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107

為何鬥早起跑?

香港不少家長都設法令子女「贏在起跑線」,即使不能跑在最前頭,也絕不可以太墮後。最近看到一則報道,才知道這條起跑線越劃越早,原來香港有些所謂學前預備班,竟然是幾個月大就可以報讀!雖然要子女幾個月大開始「受訓」的家長不會很多,但送兩三歲稚子到學前預備班的,大有人在。

為何鬥早起跑?答案看似很簡單:因為那些家長相信越早起跑越著數,將來跑贏的機會隨之提高。然而,這引發兩個問題:一、他們為何有這個想法?二、這想法對嗎?

第一個問題不難回答,相信很多人的了解和我的差不多。香港到 1962年仍然只有一間正式的大學,入大學是難乎其難的事,但那時的家長大多是中國大陸來的新移民(不少還是偷渡的),教育程度不高,經濟條件不好,子女能完成中學,找到一份入息過得去的工作,已心滿意足;假如能讀上大學,可算是光宗耀祖了。時移世易,現在的家長大多有大學程度(或以上),對子女的期望高得多了,讀大學是指定動作;最好能到外國讀名牌大學,否則,在香港讀大學也要爭入最好的那兩三間。

幾十年前的家長沒有這種爭競之心,亦沒有期望子女成為「成功人士」(高薪厚職有車有樓等等);現在的家長既然視子女求學之路為競賽,自然希望他們起跑就領先,由幼稚園開始便要入「最好」的學校,而所謂「最好」,就是最有名、考試成績最好、最能幫助學生將來考入「好大學」的。

有求就必有供,學前預備班應運而生,幼稚園為了迎合家長,也刻意將課程內容越弄越深,從前二三年級才學的東西,現在幼稚園就教;苦了的,當然是那些三幾歲的小孩,應該是透過玩耍來學習的年紀,卻要計數背書串生字,做不好還隨時會挨罵。

除了子女的學業,這些家長在其他方面也不甘後人,於是乎小孩子們便被逼學鋼琴或小提琴、繪畫、芭蕾舞、外語、國際象棋等「高級」的課餘興趣,一星期七天塞得滿滿的乜班物班。假如學業成績不好,小學開始便要補習,以免落後;結果是小孩子比大人還要忙,談何快樂的童年?

(這個現象也許還有文化因素,例如在美國,華人聚居的地方也有類似情況,而印度人和韓國人比起華人亦不遑多讓;文化因素十分複雜,在這篇短文就不談了。)

至於是否越早起跑「勝算」越高,這個問題則不容易回答了。假如「跑贏」只是指學業成績優異、最後考入名牌大學,那我不敢說從小「死催爛谷」對所有孩子都沒有效 --- 也許有些所謂「尖子」真的是這樣煉成的。可是,我卻親眼見過一些小孩子被父母這種「贏在起跑線」的育兒方法弄得完全失去學習興趣,無論是課內還是課外的學習,都視為苦差,想盡辦法逃避,學習表現毫不出色 --- 的確是起跑得早了,卻依然是落後。

對於這類小孩,讓他們自然發展,輕輕鬆鬆地學習,效果會好得多。很多家長的問題,正是沒有考慮子女適合哪一種學習方式,以為鞭策一定收效;誰知人非草木,也非驢馬,應該是因材因情施教才對呀!

其實,怎樣才算「跑贏」,更加值得深思。喪失了童年的快樂,而且是人為、可避免的,你的人生不是已輸了一大截嗎?如果為了「贏在起跑線」而付出了這個沉重的代價,最後還是達不到目標,那就更可悲。學業成績一般,讀的大學不是名牌,沒有成為「成功人士」,難道就等於是失敗的人生?這是多麼狹隘的人生觀!

我不是在唱高調,不是鼓吹甚麼一簞食,一瓢飲,於陋巷也可自得其樂;我當然知道,捱窮,對絕大多數人來說是很慘的。我想指出的只是:不同的人,可以過截然不同的生活,而各自愜意;父母不必為子女的將來過份籌謀,以致硬將他們壓入不適合的模子裏,因愛成害。事實上,不少孩子正受著這種傷害。

42 則留言:

  1. Children are thus often objectified as the assets of parents whereas in fact children, as persons, should be treated as autonomous regardless. Although children may not possess good judgment in early age, such parental pressure is clearly anti-human and outright unethical. If this is the purpose of procreation, these parents should be seriously educated in this regard.

    回覆刪除
  2. "越早起跑「勝算」越高", 這種看法應該是對的, 勝算高當然不等於必勝. 小時了了, 大未必佳, 但對當中的大多數, 即使不佳, 也不會太差, 總比起步脫腳的好. 一開始便落後的, 即使日後付出高昂的代價, 最終亦未必能勝出, 例外的當然有, 但不多.

