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416

崇優鄙劣

陶傑有一名言,指自己不是崇洋,是崇優;〈擁殘棄正〉一文擴而充之,說「歧視蠢人,崇優鄙劣,多靠近優資良品,是做人的基本宗旨」,那是鼓吹崇優鄙劣了。他有多認真?我不知道,但有讀者在這裏留言,說「我們其實都會崇優鄙劣,只是不以種族為單位而已」,似乎是認同陶傑的講法,不過稍為限制,不以種族定優劣。然而,這位讀者也可能只是認為「我們都會崇優鄙劣」乃一事實,而非贊成崇優鄙劣是「做人的基本宗旨」。

先講事實。所謂「崇優」,當然不只是指出優者為優,而是對優者的一種態度:尊崇、推崇、崇尚、崇拜、崇敬。我們的確很多時候都崇優,可是,不崇優的例子也不少,例如很多美國人明知日本車在性能、耗油量、和耐用程度等都比美國車為優,可是,他們就是愛買美國車,不崇日本車。有些人不否認名牌大學在各方面都比非名牌大學優勝,但對大學卻沒有崇優的心態,覺得子女入讀名校固然是好事,但讀較普通的大學也沒甚麼大不了,只要讀得開開心心,受到良好教育便成了。在乎口味的事物,就更顯然不一定會崇優;認為巴哈的音樂比柴可夫斯基的偉大,也可以更多聽、更喜愛老柴的音樂。有些事物涉及習慣或感情,例如光顧慣了的店舖,就算你知道附近有一間新開張的食物或貨品質素較,你亦未必會崇優去也。

說到感情,在人際關係中更易找到不崇優的例子,而且這些例子能說明我們相信至少有些東西是不應一味崇優的。交朋結友,性情相投就好,肝膽相照更難得;不要說人的優劣有很多標準,不易劃分,就算分了優劣,還分得客觀準確,我們大多不會以崇優鄙劣為交朋接友的原則,不但不會,還認為不該那樣 --- 假如甲乙二君都是你的好朋友,而甲君在各方面都比乙君優勝,你應該因此而崇甲鄙乙嗎?男女關係亦如是,一味崇優者,假如遇到一個比現時的伴侶優勝而又可以追求到的,便會見異思遷,那樣做應該嗎?

還有,崇優也不一定要鄙劣。「鄙」是「崇」的相反態度:鄙視、鄙夷、鄙棄。劣者不一定值得鄙視,因為很多時候不應只看其劣,還要考慮其他因素 --- 天生的缺陷,應鄙嗎?因生不逢時或家境貧困而沒受教育的文盲,應鄙嗎?幾經努力而終歸失敗的劣作,應鄙嗎?

我問了很多問題,有些是反問,有些是真問,無非想帶出以下兩點:一,崇優鄙劣不一定對;二,如果崇優鄙劣是一個價值觀,便是過份簡單的價值觀,不能反映我們對人世事物的豐富看法。

34 則留言:

  1. 我認同王Sir此文的看法。只可惜的是香港社會的華人卻多數並非如此,他們多數會有或會做王Sir認為不該的「崇優」: 名校名車外國名牌都是不少港人的「身份象徵」,這與民主國家的西人社會有很大的區別。但港人能否改掉這種「崇優」或社會需要有些怎樣的政策才能夠改變這種「崇優」,那或者是更為重要的問題。

    回覆刪除
    回覆
    1. 我不是反對所有崇優,只是不認為應該一味崇優。

      刪除
  2. 在道德或善惡層面上,祟優鄙劣似乎是一個不錯的價值觀。(鄙視陶傑賤文就是一例)

    city

    回覆刪除
    回覆
    1. 即使在道德上祟優鄙劣,也要小心,否則容易把太多事情道德化。

      刪除
    2. 全素食主義是個好例子

      刪除
  3. Mr.Wong,對上文我有點疑問。

    「祟優是對優者的一種態度:尊崇、推崇、崇尚、崇拜、崇敬。」根據此說法,即崇優為態度,而不是指現實生活上我必定選擇優者,實際上我可以崇優,但不「選優」。我可以心中對優者抱崇敬的心,但現實上也容許我選劣者,兩者能並存,上文的有關不崇優反例豈非不成立嗎?

    Z.

    回覆刪除
    回覆
    1. 祟優的確不一定要選優,因為未必有條件去選,或有其他實際的考慮,但我舉的不只是不選優的例子,而是真正的不崇優。

      刪除
    2. 即是說一個人可以「知優」,但不一定會有崇優的心態,至少在實際行動上如是?

      Z.

      刪除
  4. I like the new layout.

    回覆刪除
  5. 我也喜歡這版面,正文和旁邊的東西分得清清楚楚,顏色配合令人看得很舒服。

    R.

