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712

余英時與 Quine 的一席話


余英時是我素所佩服的史學家,W. V. O. Quine 則是二十世紀英美分析哲學的重鎮,因此,當我在余老〈中國近代史上的胡適 ---《胡適之先生年譜長編初稿》序〉一文裏見到他談及與 Quine 的一席話時,便精神為之一振!。然而,細讀之下,不禁有點失望,雖然這段文字上下文的相關討論,依然給了我不少啟發。

那是1970年前後,余英時和 Quine 同時參與了哈佛燕京學社的一些委員會工作,兩人有機會聊天。余英時在文中這樣形容 Quine

『他的數理邏輯和語言哲學,我完全外行,但是我大體上了解他的哲學立場。他可以說是繼杜威之後在美國提倡「科學方法」最力的人。』

頭兩句應該不是自謙之辭,而是事實描述 --- 史學家不懂數理邏輯和語言哲學,正常不過。至於余英時是否大體上了解 Quine 的哲學立場,那要看「大體上」到哪個程度;假如是非常籠統的了解,也許他並沒有說錯。令人失望的,是最後那句,因為 Quine 不但沒有竭力提倡科學方法,他在著述裏根本甚少直接討論科學方法,而且這一點不難查究清楚。我雖然讀過不少 Quine 的著作,但談不上是研究 Quine 的哲學,以下且容我引一位專家之言為佐證:

“But what can [Quine] tell us about ‘scientific methodology’? Not a lot really. His writings contain a few scattered and diffuse comments on the matter, but all of a rather minimalist nature.” (見 Alan Weir, “Quine’s Naturalism”,收於 G. Harman & E. LePore (eds), A Companion to W. V. O. Quine

有些專欄作家在報章寫文章可以「無一字有來歷」,簡直是「創意無限」,因為他們的目的大多只是爭取讀者,讀者看得開心便成,弄錯的資料極少人會留意到,而且很快會被遺忘(例如陶傑早兩天說羅素的《為甚麼我不是基督徒》是「二十世紀影響西方最大的論著」,就是「笑死人冇命賠」的胡說八道,見〈點錯主教〉)。余英時可不是專欄作家,而是奉行「必須字字有來歷」的大學者,對於不是自己本行內的論斷,由於出錯機會較大,就更加應該查證;余英時寫出來的文字,可說有信譽保證,因此,他犯的這個錯誤,是怎樣也說不過去的。

當然,這個錯誤相對於文章的整體,並不重要,不會影響文章的主要內容;即使單就余英時與 Quine 的一席話而言,這個錯誤也無甚影響,因為他們談的主要是「哲學是不是和大眾脫了節」的問題,與 Quine 是否提倡科學方法無關。然而,學問研究要求一絲不苟,就算是小處、甚至是無關痛癢處,也絕不應該馬虎;這個態度也許是與大眾「脫節」,卻是學問研究的不二法門。這一點,余老想必同意。上述那個錯誤,只是他偶一失手,不過多少也令我這個「粉絲」有點失望。

42 則留言:

  1. 我不苟同但唔拗(太學術要拗超悶),但大佬,係 Gilbert Harman 呀。

    回覆刪除
  2. 陶傑同系列文章/廣播,是利用 《為甚麼我不是基督徒》 和中国特式「無神論」 來反諷鄺某人的立場。王教授將陶傑捩橫折曲﹑玩弄文字的手段作正解,是墮進陶傑的文字陷阱。

    回覆刪除
    回覆
    1. 我刻意找個位來取笑陶傑,你這麼認真替他辯解,也可說是墮進我的文字陷阱了!

      刪除
    2. 樓上那位仁兄(或仁姐)這樣替十九「才子」辯解,才真是捩橫折曲!笑死。

      刪除
    3. 王教授說:「例如陶傑早兩天說羅素的《為甚麼我不是基督徒》是「二十世紀影響西方最大的論著」,就是「笑死人冇命賠」的胡說八道,見〈點錯主教〉」

      那麼陶傑說的 "影響西方最大",是指那一方面的 "影響"?是 "好"﹑是 "壞"?是指 "最戇居"﹑"最嘥紙"﹑"最嘥人時間"﹑"最呃人"?還是指 "最有智慧"﹑"最有啟發性"?... 王教授說的 "胡說八道" 又是指 "甚麼" ?

