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14

見解與活魚


尼采在《人性的,太人性的》裏有一則將見解比作活魚,涵義豐富,值得細味:

一個人像擁有魚一樣擁有自己的見解 - 那是說,只要他擁有魚塘。他須要去釣魚,而且運氣要好 - 那樣,他就會得到屬於自己的魚,屬於自己的見解。我說的是活的見解,活的魚。其他人滿足於擁有一櫃子的化石 - 而在他們的頭腦內,即「確信」也。(第二卷,第二部份,§317)

這裏有兩個重點:屬於自己的見解和活的見解。甚麼是屬於自己的見解?你持有的見解不一定是真正屬於你的,因為那些見解可能是別人灌輸給你,而你未經仔細思考便輕易接受,甚至盲目接受;嚴格而言,那仍然是別人的見解,不是你的。換句話說,一個見解之所以真正屬於你,是因為那是你主動思考的結果,正如自己親自釣到的魚,才是屬於你的魚。去釣魚,未必釣到魚;是否釣到,有很多因素,尼采特別提到運氣,這是很重要的提醒 --- 人生之好事,很多時候取決於運氣,就算是主動思考,也要有點運氣,才可以得到屬於自己的見解。

至於活的見解,是相對於死的見解而言,死的見解就是那些一旦獲得之後便一成不變、死守不放的見解。腦袋要像個魚塘,放進像活魚一樣的活的見解,讓牠們在那裏游動變化。這些「活魚」有些會繼續生長,越長越大;有些會跟其他的魚交配,生出小魚;另一些可能不適合魚塘的環境,或者本身已有健康問題,不久便死去。死的見解則完全沒有這些變化,像是魚化石,腦袋像個放化石的櫃子,「魚化石」放進去之後,櫃子的門一關,便永永遠遠呆在那裏,沒有活動,沒有互動,沒有死生。


屬於自己的見解不一定是活的見解。你主動思考而得的見解,也可以成為你的確信;也許正正是由於你經過努力思考才得出這個見解,你更容易珍視它,而你一珍視這個見解,便不想它改變或消失,於是一塊「魚化石」便形成了。 最等而下之的見解,是既不屬於自己,也不是活的;不少人在宗教或政治上的確信,都是不屬於自己的「魚化石」。

4 則留言:

  1. 想起現任美國總統特朗普,批評者說其「見解」多變,是隨變幻莫測的世事那樣變幻莫測或是應該「一成不變」,批評者與支持者見解恐怕也是相反。

    回覆刪除
  2. 中譯引文行文古怪,可否引其英譯或德文原文以作比較?

    回覆刪除
    回覆
    1. 劍橋版英譯:"One possesses one's opinions in the way one possesses fish - insofar, that is, that one possesses a fishpond. One has to go fishing and be lucky - then one has one's own fish, one's own opinions. I am speaking here of living opinions, of living fish. Others are content to possess a cabinet of fossils - and, in their heads, 'convictions' ."

      刪除
    2. 嘗試拙譯:
      一個人擁有自己的見解與擁有自己的魚做法是一樣的 - 即只要有自己的魚塘。那個人要去釣魚以及有運氣 - 然後那人擁有自己的魚,即自己的見解。我這裡說的是活的魚,活的見解。其他人則滿足於去擁有一櫃子化石 - 也就是在他們腦子裡的「信念」。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