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29

如何不否定科學、也不盲信科學


 

(圖片來源:https://pixabay.com)

對科學不信任質疑甚至否定,並非罕見之事,在美國尤其是這樣,可以說是美國反智主義(anti-intellectualism)傳統的一面。這股反科學風氣,過去十多年越演越烈,已有學者加以研究,例如 Gale Sinatra 和 Barbara Hofer 兩位教授合著、剛出版的 Science Denial: Why It Happens and What to Do About It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21),便是這種研究的成果。姑且將 "science denial" 翻譯為「否定科學」,而「否定」在這裏指「不信任、質疑或否定」。

否定科學的人有不同的動機和理由,但主要是宗教和政治兩種。事實上,生活在現代化地方的人,是不可能全盤否定科學的;一個竭力反對演化論、不相信全球暖化、寧死也拒絕疫苗的人,還是會開冷氣、乘飛機、用手提電話和上網的。對科技的信賴就是對科學的信賴,因為科技是從科學而來的。因此,否定科學的人只是選擇性地否定科學。

另有一種否定科學的人,他們不是質疑特定的科學理論或研究,而是對科學家不信任,認為科學家會被財團或政治勢力收買,不但研究方向受左右,甚至可能造假,唯利是圖。這種事的確發生過,將來還會發生,但那只是極少數科學界的害群之馬。無論如何,我們對科學的信賴,並不是建基於對科學家作為個人的信賴;科學的可靠性在於科學的方法和程序,也在於科學作為一個 institution 和 collective enterprise 的結構和機制。科學有各種有效的制衡和自我改進機制,個別科學家的不當行為破壞不了科學的整體運作,極其量只會造成短暫的局部小破壞。

否定科學固然不妥,但它的相反態度——盲信科學——也是要不得的。所謂盲信科學,就是只要見到是掛上「科學」這個標籤的,便毫不懷疑地相信。然而,一般人沒有能力判斷科學研究的結果是否可靠,我們如何能在否定科學與盲信科學之間採取恰當的態度呢?當然不是空泛地說要保持獨立思考和運用邏輯頭腦便能做到。這裏我提出兩大原則,供讀者參考:

1.  只接受在科學界已有共識(concensus)的理論。雖然科學史一直都是舊理論被新理論取代的歷史,但已達共識的舊理論最終被新理論取代,只是被更好的理論取代,並非一無是處;達到共識的理論必有其可取的地方,甚至在很大程度上是可應用的(例如牛頓力學)——即使將來會被取代。至於沒有達到共識、只是少數科學家提倡的理論,我們就算不是懷疑,也至少要保持觀望的態度(wait and see)。

2.  對於個別科學實驗的結果,我們應該警惕自己不要隨便相信複述,尤其是報章雜誌那些沒有受過科學訓練的記者寫的報道。這些報道通常為了吸引讀者而寫得片面和誇張,例如「根據 X 大學的研究,喝一杯紅酒等於運動一小時」。這些科學實驗的結果,如果我們有興趣和有能力,便去找有關的期刊論文來讀,否則聽過便算,不必認真對待。

讀者如想到其他原則,歡迎留言補充。

16 則留言:

  1. 弦理論直至現在亦沒有實驗證明為真,但數學理論自己亦無能力理解,這樣對弦理論抱持甚麼態度?接受相信或不可認知?

    回覆刪除
    回覆
    1. String theory 可以用原則 1 來對待。

      刪除
    2. 我對科學的態度跟你想似。
      廣義相對論的數學我是不明白的,且幾年前說實驗證實重力波存在。數學及實驗亦不懂,但科學家宣稱已有實驗證明重力波;若我相信重力波是存在,那麼我是理性相信還是訴諸權威?
      某些事情自己沒能力分真假,但某權威專家宣稱有實驗可證明;不過我連實驗是否真假也不知道?若自己抱著觀望的態度是否有點那個,但若相信實驗的宣稱,自己是否訴諸權威或無知?因為我真的不懂數學及選擇相信權威的科學家所宣稱的。

      刪除
    3. 訴諸權威不一定不妥,只要那些權威是 relevant 的。你看醫生而相信醫生說的,已是訴諸權威。如果我們明白科學的大致運作(正如我們明白醫學訓練的大致運作),那麼相信科學家的共識便是理性的。

      刪除
    4. 其實個人觀點:
      1.訴諸權威在我們生活是不能避免。
      2.很多事情是需要訴諸權威,但是;
      3.當訴諸權威是信心的問題,非證實問題。
      4.若科學事情由訴諸權威來認定是否真假,這樣;
      5.是否由科學證實變成科學信仰或權威信仰?
      個人經驗:
      中學程度的科學,自己有做實驗,所以中學程度的科學知識是一種實證知識。但中學程度以上的科學知識,例如:相對論及量子論;自己未曾做實驗及亦沒有相關的數學程度去了解理論內容。因此,坦白說,自己是採取訴諸權威的態度接受這些理論內容為真,即是憑藉信心接受。

      刪除
  2. 8:51
    很奇怪的觀點! 相信科學家所做的實驗結果, 是一個客觀事實, 不是信心接受。

    回覆刪除
    回覆
    1. 由實驗結果證實某些理論或陳述,這是實證意義。
      相信某些權威人士宣稱某些實驗結果能證明某些理論或陳述,這是訴諸權威;是一種信心的接受,並非實證意義。
      同一個理論或陳述,對曾做實驗者來說是一種實驗證明,對相信權威科學家訴說實驗結果;這樣是一種信心的接受。

      刪除
  3. 中學的科學教育原意是培養科學精神及重視實驗結果。
    但出來社會工作,似乎不是這一套。
    工作不外乎看利益,權威及群眾。
    科學理論只在實驗室。

    回覆刪除
  4. 相信科學家所說的一切,而急略實驗的客觀事實;這樣只是一種名人證言,訴諸權威的一類。

    回覆刪除
  5. 科學的本質就是實驗現象及實驗結果的數據。
    能明白實驗,當然是最好的。若不明白實驗,只聽科學家的解釋,這並不是科學。

    回覆刪除
  6. 科學,是用實驗證明一切的。
    權威是心理問題,相信權威只是說明是一種信仰,不代表一定是真理。
    日常接受權威,只是說明某些事情真的需要信仰。
    信心接受科學家的陳述,跟實驗證實某陳述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我只接受實驗結果,若沒有實驗或單純科學家說了算,若是這樣受陳述,之不過是信心接受。

    回覆刪除
  7. 有實驗根據的科學,當然較容易接受;但是不能盲目相信科學的一切,特別是那些沒有實驗證據的理論。
    權威也常常犯錯並不是正確的代名詞。

    回覆刪除
  8. 網上或某些邏輯書會說明甚麼是恰當或不恰當的訴諸權威,例如物理理論,若是用非物理專科的名人講述某些理論是正確,這樣便是不恰當訴諸權威;但引用某物理專科名人的論點為論證方法,這樣就是恰當的訴諸權威。可是若由過往的物理發展史得出結論是:很多物理專科權威名人,他們的物理觀點都跟實驗結果不符。
    所謂恰當或不恰當訴諸權威,實際上跟論證方法是沒有幫助,正如某些人說:訴諸權威只是信心的支持。

    回覆刪除
  9. 名言: 科學是好,唯科學論是壞 。

    回覆刪除
  10. 現在的理科教育或STEM,好像都變了工具理性。

    回覆刪除
  11. 否定或盲信科學,理論上是交給實驗結果。

    回覆刪除