      況且陶傑文章內有提示是在 "捩橫折曲﹑玩弄文字",那麼王教授文章內,那裡有提示是在 "取笑陶傑"?是在 "取笑陶傑" 有過多智慧?太過愚蠢? 還是甚麼? 又怎辯解王教授文章說的 "目的大多只是爭取讀者,讀者看得開心便成,** 弄錯的資料** 極少人會留意到,而且很快會被遺忘"?那麼是陶傑弄錯資料?還是王教授弄錯 "陶傑弄錯資料"?還是陶傑弄錯文體,以致王教授誤會 "陶傑弄錯資料"?還是王教授刻意誤導 "陶傑弄錯資料" 以搏讀者一笑? 還是.........

      人人身份不同,王教授拿陶傑與余英時作比對,已是沒必要。一些 "身份"的人,於一些 "笑話" / "玩笑",是萬萬不能出口的。就如王教授萬萬不能開玩笑,說要 "肥佬" 一學生,卻不出暗示 (facial expression? body language? directly saying so?) 是在與其 "開玩笑"。

      我實在看不出我的上文是在替陶傑"辯解",因為陶傑原文已經自我解讀,亦不需要我作"辯解"。王教授硬屈我為陶傑作辯解,似乎王教授也"弄錯 **我的** 資料"吧?

      刪除
  3. 杜甫也認為自己是「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之人,不知是否一些有個性或有「成就」的人也都一樣往往會出「語不驚人死不休」之言?

    回覆刪除
  4. 唉唉唉 連寫網誌都要 set 文字陷井用機心度人 何苦!?

    回覆刪除
    回覆
    1. 我只是用反話答上面那位替陶傑辯護的讀者,不是真的設甚麼文字陷阱。(怎麼現在寫甚麼也要畫公仔畫出腸了?)

      刪除
  5. 其實閣下用詞要小心,去到太盡,隨時可以駁到你。而且你不太公平,Quine 之學說非三言兩語可以辯駁,而是否[提倡科學方法]就要由 a/s distinction 理論拗起,你在一個閒聊 blog 批評某人而論點係一個非常復雜學術議題,冇人會肯花時間打咁長反駁你。。。

    我認為陶傑係小丑,但佢個人認為羅素的《為甚麼我不是基督徒》係[二十世紀影響西方最大的論著」冇得拗㗎喎 (佢撒個人價值觀)。。。羅素此文在1927發表,撒下了[邏輯思維]的種子,穩固了[政教必須分離]的基礎。。。我估閣下是以[學術]角度來[笑],但影響世界的,很多時是小人物能理解的言論。。。the masses v academia ...

    回覆刪除
  6. "提倡「科學方法」最力" is compatible with saying little about what scientific methodology is. He can adopt a minimal, common understanding of scientific methodology and then promote this kind of methodology in other intellectual areas.

    回覆刪除
    回覆
    1. It may be compatible with "提倡", but not with "繼杜威之後在美國提倡最力".

      刪除
    2. I notice that you did not actually argue Quine's work, but merely quote Alan Weir as sole basis for your conclusion. Huh. In that case, it's only appropriate to rebuke in kind, by quotes (I do love copy and paste) :

      "Quine has characterized his naturalism in a fairly consistent fashion oner the years, as having both a positive and a negative element. The negative aspect is the rejection of first philosophy ......... The positive aspect is the idea that it is through science, and only through science, that we can achieve knowledge and understanding of reality."

      "The minimalism is deliberate on Quine's part - it is not that he simply did not get round to writing a treatise on scientific methodology or found that the whole problem completely stumped him. It is rather that he has a decidedly Humean take on theoretical rationality ..."

      ---- Alain Weir, from the SAME article you quoted ----

      That settles the first 提倡 argument. As to the second 繼杜威之後在美國提倡最力 argument, it is a subjective opinion, not open to criticism. If I were to say "Stephen Hawking has made the greatest contribution to the field of theoretical physics and is the greatest theoretical physicist ever lived", millions would disagree, and yet, millions could conceivably agree. It's only when I say "CY is the greatest theoretical physicist ever lived." that you can justifiably say "WTF? What weed are you smoking?"

      Rather shoddy article, given your intention.

      刪除
    3. Everyone who studies Quine knows that Quine is all for science, but it is also clear from his writing that he does not advocate "the scientific method". It is even debatable whether Quine has a clear conception of "the scientific method".

      My judgment is not based on Weir's remarks; I quoted him simply because I didn't want to sound dogmatic. I have read so much Quine (almost all his books and tons of his articles, except those on formal logic) over the years that I am quite sure that my judgment is correct.

      Let me just quote Quine himself: "The question how we know what there is is simply part of the question […] of the evidence for truth about the world. The last arbiter is so-called scientific method, however amorphous." (Word and Object, pp. 22–3) Please note the use of "so-called" in front of "scientific method".

