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讀哲學需要耐性,這道理,任何認真讀過哲學的人都知道,並且有體會。不論哲學程度高低,耐性始終是必要條件,分別只在於讀的是甚麼著作而已。
初學者只宜讀較淺易的哲學著作,例如一些入門書或導論之類,但對於他們的程度而言,這些著作還是需要耐性,應該慢慢讀,慢讀深思,有些地方要重複讀,反覆思考,才會領略哲學是甚麼一回事。就算是
Thomas Nagel 那本入門小書 What Does It All Mean? :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 to Philosophy,作者認為可以給高中學生看,應該是非常淺易的了,但如果是沒有耐性的初學者,像看雜誌或消閒書那樣讀這本書,還是學不了多少哲學的
— 未必會覺得難懂,甚至認為自己全看懂了,但事實上是粗枝大葉,不得要領。
程度高的,自然讀較艱深的哲學著作,耐性仍然不可或缺。哲學著作之艱深,主要是由於理論或論証太抽象和複雜,如果作者還表達得含糊曲折,那就是研讀的雪上加霜,煞是淒涼。這些艱深的哲學著作,要有耐性才讀得懂,而這種耐性,類似砌拼圖所需的耐性,每一小塊都要打量一番,放到適當的位置,才可最終見到全圖。這幾天我由於要替哲學期刊評審論文,重看了
Timothy Williamson 著名的 anti-luminosity argument 及兩三篇有關的論文;Williamson 的哲學極其細緻複雜,論証邏輯嚴謹,要理解,便得每一步都細想,否則隨時「迷路」。這次雖是重看,而且他這個論証我研究過並發表過論文,卻仍然覺得需要很大的耐性
— 類似砌過千塊拼圖所需的耐性。
不少朋友都知道,這幾年我對尼采的哲學大感興趣,讀了很多;說到讀哲學所需的耐性,尼采可說是
another story 了。我由開始對尼采哲學感興趣到現在,已超過四年,出現過幾次「呀,這就是尼采哲學!」的時刻,卻每次都被後來的看法推翻,結果仍然是在探索中。這不是由於尼采的論證太複雜難懂
— 他根本極少明確提出論証,而是由於他的著作太別樹一格,可以用「飄忽」來形容,經常引起讀者(至少是我這個讀者)「你在搞甚麼?」的疑問,根本不能用傳統的方法去讀他的著作。讀尼采著作,一定要有耐性,否則只會得到一個尼采的
caricature;這種耐性,類似苦苦等待所需的耐性:你在等待一個人的出現,卻不肯定他的模樣。有一人走進,你以為是他,誰知弄錯了;有另一人走進,你又以為是他,誰知又弄錯了。如是者三四次,每次都弄錯,但你還是等下去,這就是耐性。
我慶幸自己不但有砌拼圖的耐性,也有苦苦等待的耐性,所以能既讀
Williamson,又讀尼采,兼收並蓄,不亦快哉!
有沒有興趣寫本關於Williamson或尼采的中文書?
回覆刪除暫時未有此打算。
刪除大家好。
回覆刪除我對哲學無深入認識,只是個閒時讀一點書,培養明辨是非能力和増進知識的愚陋之人,今天讀一些文章時自感正是缺乏閣下所講的耐性,在追尋真理的過程中有動力但一時三刻理解不了,發現自己很焦急,正是求知太急,所以有此惡果。
細想一下我急,是憤怒焦急,意即在不合自己期待時有的不滿情緒,當理解這一點就知道自己必先接受自己理解不了那文章的事實,然後才用自己的動力弄清意義和思考理據。
其後讀了此文感受甚深,有感而發,如果上文我的經驗和以下名言能作為一點閣下高論的補足則感到甚幸。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居敬持志為讀書之本,循序致精為讀書之法。
獻醜了。
看到網頁右邊「分甘同味」裡的《主觀與客觀的衝突:內格爾對哲學問題的重構》一文,哲學上主觀與客觀的衝突或多是「紙上談兵」居多;在自然科學上比如物理數學化學甚至天文地理等則可以通過觀測實驗或數據糾正主觀與客觀的差別。但如果是政治社會制度上主客觀的差別可造成極嚴重甚至戰爭的後果。
回覆刪除香港今天的社會狀況相信也是由於主觀與客觀的衝突所致。
有人主觀認為繼續實行舊時代中國傳統皇帝式專制,以王法所謂「法治」去管理社會,比以今天世界普遍廢除了皇帝專制,以民主立法的法治去管理社會好。
由於林鄭等人或主觀認為以專制法的「送中」香港社會就會像以前(或現在)的中國皇帝制度社會那樣,只要中央「聖旨」一到香港人就三呼萬歲,於是就「水到渠成」。
