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訪者:陳樂知,香港人,臺灣大學哲學系助理教授,悉尼大學哲學博士。現為臺灣邏輯、方法論、科學與科技哲學學會(LMPST Taiwan)秘書長、臺大傳統與科學形上學研究中心籌備處執行長。專長為形上學、心智哲學與宗教哲學,曾於國際主要期刊發表論文多篇。
訪問者:王偉雄
【前言】這篇訪問本來屬於《立場新聞》哲學版「哲人剪影」系列,在一兩個月前已做好,等待適當時間刊出,但那個「適當時間」卻倏忽消失了。訪問內容充實而有趣,貼在這裏倒適合,亦不枉陳樂知教授花了那麼多時間回答我的問題。
謝謝你接受訪問。可以先談一下你怎樣對哲學發生興趣嗎?
在我的記憶中,我生命中沒有任何一個特定的時刻,對哲學「發生」興趣。我從很小的時候開始,就會花很多時候思考,「宇宙到底是長甚麼樣子的?」、「神存在嗎?」、「人有沒有靈魂?」、「我的思考還有看到的世界,是不是我精神錯亂的結果?」、「人類是大人口中的『萬物之靈』,還只是尋常的動物?」等等問題。只是在那個時候,我並不知道這些問題叫「哲學」。我有時還很遺憾自己的能力,在社會似乎毫無用武之地,幸好這個看法被我往後的人生證明是錯誤的。
值得一提的是,我在教會小學成長,老師會講很多在我看來不太科學或是不太合理的事,更刺激我思考這些問題。而我在那個時候,就已經傾向以自然科學與唯物主義的方式(雖然那時我不可能知道「唯物主義」這個名詞),回應上述的哲學問題。
我小時候的興趣是自然科學,特別是天文學。我小學一二年級的時候,已經希望成為科學家。(說出來見笑,我還曾經代表小學出賽,在香港太空館舉辦的問答比賽得獎。)不過,後來修讀了更多理工科,發現一般科學學科的手法,比如數據化的描述與計算,始終不是最適合自己。我發覺我對科學理論最有興趣的部份,始終是最深層、抽象、形而上的部份。中學老師說霍金的《時間簡史》一書中,有關「人擇原理」的章節特別難,大學生也看不懂;我偏偏只看懂那一章,其他都沒看懂。現在回想,明顯是因為「人擇原理」其實是一個哲學論述。總之,我很小的時候就以「學者」為志願,當了「哲學學者」其實是戰略修正的結果。
我對「哲學」作為一個學科有所認知,並且投身其中,老實說是個很不特別的故事:是中學老師推薦的。我是個現實的人,沒有馬上全盤下注在哲學。在我的母校,澳洲的蒙納士大學(Monash University)讀學士,是要選擇入讀的學院(文學院、商學院等)而不是學系的。我入讀文學院,修了些哲學、歷史、政治與國際研究,慢慢確定哲學的學術方法最適合自己,才專注發展哲學。
有次跟一個非學界的朋友聊天,我自嘲說,我其實是當科學家失敗。朋友答道「你已經是科學家了」,還真令我有種釋然的感覺。
那麼,是否可以說香港這個地方對你的哲學發展沒有重要的影響,而澳洲才是你的哲學啟蒙地?
這是個十分有趣的問題。我的哲學流派屬於所謂的「分析哲學」傳統,而這個傳統強調哲學論述應該像科學證明一般,推論明晰,並且可以被普遍接受。因此,分析哲學一般不重視論者本人的文化與歷史因素。
不過,以我的情況來講,香港顯然對我有所影響。正如我剛才所說,我在香港的時候就已經建立了自然主義與唯物主義的哲學傾向;到現在,這種傾向還是我的研究的出發點。
香港文化的特色在於華洋共處。著名政治學家亨廷頓(Samuel Huntington)有套文明衝突論,說戰爭衝突大都發生在文明交界。身處的社會有著不同的、互相衝突的世界觀,人們就有了選擇。你給他們選A與B,他們各人會有不一樣的答案,有些人甚至會懂得說都不選,或是選C。我當時選擇了自然科學與唯物主義的世界觀,亦可能是這樣的結果。就算是西方先進國家的同事,很多也保有基督教文化傳統中的哲學觀念,比如人有足以改變未來的自由意志。他們未必真的相信世界上有那些東西,但至少會覺得是一般人自然接受的,是他們要忍痛割捨的;因此,他們會對我那種從一開始就非常唯物的出發點,感到十分驚訝。
澳洲哲學對我的影響力還是很大的。正如很多人很意外,澳洲在國際上不是最強大的國家,在文化上更是一個年輕的國家,然而在哲學學術上,表現卻十分出色。這塊土壤上,孕育了David Armstrong、J. J. C. Smart、J. L. Mackie等很多重要的哲學家。澳洲哲學有三個重要特色。其一,是他們的文風與思路非常清晰;其二,是他們在各種形上學類的領域表現良好;其三,他們有強烈的唯物主義與實在論傾向,很多學說甚至被統稱為所謂的「澳洲唯物論(Australian materialism)」與「澳洲實在論(Australian realism)」。這涉及很偶然的歷史因素:他們的祖師爺John Anderson (1893 –1962)剛好是集合三者的人,訓練了很多哲學家。不過,這可能也涉及實在的地利因素:那時的英美厭惡形上學討論,而他們與英美相隔甚遠,令他們發展出獨特的哲學路數。看到這裡,相信任何讀者都會想到,這一種哲學路數是特別適合我的。另一方面來講,我也只是借助澳洲哲學的力量,完成我自己本來就想做的事。
你博士畢業後第一份正式工作是到台灣大學任教,當然是繼續在那裏做學術研究,而你的國際期刊論文有不少都是在到達台灣後的這幾年發表的;台灣這個地方對你的哲學發展又是一個怎樣的因素呢?