    回覆刪除
    回覆
    1. 謝謝。間中換換版面,以免讀者看厭。

      刪除
    2. 還是舊的好 飛鳥自在 顏色夠淡
      襯到上面條魚 睇得舒服/W\
      e+黑白分明 黑色深 有點難睇=~=

      刪除
    3. 可能是你的 monitor 的問題,我不是用黑色,而是用深灰色。過幾個月我會再改的。

      刪除
  6. //我們的確很多時候都崇優,可是,不崇優的例子也不少,例如很多美國人明知日本車在性能、耗油量、和耐用程度等都比美國車為優,可是,他們就是愛買美國車,不崇日本車。

    我們能不能說,這個情況也是「選優」,只不過「優」的標準不是客觀性能的事實,而是一種國家情感,即凡美國做的都是首選?

    回覆刪除
    回覆
    1. 凡美國造的都是首選,卻又承認美國造的不是最優(至少在汽車而言),就不是崇優了。

      刪除
  7. //有些人不否認名牌大學在各方面都比非名牌大學優勝,但對大學卻沒有崇優的心態,覺得子女入讀名校固然是好事,但讀較普通的大學也沒甚麼大不了,只要讀得開開心心,受到良好教育便成了。

    要是沒法入名牌大學才入普通大學的話,這個情況可能只是崇不起(客觀條件限制),而不是不崇啊。在有選擇餘地的情況下,刻意去選普通大學,才算是不選優/崇優吧。

    回覆刪除
    回覆
    1. 我的確有一個朋友,兒子 UCLA 和 San Francisco State U 都收了,而他認為不一定要去 UCLA(結果真的選了 SFSU)。

      此外,很多美國人都不會刻意「催谷」子女,務求要入到名校。

      刪除
  8. 每一個人都有長處有短處.
    我相信沒有一個人能在每一方面都比另一個人優勝.

    正所謂"三人行必有我師", 背後理念其實就是見賢思齊.
    "吾日三省吾身", 是為了認識自身缺點並能改善.
    這些都可以理解為崇優鄙劣, 但更主要強調的是個人修行: 沒有一個人是完美的.

    如果崇優鄙劣是成立的話, 那A崇B的時侯, B就應該要鄙A.
    才子那麽崇英日, 英國人大概應該正眼不瞧一瞧他, 日本人就該笑他"馬鹿".

    回覆刪除
    回覆
    1. //每一個人都有長處有短處.
      我相信沒有一個人能在每一方面都比另一個人優勝.//

      - 正是,這亦能說明為何崇優鄙劣不能簡單地應用在一個人身上。

      刪除
  9. 語言學有個理論叫Optimality Theory,中文譯做「優選論」。這理論的「最優選擇」,是衡量不同條件下的optimal。王Sir文中所提的並非崇優,只是就單一條件而言(如大學名氣);如果衡量複合條件(如大學名氣、讀書壓力等等),他們也是崇「最優選擇」的。

    回覆刪除
    回覆
    1. Optimality 和 superiority 是不同的概念,「崇優」的「優」,應是指 superiority。

      刪除
  10. 問題是不是不在崇優,而是界定不到何為之優?

    回覆刪除
    回覆
    1. 所謂崇優,不必指客觀上的優,可以只指心目中的優。假如你認為北京大學優於哈佛,因而崇北京大學,即使你的看法錯了,那也算崇優。

      刪除
    2. //所謂崇優,不必指客觀上的優,可以只指心目中的優。//
      但有時這可能會產生一些問題: 如果某君「心目中的優」是拉登或希特拉這類被很多人認為是「劣」的東西,那麼某君即使符合崇其「心目中的優」,相信也會屬於有問題。

      刪除
    3. 對,但這是很例外的情況。

      刪除
    4. 那在上面選大學的例子,學生只是覺得UCLA不一定是優,那SFSU可能比較好. SFSU不也是他心中的優麼?

      刪除
    5. 在美國,認識這兩所大學的人中,相信很難找到有誰會認為 SFSU 勝過 UCLA。Anyway,我那朋友知道 UCLA 是名校而 SFSU不是。

      為何這麼難接受有人不崇優?

      刪除
    6. 我以為可能是受了經濟學說每個人都會爭取利益最大化的假設影響。

      Z.

      刪除
  11. 因為如果心中之優也算優,那即使很難找到有誰會認為 SFSU 勝過 UCLA,但當事人也總是因為覺得自己會得到某種好處,才選SFSU吧? 那SFSU不就是他的心中之優嗎? 概念上不懂...優這個字跟好不一樣嗎? 我原本以為優在語義上便包括了"人欲追求"的意思, 而陶傑則只是過度簡化優的定義(為他個人的心中之優)

    回覆刪除
    回覆
    1. 認為 X 有某種好處,但也認 Y 為比 X 優勝(甚至優勝很多),卻仍然選擇 X,那就不是崇優了;不是要認為 X 很劣而仍選 X,才算不崇優。

      其實,我只是說有些人根本沒所謂、不在乎。

      刪除
    2. 明白了!謝謝!只怕這個人會被社會說是笨蛋,眾人皆醉我獨醒好慘架.

      刪除
    3. 如果連給人說是笨蛋也沒所謂,那就逍遙自在了。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