但主觀與客觀的差別卻是香港是一個向世界開放的國際城市,香港社會對現今世界社會普遍實行民主制度的認知水平比思想封閉不向世界開放的社會的人要高得多。
結果是皇帝式中央命令的主觀「聖旨」制度,與香港社會客觀的與世界普遍實行的非「聖旨」的法律制度造成了嚴重衝突,導致出現了皇帝社會常會出現的「官逼民反」現象;(據說大陸為免重蹈皇帝社會的覆辙:中國語文教材刪陳勝吳廣起義 學術考量還是政治意圖?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chinese-news-47369438 )
而更有甚者,小撮人主觀以為用皇帝社會常用的暴力鎮壓民眾就可以解決獨裁制度與今天社會的矛盾,讓今天社會回到舊社會的專制統治制度。這其實就是實行一制,令人懷疑所謂「一國兩制」只是欺騙手段,其目的是實行舊社會的皇帝專制。這與現今世界皇帝制度越來越少的客觀現實也是背道而馳。
結果是香港為中共「一國兩制」的政治社會實驗比哲學的思想實驗以及自然科学的物理化學等的實驗付出了沉重得多的代價。但也好歹比毛澤東中共在中國大陸實行的馬克思主義共產實驗餓死幾千萬人好一些。
皇帝式的暴力鎮壓就猶如對一個國家裡的「家庭成員」實行「家暴」一樣,正如社會上常見的有嚴重家暴的家庭成員往往為躲避家暴而要「離家出走」那樣,皇帝式專制「家暴」或會導致港台兩個「家庭成員」產生「離家出走」的傾向並不出奇。衝突的大小與皇帝的主觀意志,與家庭成員的客觀現實的差別成正比也是並不出奇。
如果皇帝的主觀與客觀差別大到他以為有足夠的能力與現今世界廢除了皇帝制度的各國對抗的話,那在台海與以美國為主的29個北約軍事同盟成員國(因為北約軍事同盟條約規定只要其中一個受到攻擊,其餘28國會協同作戰;據說台灣的戰機前不久已全部安裝了與北約軍事盟國相同的敵我自動識別系統,萬一發生衝突,北約的戰機不會誤傷台灣的戰機。那中共就比清朝皇帝所面對的8國聯軍多3倍以上的國家)發生戰爭衝突也不無可能。其代價或至少是台灣這個以往的「家庭成員」會投入聯合國這個世界大家庭的懷抱了。
為免或減少戰爭傷及無辜,有大陸網民就引用大陸等級社會中老百姓要尊敬上級領導人常用的語句「讓領導先走」發帖子回應美國特朗普果斷擊殺伊朗軍頭事件,也可見要現今社會倒退回舊社會制度恐怕老百姓也未必會站在皇帝的立場和觀點上看問題了。
看到網頁右邊「分甘同味」裡王Sir的《哲學之無力》一文,文內提到美國哲學家Herbert Fingarette,他「任教多年,薄有名氣,出版過約十本著作」,相信他對人類社會做出的正面貢獻不亞於甚或優於不少其他ordinary people。從這個意義上說,他的人生意義相信也可說是不亞於甚或優於不少其他人了(如果說人生意義也包括對人類社會做出正面貢獻的話)。
回覆刪除相信Mr. Fingarette與其他大多數ordinary prople 一樣都是不想死的,而至於「不想死」是不是就等於「怕死」或可是見仁見智。他自問的「人生有何意義?」("What is the point of it all?")以及 “他認為答案也許是「沒有意義」("There is no point")”, 不知道是不是一種「不想死」但卻又無法抗拒自然規律的無奈心情而已。
回到題目的「哲學之無力」其實其它許多學科例如醫學也同樣是對相當多的疾病亦都無能為力,物理化學等學科也是有許多無力及尚待研究及解決的問題,相信哲學其實或也不是特別「無力」的學科。
反而,由於哲學相信或也可是一種思想體系(Ideology)?而思想的力量有時是非常巨大及可怕的。
比如馬克思也擁有德國的哲學博士文憑,其共產主義的思想體系導致俄國及中國死了數以千萬計的人,其「威力」可謂大於核彈。而更有甚者則是,馬列思想體系的信徒--共產黨人則認為馬克思的人生意義是非常巨大的,在上帝之上。
由此看來,「人生意義」的有或無,大或小相當取決於人的觀點與立場;即沒有絕對的有意義或無意義,也沒有絕對的大或小。
比如雖然Mr. Fingarette 只是「任教多年,薄有名氣,出版過約十本著作」,但在非馬列主義信徒的非共產黨人看來,Mr. Fingarette 的人生意義比馬克思好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