評論自己身處的業界是個敏感的話題,我只講我自己的個人經驗與體會,對其他人來說不一定適用。在台灣的職業生涯,對我的學術發展來講,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新階段。澳洲哲學界雖然表現優良,但也在學術路數方面構成某種特定傾向與趨同性。比較常見的是上述的澳洲哲學,或是美國某幾間名校的手法。當然,我也得承認,我那研究生而非教研人員的身份,也限制了我的接觸面。
來到台灣研究哲學,對我來說是個有趣的體驗。這裡聚集了從世界各地海歸的博士,也有本地出身的哲學家,所以在學術上有種多元性。而且,這些學者也常常會通過不同的途徑,提供很多淺易的導論,向非專家介紹他們熟悉的學說。比方說,你主編的《立場新聞》哲學版百花齊放,其中便有很多台灣學者的參與。我得以接觸各種陌生流派的哲學思想,其中有當代的,也有歷史中的。這使我對「哲學」作為一個學術傳統本身的認知,廣度大大增長。比如同屬分析哲學傳統的美國匹茲堡學派,在台灣便有些相關專家,可以淺白地向我這種外行人說明他們的想法,在澳洲則較難有這樣的機會。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分析哲學領域內部,由於各種歷史因素,華語圈的哲學家特別重視科學哲學,以及各種科學性的哲學(比如認知科學哲學,還有最近在台灣學界頗受歡迎的因果模型理論)。在我專長的心智哲學領域,我這種以形上學為主軸的研究者,在華語圈反而相對較少。不過,我的研究本來就是自然主義路線的,試圖以自然物質解釋世界,並反思這種做法的理由。因此,多接觸這些走近科學前沿的華語圈同行,與他們交流,以至一起研習,使我對不少相關議題有更深入的了解。這點是我得感謝他們的。
不過,老實說,發表研究成果畢竟是費時的事情。完成同行審查程序,通常短則一年,長則可能是幾年。我最近的出版,固然受益於台灣同行們的意見,但我不會說上述的學術增長已經產生了明顯的影響。縱使如此,我對於學以致用持十分樂觀的態度。而且,可以期望的是,既然在台灣以至華語圈擴充了學術視野,自然會發現跟大家重疊的議題,合作空間會愈來愈多。我已經主辦過不少學術交流活動,並且與一些友好同行展開合作研究。
你提到科學性的哲學,或可稱為向科學靠攏的哲學,有些甚至難分是科學還是哲學,這是現時的潮流;相較之下,你做的那種心智哲學是傳統的,或可稱為老派的。你是不是認為傳統的心智哲學還大有可為?
傳統的心智哲學的發展空間正持續收窄,這是難以避免的局面。畢竟,傳統的心智哲學單純在概念層面,為「心智」提出各種可能的解說。問題是,分析哲學傳統發展至今,已有一個世紀,差不多每天都有新論文發表,在概念空間插國旗劃國界。跟地球一樣,這個概念空間不是無窮無盡的,無主地愈來愈少。反之,跟日新月異的科學新知走在一起,就像跑到外太空開拓領土,自然會有源源不絕的發展空間,我相信這是很多心智哲學家往科學靠攏的原因。當然,在一些地區,這可能還涉及研究經費的不一致。
正如你所說,現時很多心智哲學研究跟科學走得很近,事實上是認知科學哲學與腦神經科學哲學。這些研究者以哲學家探索概念的研究手法,參與並貢獻科學家的研究主題。事實上,有幾位我認識的這種哲學家,甚至會在私下自稱科學家。對於這些研究,以及它們與科學的互動,我是非常欣賞、非常喜歡的。不過,這些研究與傳統心智哲學研究兩派,常常是各走各路的關係。
我認為,不少傳統心智哲學提出的問題與理論,還是值得重視,因為它們的著眼點通常是很根本性的問題。比如人的主觀意識,到底是人本身內在擁有的性質,還是人跟世界之間產生的一種關係?相對之下,認知科學哲學跟腦神經科學哲學較少處理這種問題。
我本人有一些純屬傳統心智哲學的研究,因為現時地表上的無主地雖少,但還未耗盡。另一方面,我也常常把科學視角納入考慮,嘗試在傳統心智哲學領域上提出新觀點。我有時也會以傳統心智哲學專家的技能,與其他哲學家合作,進行偏向認知於科學哲學的研究。如果用上面那個地球跟外太空的比喻,我這部份的研究就是在建設軌道電梯。
不管是哪種研究,我認為研究最重要是做得好,論述夠有力,是老派還是新派對我來說不是重要的問題。當然,我認同一點:有良好科學理據支持的論述通常更為有力;如果不引用科學理據支持,要做到有力,難度便往往較高。
除了心智哲學,你的研究興趣還包括宗教哲學。可否也談一下你這方面的研究?
我說過我是自然主義者與唯物論者,那麼我在宗教哲學方面,自然是個無神論者,也沒有任何宗教信仰。因此,我在宗教哲學的方針,基本上是接近著名無神論宗教哲學家Quentin Smith所主張的宗教哲學方針:一個自然主義者在「宗教哲學」領域中,該研究的其實是「自然主義哲學」;自然主義是主軸,宗教只是作為一個被迎擊的對手、一種對立與懷疑觀點出現。
不過,Smith單純把宗教當成一堆對於自然主義的批評與反駁。相比之下,我更同情我在蒙納士大學的導師、著名無神論宗教哲學家Graham Oppy的看法:宗教哲學看重的,應是各個世界觀之間的優劣對比。宗教之所以是自然主義的對立與懷疑觀點,是因為它是自然主義世界觀的主要競爭對手之一,是一種同樣廣被接受,但與自然主義互相衝突的世界觀。如此一來,宗教哲學領域是一個很好的機會,讓自然主義者說明,為甚麼自然主義相比各種競爭對手,能對宇宙提供更好的解釋、更能指引我們,還有一般知識份子與社會大眾應該如何取捨,等等。
有些學者同行認為,這種研究毫無意義,因為有神論之類的超自然主義,根本毫無合理性與學術價值;哲學家只需要在自然主義的框架內向前邁進即可。就連一些擁有宗教信仰的學者,亦抱持這種觀點。我不會否定他們的做法,因為學術有分工,大多數學者的確應該集中於他們自己的研究,無需尋根究底。不過,既然這個框架可以引導他們前進,研究這個框架本身就有學術意義。倒過來說,坐擁這個框架卻對之無視的人,也不見得能正確地接受它的指引。
進行這種研究,亦可能是我個人的一種期望。正如我剛才所說,我會以哲學方法去研究一些我本身感興趣的議題,說實話,是基於種種現實考慮的結果。然而,既然已經投身「哲學」這個學術傳統,就希望對人類關於世界的各種觀念,有更明確的方向感:如果抱持一種哲學觀,這種哲學觀在各種互相扣連、互相對立的人類觀念之海中,位處哪裡?它從哪裡來,何以確立?未來又往哪裡去?這是我願意花費一生,希望了解,希望解明的。自然主義與超自然觀念的互動,只是其中一環,但觀乎人類思想史,它絕對不是微小的一環。
當然,個人觀點與學術事業是分開的。我與其他不分立場的宗教哲學家保持良好合作關係。去年,我聯同牛津大學哲學系博士生羅天均舉辦了「分析宗教哲學在亞洲(Analytic Philosophy of Religion in Asia)」國際會議,便邀請了各種立場的宗教哲學家出席。
我知道你除了做研究,還參與不少大學與學會的行政工作,這類工作是很多哲學學者不願意做的;可以談一下你對這類工作的看法嗎?
