 嘉,

    在酒樓這個例子,你說的是對的,但變數一多了便不這麼簡單了(請看我上面給Meshi的回應)。

    回覆刪除
  9. 咁料事如神呢?

    回覆刪除
  10. Bloom還提供了一些實驗結果的證明(比較中英讀者對同一段故事的詮釋,故事內含反事實句),引起了認知語言學界的一場爭議。可參看:
    Bloom, A.H. (1981). The linguistic shaping of thought: A study in the impact of language on thinking in China and the West. Hillsdale, NJ: Erlbaum Associates.

    Au, T. K. (1983). Chinese and English counterfactuals: The Sapir-Whorf hypothesis revisited. Cognition, 15, 155-187.

    Bloom, A.H. (1984). Caution—The words you use may affect what you say: A response to Terry Kit-fong Au’s “Chinese and English counterfactuals: The Sapir-Whorf hypothesis revisited”, Cognition, 17, 275-287.

    Au, T. K. (1984). Counterfactuals: In reply to Alfred Bloom. Cognition, 17, 289-302.

    對於「有早知,冇乞兒」,我一向的理解都是「近乎神的全知」。至於是否合乎俗諺的原意,那就無從驗證了。

    回覆刪除
  11. readandeat,

    係間唔中估中抑或次次都中嗰種?

    回覆刪除
  12. Meshi,

    無論Bloom怎麼說或做過甚麼實驗,我們說中文的很容易舉出中文的counterfactual conditionals 的例子,例如「如果我有錢,我都會借俾你,不過我無錢呀!」。

    回覆刪除
  13. Bloom的意思不是說中文不能表達counterfactuals,而是說中文沒有語法機制去表示counterfactual conditionals(英文則可用subjunctive mood去表達),而是需要靠語境或語意的指示(如你例句中「不過我無錢呀」)。

    正如大家都同意中文沒有tense,但這不代表中文不能表達過去、未來的句子,而是說中文沒有這樣的語法機制,須靠語境或特定詞語的表示(如「明天」、「已經」、「將會」等)而已。

    Bloom也不是說中國人*沒有*counterfactual這種觀念,而是說中國人(比起西方人)*弱於*處理counterfactual conditions這種內容而已。

    回覆刪除
  14. Meshi:
    那以下的很明顯是中文裡的 counterfactual:

    [如果我]早知今天股市會升得這麼高,我昨天便不會把股票賣了,現在還不賺個盆滿缽滿?

    那 Bloom 的看法與 Wong 原初的討論的關係在那呢?

    回覆刪除
  15. Meshi,

    "而是說中文沒有語法機制去表示counterfactual conditionals"
    - This is true, but we know this already and don't need Bloom to point it out.

    "中國人(比起西方人)*弱於*處理counterfactual conditions這種內容而已"
    - Maybe, but this is not easy to verify.

    回覆刪除
  16. //那 Bloom 的看法與 Wong 原初的討論的關係在那呢?//

    關於Wong 原初的討論,我已經發表完意見了(就是我把「有早知」詮釋為「近乎神的全知」),至於Bloom的看法,是打岔,借counterfactual來發揮。

    //"而是說中文沒有語法機制去表示counterfactual conditionals"
    - This is true, but we know this already and don't need Bloom to point it out.//

    他想證立的是以下兩個命題有涵蘊關係:

    (1)"中文沒有語法機制去表示counterfactual conditionals"

    (2)"中國人弱於處理counterfactual conditions這種內容"

    他想證立(1)->(2)

    回覆刪除
  17. Meshi,

    (1)和(2)沒有涵蘊關係(entailment);他應該是指它們有因果關係。

    回覆刪除
  18. 對,我弄錯了。謝謝指正!

    回覆刪除
  19. 人生世事難料呀……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