    回覆刪除
    回覆
    1. "一開始便落後的....", 你是指什麼落後? 識更多生字還是莫名其妙的, 孩子連其內容都不太懂的手藝?

      如果大家智力水平相差甚遠, 這就怎樣也追不到. 然而智力水平基本相當的學生, 後天學習興趣培養, 自學能力何時爆發, 以及有沒有好的"老師", 才是關鍵.

      p.s. 別以為名校的老師一定好, 他們很多時都是"懶過鬼"......

      刪除
    2. //一開始便落後的, 即使日後付出高昂的代價, 最終亦未必能勝出//

      - 問題是,太早開始知識灌輸的教育,可能會扼殺小孩子的學習興趣和彈性,以為是超前,其實是落後。

      刪除
  3. "香港到 1962年... 但那時的家長大多是中國大陸來的新移民(不少還是偷渡的),教育程度不高,..."

    唔係咁正確。~49年有好多當時教育程度頗高的人南來。另外,當時的邊境,對懂廣府話的人,出入很寬鬆,不用偷渡。偷渡是 (大躍進 i.e. 大飢荒 ? ) 大陸封關後才有。

    回覆刪除
    回覆
    1. 。~49年有好多當時教育程度頗高的人南來.....這種多未必真的很多, 因為很多人是經香港到台灣去, 留在香港的多是同時對國共都反感的人,,,,,,

      51年就有封關政策, 但香港人的內地家屬仍可申請來港團聚(單程證制度的前身), 而58年前內地的情況也未差到令大量偷渡潮出現, 偷渡潮的確是大躍進時代開始.......

      刪除
    2. 另外,當時的邊境,對懂廣府話的人,出入很寬鬆,不用偷渡.......

      正確來說, 應是廣東境內大部分方言.

      刪除
    3. 看中文大學、珠海書院的當年人物。

      當年的平均"教育程度"是"當年"的小學或以下。

      刪除
    4. //偷渡是 (大躍進 i.e. 大飢荒 ? ) 大陸封關後才有。//

      - 大躍進是1958-60的事,跟我文中說的沒抵觸。我父母和他們那一輩的不少親朋都是在五六十年代偷渡到香港的。

      「香港的偷渡潮自1950年已經開始」(〈抵壘政策〉

      亦可參考這篇:〈逃港〉

      刪除
    5. Suppose someone in ~1962 "偷渡到香港", he/she won't have brought kids with him/her. Also, they would have problem getting approvals from mainland officials for their kids to come to HK legally because of their "偷渡". Therefore those people in ~196x with kids living in HK mostly arrived HK at ~195x.

      Thus your mentioning of "1962" is somewhat confusing and misleading.

      刪除
    6. 「香港的偷渡潮自1950年已經開始」. Besides, the year 1962 is mentioned only for making the point that back then university education was not common. I could have said there were only two universities in HK until 1990 and my point would not be affected.

      刪除
    7. When you pull back the "year" from 1962 to 1950, your writing are still not right because:
      "~49年有好多當時教育程度頗高的人南來。另外,當時的邊境,對懂廣府話的人,出入很寬鬆,不用偷渡。"

      If you had used 197x or 198x, your writing would be more correct. As some Chinese scholars, who came to HK between ~194x and ~195x, might not have any university degree, but their Chinese knowledge were already at "university professor" level. (This could be true even now, considering our lousy "modern" Chinese.) Therefore, using "university education" as a criterion is not a good choice nor fair for 195x "移民".

      Also, it seems to me such a strange term "新移民" to describe people who fled for their lives... Shouldn't "難民" be a more correct term?!

      刪除
    8. I don't think there were a large number of Chinese scholars immigrating to HK during '40s-'50s. Several thousands would be a large number for scholars, but it would still be a small number compared with the number of people immigrating to HK during that period.

      I do think "immigrants" is a more appropriate term to used here than "refugees".

      刪除
  4. 導致這現象的其中一個原因我認為是這些家長對未來孩子身處的社會感到不安, 甚至恐懼.
    他們認為在未來的社會, 上流機會會減少, 人與人之間的競爭會進一步加劇.
    所以他們才會越來越瘋狂的過早催谷孩子, 希望他們的競爭力, 保持他們在社會中的財富與地位.
    事實上, 看看如今的社會, 他們有這種看法是合理的.
    資本主義社會崇尚競爭, 人力資源的競爭也是沒法子的事.
    先天的條件無法改變, 只有着力於後天的.

    回覆刪除
    回覆
    1. 為何早幾十年前的香港父母卻不似有這種不安和恐懼,或至少不會這樣表現?

      刪除
    2. 大概是因為資訊不流通,而且好多人都還是住屋村,識得幾多?