說「不少行政」是過譽了。我年資尚淺,沒有做過很多校政工作。我做的行政主要跟學術有關,比如當一些學系學術活動的負責人,還有臺灣邏輯、方法論、科學與科技哲學學會(LMPST Taiwan)秘書長、臺大傳統與科學形上學研究中心籌備處執行長、以及學術期刊主題專刊的客座主編。當然,能擔戴這些社群服務,是學界同仁給予的機會與榮幸。
可以說,這些行政工作仍然是在做學術,只是形式由研究改成了策劃跟指揮。經過深思熟慮的思索,進而取得一些學術成果,比如一場參加者均獲益良多的學術會議,這其中的過程與滿足感,對我來說跟研究沒有太大分別。事實上,這些工作也直接與大家的研究有關。比方說,大家在活動中演講自己的研究論文,面對其他人的問題與批評,便直接影響該篇論文能否進一步改善,進而在日後有更大機會,通過學術出版的同行評審程序。當然,這個情況下,我要照顧的就不是自己的學術成果,而是大家的學術成果。
其中,我沒有特別的心態或是想法。在其位,謀其政。既然成為了一名學者,投身了一個我所專注且熱愛的專業,我就忠誠於這個崗位,樂於在能力和時間許可範圍內,為「學術」這個大家共同的事業效勞。故此,注目點有時可以由我個人的研究,稍稍伸延至整個專業社群的研究。
當然,我也理解,很多哲學家不願意做這類工作,其中有不想從學術研究分心的有不擅長的、有找不到箇中樂趣的、有出於人際關係上的考慮的、有無法分配時間的,等等,難以一概而論。對於這一些原因,我沒有甚麼特別看法,也是尊重人與人之間的差異,包括人人不同的喜好、能力、考慮和工作環境,以及這些特質在專業中帶來的不同角色。擅長哲學學術不代表擅長行政,學院訓練也跟職場歷練不太一樣。倒過來說,哲學教授人人各自自我管理、自我決策,在某些方面來說是頗平等同質的。因此,至少在我的理解裡,學術行政者是合作者,正是要了解並順應大家的性情、特質與處境,讓他們在發揮才能的同時,也做到他們想做,並且對他們本人有益的事。
你剛才提到的兩個哲學學會,LMPST Taiwan 和臺大傳統與科學形上學研究中心,前者不久前邀請我作網上演講和參與論壇(主題是「台灣哲學(Taiwanese Philosophy)」),令我印象深刻,感到這樣的哲學學會活動對臺灣哲學界的重要性。我最後的這條問題,是想你介紹這兩個學會的性質和特色,讓臺灣以外的人認識一下。
的確,社群互動的確是台灣哲學學界的一大優勢,各種學術網絡亦隨之發展。LMPST Taiwan和臺大傳統與科學形上學研究中心籌備處是兩個很不一樣的組織,我逐一說明。
先談LMPST Taiwan:
LMPST Taiwan全稱「臺灣邏輯、方法論、科學與科技哲學學會(The Taiwan Association for Logic, Methodology and Philosoph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是在台灣正式註冊的非牟利機構,會員遍及台灣各大專院校,並且是國際學術組織International Union of History and Philosoph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UHPST)的本地分會。學會的前身組織「國際科學史與科學哲學學會之邏輯、方法論與科學哲學組中華民國委員會」成立四十餘年,但附屬於台灣官方學術機構中央研究院。直至2021年,LMPST Taiwan才轉型成獨立的非牟利機構,擁有全新架構。顧名思義,學會推動LMPST領域,特別是邏輯與科學哲學,同時也推動更寬廣的其他分析哲學領域,比如形上學、知識論、心智哲學和語言哲學。
現在的LMPST Taiwan由理事長陳思廷教授(台灣清華大學哲學系教授)領導,而我這個秘書長則負責執行組織事務,實現理事會與陳思廷會長的理念。陳會長是位很有抱負與想法的資深學者,跟我有非常良好且緊密的工作關係。現時,我們除了承辦一系列的學術活動,包括台灣一些重要的國際學術會議系列,也在大力推動「讓哲學走出哲學」,特別是跨學科研究與哲學普及工作。我們接下來會舉辦一系列的跨學科交流論壇,讓哲學家與科學家、心理學家、人文學者等交流;而且,我們會擴大接觸面,讓其他學科的學者以至公眾看到我們的工作,甚至直接參與活動。我們最近邀請你參與論壇,與台灣學界交流,並且一同討論「台灣哲學」,正是這些理念下的產物之一。
我深信這些工作目標絕非空談。一方面,跨學科研究在官方鼓勵之下,會是台灣學界未來發展的重中之重;另一方面,台灣青少年的求知慾很強,教育界也重視人文教育,加上不少先驅者的努力,使本地的哲學普及工作近年有長足發展。LMPST Taiwan作為一個有使命感的專業學者組織,為這些大潮流出一分力,加強公眾及其他領域學者對哲學的認識,更是責無旁貸。不客氣的說,我相信LMPST Taiwan有能力對台灣哲學界的發展作出獨特的貢獻,為台灣哲學的學術特色及形象帶來改變。
再談臺大傳統與科學形上學研究中心籌備處:
這個籌備處很不一樣。正如你所見,她是臺灣大學的內部組織;我們的工作是籌備即將成立的「臺大傳統與科學形上學研究中心(NTU Center for Traditional and Scientific Metaphysics)」。籌備處由臺灣大學哲學系的五位教授同事組成,其中包括作為主任的文哲(Christian Wenzel)教授、作為執行長的我,還有耿晴教授、鄧敦民教授和周先捷教授;而我們也將是未來的中心成員。值得注意的是,我們的成員有著很不一樣的學派背景,其中包括分析哲學、德國哲學、佛教哲學與物理哲學等;並且,我們的成員不分學派,都很重視哲學與科學的互動。換句話說,我們正在籌備的研究中心超越學派與學科的門戶之見,集合多樣化的研究進路,務求在形而上哲學上,以及相關的心智哲學、宗教哲學以至佛教哲學上有所突破。有著這種人數的哲學家,而且願意國際化、跨學派、跨學科的形上學團隊,在華語圈是鮮見的。
事實上,雖然研究中心尚未式成立,我們的團隊已有一定的先行成果。上一學年,耿晴教授舉辦了「分析哲學與佛教哲學」講座系列,而我則聯同牛津大學哲學系博士生羅天均舉辦了「分析宗教哲學在亞洲(Analytic Philosophy of Religion in Asia)」國際會議,兩者都在學界引起了非常正面的迴響。後者更引起了英國伯明翰大學宗教哲學中心(The Birmingham Centre for Philosophy of Religion)注意(他們未有人員參加我們的會議,雙方事先也未有互相認識的人員),並主動聯絡我們臺大團隊洽談合作;到了現在,合作已在進行中。如是者,我們將繼續努力,謀求發展我們臺大的特色形上學研究,為之建立國際能見度及網絡。同時,我們亦希望回饋台灣學界:我們謀求與本地學界友好加強合作,將邀請大家成為我們的學術委員,讓大家以互聯網一般的方式共享學術活動資源。我們期望集合大家的力量,並融會更多不同的形上學研究路徑,務求在嶄新的全球學術環境中共同奮鬥。
自己很想當科學家,但數學不好。
回覆刪除物理哲學是否一定要了解物理學?
回覆刪除物理主義是否物理哲學?
在物理哲學觀點,怎樣看心靈哲學,物理主義及元宇宙?
刪除數學好是做科學家的必要條件。
回覆刪除心靈哲學及物理主義都涉及物理知識,所以學好物理是基礎要求。
心靈哲學及物理主義其實不涉及物理知識,打看幾本課本看看就會知道
刪除形上學跟物理比較有關,但也不能一概而論
刪除學術的哲學多難以親近, 非一般人理解, 是否需正途哲學訓練方可明白?
刪除心靈哲學好像有研究人的大腦電波會否產生量子糾纏?
回覆刪除這類的書?
刪除https://www.degruyter.com/document/doi/10.1515/9783110351064/html
那是很偏門的東西,不是主流學說
刪除哲學的思考是需要物理的常識,
回覆刪除因為這樣才能很客觀的知道宇宙規律.
呢條link都好多數學及物理 ,
回覆刪除主要係講mind-brain interaction.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2405844019357901
心靈哲學和心理學比較有關係,訪問都有提到
刪除講到物理,比較偏門,link文章講中世紀伊斯蘭神學,算極端
為何 searle認為感情之類的主觀意識是無法從物理角度探討的?
回覆刪除感情之類的主觀意識是否mind-brain interaction ?
但mind-brain interaction 是物理機制.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pJSeLY8cWs
刪除量子力學在物理學裏是很普遍的基本學問,科普也經常介紹。如果要了解心靈哲學的物理機制,是有需要明白量子力學內容。
回覆刪除哲學跟物理係唔同。
刪除唔好用物理嚟解釋哲學。
要學物理就睇物理書,心靈哲學係哲學一種;所以就咁單純睇心靈哲學書就ok.
就算有你講的心靈哲學的物理機制,都是要理解腦科學,訪問有提到
刪除講到量子力學,是偏門看法,不是大部份腦科學家接受的理論
你不但哲學學不好,連科學也學不好
心靈哲學是哲學,量子論是科學;兩者都不是物理。心靈哲學的腦科學為生物學基礎,所以不是物理學。
回覆刪除意識是量子現象?心靈哲學是主張物理主義?
回覆刪除腦科學跟物理有關係嗎?
回覆刪除大腦傳遞電化學的信號是屬於物理機制,微觀來說是電磁學.量子物理學的規律決定微觀世界,
刪除大腦也屬於物理系統,所以受到量子力學規律支配. 腦科學是物理機制的一種.
電化學是屬於化學,不是物理學。
回覆刪除7:55
刪除電化學屬於化學的物理化學。
物理化學的內容:化學熱力學,統計力學,量子化學等等。
量子化學就是用量子力學解釋化學問題。
腦科學的電化學作用在微觀上是量子效應。
所以腦科學的物理機理亦是量子力學。
這個的內容是說什麼?
回覆刪除https://www.tandfonline.com/doi/full/10.1080/17588928.2020.1839037?scroll=top&needAccess=true
不要google一兩篇文就當是科學的現狀,學術界有各種奇怪的偏門理論,Stuart Hameroff的理論一直被主流科學界質疑
刪除Is quantum mechanics relevant to the philosophy of mind?