      刪除
    4. You can arguably contend that Quine has not defined his idea of "scientific method" or all his references are rather vague, but Quine is at heart a philosopher, not a scientist (in your context), so he deals with the conceptual building block of science (ie. the argument in science, how and why you reach X conclusion from Y observation / data, I know this grossly over-simplifies his ideas but hey, I'm not defending my Ph D dissertation), not the actual scientific methodology. You in his discipline should know better. When you quoted Quine above, did you really understand what he meant? Do you think he is mocking "scientific method"?

      My point is: you really don't have a strong case to write 他犯的這個錯誤,是怎樣也說不過去。。。these are very strong words + a cocky attitude .... Anyway, I gave my two cents, let others judge for themselves. Fair enough?

      刪除
    5. 王教授真好涵養!

      刪除
  7. 1. 我直覺王教授對胡適愈來愈有興趣,主因是余英時的引介。不知道這是否實情?還是我的confirmation bias?我自己就是因余英時而對胡適產生興趣。

    2. 你提到的文章,近日剛巧讀到。讀的時候想到了你,因為我想你會反駁,不料你現在讀到了卻沒有提。文章第八節提到「胡適思想的內在限制」,有一段說話是這樣的:「不但他的文字『淺顯』,他的思想也是一樣,但是我們不能忘記『明白清楚』是和『淺顯』分不開的。」若然如此,則幾乎整個分析哲學傳統都是淺顯的了。不知教授認為然否?

    3. 閱讀余老著作,我不時發現他對哲學懷有敵意。每次他論述何謂史學,都是相對於哲學而立論,說史學重證據,是客觀的;哲學重體系,是主觀的。未知教授又是否認同?

    回覆刪除
    回覆
    1. Mathematical logic and mathematics are probably good examples of 明白清楚 but not 淺顯. On the other hand, however, it doesn't seem to me always the case that analytic philosophy broadly construed is 明白清楚 all the time. Prominent counterexamples include Dummett, Davidson, McDowell, Williams.

      刪除
    2. Po Hei,

      1. 我跟朋友談起胡適,然後想多認識胡適一點,於是找余英時的書來看,看後便興趣更大了。

      2. 我不同意清楚明白的,一定顯淺;我沒有在這篇文章談到這點,因為我打算另文討論。不過,我不認為分析哲學的著作大多清楚明白。

      3. 我倒沒有這個印象。

      刪除
  8. //(例如陶傑早兩天說羅素的《為甚麼我不是基督徒》是「二十世紀影響西方最大的論著」,就是「笑死人冇命賠」的胡說八道,見〈點錯主教〉)。余英時可不是專欄作家,而是奉行「必須字字有來歷」的大學者,......//

    而陶傑卻是位諷刺時弊的專欄作者,文字也多為諷刺或反諷式文體而不是學術論文,
    例如陶傑在《點錯主教 》裡說:
    『信仰是感性的,「分析」卻是理性的。所以哲學家羅素,一「分析」之下,就發表了二十世紀影響西方最大的論著「為什麼我不是基督徒」,香港人不妨響應主教呼籲,讀一讀羅素──聖公會是英國的,羅素也是英國的,正如碧咸、占士邦、正夏季大減價的倫敦哈勞百貨公司,也都是英國的,英國的一定好。』

    從陶傑文章所述的內容來看,他利用講述一個對西方文化有重要影響的宗教-基督教來諷刺他所說的那個『香港聖公會的主教大罵爭普選的香港人「為什麼要發這麼多聲」,要求「做等待屠宰的羔羊」,而且要有「分析力」,遭到香港基督徒和有識之士痛罵。教會聲稱只是講道「幽默」。』

    這可能就好比在一篇講述共產信徒的文章裡說『馬克思一「分析」之下,就發表了乜乜世紀影響東方最大的論著《資本論》』那樣,相信眾多非共產信徒看後可能會認為那是『「笑死人冇命賠」的胡說八道』因為他們可能根本不那麼認為或甚至未必知道《資本論》為何物,所以對於他們來說,說那是什麼「世紀影響最大」他們可能也是一樣會覺得是非常可笑的事。

    但是,對共產信徒來說相信則當然不是,他們很可能當然會認為《資本論》可以稱得上是「世紀影響最大」之作。

    所以,是否屬「世紀影響最大」之作可能要看是對於什麼人來說。而以羅素的身份和影響力發表對西方文化有很大影響的基督教的論述對於非基督教信徒可能就像《資本論》對於非共產信徒那樣根本是無甚影響或甚至是根本不值一提的事;