      刪除
    3. 匿名君的看法有一定道理.
      我的看法是因為起跑點不同.
      早幾十年前,香港父母多是一窮二白, 如下一代能平平安安, 有一份正當職業, 穩定收入, 能擔起一家足矣, 大學畢業在經濟或學業上都是侈望.
      而事實上, 當年香港經濟剛起飛, 有一份職業, 向上流動容易得多.
      這有點經濟學上回報遞減的意思.

      刪除
  5. 人生就像馬拉松長跑(甚至比馬拉松長跑還要長得多),「贏在起跑線」充其量也只是代表起跑的那瞬間,不等於跑下去會贏,若起跑時有不恰當的強迫教育令兒童產生不良心理的話,甚至會與「拔苗助長」無異,對跑下去甚至會造成壞的影響。
    所以所謂“越早起跑「勝算」越高”並非必然也不可信,只是一種似是而非「想當然」的想法而已。
    很多有成就或後期學習成績好的人在幼兒階段也都並非「早起跑」者(相信王Sir的兒子今天取得好的學習成績可能也不是屬於「早起跑」者)。
    相信「因人施教」和恰當合適的教育和方法比「早起跑」更加重要和效果會更好。

    回覆刪除
    回覆
    1. 對,我兒子完全沒有「早起跑」,五歲入幼稚園,一直以来沒有參加甚麼興趣班。

      刪除
  6. 人跑你跑, 唔跑好蝕底.....美其名"提供多個選擇俾小朋友"....

    這正正在下朋友們的理由, 原因.....

    作為朋友, 契爺的我...只可默不作聲.....

    or just like Jamie Oliver? he just lets his children play around without harsh study....cos Jamie got dylexia...and he knows what is the best of so called "Education"....

    回覆刪除
    回覆
    1. 只想他們能反思一下"贏在起跑線, 倒在起跑後"是什麼一回事......

      刪除
    2. //唔跑好蝕底//

      - 我正正是懷疑這點。

      刪除
  7. 王 Sir 如果你個仔在香港,你真的甚麼也不做,放任不管嗎?

    如果你還是打算做甚麼的話,別人也在做,而且做得更多,這不還是吃虧?

    回覆刪除
  8. 因為不想讀普通學校,不想被洗腦: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728699823821815

    回覆刪除
    回覆
    1. 現在家長這種心態, 不也是另一種洗腦?

      刪除
  9. "贏在起跑線" 是在 "後九十代" 才加劇發生。間接原因是財富及人口增長。

    回覆刪除
    回覆
    1. "後九十代" 應為 "後九十年代"。

      刪除
  10. 這是香港教育制度改革帶來的問題,
    入不到好中學,很難考入大學好科。
    入不到好小學,很難入到好中學,
    入不到好幼稚園,很難入到好小學,
    結果所謂的一條龍教理念,讓小孩在入幼稚園前就要開始搏殺。

    以前一試定生死的年代,遲發力早發力分別不大,只要在會考前發力就萬事OK。



    回覆刪除
  11. This is a middle-class phenomenon in the United States too (perhaps it doesn't start as early), and a sociologist has called it "concerted cultivation." That's the research from which this concept was created, and the book is a great read: http://www.amazon.com/Unequal-Childhoods-Class-Race-Family/dp/0520239504

    回覆刪除
    回覆
    1. Thanks! But I think the situation in HK (probably Singapore too) is more extreme than that in the U.S.

      刪除
    2. I think parents in the US tend to focus much more in sports (rather than arts/music or even academics) as the way to get their kids ahead. Middle-class parents invest a lot of time and money on soccer, baseball, football, swimming, track and field, etc Different sports in different seasons but they are busy all year round. Plenty of travel is involved too when the kids get good at it.

      刪除
    3. I still think the mentality involved is a bit different from that of parents in HK.

      刪除
  12. 是短跑與長跑的分別,
    人生是短跑還是長跑?
    短跑有借助起步器的,
    長跑是一大堆人起步,
    勝出短跑只是一部份,
    好多次的短跑次次贏?
    長跑靠守在有利位置,
    臨決勝時才發力衝刺,
    急功近利現代人盲點,
    無論政治商業都要快,
    求早得先機不擇手段。

    回覆刪除
  13. 王sir又搬龍門啦,自己個仔就捧上天,人地吹谷下就話唔得

    回覆刪除
    回覆
    1. 搬甚麼龍門?文中沒有談我兒子,其實應該談,因為他是個沒有早起步的好例子.

      刪除
    2. 你兒子身處美國,父為大學教授,武林高手,還不算是起跑綫??

      刪除
    3. 得到優良的遺傳基因及安穩舒適的家庭環境, 已是成功了一半的好開始.

      刪除
    4. 那是我兒子幸運,但我沒有替他設起跑線,亦沒有催谷他。

      刪除
    5. 王教授的兒子自動自覺一早起跑, 其他人的兒子若不盡早催谷, 恐怕越跑越距離得遠, 瞠乎其後, 難望其項背.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