回覆刪除https://scientiasalon.wordpress.com/2014/07/21/is-quantum-mechanics-relevant-to-the-philosophy-of-mind-and-the-other-way-around/
甚麼偏門的理論都有,這個理論不被主流腦科學接受
刪除呢條link嘅內容好豐富,可以參考。
回覆刪除https://plato.stanford.edu/entries/qt-consciousness/
已看
刪除心智哲學向科學靠攏,動機應該是 Science can establish metaphysical truth. 打個比方即:假如沒有科學支持,Phosphorus is Hesperus 不會成立。至於傳統心哲問題不太被科學重視,可能是科學經常直接預設什麼,後設學問才會檢視整個理論架構和存有之間的定位吧。
回覆刪除心靈哲學否定心靈,是否因為物理主義?
回覆刪除很想學量子力學,不過數學水平不夠;dse程度的物理也掌握不到。
腦科學的原理好繁複,是否要研究量子力學才可了解?
腦科學是看細胞生物學和化學,沒有證據顯示大腦使用量子物理效應
刪除腦科學研究腦的不同層面,心靈哲學不需要關注生化層面,有關的是認知層面和計算層面
可以看些量子力學的科普文章,然後上網學些量子力學網上課程。史丹福的課程很好及完整,MIT的課程亦很好,數學不深。
刪除8:53, 心靈哲學否定沒有物理原理的“精神,心靈”等等的存在。主張人的心理,思想跟物理原理一樣,可以全都由物理觀念來說明。量子糾纏是量子力學的實驗結果,現在甚至有量子場論來解除腦科學。因神經元是電磁作用,量子力學不能解釋電磁場,電磁場及電子需要量子化。所以需要用量子場論的理論。
刪除現在的腦科學的神經元物理作用是用到量子場論。
6:05
刪除量子場論與腦科學, 是否這類型的理論?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8146693/
連心理學家也不一定研究神經元,心靈哲學也是很少研究到神經元,心靈哲學的工作不是說明你的腦裡面發生的所有事情
刪除只有上世紀初的實證主義學派哲學家相信心理都可以用物理觀念說明,實證主義已經過時
現在的哲學家相信不同的學科互相關連,互相參考,心靈哲學不是直接關連到細胞和量子層次,比較有關係的是認知科學
心靈哲學家關注計算理論,也用在AI,研究神經網絡整體的計算法,很少去到量子層次
刪除近年關注embodied cognition,用身體與環境互動解釋認知,也不是講量子
有人貼了Stuart Hameroff的量子心靈文章,他們是反對計算理論,但學界反應沒有很好
https://plato.stanford.edu/entries/computational-mind/
https://plato.stanford.edu/entries/embodied-cognition/
刪除6:05 是“解釋”
回覆刪除1/09/2022 4:47 ,
回覆刪除Churchland 的假設:
喜怒哀樂這些情緒全部可換成大腦物理訊息, 非物理化的心靈不再存在.
Searle 的觀點:
否定心靈哲學中的物理主義, 情感之類的主觀意識確實存,在但無法從物理角度觀點說明其原理.
Searle的看法是主觀意識是生物體獨有的現象,他否定的是計算理論和功能主義,主觀性不是來自圖靈機形式的計算功能
刪除//突觸是神經系統中神經元間的連接點,是資訊於神經網路中流通的樞紐,它的量子特性運作是所有大腦功能的基礎。//
回覆刪除化學性神經傳遞的量子機制
http://scimonth.blogspot.com/2013/08/blog-post_8717.html
這篇是入門級文章,很容易看.
https://www.ted.com/talks/john_searle_our_shared_condition_consciousness
回覆刪除心靈哲學一切皆物理主義
回覆刪除這太誇張了,二元論還沒死,同不同意二元論是另外一回事
刪除宇宙是意識的產物?
刪除那是唯心論了
刪除意識是否腦神經元的作用?
刪除若果是,那麼就是物理作用.
這裡不是討論物理主義是否正確,而是心靈哲學是否都是物理主義
刪除有些心靈哲學家不相信意識是神經元的作用
他們對不對是另一回事
心靈哲學的學說不一定是對的,你可以不同意,但這些學說就是存在
刪除https://plato.stanford.edu/entries/dualism/
https://plato.stanford.edu/entries/properties-emergent/
“主觀意識是生物體獨有的現象” 生物體獨有的現象也是一種物理主義。生物體的所有現象在物理主義觀點亦是物理作用。
回覆刪除沒錯,所以有人說Searle還是物理主義者
刪除腦神經元一定有量子效應。問題是否顯示於遙感
回覆刪除的溝通等理論。
一切都是基本物理單位構成的
刪除如果你用微觀物理理論去講你的做愛技巧,那就是用錯理論
某物理理論若果有實驗結果證據,表示是客觀論述。
回覆刪除心靈哲學無論怎樣的論述,也要面對物理的客觀論點。
神經元是否大腦思考的一切,大腦是否心靈哲學的一切,都是心靈哲學人所面對的。
我不知你在執著甚麼
刪除以大腦為基礎的心靈哲學可能是對的
但心靈哲學只是些理論,不是一切理論都是對的,有些心靈哲學可以是錯的
錯的理論當然不一定符合你的心意
只要有一個錯誤的心靈哲學主張心靈和大腦無關,大腦就不是"心靈哲學的一切"
刪除這個和物理主義對不對沒有關係
你先搞清楚你在講甚麼
你想說的應該是"心靈哲學問題的一切正確答案都在大腦",不是"心靈哲學一切皆物理主義"或"大腦是心靈哲學的一切"
刪除這樣表達才正常
但其實也不對,有些心靈哲學研究AI
8:18 可以睇啲量子生物學嘅書,對心靈哲學研究有幫助。
回覆刪除現在的AI是有研究量子演算法,所以雖要學些量子電腦。
回覆刪除大腦神經元跟AI若由演算法觀點,其實是一樣的。
心靈哲學是演算法的一種。可以是量子演算法。
很特別的看法,可以詳細說明?
刪除請問意識有否物理作用?且可以影響物質根本屬性?
回覆刪除若果意識是腦電波, 便有物理作用 .