    但對於基督徒或者特別是對於文章上文下理所說的與英國有密切關係的『羅素──聖公會是英國的,羅素也是英國的,正如碧咸、占士邦、正夏季大減價的倫敦哈勞百貨公司,也都是英國的,英國的一定好』的「香港聖公會」的信徒來說,那就很難說是沒有大的影響了。

    反諷陶傑相信正好是幫了『香港聖公會的主教大罵爭普選的香港人「為什麼要發這麼多聲」,要求「做等待屠宰的羔羊」,而且要有「分析力」,....』的忙,雖然那可能並非是反諷陶傑的人的主觀願望但那卻是事實上得到的結果。
    個人認為如果不是撐『香港聖公會的主教大罵爭普選的香港人「為什麼要發這麼多聲」,要求「做等待屠宰的羔羊」,而且要有「分析力」,....』的話,那又何必要去做主觀上可能不是但客觀上卻是效果上的幫忙者呢?

    回覆刪除
    回覆
    1. 閣下太言重了,我只是用陶傑做例子,說明有些專欄作家胡說八道。羅素的《為甚麼我不是基督徒》跟《資本論》不同,根本不是重要著作,本來只是一篇文章,與其他批評宗教的文章集合成一書。陶傑有此說法,我懷疑是因為看了 Wikipedia 裏的資料,指紐約公共圖書館曾經列這書為二十世紀最有影響力的書之一,但圖書館這種書單根本作不得準;另一方面,美國教育機構 Intercollegiate Studies Institute 因其保守立場,曾將羅素此書列為二十世紀最差的書之一。事實是,《為甚麼我不是基督徒》是一本份量甚輕的通俗著作。

      刪除
    2. 上面已經說了陶傑的 「二十世紀影響西方最大的論著」說法,是為鄺某佈下的 「文字陷阱」。如果鄺某身為教徒,卻心向 「無神論」 政權,便應閱讀一下這本 「二十世紀影響西方最大的論著」 的 《為甚麼我不是基督徒》。至於甚麼是 "最大",就由鄺某自行思考。唉 !

      刪除
    3. @匿名(4:57): 純粹為拗而拗:爭議嘅係[二十世紀影響西方最大的論著]13個字。陶傑成篇文冇咗呢13個字,並冇影響成篇文意思(=你認為佢想表達嘅意思:為鄺某佈下的 「文字陷阱」)。即係話:閣下並冇真正針對爭議點:陶傑點解要寫呢13個字。想撻權威(logical fallacy)?我嘅後台[二十世紀影響西方最大]將軍你一個基督教徒。。。

      刪除
    4. 廣東話乜嘢叫做 "大佢"﹑"晒佢欄" ? 鄺某身為教徒,卻心向 「無神論」 政權,陶傑說 《為甚麼我不是基督徒》 是 「二十世紀影響西方最大的論著」 就係 "大佢" (鄺某)﹑"晒佢欄"。你地重拗落去係自暴其短,在製造另一個笑話。哈哈哈哈哈

      刪除
    5. 有幸聽君啟蒙,方知陶傑乃二十世紀影響香港(中國)最大之論者!陶傑言之固必有理,無理則是[大佢]技巧,即無論有理無理,皆字字珠璣,篇篇綿綉!我輩敢評論偉人雄論,簡直是不自量力,班門弄斧。。。

      刪除
    6. 呵欠! 枝 「周星星太陽能電筒」 原來非常好使﹑好用。~~呵~~欠~~ !

      刪除
    7. 阿Q原來冇斷子絕孫。。。啲孫仲好趣緻添。。。

      刪除
  9. 發了一篇留言但幾次都似乎丟失了,不知是什麼原因?再發一次看看....

    回覆刪除
    回覆
    1. 落了 spam folder,我找出來了,並已回應。

      刪除
    2. 謝謝王Sir的回复和指教。可能也確是有些言重。只是覺得陶傑通常都是以諷刺或反諷的手法來寫文章去針砭時弊,就如大多數諷刺或搞笑的文章裡的說話都不可當真一樣,陶傑的說話相信也都只是笑話式諷刺式或搞笑甚至反話的成份居多,絕非嚴謹的學術論文,純粹只是一種針砭時弊的手法而已。
      雖說《為甚麼我不是基督徒》只屬通俗著作,不可與《資本論》相比。但如果連這樣一本低層次的作品也要勞動到美國教育機構 Intercollegiate Studies Institute 因其保守立場,曾將羅素此書列為二十世紀最差的書之一的話,可能也確是某程度反映出某些通俗作品比深奧難懂的大作更具影響力和威脅性。
      因為一般民眾或信徒都不會去看那些深奧難懂的巨著,那些巨著除了少數專家學者會去研究之外,對一般民眾和信徒的影響相信都很有限。
      既然此書能夠被保守立場的機構列為二十世紀最差的書之一的話,那麼對於反保守立場來說可能就是「最好」的也不無可能?
      主要都是覺得實在無必要在實際效果上去幫『香港聖公會的主教大罵爭普選的香港人....』的忙。

