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225

哲學研究,所為何事?


我跟同事 Z 合寫的一篇科學哲學論文被期刊 Synthese 接納了,感到特別的高興,原因有四:一、這是我第一次寫科學哲學;二、這篇是我十分滿意之作;三、論文處理的問題是我認為重要的;四、跟 Z 合作愉快,並且獲益良多。論文的內容我不打算在這裏介紹了,有興趣知道的讀者可以點擊這個連結;我想談的,是我現在怎樣看待哲學研究,尤其是要寫出論文或書本的那種哲學研究。

我出過的期刊論文不多,只有十來篇,但熟悉英美哲學的讀者應該都會同意這算是「見得人」的產量;然而,我得承認,這些論文中至少有四五篇是為了有論文出而寫,所處理的問題儘管是我認為有趣的,卻未必視為真正值得研究 --- 只是想到了題目,相信寫出來的論文會有哲學期刊接納,於是便寫了。這無疑是有點為勢所迫,因為沒有期刊論文便拿不到 tenure,升不到正教授;如果自己認為值得研究的題目要花很長時間才會有成果,不能在兩三年內寫出幾篇論文,便只好暫時割愛,否則出不到論文時連教席也丟了或升不了職,便徒嘆奈何!

哲學期刊論文一般而言競爭非常大,有水準的期刊接納率只有 10% 左右。有些人為了出論文,卻又沒有原創的理論或看法,便只好嘗試找別人(特別是出名的哲學家)的錯處;有些人甚至轉而寫一些本來並非自己專長、但競爭較少而容易上手的題目,為的只是出到期刊論文。這些做法完全可以理解,也值得同情,卻又難免同時令人感到有點可悲。

我五年前已升了做正教授,之後就算完全不做哲學研究,教席依然是「鐵飯碗」。然而,我沒有停止做研究,因為這是我喜歡做的事,但我卻思考多了「哲學研究,所為何事?」這個問題。現在,我的答案自然不是「為了出期刊論文」;另一方面,雖然我自信心頗強,但也有自知之明,明白到自己沒有開宗立派之能,更不會名垂哲學史。那麼,我做哲學研究,究竟是為了甚麼呢?我的答案是:有些哲學問題是真正困擾我的,在我有生之年,我要嘗試為這些問題找到盡量能令自己滿意的答案。寫出來的論文或書本不會有很多人看,我當然更不會因此而名成利就,可是,如果我研究出令自己滿意的答案,便總算是不枉了;就是那個嘗試和努力,也足以令我覺得自己對得起我喜愛的哲學。

11 則留言:

  1. 老老實實,如果係 tier 1 大學(RU/VH)嘅 tenured professor,尤其係 Bio-Medical 嗰方面,唔 publish (發表)絕對冇可能,除非你有巴炮咁都俾你攞到 $$$ grants 啦! 但邊有咁大隻夾乸呀?況且你可以繼續成功申請到 grants 你一定要唔多唔少有 research findings 掛?既然有,就執吓啲 data 發表啦係嘛?你冇 publish 瘀死啦,仲要發表响名牌 journals 例如 Cell,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Lancet, JAMA,Nature 等或更專科之 journals 先算,否則點帶博士生?淨教書?冇可能㗎!中小型只有學士學位冇博士(或碩士)學位讀嘅就得,但即使呢類[教學大學]你各部門少人發表成間大學評級會跌。。。

    食得鹹魚抵得渴,tier 1 教授(tenured) 十幾廿萬年薪唔使做呀?

    回覆刪除
    回覆
    1. Science 學科當然是這樣,但humanities學科則不同,因為不一定要申請 grants,尤其是哲學,就算是 tier 1 大學,tenured 和升了做 full professor 之後,出不出論文亦不會影響教席。不過,大多數人都會照樣出文,除了唔想「瘀」,也因為是真的有興趣做。

      刪除
    2. 乜學科 tenure 咗都有 annual review 㗎係嘛?唔少仲有 peer review。你 H/G indexes 等䀡哂地,俾人唱係 deadwood,都要幾厚面皮先頂得住。咁面懞嘅嘢我就冇本事征服啦。仲有加人工呢,如果係 merit-based,俾人加你 $100 嚟羞侮你,咁都撐得住就真英雄囉。唔係間間大學屬 AAUP 靠 collective bargaining 㗎。

      我唔明,讀 science 就話冇 lab 冇 research 啫,讀文科乜物哲學英國文學嘅,你閂埋門自己研究乜都得啦係嘛?家吓網絡學術資料庫咁普遍,俾嗰少少錢 subscribe 啦。冇時間?時間呢,就睇你熱衷程度,講到係人生目標咁偉大,就自然抽到時間。冇人叫你六個月就寫成你醉心之論文題材,你又唔趕時間,咪一有時間就全身投入囉,咪講到現實阻你理想咁委屈。When there is enough of a will, there is a way。

      刪除
  2. 對你寫的最後一段感受尤深。以前我沒這種想法——數年前你向我提到,研究哲學基本上是向自己交待,別相信學界是個完全公平的地方,那時我聼了沒太大反應——現在卻有共鳴,單是英文作爲國際學界語言,已極不公平,喜歡英語是另一回事。雖沒遇到甚麼學術挫折(驚喜倒曾有些),但越來越覺得怪異,何以這樣多人在有意無意之間追趕潮流(似乎很多人兩者都有,包括從前我自己)是爲了甚麼。哈哈,其實我大概知道那是爲什麽,算了。

    無論如何,為自己最好奇最覺重要的問題去尋找答案,的確很美好,想來,也是我讀哲學的起點。可惜離 tenure 穩定期太遠,不知道要做多少年不是最喜歡的研究,才可不爭朝夕,自由思考,分享成果。但願空氣不會太差,甘願跑下去。

    回覆刪除
    回覆
    1. 你仍在必要多出論文的階段,盡量寫些自己認為重要的題目就是了。

      (你有幾個留言入了spam folder,但跟這個的內容相若。)

      刪除
  3. 能夠可以安心地為自己最感興趣的學科而「鑽研」,確實是人生一大樂事。這可能也是那些能夠被稱得為「發達國家」之所以能夠發達的重要原因之一。

    回覆刪除
  4. zanja yudell 看其真人面相 真的不似是凡人!

    回覆刪除
  5. 的確 哲學的樂趣就在於尋找答案 尋找一個自己滿意的答案

    小生只是個在讀宗教和哲學的undergrate,和教授一樣,無論任何科目的同學都難免間中要寫些為寫而寫的東西,這對我來說是極為痛苦的,任何不是目的本身的事都難以提供motivation,但幸運地,我所就讀的科目是宗教及哲學,而這兩科於人生至關重要,我很難說解答關乎人生的重要問題不是我的目的。因此,幸好還有些意義。

    慶幸我能自己尋找和給予自己答案。

    回覆刪除
  6. 因為這是我喜歡做的事(Wong)、自己尋找和給予自己答案(Fatto Lee) , 這些都是自由勞動的境界了,這才是幸福

    回覆刪除
  7. 您已進入古希臘時期雅典的哲人榜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何樂而不為?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