刪除腦電波便是電磁學的一種, 電磁作用,若果有量子效應;便稱為量子電磁學.
若果電磁學涉及動力學的物理問題,便稱為電動力學.
可以先了解量子演算法
回覆刪除https://plato.stanford.edu/entries/qt-quantcomp/
演算法與心靈
回覆刪除https://plato.stanford.edu/entries/computational-mind/
神經元跟演算法的關係
回覆刪除https://www.freecodecamp.org/news/deep-learning-neural-networks-explained-in-plain-english/
心靈哲學的演算法
回覆刪除https://www.scirp.org/journal/paperinformation.aspx?paperid=84253
大腦神經元的演算法
回覆刪除https://www.eettaiwan.com/20170901nt01-ibm-boosts-brain-understanding/
心靈是否等於大腦神經元的作用?
回覆刪除意識體亦不外乎是大腦神經元的物理運作。
回覆刪除AI,大腦神經元運作是演算法.喜樂這些可轉化為演算法,經電腦程式,可建立仿生機械人.
好深奧,睇唔明.
刪除上面是很多不同理論
刪除如果放在一起,便把很多不同東西炒埋一碟
大腦計算理論是講神經元網絡的集體運作,會不會呈現一種數學pattern
神經網絡AI是用數學模型參考這種運作
這和量子電腦又是兩回事
現在的神經網絡AI都不是量子電腦
和單顆神經元的結構也不是同一回事
"意識體亦不外乎是大腦神經元的物理運作"也是在科學有爭議的
刪除embodied cogition理論主張意識是生物全身運作產生的
enactivism主張意識是生物與環境互動產生的
有AI研究嘗試運用這些理論
呢本書幾好睇。可以較易理解量子物理與心靈哲學的關心。
回覆刪除https://www.degruyter.com/document/doi/10.1515/9783110351064/html
複數的量子態如何理解?
刪除//感官經驗依賴於外界給我們不同感官(sensory organs)的刺激,而這些刺激會引起我們精神狀態上的變化,最終導致我們有感覺,這個感覺可以是愉悅的、不悅的等等。舉個例子,有人想吃披薩,他的欲望就會讓他以具體的方式、方向移動身體,去獲取所需。問題則在於,意識的經驗是怎麼從一堆灰色物的電化學性質中形成的//
回覆刪除這段描是否可以電腦程式化?(電腦程式化是否就是演算法?)
若心靈是有意識體,演算法的意思是否指把意識體編寫成程式?
複數量子態
回覆刪除從數學理論,complex space同構於兩倍維度的real space.
在complex space上可以自然地有conjugate的概念,這樣可以構造Hermit inner product。 Hermit inner product自然地成為real inner product和symplectic inner product的合成,於是real space又過渡到了symplectic space.
意識體在複數是參數意義.
刪除何謂演算法 Algorithm, 可以參考下呢條link. 心靈哲學所講的意識,其實是一種演算法,包括大腦神經驗的操作;或者AI的設計.
回覆刪除"意識體在複數是參數意義"也是一種演算法.
https://jason-chen-1992.weebly.com/home/-whats-algorithm
甚麼是意識體?定義是?
回覆刪除精神作用。
刪除講述量子力學的概念時,是否真的明白量子力學?
回覆刪除"量子效應不在生物作用的尺度下顯現"?
刪除量子效應可以發生在電磁作用,
大腦神經元是電磁作用, 有量子效應.
若果 了解量子生物學,意識的演算法運作需要運用量子計算理論.
刪除請問如何理解這句說話?
回覆刪除"大腦與整個神經系統,是一個 DOMINDAR"
嘻嘻
回覆刪除意識是甚麼,腦神經科學家都不知道
回覆刪除現在只有幾個假說,證據都不夠
上面幾個"量子專家"都知道了
佩服佩服
嘻嘻
回覆刪除複數量子態不就是波函數?是否意識可以用波函數描述?
回覆刪除在量子力學系統的物理狀態,由Hilbert space中的 eigenvector或波函數 ψ 指定
刪除(適用於該系統)。 ψ 包含所有可以知道的關於 S 的信息, 包括意識體。
4:15 請問S信息,是否資訊?,這樣意識或精神作用是資訊?
回覆刪除量子力學與意識的討論重點並不是"意識體是否波函數"
刪除重點是Quantum Mechanics and Dualism的關係.
5:00 你的意思是量子力學討論mind-body dualism?
刪除"感官的刺激不一定會影響到腦", 應用量子力學理論就是解決這個問題.
刪除量子力學是不能解釋意識體或精神作用,是要運用量子場論。
回覆刪除願聞其詳
刪除科學用量子場論解釋意識.
回覆刪除謝林和叔本華一早提供一切心靈哲學工具,但是缺乏科學數據.
量子場就是謝林的自然,叔本華的意志.
量子場論完成了謝林和叔本華的哲學.
謝林和叔本華的哲學讓量子場論成為心靈哲學.
有興趣明白量子力學和心靈哲學的關係,可以睇謝林和叔本華.
物理作用和精神作用在本質上是一個更高本原的二元對偶。
回覆刪除是.
回覆刪除謝林的自然,叔本華的意志,不是物理作用和精神作用.
它們是源頭.
謝林和叔本華在舊時,只能用神秘的文字,但是大致明白心靈.
量子場論用數學解釋了謝林的自然,叔本華的意志.
當代心靈哲學家必須讀謝林和叔本華和量子場論,結合完成心靈哲學.
心靈哲學一切在神經元.
回覆刪除神經元一切在量子場.
量子場的數學解釋的是謝林的自然,叔本華的意志.
物理主義其實是德國觀念論.
光的偏振態 : |L>=cos L|H> + sin L|V>
回覆刪除考慮 內積 (內積 根本就是貫穿量子力學的物理最基本觀念 , 不是那些波函數塌陷... )
= cos L
= sin L
所以 |H> 及 |V> 是一 basis (証明方法, 若懂 線性代數就明白)
由 光的偏振態 , 測量偏振方向 出現為H or V的機率理論為
: cos ^2 L and sin ^2 L
現 當光 (偏振態已定) 照射偏振片前, 是否必然|H> or |V>通過偏振片?