      刪除
    3. 沒所謂,大家討論交流。這次用了這個例子,不過反映了我認為陶傑經常弄錯資料,但我的確不一定要用這個例子的。至於判斷《為甚麼我不是基督徒》是不是一本有影響力的書,可以問一個簡單的問題:如果它有影響力,那究竟影響了甚麼?

      刪除
    4. //如果它有影響力,那究竟影響了甚麼?//

      從該書的內容來看,他以通俗文字的形式講解或傳遞了他的理念包括「什麼是基督徒」「上帝的存在」「最初因論點」「自然法論點」「設計論」「神明道德論」「伸張正義論」......等等不少有關基督教「賴以為生」的議題。而所有那些議題也都是教會賴以呼喚信眾的主要「道理」。
      而羅素則是完全與教會唱反調,羅素的講法可對教會的宣傳以及其「賴以為生」的議題起到相當大的破壞作用。
      而更「壞」的是,羅素是以通俗讀物的形式來傳遞與教會完全相反的信息,而通俗讀物比專業著作具有廣泛得多的讀者,兼且其「淺顯」或「深入淺出」的講法,把一些本來可能是「高深」的理論以淺白的文字表達出來,那就更容易使得普通民眾接受從而相信對教會可造成難以估量的影響。如果王Sir所說的「指紐約公共圖書館曾經列這書為二十世紀最有影響力的書之一」的話,所謂公共圖書館即是普羅大眾的圖書館,雖然無法證實他們是如何統計資料也無從得知其它公共圖書館的統計資料,但以紐約這樣在美國或國際上也算是數一數二的大都市來看,相信其對普羅大眾的影響力亦可見一斑。
      (請王Sir見諒,不是有心反駁老師,只是表達個人的想法而已,錯誤之處請多多指正。)

      刪除
    5. 反駁也沒所謂的,講理據便成了。我沒有說羅素這書完全沒影響力,至少它是一本出名的反宗教的書,我只是認為它的影響力有限,例如不會令很多人放棄信仰;就算是宗教哲學的討論裏(這方面我較熟悉,因為研究過),這本書也不是經常被引用的。

      刪除
  10. 這是一篇演講好不好,後來被收入羅素散文,陶傑最應該看的羅素的《如何避免愚蠢的見識》,他的文章全部都是愚蠢見識。

    回覆刪除
  11. 這篇文章什麼影響也沒有,相比羅素老年的散文,主觀性非常強,在哲學學術上論證不嚴謹,無非就是第一因、工匠論來證明上帝不存在,基督徒經常從哲學上攻擊這篇文章,講給普羅大眾不會聽,相比進化論對基督徒影響,這篇文章可以忽略不計,那個基督徒會看了這篇文章會懷疑自己的信仰,羅素最大的影響應該是數理哲學和政治哲學,陶傑就是胡說八道,

    回覆刪除
  12. 當然,撐『香港聖公會的主教大罵爭普選的香港人「為什麼要發這麼多聲」,要求「做等待屠宰的羔羊」,而且要有「分析力」,....』的人也是會罵陶傑「胡說八道」「什麼影響也沒有」,否則又如何能夠抵消陶傑的「胡說八道」對「香港聖公會的主教」所造成的「壞」影響呢??

    回覆刪除
  13. 同感. 陶傑不學無術, 只識吹水, 才子他個屁!

    回覆刪除
    回覆
    1. 你「做等待屠宰的羔羊」好過放屁啦

      刪除
    2. 什麼神邏輯! 鬧陶傑就是「做等待屠宰的羔羊」?

      刪除
    3. 有人話『鬧陶傑就是「做等待屠宰的羔羊」』咩?What a 黐線邏輯!

      刪除
  14. Obviously that was a 無受過教育的放「屁」傻佬. It is useless to argue with a 放「屁」傻佬 as it is almost 等同 to argue with a 八婆.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