由實驗得知 : (若學過量子力學, 此實驗必然做過)
原來無任何 physical mechanism 控制光是否必然|H> or |V>通過偏振片.
(若有任何 physical mechanism 控制光是否必然|H> or |V>通過偏振片, 其實已違反 測不準原理 ! )
若明白甚麼是 量子態 , 光的偏振態 : |L>=cos L|H> + sin L|V> 在觀察時 (用濾光器及偏振分光儀做實驗 ) 已出現量子現象.
若所謂: 波函數塌陷敍述 :
光的偏振態 : |L>處於量子態, 但用濾光器及偏振分光儀做實驗 (即測量 or 觀察 ) , 測量物理量 X得值 x, 即 X|L> =x|L> , 這樣光的偏振在測量後 |L>塌陷,物理量X得出eigenvalue為x .
x即是佛教唯識學的阿賴耶識,量子力學是物理學回歸佛學。
刪除運用quantum fractals , 並且通過實驗檢驗quantum consciousness.
回覆刪除在大腦進行量子測量, 對意識體或神經作用進行quantum measurements.
只要比較實驗結果是否出現quantum fractals, 就可以結論有否quantum phenomenon.
量子力學,量子場論是不能解釋意識體。弦理論才可以解釋,因為所有的東西都是弦組成;包括意識體。
回覆刪除意識是一種拓撲振動,符合自旋網格的理論。
回覆刪除拓撲振動使尼采由Lange's History of Materialism走到權力意志.
回覆刪除但量子力學的數學公理證明充份理由律和新柏拉圖主義思想.
謝林,叔本華,尼采的非理性主義需要重溫黑格爾的理性主義.
馬克思和恩格斯異化黑格爾的辯證法,唯物主義是經濟,但唯物辯證法要重新回到物理學,弦組成所有東西,所以不是大他者,是自身.
物理主義是理性,物自身是意識,恩格斯的理論預言了弦理論.
Uncertainty principle 這原理廣為人知,陳述也太多了,但它所想表達的深刻物理意義是甚麽? 甚麼物理現象,實驗,測量數據支持這個原理.相關的陳述,數學式 在量子物理已有說明,不多說.
回覆刪除不確定關系的一個應用是,當 x 和 p兩者之一的不確定度己知時,可以用來判斷另一方的不確定度的取值下限,即有最少值.
希爾伯特空間在學習量子力學的時候,是很重要的數學概念.在此同樣的空間進行轉動和平移都對應著相應的物理守恆量
在半導體裡,控制 mobile charge carriers 的密度是重要的.Fermi-Dirac function 帶給了量化研究.
在 P-N Junction 的半導體內加上 V 及 I 後 , electrons 及 holes 會結合而產生光. 這只是一般科普雜誌的敍述. 沒有量化關係.
為了證實the atoms localization 資訊. 這種觀察,測量及期望值的確定,是當原子 along the optical cavity axis 通過駐波的位置可能會與 field 的相位相關. 因此一個相位sensitive field 測量,便獲得the atoms localization資訊
數學上有EigenVector, operators 的線性變換,Eigenvalue,得出來的又是期望值,然後又有superposition ,用這些方法去說明光or 電子的干涉現像.
薛丁格波動方程式的波函數是一種機率振幅,它的絕對值的平方對應於測量到的電子的機率分佈;這都是一般Morden Physics 教科書標準解釋(當然是Max Born提出的!)
波函數只為計算工具, 看看 Heisenberg 的矩陣力學在推論 simple harmonic oscillator 及角動量的量子化,根本不需 wave function.
看看科普書,上網找資料,將量子力學說來說去都是機率詮釋,波函數塌縮,甚麽貓,多平行世界,量子糾纏...............
但在 量子光學中雙光子在量子複合系統中的糾纏態的數學模式及實驗也沒有說明白 ,何況是更抽象的 兩個電子自旋的 Triplet or singlet ,這樣如何討論量子糾纏.
若要研究量子力學與意識這個問題,
最重要是懂得:
量子物理的實驗及測量
量子力學的數學涵義對量子現象的詮釋.
量子退相干
回覆刪除https://plato.stanford.edu/entries/qm-decoherence/
phase factor => topological invariant
回覆刪除數學意義 : manifold M:{R’}base manifold and Hermitian bundle {M, H”| H”∧} H (R’→) = EH”(R’→)}
∂B/∂Z =/= C ,
H = ρ (r) +V(r) + eB/2C { L + S/2) ,
ρ (r) -> 數學模擬
|Ψ(t)> = e^{-i/h∫(t,0)dtÉn((R(t'))}e^{iγ (t)}|R(t)>
γ (t) = i∫[t,0]dt'
= i∫[t,0]dt dR(t)/dt
H|N> =E|N> , |N> = |n,lm, m,s > J(r , Φ)iS ,
From :
A(R) = i
γ m(C) = ∮c dR dot A(R)
γ m(C) = ∫s ds dot ( ∇ X A )
γ m(C) = const. ∫ ∫s B^2ds dot ( ∇ X A )
A|xn>=μn|xn>
回覆刪除|Ψ>=∑〖an|xn>〗
Probability P(μn) =||^2
=|an|^2
由以上量子力學公理,下面兩句敍述,誰對誰錯,一看便知 .
1. ||^2 測量的物理量會在 x 出現的機率,
or
2. ||^2 物理量取 x 值的機率,即 |Ψ(x)|^2 單純是機率值,沒有任何物理資訊
空間變換
回覆刪除SHS^-1 = H ,
S = 變換作用
(eg. 空間變換 , 實驗: 光的linear polarization, optical delay device (half wave plate) |H> , |V> 便容易了解 Hamiltonian H 經 空間變換後(S and S^-1) ,仍保持不變 )
時間反演和 躍遷
T = AT'
T= 時間反演算符
A = Complex conjugate
T' = 改變 t parameter 符號
躍遷概率幅 < Ψ (r,t) | φ (r,t)>
< Ψ (r,t) | φ (r,t)> -> < Ψ' (r,t) | φ' (r,t)> ≡ < Ψ (r,t) |T'T'^-1|φ (r,t)>
= < Ψ (r,t) | φ (r,t)> 不變
{ T'T'^-1 , T' 可視為 unitary operator , 可以令< Ψ (r,t) | φ (r,t)> 不變 }
| φ' (r,t)> = T' | φ (r,t)> { 但沒有Complex conjugate }
假設:
| < Ψ' (r,t) | φ' (r,t)> | = | < Ψ (r,t) | φ (r,t)> | and < Ψ | φ > ≡ < φ f | F | φ i >
{ F =interaction operator }
| φ i > - F -> | φ f > t -> Δ t => 所以system 有可能有: Inner product
{ Inner product 是重點}
< Ψ' (r,t) | φ' (r,t)> = < Ψ (r,t) | φ (r,t)> * = < φ (r,t)|Ψ (r,t) >
| φ' (r,t)> = T | φ (r,t)>
{ 符合 Hilbert space inner product 定義 : < Ψ' (r,t) | φ' (r,t)> = < Ψ (r,t) | φ (r,t)> * }
所以躍遷例子說明 :
T (時間反演算符 ) 需要有Complex conjugate 部份 .
且 T' ( 改變 t parameter 符號 )除了將時間參數變號, 還有unitary operator 功用)
1. 了解躍遷的物理意義
2. 了解時間反演算符對躍遷的數學運作
3. 了解 Inner product
{ Inner product 才是量子力學的重點. 波函數塌陷 , ..貓實驗...是科普話題.}
4. 了解時間反演定義
就可明白時間反演在量子力學的物理意義 !
意識導致波函數的坍縮
回覆刪除https://kknews.cc/science/4p843kg.html
回覆刪除Quantum Decoherence已對 photon split -beam experiment 有全新的詮釋.
回覆刪除由Mach_Zehnder interferometer
=slit1+ slit2
= <1|S> +<2|S>
傳統的量子力學對測量描述:
物理量的取值與系統所處的量子態有緊密關係。物理量(Effect)在一般狀態沒有確定值,只有在Registration狀態有確定值.
在Stern-Gerlach實驗中Spin S在磁場前沒有確定值,在磁場後有確定值. 即 spots on the screen, 一束為 up ,另一束為 down. 測量spots稱為 screen observable.
Effect在Registration 有確定值.
(ζ+) + (ζ-) =I
按實驗結果
Φ±發生甚麼現象?
=1
=0
eigenvalues 確定
ζ± = P[φ±]
由量子力學運算子公設:
ζ|n> =f|n>
任意量子態 |a>
由量子力學測量公設:
= ||^2 f
說明 hat ζ取值為f 的機率是: ||^2
機率幅 :
||^2是在態 |a> 中包含態|n> 的機率
物理量(Effect)取值不確定,但取值機率確定及平均值確定
ζ 的矩陣元: ζxy
ζxy = =f =fO
Ads by ZINC
O = xy對角矩陣
對角元就是物理量(Effect)的eigenvalues
與 POVM描述
=1
=0
1,0 看出甚麽?
下一步討論量子態的塌縮:
傳統的量子力學看法:
任意量子態 |a> 測量 物理Effect ζ , system便塌縮到hat ζ 的 eigenstates,
若塌縮到hat ζ 的 |n> ,機率是 ||^2. 這樣f 測量的機率便是 ||^2
測量發生甚麽?
再回看 POVM :
Stern-Gerlach實驗中, spots on the screen 的客觀現象:
=1
=0
物理Effect ζ 的 projections 正好是 |±><±|
有沒有留意, wave packets 怎樣"傳播",因經過測量而塌縮!
有實驗及數學描述,當然,首先是要懂Stern-Gerlach實驗的涵義及基本量子力學的數學及POVM.
物理意義是甚麽? 讓人驚訝, 測量令System 的粒子屬性出現,通俗說:測量產生粒子.
Ψ=U(Φ⊕φ) 的 描述: c+|Φ+>⊕|+> + c- |Φ->⊕|->
|Φ±>=(e^iμŋ)|Φ> , μŋ : 是非均勻磁場的係數及關係
的 描述: |c+|^2 +|c-|^2
Stern-Gerlach實驗中, spots on the screen 的客觀現象:
=1
=0
Effect ζ 的 projections 正好是 |±><±|
因經過測量而塌縮, 自旋態及其空間非定域性的塌縮 由實驗及數學清楚說明.
而物理部分,祗好說是: 測量令System 的粒子屬性出現
這是哥本哈根詮釋 !
量子力學其中的核心內涵 :對測量空間波函數所產生的塌縮,是具有非定域的.就是通俗說:測量產生粒子,
測量所產生空間波函數的塌縮,祗是帶有物理條件的量子力學數學內涵,由實驗及數學說明:測量如何產生粒子............的屬性,
看看傳統QM:
=<1|s>+<2|s>
雙狹縫則為以上表達。
n 狹縫如何?
1,2……n
機率是 ?
基底選擇很重要,若用偏振分光鏡及偏振光,基底:|H> ,|V>
如果學過量子力學及做過實驗,都知道先由光偏振說起。
雙狹縫實驗都是很舊及科普書,網上資料的敍述。
現在的QM實驗是光偏振為主要基礎
https://www.natureindex.com/institution-outputs/japan/university-of-tsukuba/513906bb34d6b65e6a0001aa?utm_source=facebook&utm_medium=social&utm_campaign=nindx-Feb22RH&utm_content=TSU&fbclid=IwAR3L6TE-OX4CIaxDS5wQQwpOr1Y1mKtpiFt9KWKkJtLKPCbQfNkUlxZqg-s#highlight
回覆刪除意識一定要有個運作機制。
回覆刪除物理原理便是一種機制,意識屬於物理是很簡單的概念。
意識是宇宙的一種屬性,無論如何,宇宙的變化實際上在物理學的規律下進行的。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